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政治学的思维方式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10-01 |
| 作者:海伍德 | 译者:张立鹏 | 开本: 16开 |
| 定价: 58.00 | 页数:360 | 印次: 1 |
| ISBN号:9787300201818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本书是政治学入门读物中的顶级作品,也是英国政治学大师安德鲁?海伍德的代表作。全书以生动有趣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向读者展示了何为政治学的思维方式,告诉读者政治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以及它是怎么运行的。作为一部畅销全球的政治学经典入门读物,本书为读者提供了探究政治学的独特而富有洞察力的路径,其内容着眼于国际视角,行文简洁易懂,被英国、美国、加拿大以及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众多名牌大学列为政治学课程必备读物。
畅销全球的政治学经典入门读物
英国政治学大师安德鲁?海伍德代表作品,被众多世界名校列入政治学必读书目
内容丰富、形式活泼,以专栏形式介绍政治学的核心概念、重要思想家及焦点问题
概念专栏 介绍了权威、治理、市民社会、权力、乌托邦、自由民主、威权主义、意识形态、第三条道路、多元民主、国家主义、社会资本、合法性、克里斯玛、利益团体、公共选择、人权、法治等近百个政治学的核心概念
人物专栏 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马基雅维利、黑格尔,再到哈耶克、罗尔斯、哈贝马斯等数十位在政治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政治思想家
焦点论述专栏 介绍了政治学界关于权力、直接民主和代议民主、利益团体、法典宪法、两院制、对手政治、君主制、总理制政府、准自治非官方机构等的不同看法和争论
安德鲁?海伍德(Andrew Heywood),英国著名政治学家,多部政治学经典畅销教材的作者,政府与政治学AS-Level及A-Level课程首席考试官,曾任英国克罗伊登学院副院长、奥平顿学院督学。具有二十多年的政治学教学与研究经验,长期致力于于政治学基础和政治学理论的研究,在政治学、政治意识形态、全球政治等领域著述颇丰,尤其擅长政治学入门读物的撰写,他的《政治学的思维方式》、《政治学核心概念》、《政治学导论》、《政治意识形态》、《全球政治学》等多部图书,都是可读性非常强、知识含量极其丰富的著作,深受世界各地读者的欢迎。
第一部政治理论
第1章什么是政治?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亚里士多德
1.1 政治的界定
●概念:权威
作为政府艺术的政治
●概念:治理
●人物:马基雅维利(1469—1527)
作为公共事务的政治
●人物: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
●概念:市民社会
●人物:汉娜?阿伦特(1906—1975)
作为妥协和共识的政治
●概念:共识
作为权力的政治
●焦点论述:权力的几张“面孔”
●概念:权力
1.2 政治的研究
政治研究的取向
●人物: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
●概念:科学,科学主义
●焦点论述:囚徒困境
政治研究可以科学化吗?
概念、模型和理论
●概念:理想类型
●概念:范式
第2章 政府、体系和政体
不管事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亨利?大卫?梭罗
2.1 传统的分类体系
●概念:政府
为何划分政治体系?
●概念:乌托邦,乌托邦主义
古典的分类
●概念:专制主义(绝对专制主义)
●人物:约翰?洛克(1632—1704)
“三个世界”的划分
●概念:极权主义
●概念:自由民主
●人物:弗朗西斯?福山(1952—)
2.2 现代世界的政体
西方多头制
●概念:多头制
●概念:西方
新民主制
●概念:共产主义
东亚政体
●概念:儒家思想(儒家,儒教)
●概念:威权主义
伊斯兰政体
●概念:神权政治
军事政体
第3章 政治意识形态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
3.1 什么是政治意识形态?
●概念:意识形态
3.2 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的要素
古典自由主义
现代自由主义
●人物:约翰?斯图亚特?密尔(1806—1873)
3.3 保守主义
●人物:埃德蒙?柏克(1729—1797)
保守主义的要素
家长式保守主义
新右派
●人物: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1899—1992)
3.4 社会主义
●人物:爱德华?伯恩施坦(1850—1932)
社会主义的要素
马克思主义
●人物:卡尔?马克思(1818—1883)
●人物:约瑟夫?斯大林(1879—1953)
●人物:赫伯特?马尔库塞(1898—1979)
社会民主主义
●人物:约翰?罗尔斯(1921—2002)
第三条道路
●概念:第三条道路
3.5 其他意识形态传统
法西斯主义
●人物:阿道夫?希特勒(1889—1945)
政府主义
女性主义
●人物: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1759—1797)
环保主义
●概念:生态学,生态主义
宗教原教旨主义
●概念:原教旨主义
3.6 意识形态的终结?
●概念:后现代主义,后现代性
第4章 民主
民主是最坏的政府形式,只不过要除掉所有其他已经不断试验过的政府形式。——丘吉尔
4.1 界定民主
谁是人民?
●概念:政治平等
人民应该如何统治?
●焦点论述:直接民主和代议民主
●概念:公民投票式民主
人民统治的范围应有多大?
4.2 民主的模式
古典民主
保护型民主
●人物:杰里米?边沁(1748—1832)
发展型民主
●人物:让雅克?卢梭(1717—1778)
●概念:议会民主
人民民主
●人物: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1870—1924)
4.3 实践中的民主:对立的观点
多元主义观点
●概念:多元主义
●概念:多元民主
精英主义观点
●概念:精英,精英主义
统合主义观点
新右派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观点
第5章 国家
国家的目的总是相同的:限制个人,驯服之、征服之、压制之。——马克斯?斯特纳
5.1 国家为何物?
