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的汉字第一辑(套装全3册)

有故事的汉字第一辑(套装全3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邱昭瑜编著 著
图书标签:
  • 汉字
  • 文化
  • 历史
  • 故事
  • 科普
  • 教育
  • 儿童
  • 识字
  • 传统文化
  • 语言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ISBN:102184422
商品编码:1506794323
出版时间:2014-01-01

具体描述

作  者:邱昭瑜 编著 著作 定  价:84 出 版 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01月01日 页  数:401 装  帧:平装 ISBN:102184422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根,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汉字之美,美在形体,美在其婉转曲折的笔画。《有故事的汉字》(全三册)是一套帮助儿童认识汉字、学习汉字的很好读物。全书选取了与小学生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300余个汉字,讲解每个汉字的造字本义及演变过程,让小读者有效弄清楚这个字的前世今生,轻轻松松学好汉字。此外,还设置了拓展栏目,让小读者学会汉字的具体应用。全书以轻松的笔调,讲述汉字的根与源,以唯美的画面,诠释汉字的形与意。 《有故事的汉字——亲近自然篇》
天 8
神 10
鬼 12
日 14
旦 16
早 18
旭 20
暮 22
明 24
月 26
星 28
云 30
雷 32
电 34
气 36
风 38
晕 40
水 42
雨 44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该书选取了近百个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汉字,以生动有趣的笔调叙述了每个汉字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内容主要有三部分:正文是对该字的演变简述;然后是“给小读者的话”,包括与该字相关的成语、诗词、传说故事、科普知识等各类趣味知识;很后是该字的演变图例,主要选取该字在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以及简体字中的不同写法进行说明。 邱昭瑜 编著 著作 邱昭瑜,台湾地区有名儿童文学作家。作者深深陶醉于中国汉字之美,致力于将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以简单、有趣的方式介绍给小朋友。深厚的音韵学、训诂学功底加上优美、流畅的文笔,小朋友进入中国文字、文学的瑰丽殿堂。目前已出版《语文魔法书》等著作。作品多次获得台湾地区“好书大家读”年度很好少年儿童读物奖、中小学优良课外读物推介等奖项。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笔画里的中国:汉字演变与文化探源(精装典藏版)》的图书简介,它与您提到的《有故事的汉字第一辑(套装全3册)》内容完全不同: --- 《笔画里的中国:汉字演变与文化探源(精装典藏版)》 一窥文明的脉络,触摸历史的温度。 这部耗时五年、汇集多学科专家心血的巨著,并非聚焦于单个汉字的“故事”,而是以宏大的叙事视角,系统梳理了汉字自萌芽之初,跨越数千年发展至今的完整轨迹。它是一部关于“符号如何成为民族集体记忆”的深度探究,旨在揭示汉字结构背后的社会形态、哲学观念与审美变迁。 【全景式梳理:从甲骨到楷书的演化史诗】 本书拒绝碎片化的知识点罗列,而是将汉字的演变视为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我们带领读者重返殷商的祭祀场域,近距离观察甲骨文的刻痕,分析其象形特质如何直接映射出彼时王权的结构与自然崇拜。接着,我们将深入西周的金文世界,探讨铭文如何从宗教符号转向政治宣言,其笔画的粗粝与庄重如何服务于礼制规范。 秦统一文字的壮举被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考察。我们详尽分析了小篆的规范化过程,不仅关注其字形的统一,更探讨了这种“自上而下”的文字工程对中央集权国家构建的深远意义。而隶书的“隶变”被视为中国文字史上最关键的转折点,我们用大量篇幅分析了隶书如何“解散”了古文字的象形束缚,确立了笔画的书写基础,为后世楷书的成熟奠定了不可逆转的形态学基础。 【结构解析:探寻笔画背后的古老逻辑】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汉字“造字法”的深刻剖析。我们跳出“六书”的传统框架,引入现代语言学与符号学的研究成果,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实际运用进行再评估。 “意符”与“音符”的共生关系: 我们详细考察了形声字在汉代以后占据主体地位的结构性原因,揭示了形声字并非简单的“拼凑”,而是古代匠人追求书写效率与信息负载量的智慧结晶。例如,对“水”部和“三点水”的演变追踪,展示了同一个偏旁在不同时代语境下的意义延展与形体凝练。 “抽象”的胜利: 深入探讨了如“一、二、三”、“上、下”等纯粹指事符号的诞生背景,分析它们如何代表了早期中国人对空间、数量等抽象概念的几何化理解和符号化表达。 “组字”而非“造字”: 强调了汉字体系的强大在于其部件的灵活组合能力,每一个成熟的汉字都是一个信息压缩包,其结构内部蕴含着早期族群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模型。 【文化折射:汉字与中国思想的相互塑造】 《笔画里的中国》将汉字视为一面映照中华文明核心价值的镜子。通过对特定部首和关键汉字群的深入挖掘,我们探讨了汉字如何塑造了中国人的思维定势: “家国”观念的文字载体: 研究“宀”、“田”、“人”等基础部件如何组合出“安”、“室”、“宗”等字,解析了早期农业社会对“安居乐业”的重视如何被固化在文字的骨架之中。 哲学思想的笔墨表达: 重点分析了如“道”、“德”、“仁”、“义”等核心哲学概念的字形演变,考察了先秦诸子对这些概念的定义如何反作用于其文字的笔画结构和语义范围。例如,“德”字从“彳”到“彳+惪”,体现了道德行为的动态过程。 审美情趣的流变: 辅以大量精美拓片和碑刻高清图版,对比魏晋风度、唐人气象、宋代理性的书法风格对汉字字形的影响,论证了书法艺术如何反过来“雕刻”了现代汉字的审美标准。 【精装典藏特色】 本典藏版采用进口特种纸张,全程采用高精度四色印刷,确保碑刻细节的清晰度与古代墨色的质感还原。书中附赠多幅汉字演变图谱轴,并收录了多篇前沿古文字学家的专题研究论文摘要,是文史爱好者、书法篆刻家以及致力于深入理解中华文化根源的读者的必备珍藏。 阅读本书,您将获得的不是一个个独立的民间故事,而是穿越千年,触摸构成我们民族思维与表达方式的底层代码的震撼体验。

