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是中国武术中的独特练功方法,是练习者形同木桩,按某一特定姿势所进行的训练。王建华、王晓东编著的《站向健康(武术站桩养生问答)》作为武术的基本功法,既是基础又是功力训练的重要内容。书稿就站桩中的相关问题,以问答形式进行了表述;对11个**创编的太极拳推广和竞赛套路中的特色桩法也进行了介绍;*后还对代表性武术拳种的站桩方法做了简单介绍。
王建华,1956年8月4日出生。北京市人。现任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教授;民族传统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武术八段。中国武术协会青少年与学校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分会委员。全国**教师“宝钢奖”获得者。自幼习武,一直从事武术的教学训练和科研工作。多次担任国内外大型武术活动的教学工作。学术成果主要有《太极拳、太极剑学练500问》《陈式太极拳提高捷径》《简易太极拳健身功》《学校武术》《武术对练和对抗健身》《合气道健身与修养》《太极拳内涵指要》《中国武术养生十三篇》《图说形意拳械基础学练》《武术养生图说》等专著;多次参编高等院校《武术》教材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级和**中学《体育》《体育与健康》等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用书30余本。曾多次应邀赴日本、加拿大等国进行太极拳为主的武术讲学、教学训练和表演,受到邀请方学习者热烈欢迎和传媒机构的宣传报道。 王晓东,1968年5月出生,籍贯安徽。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获得民族传统体育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计量学院体育部民族传统体育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中国武术六段,擅长形意拳、太极拳、易筋经等。参与**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中小学武术教学技术体系与模式研究》《高校武术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可行性研究》等科研项目研究。参与创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套武术健身操》。学术成果主要有《学校武术》《32式太极剑入门不求人》等武术专著,参与编写《龙泉剑》《大学生安全教育》《安全教育与正当防卫》《体育与生命安全教育》等教材。在核心期刊发表《中国武术悖论研究》《学校武术教材建构模型及实验研究》等论文多篇。在教学中坚持“技术与文化结合、教学与生活结合”理念。2009年被评为学校教学**免检教师;同年创办的“中国计量学院太极拳大会”在2012年被评为“校园文化品牌”。
开篇 初识站桩问答
一、站桩是怎么回事?
二、明确提出站桩的是哪个拳种?
三、站桩有多少种?
四、怎么理解站桩是一种运动?
五、站桩有什么文化意蕴?
六、为什么有人将站桩视为中国武术的不传之密?
七、学武术是不是都要站桩?
八、学武术是必须先站桩之后,才能再学练拳术和器械吗?
九、练习站桩有哪些主要的健身养生功效?
十、站桩能提高人的反应能力吗?
十一、站桩能提高人的抗击打能力吗?
十二、站桩能提升人感知能力吗?
十三、站桩能增强筋力吗?
十四、站桩是哪一类能量代谢方式?
十五、气功站桩与武术站桩的区别是什么?
十六、站桩和静坐有什么不同作用?
十七、为什么很多书和杂志上都说站桩时要“意守丹田”?
十八、很多拳种为什么都要先站马步桩?
十九、站桩有高矮桩之分吗?
二十、站桩只能练习一种桩势吗?
二十一、有没有不需意念的站桩功?
二十二、站桩能使人长寿吗?
二十三、练习站桩能够减肥吗?
二十四、站桩可以增长身高吗?
二十五、站桩会不会影响体形?
二十六、从事体育工作或每天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可以练习站桩吗?
二十七、“久坐少动”的工作者练站桩合适吗?
二十八、有没有不适合练习站桩的人?
二十九、练习站桩会产生偏差和走火入魔吗?
三十、站桩时可以体会到“天人合一”吗?
三十一、站桩中能锻炼出特异功能吗?
三十二、练习站桩需要专门增加营养吗?
三十三、学练站桩需要生活中有什么禁忌吗?
三十四、站桩怎么才算入门?
