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售 放大胃鏡診斷圖譜(第2版)+放大胃鏡觀察技巧(附光盤)+放大胃鏡(翻譯版)套裝3本

預售 放大胃鏡診斷圖譜(第2版)+放大胃鏡觀察技巧(附光盤)+放大胃鏡(翻譯版)套裝3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八木一芳,味岡洋一,八尾建史 著,楊愛明,姚方,白曉鵬,吳永友,李銳 譯
圖書標籤:
  • 胃腸鏡
  • 放大胃鏡
  • 消化內科
  • 診斷學
  • 圖譜
  • 醫學
  • 臨床醫學
  • 內鏡
  • 胃鏡
  • 消化係統疾病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金衛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遼寜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9787559102164
商品編碼:14356319182
包裝:精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7-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16
套裝數量:3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放大胃鏡診斷圖譜 第2版》

齣版社: 遼寜科學技術齣版社; 第1版 (2017年6月1日)

精裝: 152頁

語種: 簡體中文

ISBN: 9787559102164

條形碼: 9787559102164

商品尺寸: 27.6 x 20.6 x 4 cm

商品重量: 1.1 Kg


《放大胃鏡(翻譯版)》

齣版社: 人民衛生齣版社; 第1版 (2015年9月1日)

外文書名: Zoom Gastroscopy Magnifying Endoscopy in the Stomach

精裝: 191頁

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117207775

條形碼: 9787117207775

商品尺寸: 29.4 x 21.8 x 1.5 cm

商品重量: 762 g


《放大胃鏡觀察技巧(附光盤)》

齣版社: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齣版社; 第1版 (2016年12月1日)

平裝: 73頁

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567907003, 9787567907003

條形碼: 9787567907003

商品尺寸: 25.4 x 18.4 x 1 cm

商品重量: 422 g

內容簡介

《放大胃鏡診斷圖譜 第2版》

放大內鏡又稱擴大內鏡,主要用於消化道微小病變的診斷,使內鏡診斷更加準確。本書是作者傾其一生心血之作,內容包括各種疾病的放大內鏡錶現,如正常胃粘膜、慢性胃炎、分化型早期胃癌、未分化型早期胃癌、NBI與放大內鏡並用下的胃癌錶現。*後一章還診斷以上各種類型匯集一些問題分彆予以解答。全書以大量病例圖片為主,輔以少量文字,言簡意賅,是消化內鏡醫生必不可少的臨床診斷書、床頭書。 


《放大胃鏡(翻譯版)》

介紹放大胃鏡的原理、操作規範要點及相關技術在胃內不同疾病疾病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介紹各類疾病的放大胃鏡下特點及早期胃癌診斷標準,並配有大量精美的圖片及說明,內容翔實,圖文並茂,易於理解及接受。


《放大胃鏡觀察技巧(附光盤)》

為瞭讓讀者更深入理解實際操作技巧,《放大胃鏡觀察技巧》使用瞭大量插圖。而作為指導臨床實際操作技巧的實用教材,DVD視頻也非常重要。讀者可以通過觀看視頻體會實際操作手法,包括右手對鏡身的操控和左手對鏇鈕的調節以及送氣、注水、吸引等操作。為瞭能讓讀者有身曆其境的感覺和體會,視頻裏特意保留並強調現場送水及吸引時操作的聲音,因此讀者可能會感覺視頻雜音較為明顯。我希望讀者能夠將視頻和書麵教材結閤,理解操作技巧要領。

總結瞭放大胃鏡診斷胃內病變的規範流程及主要操作技巧,以文字解說配閤精美圖片及動畫進行說明,並結閤大量病例操作視頻詳細演示,麵對不同部位及類型病變如何聯閤應用相應的觀察技巧。

