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新書預定,需單獨下單,和現貨書籍分開購買!
熱門新書預定搶先購,預計2017年8月31日到貨,到貨後會立即發貨,請們耐心等候,著急的慎拍,給您帶來不便很抱歉!注意:預定圖書請與現貨圖書分開下單!謝謝
預定期間退款請聯係在綫客服,退款原因請選擇為:不想要瞭,謝謝您的支持和理解~祝您生活愉快~!
預定商品請單獨下單,到貨後將快速為您發齣。若您將預定商品與其他商品一並購買,則該訂單默認在預定商品到貨後發齣,拍下即視為認可,謝謝您的支持。
圖書簡介
書 名:神秘的奧莫河榖:走進東非大裂榖的原始部落群
叢書名:
作 者:張波
譯 者:無
齣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書 號:978-7-5699-1736-9
CIP分類:K942.1
齣版日期:2017年8月
字 數(幅數): 299韆字
定 價:68.00元
開 本:16開
印 張:21.5
頁 數:344頁
裝 幀:鎖綫裸脊平裝
版次:2017年08月第1版
印次:2017年08月第1次印刷
編輯推薦:
這裏是咖啡的原産地
這裏是個直立行走的人類始祖“露西”的故鄉
這裏是保持著數韆年古老文明且沒有被殖民過的非洲國傢
這裏是對外族人開放,中國人是個踏足的神秘土地
這裏是神秘的埃塞俄比亞奧莫河榖……
《神秘的奧莫河榖》是一部讓中國人發現、瞭解、認識這個齣現在東非高原上的神秘原始族群的一部大作。人類不僅要探究自己的未來,也要研究自己的過去。該地區於上世紀80年代被美國國傢地理發現,是地球上僅存的“後一個原始部落”。進入東非大裂榖腹地,我們纔看到奧莫河榖這些依然保持著幾韆年來人類生活狀態的部落。奧莫河榖的原始部落的生産生活方式、服飾審美、風俗習慣、語言特點、宗教信仰等,無疑是我們瞭解人類自身發展曆史的“活化石”。
在這裏,有的是極其原始的草棚子,十分粗陋的飯食,沒有任何電器,衣不蔽體的生活。可是,換一個角度想,這裏沒有房貸,沒有交通事故,沒有學業壓力,沒有競爭上崗,沒有投資風險,沒有手機和網絡,沒有黨派衝突,沒有宗教戰爭……我們不得不承認,盡管物質世界存在極大的反差,但是在精神世界,也許他們遠比我們幸福得多,快樂得多。
目錄
2011年東非大裂榖旅行領隊日記
2011-5-6
梅爾西部落—金卡集市—阿裏部落
2011-5-7
奧莫河岸DASSANETCH人—圖爾米
2011-5-8
羊加同人和罕馬爾人
2011-5-9
康索—噶莫雷小學—阿巴明奇
2011-5-10
阿巴明奇—亞的斯亞貝巴
2016—2017年東非大裂榖原始部落人類學考察日記
2016-12-29
北京—亞的斯亞貝巴
2016-12-30
亞的斯亞貝巴—吉馬
2016-12-31
加法國王故居—奧羅莫村子—卡法人村子
2017-1-1
米占塔法裏—門提人的貝吉村
2017-1-2
凱比石—迪茲人的科魯村和圖姆鎮
2017-1-3
蘇爾美人的博格巴村故事—瑞格和安角村的“東嘎”
2017-1-4
尤阿普村的喝牛血風俗—凱比石到康加特
2017-1-5
從金卡迴到康佳特—奧莫河邊卡拉人的科雀村
2017-1-6
科維榖人的庫奇如村—羊加同人的羅潤吉卡恰武村
2017-1-7
卡拉人的拉布剋村—罕馬爾人的羅格納村
2017-1-8
圖爾米到奧莫萊特—達沙那奇人的博科那奇村
2017-1-9
圖爾米鎮的集市—罕馬爾人的“跳牛”儀式
2017-1-10
罕馬爾人的巴沙達村—班納人的沙巴村
2017-1-11
金卡鎮—梅爾西人的瑪瑞吉村—波迪人的庫魯村
2017-1-12
沃托鎮—阿伯尼人的貢多羅巴村
2017-1-13
維托—康索—阿巴明奇—查麥人的布拉村
康索人的噶莫勒村—查莫湖
2017-1-14
阿巴明奇—亞的斯亞貝巴
2017-1-15
亞的斯亞貝巴—北京
內容簡介:
本書講述的是我國人類學考察隊次深入東非大裂榖核心區,埃塞俄比亞的南部——奧莫河榖,一個僅僅在20世紀80年代纔被美國國傢地理發現,並被認定是“後的一個原始部落”的古老地域,進行探訪考察的過程。在這裏生活著50多個部族,這些部族從未接觸過外族人,而我國專傢們是有史以來個踏足於這塊土地的“外族人”。本書則通過我國多位人類學傢、語言學傢、探險傢等專傢在奧莫河榖20天的考察經曆,完整地記錄這個神秘、原始的族群的文明,帶給讀者前所未有的、零距離的深入觀察和瞭解東非大裂榖的非洲古老部族,認識和理解非洲的曆史文化、風俗觀念。
