《放大胃鏡(翻譯版)》
齣版社: 人民衛生齣版社; 第1版 (2015年9月1日)
外文書名: Zoom Gastroscopy Magnifying Endoscopy in the Stomach
精裝: 191頁
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117207775
條形碼: 9787117207775
商品尺寸: 29.4 x 21.8 x 1.5 cm
商品重量: 762 g
《放大胃鏡觀察技巧(附光盤)》
齣版社: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齣版社; 第1版 (2016年12月1日)
平裝: 73頁
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567907003, 9787567907003
條形碼: 9787567907003
商品尺寸: 25.4 x 18.4 x 1 cm
商品重量: 422 g
《放大胃鏡(翻譯版)》
介紹放大胃鏡的原理、操作規範要點及相關技術在胃內不同疾病疾病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介紹各類疾病的放大胃鏡下特點及早期胃癌診斷標準,並配有大量精美的圖片及說明,內容翔實,圖文並茂,易於理解及接受。
《放大胃鏡觀察技巧(附光盤)》
為瞭讓讀者更深入理解實際操作技巧,《放大胃鏡觀察技巧》使用瞭大量插圖。而作為指導臨床實際操作技巧的實用教材,DVD視頻也非常重要。讀者可以通過觀看視頻體會實際操作手法,包括右手對鏡身的操控和左手對鏇鈕的調節以及送氣、注水、吸引等操作。為瞭能讓讀者有身曆其境的感覺和體會,視頻裏特意保留並強調現場送水及吸引時操作的聲音,因此讀者可能會感覺視頻雜音較為明顯。我希望讀者能夠將視頻和書麵教材結閤,理解操作技巧要領。
總結瞭放大胃鏡診斷胃內病變的規範流程及主要操作技巧,以文字解說配閤精美圖片及動畫進行說明,並結閤大量病例操作視頻詳細演示,麵對不同部位及類型病變如何聯閤應用相應的觀察技巧。
《放大胃鏡(翻譯版)》
1解讀放大內鏡(ME)檢查結果的基本原則:血管(V)和錶麵結構(S)分型係統
1.1解讀放大內鏡檢查結果的基本原則
1.2采用VS分型係統的原因
1.3基於解剖結構建立一個新的診斷係統
參考文獻
2放大內鏡觀察胃內微血管構造
說明
2.1上消化道放大內鏡
2.2電子內鏡係統的設置:影像處理器的設置和中控部分中用戶可選擇切換鈕的設置
2.2.1結構強調功能和窄帶成像(NBI)
2.2.2閤適的血紅蛋白指數(IHb)、色彩強調功能和白光成像(WLI)
2.2.3中控部分中用戶可選擇切換鈕的設置
2.3柔軟黑帽的使用
2.3.1為什麼在ME檢查過程中需要在內鏡先端安裝黑帽?
2.3.2為什麼選擇柔軟的黑帽?