目錄

《放大胃鏡診斷圖譜 第2版》

序? ?何為正常胃黏膜?何為慢性胃炎?1

1. H.p被發現以前?1

2. H.p被發現以後?1

3. RAC誕生!?2

4. RAC誕生後?4

5. 基於RAC放大像提齣的慢性胃炎放大內鏡分類(A-B分類)?4

第1章?正常胃黏膜的普通及放大內鏡像 7

1. 非H.p感染病例的幽門腺、胃底腺、賁門腺的分布?7

2. 正常胃竇的內鏡像?8

3. 正常胃體的內鏡像?13

第2章?慢性胃炎的放大內鏡像 17

1. 胃炎的放大內鏡分類(A-B分類)?17

2. A-B分類的詳細內容?21

A. 胃體部的放大像?21

B. 胃竇的放大像?25

3. 成功除菌後的放大內鏡像改變?27

A. 成功除菌後的胃黏膜放大像?29

B. 萎縮黏膜中胃底腺再生的放大像?30

4. 理解度測試?34

第3章?分化型早期胃癌的放大內鏡像 43

1. 分化型胃癌的NBI放大pattern分類?43

2. mesh pattern?46

3. loop pattern?51

A. loop pattern所見的黏膜微結構?51

B. loop pattern的血管像?53

C. loop pattern的白區所見?54

D. loop pattern的白區復閤所見?57

4. 中分化管狀腺癌?60

A. 放大內鏡易於診斷的tub2癌?61

B. 放大內鏡難以診斷的tub2癌?62

5. 胃底腺型胃癌?69

A. 胃底腺型胃癌放大像解讀的基本知識?69

B. 胃體上部大彎側發生的胃底腺型胃癌?69

C. 穹隆部發生的胃底腺型胃癌?72

D. 取代胃底腺進展的未分化型胃癌?74

6. 除菌後發現胃癌?75

A. 除菌後發現胃癌的特徵?76

B. 除菌後發現胃癌的NBI放大像?76

7. 理解度測試?83

第4章?未分化型胃癌的放大內鏡像 87

1. 未分化型胃癌往往錶層覆蓋非癌上皮?87

2. 未分化型胃癌的血管像?88

A. corkscrew pattern?88

B. wavy micro-vessels?89

C. raimon vessels(雷紋血管)?90

D. 血管像與病理像的相關性?92

3. 未分化型胃癌的白區變化?92

4. NBI放大觀察能否診斷未分化型胃癌的黏膜內進展範圍??93

A. 分析的病例及方法?95

B. 研究結果?95

5. 理解度測試?98

第5章?NBI放大內鏡診斷胃癌的流程 105

1. 為何製訂診斷流程??105

2. 流程解說?105

A. 流程①——mesh pattern?105

B. 流程②——wavy micro-vessels?105

C. 流程③——loop pattern(白區不鮮明)?107

D. 流程④——loop pattern?108

E. 流程⑤——wavy micro-vessels?108

F. 流程⑥——loop pattern(絨毛狀)?110

G. 流程⑦——loop pattern(顆粒狀、乳頭狀)?112

H. 流程⑧——loop pattern(萎縮黏膜樣)?113

I. 流程⑨——loop pattern(腦迴狀)?115

第6章?練習題 119

稍歇一會兒

1?RAC誕生史(上)?3

2?RAC誕生史(下)?5

3?糜爛與慢性胃炎?10

4?為什麼會齣現A-B分類?(上)?20

5?為什麼會齣現A-B分類?(下)?23

6?見於癌的網狀血管與見於胃炎的網狀血管?49

小知識

1?腺體的解剖結構及各部位名稱?11

2?何為白區??12

3?胃黏膜的微小血管構造?15

4?何為亮藍冠(light blue crest,LBC)??28

5?萎縮黏膜放大像中的溝狀結構是腺窩開口嗎??33

6?見於分化型胃癌的異常微血管像?48

7?白區形成的黏膜微結構與醋酸撒布所見黏膜微結構?58

8?白區為何會不鮮明化?(上)?60

9?白區為何會不鮮明化?(下)?63

10?胃炎的絨毛狀結構類似胃癌?——demarcation綫(邊界綫)的重要性?117


《放大胃鏡(翻譯版)》

1解讀放大內鏡(ME)檢查結果的基本原則:血管(V)和錶麵結構(S)分型係統 

1.1解讀放大內鏡檢查結果的基本原則 

1.2采用VS分型係統的原因 

1.3基於解剖結構建立一個新的診斷係統 

參考文獻 

2放大內鏡觀察胃內微血管構造 

說明 

2.1上消化道放大內鏡 

2.2電子內鏡係統的設置:影像處理器的設置和中控部分中用戶可選擇切換鈕的設置 

2.2.1結構強調功能和窄帶成像(NBI) 

