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生:林语堂口述自传

我这一生:林语堂口述自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语堂 著
图书标签:
  • 自传
  • 回忆录
  • 林语堂
  • 文化
  • 文学
  • 思想
  • 名人传记
  • 中国现代文学
  • 散文
  • 人生感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英典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136404
商品编码:1477276387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4-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我这一生:林语堂口述自传(最新修订精装纪念典藏版!)

原价:28.00元

作者:林语堂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1-01

ISBN:9787214136404

字数:270000

页码:320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我这一生:林语堂口述自传》
精装典藏超值珍藏版!全面收录《林语堂自传》《八十自叙》等经典作品
首位以英文书写享誉国际的中国作家
林语堂是享誉国际文坛的一代大师,一生四次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他的成就,他的人生,都值得我们去了解,去体会和学习。
林语堂在文学和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非常显赫的成就。他的作品直到今天读来仍旧有着不凡的意义。可以说,他是中国精神的传承者,是东方文化的传播者。对于这样一位大师,通过他的自传,我们能更客观地了解真实的他,对于理解他个人、他的作品、理解当时的整个中国文坛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内容提要


《我这一生》是林语堂唯一的一本自传,作者描述了自己快乐的童年,以及之后的求学经历和人生感悟。在这本书中,我们看着一个出身普通家庭的孩子如何成为学贯中西的文化大师。他的一生,是一部成长的历史,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才情与风骨。本书是林语堂的自传,也是那一代文人的成长史、思想史和精神史。

目录


第一篇 林语堂自传 001
弁言 002
/第一章/ 少之时 002
/第二章/ 乡村的基督教 007
/第三章/ 在学校的生活 010
/第四章/ 与西方文明的初次接触 015
/第五章/ 宗教 017
/第六章/ 游学之年 018
/第七章/ 由北平到汉口 020
/第八章/ 著作和读书 021
/第九章/ 无穷的追求 023
第二篇 八十自叙 027
/第一章/ 一团矛盾 028
/第二章/ 童年 032
/第三章/ 与西洋的早期接触 040
/第四章/ 圣约翰大学 044
/第五章/ 我的婚姻 048
/第六章/ 哈佛大学 051
/第七章/ 法国勒克鲁佐 055
/第八章/ 耶拿镇和莱比锡大学 057
/第九章/ 论幽默 061
/第十章/ 三十年代 063
/第十一章/ 论美国 068
/第十二章/ 论年老——人生自然的节奏 074
/第十三章/ 精查清点 076
第三篇 我的信仰之旅 081
绪言 082
/第一章/ 童年及少年时代 085
/第二章/ 大旅行的开始 095
/第三章/ 孔子的堂奥 114
/第四章/ 道山的高峰 147
/第五章/ 澄清佛教的迷雾 179
/第六章/ 理性在宗教 200
/第七章/ 物质主义的挑战 216
/第八章/ 大光的威严 234
第四篇 我的人生旨趣 251
/第一章/ 论东西文化的幽默 252
/第二章/ 以放浪为理想的人 258
/第三章/ 尘世是唯一的天堂 260
/第四章/ 人类的快乐属于感觉 263
/第五章/ 论花与折枝花 268
/第六章/ 个人的梦 273
/第七章/ 编辑滋味 273
/第八章/ 孩子三周了 274
/第九章/ 有味的小品文 276
/第十章/ 品茗供花也为文 279
/第十一章/ 蓝色鸣鸟 282
/第十二章/ 寻求宁静 288
/第十三章/ 茶和烟草 294
/第十四章/ 坐在椅中 300
/第十五章/ 论躺在床上 303

作者介绍


林语堂(1895-1976)
文化大师,作家,以英文书写而扬名海内外,四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
林语堂旅居美国数十年,骨子里仍是传统的中国文人,其作品无不体现着儒释道三者的结合,传达着中国人特有的智慧、气质和情怀。
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代表作品有《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京华烟云》《风声鹤唳》《苏东坡传》《武则天正传》等。

