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研究法》
作者: 錢穆
出版社: 東大圖書公司
出版年: 2005-10-01
页数: 146
装帧: 平裝
ISBN: 978 957 192 7527
内容简介
本書由錢穆先生1961年在香港的8次演講匯集而成,從通史和文化史的總題及政治史、社會史、經濟史、學術史、歷史人物、歷史地理等6個分題言簡意賅地論述了中國歷史研究的大意與方法。實為作者此後30年史學見解之本源所在,變可視為錢穆先生對中國史學大綱要義的簡要敘述。
本書主要意義而分本講演為八題。ZUI先是講如何研究通史,ZUI後是講如何研究文化史。其實文化史必然是一部通史,而一部通史,則ZUI好應以文化為其主要之內容。其間更分政治、社會、經濟、學術、人物與地理之六分題,每一分題,各有其主要內容,而以文化為其共通對象與共通骨。
作者簡介
錢穆(1895—1990),字賓四,江蘇無錫人。年十八即任小學教師、歷中學而至大學。先後於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師範大學、西南聯大、齊魯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雲南大學、江南大學等校任教。
1949年,赴港創辦新亞書院。曾先後獲香港大學、美國耶魯大學頒贈名譽博士。1967年,來臺定居,膺選中央研究院院士,並任中國文化學院史學研究所教授。1986年,受聘為總統府資政。
賓四先生畢生鑽研中國古典文獻,治學大抵以史學為核心,廣設諸經諸子之學,從而擴集中華學術與思想文化諸多領域;其中又以理學ZUI為深刻,自云「得力ZUI深者莫如宋明儒」。晚年雖苦於眼疾,仍著作不輟,冀以喚醒中華民族文化之靈魂,儼然為晚清以來西方文化洪濤之中流砥柱;其成就,更直接反映了中國近代學術史之變遷。
所著「先秦諸子繫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秦漢史」、「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朱子新學案」等八十餘種,俱享譽中外學術界。
这本书在文化史的脉络梳理上,展现出了一种令人叹服的宏观视野与微观穿透力的结合。作者并没有将文化史仅仅视为政治史或社会史的附属品,而是赋予了它独立的、驱动历史演进的核心地位。我被书中对特定历史时期文化思潮变迁的细致描摹所折服,那种洞察力仿佛能穿透时间迷雾,直抵古人心灵深处。举例来说,他对某种思想在不同地域、不同阶层间传播轨迹的分析,细致入微,绝非泛泛而谈。读完之后,我对理解中国传统社会中“道”与“器”的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它让我意识到,脱离了当时人们的集体心理和价值体系去评判历史事件,是多么的片面和武断。这种对“文化体质”的深刻理解,是构建完整通史叙事不可或缺的一环,这本书在这方面无疑提供了极佳的范例。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拿到手里就能感觉到它的分量,这不是那种轻飘飘的印刷品,而是真正用心制作的出版物。内页的纸张偏向米白色,触感温润,阅读起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即便长时间沉浸其中,视感也相当舒适。装帧设计上,透着一股沉稳的历史厚重感,封面设计简约而不失格调,看得出出版方在细节上的考究。这种对物质载体的重视,让我对书中所承载的学术内容也充满了敬意。我特别喜欢这种老派的、注重质感的出版风格,它仿佛在告诉读者,这本书的内容是值得被珍藏和反复研读的,而不是快餐式的阅读材料。特别是港台原版的印制,无论是字体排版还是墨迹的清晰度,都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这对于研究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体验。总而言之,这是一本从里到外都散发着“匠心”气息的书,让人在捧读时就能感受到阅读本身的仪式感。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古典的韵味和深厚的学养,读起来既不觉滞涩难懂,又处处透露着学者大家的气度。它不像现代学术论文那样追求极端的去情绪化,而是保持了一种恰到好处的、富有启发性的语感。作者在阐述复杂的理论或引述古籍时,总能用一种既精准又富于文采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得阅读过程成为一种享受。我个人非常偏爱这种带有鲜明个人学识烙印的文字风格,它能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思考过程和情感投入。这种文笔的魅力,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方法论学习变得生动起来,仿佛是历史的智者在与你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兼具学术严谨性和文学美感的表达,在当代学术著作中是比较少见的,也使得这本书的阅读体验远超一般的工具书。
评分对于长期关注通史叙事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非常独特且富有启发性的视角。它挑战了许多约定俗成的历史分期和事件重要性的排列。作者的笔触有一种强烈的“重估”倾向,他似乎总是在提醒我们,那些被传统史学忽略的“背景”或“基调”,恰恰是决定历史走向的关键因素。这种重估并非颠覆性的哗众取宠,而是建立在深厚积累之上的审慎修正。我发现自己在阅读其他历史著作时,不自觉地开始运用书中提到的那些“质询”历史的工具和方法,这极大地提升了我的阅读效率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它不是让你死记硬背“什么朝代做了什么”,而是让你理解“为什么这个朝代会以这种方式运行”。这种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飞跃,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宝贵的财富。
评分这本书的论述风格极其严谨,简直可以看作是史学研究方法的一部教科书式的典范。作者在构建其研究框架时,展现出了非凡的逻辑梳理能力,丝毫没有一般论述中常见的跳跃感或模糊不清之处。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系统地剖析了“如何看历史”、“如何提问”的核心问题。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不同史料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审慎态度,他似乎总是在告诫读者,任何结论都必须建立在扎实的考据和多角度的交叉验证之上。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仿佛跟随着一位经验老到的导师,一步步学习如何搭建起一个坚固的史学分析大厦。这种“手把手”的教学感,让原本晦涩难懂的研究方法变得清晰可见。对于任何渴望深入学术殿堂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思维训练价值,远超其字面上的知识传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