2.2.2閤適的血紅蛋白指數(IHb)、色彩強調功能和白光成像(WLI) 

2.2.3中控部分中用戶可選擇切換鈕的設置 

2.3柔軟黑帽的使用 

2.3.1為什麼在ME檢查過程中需要在內鏡先端安裝黑帽? 

2.3.2為什麼選擇柔軟的黑帽? 

2.3.3內鏡操作前的檢查 

2.4內鏡操作技巧(1):從非放大模式切換到放大內鏡觀察 

2.4.1檢查前用藥 

2.4.2內鏡檢查 

2.4.3根據檢查目的對胃黏膜進行ME觀察 

2.5內鏡操作技巧(2):應用黑帽對胃不同部位進行檢查的方法 

2.5.1小彎側從胃底到胃體 

2.5.2胃角小彎側 

2.5.3胃體大彎側 

2.6水浸沒法 

參考文獻 

3電子內鏡係統的放大倍數和分辨率 

3.1放大倍數的定義 

3.2最大放大倍數的定義 

3.3分辨率的定義 

3.4分辨率的測量和錶示方法 

3.5水平和垂直分辨率 

3.6最大分辨率的定義 

3.7放大內鏡(ME)、放大倍數及分辨率的定義 

3.8總結:需要強調的要點 

參考文獻 

4正常胃黏膜在放大內鏡(ME)下的錶現 

說明 

4.1胃體與胃底黏膜 

4.1.1微血管構造(V) 

4.1.2錶麵微結構(S) 

4.1.3病理依據 

4.2胃竇 

4.2.1微血管構造(V) 

4.2.2錶麵微結構(S) 

4.2.3病理依據 

參考文獻 

5慢性胃炎:放大內鏡(ME)下的胃黏膜形態 

說明 

5.1Yagi分型(2002) 

5.2Nakagawa分型(2003) 

5.3作者本人的研究(2007) 

5.4討論及未來的挑戰 

參考文獻 

6放大內鏡(ME)下早期胃癌的微血管構造特徵及臨床應用 

說明 

6.1早期胃癌的微血管構造特點 

6.1.1分化型(腸型)胃癌 

6.1.2未分化(彌漫型)胃癌 

6.2放大內鏡觀察下微血管構造特點的臨床應用 

6.3癌與非癌病變的鑒彆診斷:局竈性胃炎與Ⅱb或微小Ⅱc型胃癌的鑒彆 

總結 

說明 

6.3.1背景:非放大內鏡的局限性 

6.3.2一項前瞻性臨床研究的意義和局限性 

6.4應用ME篩查微小病變時檢查與鑒彆診斷要點 

6.4.1哪些病變以及何時需要放大觀察 

6.4.2靠近病竈並同時增加放大倍數 

6.4.3評估微血管構造的流程 

6.4.4最大倍數放大時如何正確對焦 

6.4.5當主動脈搏動及呼吸乾擾觀察時 

6.5內鏡篩查時癌與非癌病變鑒彆診斷的實例 

6.5.1病例1 

6.5.2病例2 

6.5.3病例3 

6.5.4病例4 

6.5.5病例5 

6.5.6病例6 

6.5.7病例7 

6.6早期胃癌術前評估:確定癌變病竈邊界(白光成像) 

總結 

說明 

6.6.1基本原則 

6.6.2適應證 

6.6.3部分適應證 

6.6.4禁忌證 

6.7應用ME確定邊界的實例 

6.7.1病例1 

6.7.2病例2 

6.7.3病例3 

參考文獻 

7放大內鏡結閤窄帶成像(NBI)的原理 

7.1綜述 

7.2與NBI原理相關的光學知識 

7.2.1光的波長和顔色之間的關係 

7.2.2入射光波長不同導緻顔色變化:反射和吸收 

7.3為什麼NBI要使用中心波長分彆為415nm(藍光)和540nm(綠光)的兩條光帶? 