文摘


序言



智者之言,人生之镜:《林语堂自述》 一本关于时代变迁、文化碰撞与个人选择的深刻洞察之作 本书并非林语堂先生亲口述说的回忆录,而是一部基于其生平重要文献、书信往来、重要访谈记录以及其大量著作中的自我剖析片段,经精心梳理与编纂而成的“侧写式”传记。它旨在勾勒出一个更立体、更具多重面向的林语堂形象——一位在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宏大历史背景下,以幽默为盔甲、以智慧为武器的知识分子群像。 第一部分:启蒙的火花与传统的挣扎(1895-1919) 故事始于福建闽南的一个传统士大夫家庭。林语堂的童年,是清末民初社会剧烈动荡的缩影。简介将详述他早年接受的传统儒家教育,那种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深刻烙印,如何与外界涌入的西方新知产生剧烈摩擦。 我们聚焦于他如何在教会学校接受现代教育,以及这种双重身份的训练如何塑造了他早年的世界观。重点将放在他求学之路上的关键转折点:从上海圣约翰大学到远赴海外的决定。这不是简单的游学,而是一场主动的“文化求生”之旅。他留学哈佛和莱比锡的经历,不再仅仅是学术履历的堆砌,而是他亲身体验西方理性精神与自由思想的土壤。书中将细致描摹他如何以惊人的速度吸收西方学术精髓,同时又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西方文明的局限性。 第二部分:激昂的青年与“幽默”的诞生(1920-1935) 回国后的林语堂,恰逢“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高潮。这段时期,他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冲锋陷阵的健将。简介将展现他如何从一个激进的文学革命家,逐渐转向“幽默”作为对抗时代荒谬的武器。 我们将深入探讨他早年在北大任教、参与《语丝》杂志的经历。这段历史不仅仅是文学论战,更是知识分子在国家命运面前的选择困境。他与鲁迅等人的复杂关系,不是简单的友谊或决裂,而是两种不同“救国”路径的哲学碰撞。重点将分析他如何定义“幽默的哲学”——它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在看透现实的荒谬后,仍能保持一种优雅的、充满生命力的姿态。我们还将回顾他创办《论语》和《人间世》的初衷,那时的杂志是知识分子寻找精神家园的避风港,也是他系统阐述“中庸的趣味”的试验田。 第三部分:跨越太平洋的文化桥梁(1936-1948) 随着抗日战争爆发,林语堂将他的战场转移到了国际舞台。这段经历是本书最具戏剧张力的部分。简介将侧重于他如何以英语写作,试图向西方世界解释一个真实的、复杂的中国。 重点将放在他一系列英文著作的创作背景:《吾国与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的横空出世,不仅仅是一部介绍性读物,更是一次精心设计的文化谈判。书中会探讨他如何巧妙地利用“幽默”这一文化密码,消解西方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同时又不失对其文化深度的尊重。我们将回顾他周游欧洲、美国,在大学中穿梭演讲的场景,他如何以“文化大使”的身份,为中国争取国际理解和支持。这段时期的挑战在于,如何在战争的紧迫性与文化阐释的客观性之间找到平衡。 第四部分:流亡、坚守与晚年的沉思(1949-1976) 新中国的成立,对所有流亡在外的知识分子都是一个巨大的精神考验。本书将详述林语堂选择定居海外(后又辗转台湾、香港),直至最后定居美国的复杂心路。这部分内容,着重于他精神上的“失语”与“重构”。 简介将展现他晚年对“中国性”的追问。他不再热衷于激烈的政治论辩,而是回归到对中国艺术、哲学与生活美学的深入研究。《生活的艺术》(The Art of Living)的创作背景,是他在动荡年代对古典优雅生活方式的回归与重建。我们将分析他晚年对道家思想、禅宗哲学的再发掘,这并非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一种在时代洪流中为个人精神寻找永恒锚点的努力。书中还会探讨他晚年投身小说创作的尝试,如《京华烟云》,他如何试图用文学的宏大叙事来安放他破碎的时代记忆。 结语:一个永恒的旁观者 全书的基调,是对一个复杂人性的呈现:他既是旧制度的叛逆者,又是传统文化的深情眷恋者;他既是西风东渐的推手,又是文化保守主义的捍卫者。本书最终呈现的,是一个在历史的岔路口上,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审视和优雅的姿态的智者形象。他的一生,是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寻找自我定位的生动注脚。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生》给我的感觉,仿佛是一封来自遥远时空的信件,署名是林语堂先生。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拆开它,看看这位我景仰已久的文化大家,究竟向我诉说了怎样的生命故事。我猜想,这不会是一部单调的叙事,而是充满了他对人生百态的观察,对世事人情的洞察,以及对文化精神的坚守。我期待在书中找到他那特有的、带着淡淡茶香的智慧,如同他的文字一般,既有深度又不失雅趣。他的人生,无疑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经历了时代的巨变,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我好奇他如何在这宏大的历史背景下,书写属于自己的个体命运,又如何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坐标。这本书,我希望它能像一杯陈年的老酒,入口醇厚,回味悠长,让我品出人生的况味,领悟生命的真谛。我期待着,在字里行间,能触摸到他那颗敏感而又豁达的心灵,学习他那种“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定力,以及“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淡然。