作者簡介:
張波,現代中國商業期刊的開拓者之一,DEEP MEDIA創始人,先後創辦過《時尚》雜誌、《MISS現代服裝》、《LADY格調》和《文明》、《中國科學探險》雜誌等。2010年被國傢新聞齣版總署評定為“國傢新聞齣版領軍人物”。1968年齣生於四川,本科畢業於民族大學新聞,後獲美國西雅圖CTU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並在北京師範大學完成哲學博士課程。喜歡戶外徒步、登山、滑雪運動,投身於探險旅行和攝影,去過南極,北極,亞馬孫叢林、東非大裂榖等等70多個國傢和地區,足跡遍及世界七大洲。2004年帶領一支采訪小組進入埃塞俄比亞進行深度報道。2005年率領中國支自然科學考察隊進入東非大裂榖。2011年率領一支中國戶外探險旅行隊體驗埃塞俄比亞。2017年帶領中國支人類學考察隊完成奧莫河榖的20天考察。齣版有《冷酷之旅:南極科考日記》、《走齣東非大裂榖:埃塞俄比亞旅行日記》和《西藏地平綫:藏區腹地旅行日記》等探險旅行圖書,現為中國戶外自駕産業聯盟副會長。我一直對那些能夠提供全新視角,讓我們重新審視世界的作品充滿期待。當我在書架上看到《神秘的奧莫河榖:走進東非大裂榖的原始部落群》時,內心湧現齣一種強烈的求知欲。標題中的“地球上僅存的一個原始部落群”幾個字,立刻抓住瞭我的眼球,這不僅僅是一個地理概念,更是一個關於人類曆史和文明演進的獨特樣本。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超越簡單的民族誌記錄,而是能夠以一種更具哲學高度的視角,去探討這些部落的生活方式對我們現代社會的意義。他們是如何在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中找到精神的寄托?他們的社會組織又是如何做到高度的契閤與穩定的?我期待書中能夠通過大量的案例和故事,展現齣這些部落獨特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例如他們對於時間的感知,對於財富的定義,對於生命輪迴的理解。此外,我也希望作者能夠關注到這些部落在現代世界中所麵臨的挑戰,例如疾病、衝突、以及文化侵蝕,並探討他們是如何應對這些壓力的。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次關於人類本質的追問,一次關於如何在快速變化的時代中保持精神獨立的思考。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帶領讀者穿越時空,感受不同文化風情的作品有著特彆的偏愛。當我在書店裏看到《神秘的奧莫河榖:走進東非大裂榖的原始部落群》這本書時,立刻就被它所傳達的那種神秘與遙遠的氣息所吸引。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一些關於部落的 facts,而是能夠通過作者細膩的筆觸,將讀者帶入一個充滿生命力的世界。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描繪齣奧莫河榖獨特的地貌特徵,例如那壯闊的裂榖、奔騰的河流,以及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各種奇特的動植物,它們與部落的生活是如何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同時,我也希望作者能夠深入到部落的內心世界,去解讀他們的語言、神話、音樂、舞蹈,以及那些代代相傳的生存智慧。是什麼樣的哲學讓他們對自然保持敬畏?是什麼樣的社會規則讓他們得以和諧共處?我尤其好奇書中是否會講述一些關於部落成員的真實故事,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愛恨情仇,他們的夢想與追求,這些鮮活的個體生命,纔是理解一個部落最真實的入口。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次與古老文明的對話,一次對人類生存狀態的深刻探索。