上篇 养生桩学练问答
**章 我们两位作者与养生桩
第二章 初学养生桩问答
第三章 配合站桩的易筋经五式
中篇 太极拳教学中的站桩学练问答
第四章 对**创编的太极拳套路的认识
第五章 24式、88式、48式、42式太极拳中的站桩练习
第六章 “五式传统太极拳竞赛套路”与站桩练习
第七章 32式太极剑和42式太极剑竞赛套路中的站桩练习
下篇 武术站桩方法集锦
第八章 长拳中的站桩
第九章 南拳中的站桩
第十章 形意拳中的“三体式桩”
第十一章 意拳中的“技击桩”
第十二章 潭腿中的“单鞭桩”
第十三章 八极拳中的站桩
第十四章 梅花拳中的“桩步五势”
当我翻阅到关于“呼吸法”的章节时,简直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在此之前,我尝试过很多种呼吸练习,但总觉得不得要领,呼吸变得刻意而紧张。这本书却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切入了这个问题,它把呼吸和身体的内在能量流动的关系阐述得淋漓尽致。作者没有过多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比如将呼吸比作潮汐,将身体比作一个容器,使得那种由内而外的舒展感变得可以被想象和感知。我按照书中的建议调整了自己的练习方式后,哪怕只是站立了十分钟,身体内部的沉静感和流通感都有了明显的提升,这让我对后续的练习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可以说,光是这部分内容,就已经值回了购书的价钱。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编排体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对读者的关怀。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动作要领,而是构建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从基础的“定势”到复杂的“动意”,过渡自然流畅,每一步都像是为读者打下了坚实的地基。更难得的是,它对练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偏差”和“困惑”都预先进行了详尽的解答,很多我正准备提问的问题,在下一页就已经得到了细致的说明。这种预判性,体现了作者对站桩实践者心理的深刻洞察。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本教科书,而是在进行一场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师傅的深度对话,他总能在我迷茫的时候,适时地给出最精准的指引,让人感到非常安心。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既保留了传统武术养生文化的厚重感,又用非常贴近现代人生活的方式进行解读。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行文过程中穿插的一些小故事和个人感悟,这让原本可能显得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起来,充满了人情味。举个例子,在讲解某个特定姿势的要领时,作者不仅仅是描述肌肉的受力点,还会联系到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更容易地进入那种放松而专注的状态。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写法,极大地提高了可操作性。对我这样一个初学者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建立了一种正确的认知框架,明白了这不是一种速成的“秘籍”,而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和体悟的“道”。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单纯的动作指导更有价值。
评分从装帧设计到内容呈现,这本书都散发着一种对传统文化深沉的敬意和对科学严谨的追求。纸张的触感很好,油墨的质量也令人满意,这使得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虽然主题是“养生问答”,但其广度和深度远超一般问答集的范畴。它不仅解答了“怎么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阐述了“为什么这样做的意义何在”。这种对“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坚持,是这本书区别于其他同类书籍的最大亮点。它真正做到了将一种古老的修身养性之法,用现代人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传承下来,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常翻常新的宝贵资料。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武术站桩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与自身和谐相处的生命哲学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有质感,那种沉稳的色调和简洁的排版,一下子就给人一种专业且可靠的感觉。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这本书的,当时我对传统的养生方法很感兴趣,但又苦于找不到系统且易懂的入门指南。很多市面上的养生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让我望而却步;要么就是过于通俗,内容流于表面,缺乏深度。这本书的出现,正好填补了我的这个空白。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阐述复杂概念时的耐心和清晰度,每一个步骤的讲解都像是手把手地教导,让人能够迅速抓住核心要领。拿到书之后,我花了很长时间仔细研读前几章的导论部分,那里面对“站桩”这种修炼方式的哲学基础和历史渊源做了非常深入的探讨,这极大地激发了我持续深入学习的兴趣。那种感觉就像是发现了一把开启古老智慧大门的钥匙,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