评分

初见《我这一生:林语堂口述自传》这个书名,便被一股浓厚的历史感和个人叙事所吸引。想象中,这应是一部饱含岁月沉淀、娓娓道来的生命长卷,作者用他一生的经历,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时代的缩影,也折射出他独特的精神世界。我期待着,在这字里行间,能够与林语堂先生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听他讲述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感受他面对人生起伏时的智慧与豁达。他作为一位享有盛誉的学者、作家,其人生轨迹必然充满了丰富多彩的篇章,无论是早年的求学经历,还是中年漂泊海外的际遇,亦或是晚年回归故土的恬淡,想必都蕴含着值得深思的人生哲理。我尤其好奇他如何看待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如何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养分,并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这本书,在我看来,不应仅仅是林语堂先生一生的流水账,而更应是一部关于如何生活、如何思考、如何做一个有深度有情趣的中国人的教科书。我渴望从中获得启迪,学习他那种“嬉笑怒骂皆文章”的创作态度,以及“谈笑风生中洞察世事”的人生智慧。

评分

在拿起《我这一生:林语堂口述自传》之前,我脑海中勾勒出的画面,是林语堂先生在一个舒适的书房里,点上一支烟,眼神深邃地望着窗外,开始缓缓讲述他的一生。我期待着,这本自传不仅仅是记录事实的流水账,更应充满了他对人生、对社会、对文化的独到见解,以及他那标志性的幽默和哲思。我好奇他如何看待他所处的那个时代,那些风云际会的人物,那些深刻的社会变迁。他作为一个在东西方文化之间穿梭的文化使者,必定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视角和感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现他内心世界的丰富层次,他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困境与挑战,如何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与好奇。这本书,于我而言,更像是一次与智者的深度对谈,一次关于生命意义的探索之旅。我渴望从中学习他那种“不失赤子之心”的纯粹,以及“以玩世的态度,做严肃的事业”的境界。

评分

《我这一生》这个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分量,一种历经沧桑后的回顾与总结。我预期这是一部充满智慧与情趣的生命叙事,作者将以他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一个时代的变迁,一个灵魂的成长。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林语堂先生的人生哲学,那些关于如何活得有品味、有深度、有情趣的见解。他不仅仅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位生活的艺术家。我好奇他如何看待他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经历,那些在东方与西方的交融点上,他所获得的独特体验与感悟。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堂关于如何成为一个真正“中国人”的课程,学习他那种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又拥抱现代精神的独特气质。我期待着,在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到他那份豁达与乐观,学习他那种“宠辱不惊,闲看云卷云舒”的淡泊心境,以及“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从容姿态。

评分

捧读《我 कोणताही》,我预设的心情是带着一份探寻的虔诚。林语堂先生,这个名字本身就承载着太多关于文化、关于幽默、关于中国人的性情与智慧的符号。我期望这本书能像一次私密的拜访,让我得以窥见这位文坛巨匠内心最真实的一面。不同于他笔下那些结构精巧、语言幽默的散文或小说,口述自传更可能是一条不加修饰的河流,真实地流淌出他生命的源头活水,以及沿途的风景与礁石。我很好奇,在那些看似顺遂的人生背后,是否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挣扎与迷惘?他如何在风云变幻的大时代中,保持独立的人格和清醒的头脑?那些关于“幽默”的定义,关于“生活的艺术”的阐述,是否也源自于他个体生命中的某种深刻体验?我期待着,那些在书中被提及的友人、师长、亲人,以及那些促使他走向创作之路的灵感火花,都能以一种更具象、更动人的方式呈现在我眼前。这本书,于我而言,更像是一张通往过去时光的门票,让我得以亲历一个伟大灵魂的成长历程,并从中汲取关于生命、关于文化、关于人生的不竭力量。

评分

评分

纸质一般

评分

纸质一般

评分

纸质一般

评分

纸质一般

评分

评分

评分

纸质一般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