2.3.3內鏡操作前的檢查
2.4內鏡操作技巧(1):從非放大模式切換到放大內鏡觀察
2.4.1檢查前用藥
2.4.2內鏡檢查
2.4.3根據檢查目的對胃黏膜進行ME觀察
2.5內鏡操作技巧(2):應用黑帽對胃不同部位進行檢查的方法
2.5.1小彎側從胃底到胃體
2.5.2胃角小彎側
2.5.3胃體大彎側
2.6水浸沒法
參考文獻
3電子內鏡係統的放大倍數和分辨率
3.1放大倍數的定義
3.2最大放大倍數的定義
3.3分辨率的定義
3.4分辨率的測量和錶示方法
3.5水平和垂直分辨率
3.6最大分辨率的定義
3.7放大內鏡(ME)、放大倍數及分辨率的定義
3.8總結:需要強調的要點
參考文獻
4正常胃黏膜在放大內鏡(ME)下的錶現
說明
4.1胃體與胃底黏膜
4.1.1微血管構造(V)
4.1.2錶麵微結構(S)
4.1.3病理依據
4.2胃竇
4.2.1微血管構造(V)
4.2.2錶麵微結構(S)
4.2.3病理依據
參考文獻
5慢性胃炎:放大內鏡(ME)下的胃黏膜形態
說明
5.1Yagi分型(2002)
5.2Nakagawa分型(2003)
5.3作者本人的研究(2007)
5.4討論及未來的挑戰
參考文獻
6放大內鏡(ME)下早期胃癌的微血管構造特徵及臨床應用
說明
6.1早期胃癌的微血管構造特點
6.1.1分化型(腸型)胃癌
6.1.2未分化(彌漫型)胃癌
6.2放大內鏡觀察下微血管構造特點的臨床應用
6.3癌與非癌病變的鑒彆診斷:局竈性胃炎與Ⅱb或微小Ⅱc型胃癌的鑒彆
總結
說明
6.3.1背景:非放大內鏡的局限性
6.3.2一項前瞻性臨床研究的意義和局限性
6.4應用ME篩查微小病變時檢查與鑒彆診斷要點
6.4.1哪些病變以及何時需要放大觀察
6.4.2靠近病竈並同時增加放大倍數
6.4.3評估微血管構造的流程
6.4.4最大倍數放大時如何正確對焦
6.4.5當主動脈搏動及呼吸乾擾觀察時
6.5內鏡篩查時癌與非癌病變鑒彆診斷的實例
6.5.1病例1
6.5.2病例2
6.5.3病例3
6.5.4病例4
6.5.5病例5
6.5.6病例6
6.5.7病例7
6.6早期胃癌術前評估:確定癌變病竈邊界(白光成像)
總結
說明
6.6.1基本原則
6.6.2適應證
6.6.3部分適應證
6.6.4禁忌證
6.7應用ME確定邊界的實例
6.7.1病例1
6.7.2病例2
6.7.3病例3
參考文獻
7放大內鏡結閤窄帶成像(NBI)的原理
7.1綜述
7.2與NBI原理相關的光學知識
7.2.1光的波長和顔色之間的關係
7.2.2入射光波長不同導緻顔色變化:反射和吸收
7.3為什麼NBI要使用中心波長分彆為415nm(藍光)和540nm(綠光)的兩條光帶?
7.3.1概述:使用雙波長光帶的原因和臨床效果
7.3.2血紅蛋白對不同波長入射光吸收的特點
7.3.3光綫投照到半透明介質(黏膜)上會齣現什麼現象,我們能觀察到什麼?
7.3.4不同波長入射光投照下舌黏膜血管形態(活體)的差異
7.4為什麼選擇窄帶成像技術?
7.5結閤窄帶成像技術的放大內鏡係統(M—NBI)
參考文獻
8放大內鏡結閤窄帶成像觀察到的胃內微細解剖結構:應用窄帶成像觀察到的腺上皮微細解剖結構及其成像原理
8.1不同波長的光所顯示的微細解剖結構不同
8.1.1窄帶藍光(中心波長415nm)所顯示的灰階圖像特點
8.1.2窄帶綠光(中心波長540nm)所顯示的灰階圖像特點
8.2色彩通路的分配與彩色圖像的閤成
8.3正常胃黏膜放大NBI圖像是如何産生的
8.3.1胃底腺黏膜
8.3.2胃底腺黏膜呈現的微細解剖結構
8.3.3胃幽門腺黏膜
8.3.4胃幽門腺黏膜呈現的微細解剖結構
9推薦應用的血管和錶麵結構(VS)分型係統:放大內鏡結閤窄帶成像(M—NBI)檢查結果的解讀原則
9.1推薦的診斷係統的原則
9.2VS分型係統
9.2.1V:微血管構造
9.2.2S:錶麵微結構
9.2.3V和S綜閤形態學評價(VS—緻性)
參考文獻
……
10亮藍脊(LBC)和白色不透明物質(WOS)
11放大內鏡結閤窄帶成像(M—NBI)在胃內的臨床應用
12血管聯閤錶麵結構(VS)分型係統在早期胃癌診斷中的應用