7.3.1概述:使用雙波長光帶的原因和臨床效果 

7.3.2血紅蛋白對不同波長入射光吸收的特點 

7.3.3光綫投照到半透明介質(黏膜)上會齣現什麼現象,我們能觀察到什麼? 

7.3.4不同波長入射光投照下舌黏膜血管形態(活體)的差異 

7.4為什麼選擇窄帶成像技術? 

7.5結閤窄帶成像技術的放大內鏡係統(M—NBI) 

參考文獻 

8放大內鏡結閤窄帶成像觀察到的胃內微細解剖結構:應用窄帶成像觀察到的腺上皮微細解剖結構及其成像原理 

8.1不同波長的光所顯示的微細解剖結構不同 

8.1.1窄帶藍光(中心波長415nm)所顯示的灰階圖像特點 

8.1.2窄帶綠光(中心波長540nm)所顯示的灰階圖像特點 

8.2色彩通路的分配與彩色圖像的閤成 

8.3正常胃黏膜放大NBI圖像是如何産生的 

8.3.1胃底腺黏膜 

8.3.2胃底腺黏膜呈現的微細解剖結構 

8.3.3胃幽門腺黏膜 

8.3.4胃幽門腺黏膜呈現的微細解剖結構 

9推薦應用的血管和錶麵結構(VS)分型係統:放大內鏡結閤窄帶成像(M—NBI)檢查結果的解讀原則 

9.1推薦的診斷係統的原則 

9.2VS分型係統 

9.2.1V:微血管構造 

9.2.2S:錶麵微結構 

9.2.3V和S綜閤形態學評價(VS—緻性) 

參考文獻 

…… 

10亮藍脊(LBC)和白色不透明物質(WOS) 

11放大內鏡結閤窄帶成像(M—NBI)在胃內的臨床應用 

12血管聯閤錶麵結構(VS)分型係統在早期胃癌診斷中的應用 

13按巴黎大體分型的不同胃上皮腫瘤(早期胃癌與腺瘤)在放大內鏡結閤窄帶成像(M—NBI)下錶現的分析和解讀 

14放大內鏡結閤窄帶成像(M—NBI)在早期胃癌診斷中新的用途和優勢:臨床價值、局限性和不同難度病例術前確定腫瘤邊界的臨床策略 

作者說明


《放大胃鏡觀察技巧(附光盤)》

第一章上消化道放大內鏡

1.1上消化道放大內鏡的基礎知識

1.2內鏡的最大分辨率

1.3作者雜談

第二章胃放大內鏡觀察方法(運用黑色軟帽black soft hood)

2.1放大觀察時采用黑色軟帽的必要性

2.2常規檢查和精細檢查時均安裝黑色軟帽的必要性

2.3奧林巴斯公司生産的黑色矽膠軟帽

2.4托普公司製造的黑色矽膠軟帽

2.5安裝黑色軟帽後的調校

第三章視頻處理器的設定

3.1作者推薦的設置模式

3.2構造增強/血紅素色彩增強/NBI色彩模式的設定方法

3.3內鏡手柄的按鍵設定

3.4如何選擇構造增強的檔位

3.5構造增強A模式和B模式

3.6血紅素色彩增強

第四章水浸沒觀察

4.1水浸沒觀察法

4.2水浸沒觀察法的優點

4.3水浸沒觀察的操作方法(注水法和充水法)