●人物: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1831)
●概念:国家
5.2对立的国家理论
多元主义国家
●焦点论述:社会契约论
●概念:新多元主义
资本主义国家
●概念:新马克思主义
利维坦式国家
家长式国家
●概念:家长制(父权制)
5.3 国家的角色
最小国家
●人物:罗伯特?诺齐克(1938—2002)
发展型国家
社会—民主国家
集体化国家
●概念:国家主义
极权国家
5.4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
国家与全球化
国家转型
●概念:弱国家
第二部分 政治互动
第6章 政治文化、认同与合法性
即使最强者也绝不会强大到足以永远做主人,除非他把自己的强力转化为权利,把服从转化为义务。——卢梭
6.1 政治文化
●概念:政治文化
公民文化和意识形态霸权
●概念:霸权
●人物:安东尼?葛兰西(1891—1937)
社会资本的衰落?
●概念:社会资本
●人物:罗伯特?普特南(1940—)
●人物:迈克尔?奥克肖特(1901—1990)
●概念:后物质主义
6.2 认同政治与多元文化主义
认同政治的兴起
●人物:赛义德(1935—2003)
●概念:跨国社区
多元文化主义的模式
●概念:多元文化主义
●概念:世界主义
多元文化主义的缺陷
6.3 合法性与政治稳定
●概念:合法性
权力的合法化
●人物:马克斯?韦伯(1864—1920)
●概念:传统
●概念:克里斯玛(超凡魅力)
合法性危机
●人物:于尔根?哈贝马斯(1929—)
为什么发生革命?
●概念:革命
●概念:阶级意识
●人物:毛泽东(1893—1976)
●人物:阿列克谢?德?托克维尔(1805—1859)
第7章 代表、选举与投票
如果投票成就了某?
在阅读《政治学的思维方式》之前,我总觉得政治学离我的生活很远,更像是学者们的研究领域。然而,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以一种极其通俗易懂的方式,将政治学的核心概念和研究方法呈现在读者面前。它不是枯燥的教科书,而更像是一次精彩的对话,作者以循循善诱的姿态,带领我一步步走进政治学的世界。 我尤其喜欢作者在书中对“制度”的分析。它不再是那些冰冷的规则条文,而是被描绘成影响个体行为、塑造社会互动的强大力量。通过对不同国家制度的比较分析,我看到了制度的演变如何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这本书让我明白,理解政治,不仅仅是了解领导人是谁,更重要的是理解那些看不见的“游戏规则”,以及这些规则是如何被制定、被执行,又是如何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命运。它让我对政治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如何参与和影响政治有了新的思考。
评分我一直觉得,真正的学习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政治学的思维方式》正是这样一本书,它不是告诉你“这是什么”,而是告诉你“为什么会这样”以及“你可以如何去思考”。作者在书中展现出的那种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令人叹为观止。它让我意识到,政治学并非遥不可及的学科,而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书中关于“国家”的章节,对我触动尤其大。我之前对国家的理解非常表面,总觉得就是一个地理区域和一套管理机构。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国家背后复杂的权力运作、意识形态建构以及历史演变。它让我开始思考,为什么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政治体制?为什么同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政策走向?这些问题,在这本书的引导下,我都能找到更深层次的解释。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在政治学的迷宫中穿行,让我不再迷失方向,而是能够清晰地看到前进的道路。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认识世界的新视角!在阅读之前,我一直以为政治学就是那些枯燥的理论、复杂的概念以及冰冷的数据。然而,《政治学的思维方式》却以一种极其生动、引人入胜的方式,让我看到了政治学背后更深层次的逻辑和运作机制。它不是在教你死记硬背某个学派的观点,而是教你如何像一个政治学家一样去思考,去分析,去解读那些看似混乱的社会现象。 作者在书中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案例,从古希腊城邦的兴衰,到现代国际舞台上的博弈,无不展现出政治学思维的魅力。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权力分配的章节,它不再是简单的“谁说了算”,而是深入探讨了权力是如何产生、如何维持、以及如何被挑战的。读完之后,我再看新闻,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开始主动去分析信息背后的利益集团、权力结构,以及潜在的政治动因。这本书让我学会了辨别表象下的真相,也让我对很多曾经难以理解的社会事件有了豁然开朗的认识。它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对政治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我不再畏惧政治,而是充满兴趣地去探索。
评分坦白说,我原本对“政治学”这个词有些排斥,觉得它过于学术化,离普通人的生活太遥远。但是,《政治学的思维方式》这本书,就像一座桥梁,将我与这个领域连接了起来。它没有使用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阐述了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意识形态”的讨论。我一直以为意识形态就是那些政治口号和宣传,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意识形态更深层的影响力,它如何塑造我们的认知,影响我们的价值判断,甚至决定我们的行为。读完这一章节,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一些固有观念,也更能理解为什么不同的人会对同一件事情产生截然不同的看法。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批判性思维,一种不盲从、不迷信的态度,这对于我们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尤为重要。它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在政治的舞台上,表象之下往往隐藏着更复杂的力量和更深远的意图。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书,我并没有抱有多大的期望,以为它会是市面上泛滥的那种“政治入门读物”,充斥着陈词滥调和过时的理论。然而,《政治学的思维方式》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没有试图给你灌输一套所谓的“正确”政治理念,而是提供了一种分析工具,一种思考框架。它教你如何去审视不同的政治主张,如何去评估政策的潜在影响,以及如何去理解不同行为体之间的互动关系。 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书中对“理性选择理论”的阐释。一开始我以为这会是学术味十足、晦涩难懂的内容,但作者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贴近生活的例子,将这个理论讲得既透彻又有趣。它让我明白了,很多时候,政治行为并非出于情感或意识形态,而是基于个体或群体的理性计算和利益权衡。这对于我理解一些看似“不可思议”的政治决策,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这本书不只是纸上谈兵,它提供了切实的分析方法,让我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对身边发生的政治事件进行更深入的洞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