13按巴黎大體分型的不同胃上皮腫瘤(早期胃癌與腺瘤)在放大內鏡結閤窄帶成像(M—NBI)下錶現的分析和解讀
14放大內鏡結閤窄帶成像(M—NBI)在早期胃癌診斷中新的用途和優勢:臨床價值、局限性和不同難度病例術前確定腫瘤邊界的臨床策略
作者說明
《放大胃鏡觀察技巧(附光盤)》
第一章上消化道放大內鏡
1.1上消化道放大內鏡的基礎知識
1.2內鏡的最大分辨率
1.3作者雜談
第二章胃放大內鏡觀察方法(運用黑色軟帽black soft hood)
2.1放大觀察時采用黑色軟帽的必要性
2.2常規檢查和精細檢查時均安裝黑色軟帽的必要性
2.3奧林巴斯公司生産的黑色矽膠軟帽
2.4托普公司製造的黑色矽膠軟帽
2.5安裝黑色軟帽後的調校
第三章視頻處理器的設定
3.1作者推薦的設置模式
3.2構造增強/血紅素色彩增強/NBI色彩模式的設定方法
3.3內鏡手柄的按鍵設定
3.4如何選擇構造增強的檔位
3.5構造增強A模式和B模式
3.6血紅素色彩增強
第四章水浸沒觀察
4.1水浸沒觀察法
4.2水浸沒觀察法的優點
4.3水浸沒觀察的操作方法(注水法和充水法)
4.4水浸沒法所需的器械
4.5水浸沒法觀察的時機把握
4.6生理鹽水的應用
4.7觀察方法和技巧
第五章胃放大內鏡的基本操作
5.1四種基本操作技巧
5.1.1上調式觀察技巧:順嚮觀察:胃體部小彎,前後壁
5.1.2後拽式觀察技巧:反轉觀察:胃體部小彎、前後壁、胃角後壁病竈
5.1.3左擺式觀察技巧:順嚮觀察後壁
5.1.4左鏇式觀察技巧(逆時針鏇轉):順嚮觀察幽門竇大彎和前壁
5.2全周觀察病竈
5.3最高放大倍率下標記病竈範圍
5.4其他技巧
5.5常見問題的處理
第六章DVD病例解說
(常規檢查篇)胃竇小彎,腺瘤ESD治療後的內鏡隨訪
(精細檢查篇)胃竇前壁,0—Ⅱc,分化型腺癌
(精細檢查篇)胃體中部小彎,0—Ⅱb,分化型腺癌
(精細檢查篇)胃體中部小彎,凹陷型腺瘤
(精細檢查篇)胃角小彎,0—Ⅱc,分化型腺癌
(精細檢查篇)胃體下部大彎,腺瘤
(精細檢查篇)胃竇前壁,0—Ⅱb
(精細檢查篇)胃體上部後壁,0—Ⅱb,分化型腺癌(隱匿型腺癌)
參考文獻
(附錄1)以VS分型為基礎的診斷體係
(附錄2)構造增強·NBI色彩模式的設定方法
(附錄3)290係統構造強調·NBI模式的設定方法
(附錄4)DVD目錄
這本書的書名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專業、全麵且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預售 放大胃鏡+放大胃鏡觀察技巧(附視頻教學光盤)八尾建史 臨床實際操作技巧實用教材”,這個標題幾乎概括瞭所有我想從一本關於放大胃鏡的書籍中獲得的信息。我一直對放大胃鏡技術充滿好奇,但總覺得入門門檻較高,缺乏一個係統性的學習途徑。而這本書的齣現,恰恰填補瞭這一空白。特彆是“附視頻教學光盤”的設計,這簡直是為我這種視覺型學習者量身打造的。我希望光盤中的視頻能夠清晰地展示放大胃鏡的操作過程,包括器械的選擇、參數的設置、鏡頭的使用以及在不同病變部位的觀察方法。同時,我期望這本書能夠詳細闡述放大胃鏡的觀察技巧,例如如何識彆黏膜錶麵的微小變化,如何根據放大圖像判斷病變的性質,以及如何利用放大胃鏡進行精準活檢。作為一本“臨床實際操作技巧實用教材”,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在日常工作中會遇到的實際問題及其解決方案,幫助我更好地將所學知識應用於臨床實踐。
評分我最近一直在關注消化內鏡的最新發展,尤其是那些能夠提高診斷準確性和精細度的技術。這本書的書名“預售 放大胃鏡+放大胃鏡觀察技巧(附視頻教學光盤)”正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放大胃鏡技術可以讓我們更清晰地觀察胃黏膜的微細結構,對於早期癌、癌前病變以及一些特殊疾病的診斷非常有幫助。我特彆看重“附視頻教學光盤”這一點,因為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實際操作的演示更是不可或缺。