4.4水浸沒法所需的器械

4.5水浸沒法觀察的時機把握

4.6生理鹽水的應用

4.7觀察方法和技巧

第五章胃放大內鏡的基本操作

5.1四種基本操作技巧

5.1.1上調式觀察技巧:順嚮觀察:胃體部小彎,前後壁

5.1.2後拽式觀察技巧:反轉觀察:胃體部小彎、前後壁、胃角後壁病竈

5.1.3左擺式觀察技巧:順嚮觀察後壁

5.1.4左鏇式觀察技巧(逆時針鏇轉):順嚮觀察幽門竇大彎和前壁

5.2全周觀察病竈

5.3最高放大倍率下標記病竈範圍

5.4其他技巧

5.5常見問題的處理

第六章DVD病例解說

(常規檢查篇)胃竇小彎,腺瘤ESD治療後的內鏡隨訪

(精細檢查篇)胃竇前壁,0—Ⅱc,分化型腺癌

(精細檢查篇)胃體中部小彎,0—Ⅱb,分化型腺癌

(精細檢查篇)胃體中部小彎,凹陷型腺瘤

(精細檢查篇)胃角小彎,0—Ⅱc,分化型腺癌

(精細檢查篇)胃體下部大彎,腺瘤

(精細檢查篇)胃竇前壁,0—Ⅱb

(精細檢查篇)胃體上部後壁,0—Ⅱb,分化型腺癌(隱匿型腺癌)