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一幅壯麗的東非大裂榖的景象躍然紙上,遠處隱約可見的野生動物剪影,與近處色彩鮮艷的部落服飾形成鮮明對比,仿佛能聞到泥土和陽光混閤的氣息。我一直對人類學和地理學題材的書籍情有獨鍾,尤其是那些關於未被現代文明完全同化的原始部落的記載,總能激起我內心深處的好奇。張波先生的《神秘的奧莫河榖》似乎正是這樣一本能夠滿足我探索欲的讀物。書名中的“神秘”和“原始部落群”幾個字,立刻勾勒齣瞭一個充滿未知與古老文明的畫麵。我尤其好奇書中會如何描繪這些部落的日常生活,他們的社會結構、信仰體係、以及他們是如何在這片廣袤而嚴酷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的。是怎樣的生活方式讓他們得以保留如此純粹的麵貌?作者又是如何深入其中,贏得部落的信任,並記錄下這一切的?我期待書中能有大量詳實的照片和生動的文字,讓我仿佛身臨其境,親眼見證那些古老的儀式、精美的工藝品,以及部落成員們淳樸而充滿智慧的眼神。這本書不僅僅是對一個地理區域的介紹,更像是一扇窗口,讓我們得以窺見人類文明多樣性的極緻,以及在現代社會進程中,那些即將消失或已經消失的獨特文化。
評分拿到這本書,第一感覺就是它極具分量,無論是從紙張的質感還是排版的疏朗程度,都透著一股嚴謹和厚重。我之所以對《神秘的奧莫河榖》産生濃厚興趣,主要是因為它觸及瞭一個讓我思考瞭很久的議題:人類文明的多元性與同質化。在全球化浪潮席捲之下,許多獨特的文化正在快速消逝,而奧莫河榖這樣一個被描述為“地球上僅存的一個原始部落群”的存在,本身就具有非凡的意義。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是什麼樣的地理、曆史、社會因素,使得奧莫河榖的部落能夠如此長時間地保持其原始的生活狀態。作者張波先生作為一名觀察者,他將如何以客觀而富有同情心的視角,來呈現這些部落的風貌?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盡地介紹不同部落之間的文化差異,例如他們的服飾、妝容、飲食習慣、婚喪嫁娶的習俗,甚至是他們對於宇宙、生命和死亡的理解。此外,我也非常關心書中是否會涉及這些部落在麵對外部世界,尤其是現代文明衝擊時的反應,他們是如何權衡保留傳統與接受改變的?這本書的價值,或許就在於它提供瞭一個絕佳的案例,讓我們反思文明的定義,以及在追求進步的同時,我們是否不經意間正在失去一些寶貴的東西。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充滿瞭引人遐想的空間。“神秘的奧莫河榖”暗示著一個充滿未知和探索的旅程,“走進東非大裂榖的原始部落群”則將目的地鎖定在瞭一個我一直心馳神往的地理區域。我一直認為,瞭解一個地方的文化,最直觀的方式就是去認識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們。張波先生的這部作品,似乎正是為我這樣的讀者量身定做的。我迫切地想要知道,作者是如何描繪這些部落的日常生活的?他們的一天是如何開始和結束的?他們的食物是怎樣的?他們的住所又是什麼樣的?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大量詳細的圖片,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他們的服飾、裝飾品,以及他們使用的工具。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作者能夠深入他們的社會結構,瞭解部落的首領是如何産生的,他們的傢庭是如何組成的,他們是如何教育下一代的。在現代社會,很多部落的生存環境都麵臨著挑戰,我希望書中也能提及這些部落在麵對現代化的過程中所遇到的睏境,以及他們是如何努力去保留自己的文化和身份的。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關於遠方部落的書,更是一個關於人類生存韌性和文化多樣性的深刻啓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