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講解放大胃鏡的原理、操作要點以及各種病竈的放大圖像特徵。同時,“臨床實際操作技巧實用教材”的定位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希望它能夠提供一些實用的、可操作的技巧,幫助我提高臨床工作中的放大胃鏡應用水平。作者八尾建史的名字,雖然我之前不太瞭解,但我相信他一定是一位在這個領域有著豐富經驗的專傢。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雖然有點長,但信息量卻非常豐富,尤其是“預售”這個詞,讓我感覺我可能搶先一步獲得瞭這本書。八尾建史這個名字,我搜索瞭一下,似乎是一位在消化內鏡領域有一定造詣的專傢,這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有瞭更高的期待。我一直在尋找關於放大胃鏡操作的實用性指導,之前看的一些資料,雖然也有介紹,但總是感覺不夠係統,不夠深入。這本書明確提齣瞭“臨床實際操作技巧實用教材”的定位,並且還附帶瞭視頻教學光盤,這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學習材料。視頻教學光盤的好處不言而喻,可以直觀地看到操作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比如器械的握持方式、視野的調整、病竈的識彆等等,這些都是文字描述難以完全傳達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講解放大胃鏡的各項技術要點,包括進鏡、推進、黏膜觀察、活檢等,並且能夠提供一些常見病變的鑒彆診斷技巧。如果書中還能包含一些疑難病例的分析,那就更完美瞭。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讓我眼前一亮,深邃的藍色背景襯托著清晰的放大胃鏡圖像,整體感覺非常專業且有科技感。書名“預售 放大胃鏡+放大胃鏡觀察技巧(附視頻教學光盤)”直接點齣瞭核心內容,尤其是“附視頻教學光盤”這一點,對於我這種喜歡邊看邊學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一直對消化內鏡技術非常感興趣,但苦於缺乏係統的學習資源,特彆是放大胃鏡這種更精細化的操作,一直覺得遙不可及。看到這本書的介紹,仿佛看到瞭一個可以讓我深入瞭解放大胃鏡世界的大門。我特彆期待書中關於“觀察技巧”的部分,因為我知道,再好的設備,如果操作者沒有足夠的經驗和技巧,也無法發揮其最大作用。八尾建史這個名字,雖然我之前不太熟悉,但“臨床實際操作技巧實用教材”的定位,讓我對其專業性有瞭初步的信任。我猜想,這本書應該是由經驗豐富的臨床醫生編寫的,能夠分享最貼近實際操作的寶貴經驗。我已經迫不及待想翻開這本書,探索放大胃鏡的奧秘瞭。
評分“預售 放大胃鏡+放大胃鏡觀察技巧(附視頻教學光盤)八尾建史 臨床實際操作技巧實用教材”,這本書名裏的每一個關鍵詞都深深吸引瞭我。作為一名基層醫院的醫生,我們接觸的胃鏡檢查機會很多,但對於更精細的放大胃鏡技術,確實是接觸較少,也缺乏係統的培訓。所以,當看到這本書時,我立刻就被它吸引瞭。視頻教學光盤這個配置,對於我們這種理論學習和實踐結閤的學習方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從最基礎的放大胃鏡原理開始講起,然後循序漸進地介紹各種觀察技巧,例如如何利用放大功能觀察黏膜結構、血管紋理、腺管開口等,以及如何通過放大胃鏡發現早期病變。我特彆希望書中能有詳細的圖文對照,配閤視頻光盤,這樣更容易理解和記憶。同時,作為一個“臨床實際操作技巧實用教材”,我期望這本書能夠包含一些在實際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案,以及一些規避風險的小竅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