參考文獻

(附錄1)以VS分型為基礎的診斷體係

(附錄2)構造增強·NBI色彩模式的設定方法

(附錄3)290係統構造強調·NBI模式的設定方法

(附錄4)DVD目錄


胃鏡檢查的新視野:精準診斷與操作精要 胃鏡檢查,作為消化內鏡領域的一項重要技術,早已成為診斷和治療多種上消化道疾病的關鍵手段。隨著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的胃鏡檢查在分辨率和診斷精度上不斷提升,而放大胃鏡的齣現,更是為消化道病變的早期發現、精準診斷和精細操作帶來瞭革命性的突破。本文旨在探討放大胃鏡在臨床應用中的價值,重點介紹其在病變識彆、組織學評估以及微創治療中的作用,並結閤實際操作經驗,分享放大胃鏡觀察技巧,以期幫助臨床醫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這項技術,從而提升患者的診療水平。 一、 放大胃鏡的原理與優勢 放大胃鏡,顧名思義,是指在普通胃鏡的基礎上,集成瞭放大功能,能夠在內鏡下獲得比傳統胃鏡更高分辨率、更精細的圖像,從而實現對黏膜錶麵微觀結構、血管紋理、黏膜腺管開口等細節的觀察。這種放大能力,極大地拓展瞭我們對消化道黏膜病變的認識,使得許多在傳統胃鏡下難以辨彆的早期病變,如早期癌、癌前病變、異型增生等,能夠被更早、更準確地發現。 相較於傳統胃鏡,放大胃鏡具有以下顯著優勢: 微觀結構辨識能力增強: 放大胃鏡能夠將黏膜錶麵的微觀結構放大數倍甚至數十倍,使得醫生能夠清晰地觀察到黏膜錶麵的形態、顔色、紋理、血管走行等細微變化。這對於區分良惡性病變、判斷病變範圍、評估腫瘤侵襲深度等方麵具有重要意義。 提高早期病變檢齣率: 許多早期消化道腫瘤,在肉眼或普通內鏡下可能錶現為輕微的黏膜隆起、糜爛或顔色改變,易被忽視。放大胃鏡的微觀觀察能力,能夠捕捉到這些細微的病理學特徵,從而顯著提高早期病變的檢齣率,為患者爭取寶貴的治療時間。 指導病理活檢: 在放大胃鏡下,醫生可以更精準地定位病變區域,特彆是那些形態不典型、範圍較小的可疑病竈,並進行有針對性的病理活檢。這大大提高瞭活檢的陽性率,減少瞭漏診和誤診。 輔助鑒彆診斷: 放大胃鏡能夠提供更詳細的黏膜結構信息,有助於鑒彆多種具有相似臨床錶現的病變。例如,在區分炎癥、增生、腸化生以及不同類型的腫瘤等方麵,放大胃鏡的圖像信息能夠提供更直觀的證據。 評估治療效果: 對於接受內鏡下治療的患者,放大胃鏡可以更精確地評估治療區域的黏膜愈閤情況、是否存在復發跡象,為後續的隨訪和治療決策提供依據。 二、 放大胃鏡在常見消化道病變診斷中的應用 放大胃鏡的應用範圍廣泛,涵蓋瞭上消化道多種常見病變,其在以下幾類疾病的診斷中尤為突齣: 1. 食管病變: 巴雷特食管(Barrett’s Esophagus): 放大胃鏡可以清晰地觀察到柱狀上皮嚮鱗狀上皮的移行區,並能識彆其中是否存在異型增生(Dysplasia)或早期腺癌。觀察腺管開口的形態、分布以及黏膜的血管紋理,是判斷異型增生程度和惡性風險的重要依據。 食管癌: 放大胃鏡能夠幫助醫生更精細地評估食管癌的早期病竈,包括病變的大小、形狀、黏膜錶麵特徵(如顆粒狀、潰瘍狀、凹陷狀)、以及周圍黏膜的異常。對於判斷腫瘤的浸潤深度,放大胃鏡也能提供重要的綫索,例如觀察黏膜下血管的改變。 食管炎: 放大胃鏡有助於對不同類型的食管炎進行更細緻的鑒彆,例如在重度反流性食管炎中,可以觀察到黏膜的充血、糜爛、水腫以及柱狀上皮的增生,甚至識彆早期Barrett’s改變。 2. 胃部病變: 早期胃癌: 這是放大胃鏡最重要的應用領域之一。放大胃鏡能夠識彆齣早期胃癌的黏膜微小隆起、凹陷、糜爛、顔色改變等特徵,甚至能夠發現肉眼難以察覺的癌前病變,如淺錶性病變、不典型增生等。通過觀察黏膜腺管開口的形態(如綫狀、點狀、不規則狀)、血管紋理(如“裸露血管”、“麯張血管”),可以更準確地判斷病變的性質和惡性程度。 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 放大胃鏡有助於評估潰瘍的活動性、愈閤情況以及是否存在惡變。可以觀察潰瘍邊緣的黏膜反應、潰瘍底部的情況,以及是否存在黏膜下腫瘤等。 幽門螺杆菌(Hp)感染相關的黏膜改變: 放大胃鏡能夠清晰地觀察到Hp感染引起的胃黏膜形態學改變,如黏膜粗糙、顆粒狀改變、黏膜白苔、黏膜皺襞增生等,這有助於輔助診斷Hp感染,並評估其引起的胃炎類型和嚴重程度。 慢性萎縮性胃炎和腸化生: 放大胃鏡可以更準確地評估萎縮和腸化的程度,觀察腺管開口的形態、黏膜顔色、血管紋理等,為判斷胃癌風險提供依據。 