用户评价

评分

我给我的外甥(一个正上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也推荐了这本书,虽然他可能理解不了太深奥的文化背景,但光是那些“会说话的字”的故事情节,就已经牢牢抓住了他的注意力。他以前觉得写作业很痛苦,觉得汉字都是死板的,但读完关于“马”字或“牛”字的几页后,他竟然开始主动观察身边事物的形状,然后试着去猜想它们的“前身”是什么。这种阅读带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比任何填鸭式的教育都有效。而且书里的插图质量非常高,很多都是彩色的,装帧也很有质感,拿在手里赏心悦目。我个人非常欣赏作者处理那些含有复杂部首的字时所采用的对比分析法,能够清晰地分辨出不同时代对同一个概念的不同侧重,体现了文字在不同历史时期承担的不同社会功能。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之前其实有点犹豫,毕竟现在市面上的文化普及读物太多了,很多都是浅尝辄止,看完跟没看一样。但这一套书的深度和广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讲解单个字的字源,更像是构建了一个宏大的汉字演化史的叙事框架。举个例子,书中对“水”和“火”这两个基本元素符号的分析,简直是神来之笔。从最原始的象形符号,到隶变楷化的过程,作者似乎在用一种考古学家的严谨态度,去还原每一个笔画的诞生逻辑。我特别喜欢它在探讨一些抽象概念的字,比如“道”和“德”,是如何从具象的描绘逐步上升到哲学思辨的载体。这让我意识到,汉字不是被“发明”出来的,而是在千万年的社会实践中“生长”出来的,它自带一种鲜活的生命力。对于我这种对传统文化有敬畏心但又苦于找不到入门路径的人来说,这简直是最好的引路人。

评分

如果说有什么遗憾,大概就是这样一套好书,让人读完之后,会有一种强烈的“意犹未尽”的感觉。我希望作者能再深入挖掘一些更偏门的、带有鲜明地域色彩的汉字演变。不过瑕不掩瑜,就目前呈现的内容而言,它已经做到了将学术的严谨性与大众的阅读兴趣完美结合。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颜色”相关的字,比如“红”、“绿”、“青”,它们在古代的含义边界比现代要模糊得多,一个“青”字可以指代蓝色、绿色甚至黑色,这种文化上的模糊性,通过字形的变化被清晰地展现了出来。这套书不仅是关于“字”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中国人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的隐形史书。对于任何一个对中华文明的内核有探索欲的人来说,这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藏品,我墙裂推荐给所有对文字有感情的朋友们。

评分

这套书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以为汉字就是那些方块字,写起来方便,读起来也简单,谁知道每一个字背后都有那么多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底蕴。记得我刚开始翻阅的时候,对那些繁体字的演变过程感到非常好奇,比如“家”字,从最初的“宀”下加“豕”,就能想象出古代人围着猪圈安居乐业的场景,那种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这本书没有那种枯燥的学术腔调,而是用非常生动有趣的故事把这些演变讲得深入浅出。很多字的甲骨文、金文的图片都清晰可见,让我这个“文盲”也能大致领略到古人的智慧。读完之后,我再看报纸、看古籍,都会忍不住去揣摩那些字的原始含义,感觉自己和历史的连接更紧密了。特别是关于一些常用字的演变,比如“仁”、“义”、“礼”、“智”,它们在字形上的细微变化,其实反映了儒家思想是如何一步步融入我们的文化骨髓的,这种感受是看教科书绝对体会不到的。

评分

阅读这套书的体验是渐入佳境的,开始可能会觉得信息量有点大,因为涉及到的朝代跨度很长,从上古一直讲到近现代。但只要坚持读下去,你会发现作者的逻辑性非常强,他总能找到一个清晰的主线将看似零散的字例串联起来。最让我震撼的是关于“政治”和“权力”相关的字的演变。比如“君”、“王”、“令”这些字的字形演化,无声地记录了早期部落社会到封建王朝的权力结构变化。它们不仅仅是记录符号,更是历史的活化石。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你跳出了“识字”的层面,进入了“读史”的维度。我甚至开始思考,我们现在使用的简体字,在简化过程中是否牺牲了某些原有的文化信息,当然,作者也非常客观地探讨了这个问题,没有陷入过度怀旧的情绪中,这一点处理得非常成熟和理性。

评分

很好,孩子很喜欢

评分

故事内容很好,对小孩有益,但是小孩不爱看。

评分

给孩子买的,很不错

评分

挺好的,儿子很喜欢,好评

评分

很有文化内涵,大人也应该读读呢。

评分

很有文化内涵,大人也应该读读呢。

评分

有故事。。。。。

评分

故事内容很好,对小孩有益,但是小孩不爱看。

评分

书的质量很好,包装完善,小孩喜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