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HOBBY JAPAN CO.,LTD.所著的《敢达模型大全(2016)》可说是一本为纪念敢达模型35周年而出版的珍藏版敢达模型图鉴。书中集结了近1700款敢达模型!从“1:144比例敢达”到2016年*新款套件,除SD敢达系列外,几乎网络了所有比例的敢达模型。书中以新品、PG版、MG版、HG版、RG版、OTHER ITEMS、旧套件系列来划分成若干单元,全面详尽地对敢达模型套件进行了展示和介绍,可称是一本敢达模型爱好者不可或缺的典籍,也将会帮助您*加全面地了解和收集敢达模型。
新产品
**级别
大师级别
**级别
真实级别
其他级别
其他模型
旧套件
万代官方网店
制作家零件
东京敢达前线限定产品
专栏
超大尺寸模型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说实话,很有那个年代的厚重感,大量的全彩照片配合详尽的文字说明,翻起来很有“分量”。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它对早期OVA和剧场版中那些相对冷门的机体给予了足够的篇幅,这一点非常难得。很多市面上的模型图鉴往往只关注TV版的人气主角机,而这本书似乎更偏向于挖掘IP的“深度”,收录了诸如“新吉翁号”或者一些只有在设定集中才出现过的支援机体的模型版本介绍。但这带来的副作用是,一些在2016年前后热度极高的、或者刚刚推出不久的爆款套件,信息量反而没有那些老前辈们丰富。这像是一部博物馆的馆藏目录,详尽而庄重,但缺少了当下热门展览的那种即时热度。我希望看到的是,对于那些新推出的高可动性框架,能有更深入的结构分析,而不仅仅是成品展示图的堆砌,那样会更有说服力。
评分整体而言,我感受到的这本书更像是一部“模型摄影集”而非纯粹的“技术手册”。每一张成品展示图都像是精心布置的摄影棚作品,光影的运用和角度的选择都非常专业,极大地提升了模型本身的视觉冲击力。对于我这种主要以欣赏和收藏为主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大享受,我甚至会把一些特别精美的跨页图剪下来贴在我的工作台旁。但是,当我试图查找某个特定套件的发售时间、建议零售价(MSRP)或者零件构成比例时,往往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在目录中搜寻,因为它的信息密度——相对于纯粹的技术数据——被大量的、漂亮的、但信息量相对固定的成品照片给“稀释”了。对于那些需要快速核对资料的“资料检索者”来说,这种设计或许不够高效,它更像是邀请你慢下来,细细品味每一个模型背后的美学价值,而不是让你像查字典一样快速获取数据。
评分作为一个业余的“素组”爱好者,我最看重的就是书中对于制作技巧和渗线、上色的基础指导部分。我注意到这本书在介绍一些经典套件的组装流程时,步骤划分得非常细致,尤其是对于“水口处理”和“零件分色技巧”的阐述,即便我是个有几年经验的玩家,从中也能找到一些新的思路,比如对于特定材质塑料的打磨方法。然而,当涉及到更深层次的“消光涂装”或“旧化”效果的演示时,内容深度就显得有些不足了。它更多停留在基础的“如何完成一个干净的素组”,而缺乏对进阶玩家真正感兴趣的“如何让模型‘活’起来”的艺术指导。翻阅过程中,我发现展示的旧化案例相对保守,色彩选择也偏向于教科书式的标准配色,没有太多大胆的、充满个人风格的实验性展示。所以,对于新手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本极佳的入门宝典,能帮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对于追求个性化表达的老手而言,可能需要搭配其他更侧重于“创作”而非“记录”的专业书籍来补充。
评分我注意到这本书在讲述“特定时代背景下模型设计理念的演变”这一块做得相当有洞察力。作者(或编者)并非简单地罗列产品,而是试图分析从某个时间节点开始,厂商在模具精度、零件分割策略上是如何一步步提升的。比如,它对比了早期HG和后期RG在同一机体上的处理差异,分析了塑料注塑工艺的进步对最终成品外观的影响。这种宏观的、带有历史分析的视角,让我对整个高达模型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然而,这种理论分析的篇幅相对较少,更多的是体现在案例的侧面描述中。如果能有专门的章节来详细论述“技术演进史”,配上更直观的对比图例,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都会再上一个台阶。目前来看,它更像是一部面向消费者的、充满热爱的“品鉴之作”,而不是一本严肃的、系统化的“行业研究报告”。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有吸引力,那种金属质感的字体配上几台标志性的机体剪影,一下子就能把我这个老高达迷的“痒点”给挠到了。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主要想看看它对近几年新出的HG、MG、甚至RG系列的收录情况如何。遗憾的是,我翻了好几遍,发现它对于2015年之后,特别是2016年发售的几款重磅新品,比如MG的“独角兽2号机”的最终决战Ver.或者RG系列新出的几款“创制世界”的主角机,内容更新似乎有些滞后,或者说,它更偏向于对早期和经典机型的回顾与整理。我期望的“大全”是能涵盖最新的模玩动态,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部精心制作的、停留在某一时间点的“最佳精选集”。光是内页的纸张触感就挺不错,印刷质量也无可挑剔,那些细节图拍得非常清晰,能看出关节和分色上的用心,但要说它是面向“2016”的最新资料集,我觉得在时效性上略微欠缺了一点,可能更适合放在2015年底出版更为恰当。期待未来能有更及时更新的版本出现,毕竟模型世界的发展速度太快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