胃息肉和胃黏膜下腫瘤: 放大胃鏡有助於區分不同類型的息肉,評估其大小、錶麵特徵,並為決定是否切除提供依據。對於疑似胃黏膜下腫瘤的患者,放大胃鏡可以觀察其錶麵黏膜的特徵,輔助判斷其起源。 3. 十二指腸病變: 十二指腸潰瘍: 與胃潰瘍類似,放大胃鏡能夠更精細地評估十二指腸潰瘍的特徵。 十二指腸腫瘤: 放大胃鏡有助於早期發現十二指腸的良惡性腫瘤,識彆其錶麵特徵和黏膜下改變。 三、 放大胃鏡觀察技巧與策略 掌握放大胃鏡的觀察技巧是充分發揮其診斷潛力的關鍵。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觀察要點和策略: 1. 充分的黏膜準備: 確保胃腔內清潔,無食物殘渣和黏液,必要時可使用少量水或泡沫抑製劑。 2. 由遠及近,由粗到細: 按照經典的內鏡檢查順序,首先對整個食管、胃、十二指腸進行宏觀觀察,瞭解大緻情況。然後,在關鍵部位(如黏膜齣現異常的區域)進行放大觀察。 3. 多角度、多方位的觀察: 不要局限於一個角度,應變換內鏡角度,從不同方嚮觀察病竈。同時,通過內鏡的推拉、鏇轉,可以觀察病竈的側方和底部。 4. 關注黏膜錶麵特徵: 黏膜顔色: 異常的顔色改變,如蒼白、紅染、暗紅、褐色等,都可能預示著病變。 黏膜紋理: 正常的黏膜有細緻的網狀紋理,病變可能導緻紋理的粗糙化、消失或齣現不規則的凸起/凹陷。 腺管開口(Pit Pattern): 這是放大胃鏡最重要的觀察內容之一。正常的胃黏膜腺管開口多呈圓形或橢圓形,而病變,特彆是癌前病變和早期癌,可能錶現為綫狀、星芒狀、不規則狀,甚至開口消失。根據Pit Pattern的不同,可以將其分為不同的類型(如I型、II型、III型、IV型、V型等),這與病變的良惡性密切相關。 血管紋理: 正常的黏膜血管走行清晰、規則。病變區域的血管可能齣現增生、扭麯、擴張、不規則走行,甚至“裸露血管”等錶現,這些都是高度提示惡性的徵象。 黏膜錶麵結構: 觀察是否存在微小的隆起、糜爛、潰瘍、結節、絨毛狀結構等。 5. 靛卡紅染色(Lugol's Iodine Staining): 對於食管黏膜,靛卡紅染色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輔助診斷手段。正常的鱗狀上皮富含糖原,能夠被靛卡紅染成深褐色。而Barrett’s食管、異型增生、早期癌等區域,由於糖原含量降低或消失,則無法著色或著色較淺,形成“碘缺乏區”。放大鏡下觀察這些碘缺乏區的形態和邊界,有助於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6. 放大倍數的選擇: 根據病變的大小和需要觀察的細節程度,選擇閤適的放大倍數。通常,較高的放大倍數(如100倍以上)對於觀察Pit Pattern和血管紋理至關重要。 7. 結閤病史和臨床信息: 放大胃鏡的觀察結果需要結閤患者的臨床癥狀、病史、其他檢查結果等進行綜閤分析,纔能做齣準確的診斷。 8. 有選擇性的病理活檢: 在放大胃鏡下,應將活檢鉗對準最可疑、最具代錶性的病變區域,特彆是那些Pit Pattern異常、血管紋理改變明顯的區域,以提高病理活檢的陽性率。 四、 放大胃鏡在微創治療中的應用 除瞭診斷,放大胃鏡在內鏡下微創治療中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例如: 內鏡黏膜切除術(EMR)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 在進行EMR或ESD時,放大胃鏡能夠幫助醫生更清晰地辨彆病變邊界,準確判斷黏膜下剝離的層次,減少並發癥的發生,提高切除的完整性。 止血和封堵: 對於胃腸道齣血,放大胃鏡可以幫助醫生更精確地定位齣血點,並選擇閤適的治療方法,如熱凝、鈦夾等。 異物取齣: 對於誤吞的細小異物,放大胃鏡可以輔助醫生更安全地將其取齣。 五、 結語 放大胃鏡的齣現,標誌著胃鏡檢查進入瞭一個新的時代。它極大地提升瞭我們對上消化道黏膜微觀結構的認識,使得早期病變的發現和診斷變得更加精準。通過掌握放大胃鏡的原理、應用和觀察技巧,臨床醫生能夠更早、更準確地識彆病變,為患者製定更閤適的治療方案,從而顯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放大胃鏡的應用前景將更加廣闊,必將在消化內鏡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用戶評價

評分

總的來說,這套“預售 放大胃鏡診斷圖譜(第2版)+放大胃鏡觀察技巧(附光盤)+放大胃鏡(翻譯版)套裝”是我近年來購買過的最滿意的一套醫學書籍。它內容詳實,圖文並茂,理論與實踐相結閤,並且兼顧瞭國內外的先進經驗。對於任何從事消化內鏡工作的醫生,尤其是對放大胃鏡感興趣的同行,我都強烈推薦這套書。它能夠幫助你係統地掌握放大胃鏡的診斷和觀察技巧,提升臨床診斷水平,甚至為你帶來新的研究思路。在價格上,考慮到包含三本高質量的書籍和一張非常有價值的光盤,我認為這套書的性價比非常高。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經常翻閱,並把書中的知識融會貫通,應用於臨床實踐,為患者提供更精準、更有效的診斷和治療。

評分

這套書的組閤設計非常巧妙,它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從基礎的診斷圖譜,到實操的觀察技巧,再到國際前沿的理論知識。我最近正在準備一次重要的學術分享,關於放大胃鏡在食管癌早期篩查中的應用。這本書中的相關章節,特彆是圖譜部分,為我提供瞭大量高質量的圖像素材,可以用來製作精美的PPT。同時,觀察技巧部分也幫助我梳理瞭在實際操作中需要注意的要點,讓我分享的內容既有深度又不失實用性。我甚至可以將書中的一些案例和自己遇到的病人進行對比分析,這樣會讓我的分享更加生動和有說服力。這套書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在我的職業生涯中給予瞭我非常大的幫助。

評分

《放大胃鏡觀察技巧(附光盤)》更是解決瞭我的燃眉之急。老實說,我之前對放大胃鏡的觀察技巧掌握得還不是很到位,很多時候隻是機械地放大,並沒有真正發揮齣放大胃鏡的潛力。這本書的書麵內容就講得非常細緻,從鏡頭角度的選擇、光圈的調節,到如何有技巧地移動鏡頭,捕捉最佳觀察視野,都進行瞭詳盡的闡述。更令我驚喜的是,它還附帶瞭一張光盤!光盤裏的視頻演示簡直是“活教材”,我反復觀看,學習專傢是如何在實際操作中運用這些技巧的,比如如何通過輕微的擺動鏡頭來觀察黏膜錶麵的“小坑”和“小梁”,如何識彆和區分不同類型的黏膜微血管模式。這些都是書本上難以完全傳達的精髓,通過視頻,我仿佛身臨其境,受益匪淺。我現在感覺自己操作放大胃鏡時,不僅看得更清楚,而且思路也更清晰瞭。

評分

這套書簡直是放大胃鏡愛好者的福音!我是一名胃腸科的住院醫師,在日常工作中經常會接觸到放大胃鏡的檢查。雖然理論知識學瞭不少,但實際操作中的很多細節,比如如何調整焦距,如何利用放大胃鏡的優勢來精細觀察黏膜的紋理和血管結構,這些都需要大量的經驗積纍。市麵上關於放大胃鏡的書籍也看過幾本,但很多都偏嚮於理論的闡述,對於我這種需要立刻上手解決臨床問題的“實乾派”來說,總覺得不夠解渴。 直到我拿到這套“預售 放大胃鏡診斷圖譜(第2版)+放大胃鏡觀察技巧(附光盤)+放大胃鏡(翻譯版)套裝”。首先,《放大胃鏡診斷圖譜(第2版)》給我留下瞭深刻印象。這本書的圖譜質量非常高,每一個病竈的放大胃鏡圖像都清晰銳利,配閤詳細的文字描述,讓我能夠直觀地看到不同病變的微觀特徵。特彆是那些早期病變,在普通胃鏡下可能難以辨認,但在放大胃鏡下,通過觀察黏膜錶麵的微小變化,比如血管網的紊亂、點狀齣血、顆粒狀改變等,就能大大提高診斷的準確性。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不同類型息肉、早期癌、以及炎癥性腸病等內容的圖譜展示,它們提供瞭一個寶貴的參考標準,讓我在麵對類似病例時,心中更有底氣。

評分

而《放大胃鏡(翻譯版)》則為我打開瞭另一扇窗。作為一名臨床醫生,我們不可能隻局限於國內的經驗和知識。這本翻譯版的書籍,讓我接觸到瞭國際上最新的放大胃鏡研究成果和診斷理念。雖然我接觸外文文獻不多,但這本書的翻譯質量很高,語言流暢,術語準確,絲毫沒有影響我對內容的理解。它提供瞭很多不同於國內的視角和分類方法,讓我能夠更全麵地認識放大胃鏡在消化道疾病診斷中的應用。我特彆關注瞭書中關於一些罕見病變在放大胃鏡下的錶現,以及一些新的診斷標誌物和評分係統的介紹。這些內容極大地拓展瞭我的知識視野,也讓我意識到,醫學的進步是永無止境的,我們需要不斷學習和吸收最新的知識。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