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JTG F80/2-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二册 机电工程

正版 JTG F80/2-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二册 机电工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公路工程
  • 质量检验
  • 评定标准
  • JTG F80
  • 机电工程
  • 工程标准
  • 规范
  • 交通运输
  • 建设工程
  • 技术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弘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ISBN:9787114053252
商品编码:15270522779
包装:平装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JTGF80/2-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二册 机电工程
I S B N: 9787114053252
定    价: 26.00元
作    者: 交通部
出版时间: 2005-01-01
印刷时间: 2005-01-01
页    数: 100页
开    本: 16开
出 版  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商品类型: 图 书

 

 

内容简介 Content abstract

     本册适用于高速公路新建和改扩建交通工程机电项目,其他公路机电工程项目科参照执行。

     机电工程分项工程检查频率:施工单位为100%;工程监理单位不低于30%,当项目测点数少于3个时,全部检查。      机电工程分项工程各项实测检查项目的权值均为1。 本册共分七章,主要内容包括:一般规定、监控设施、通信设施、收费设施、低压配电设施、照明配电设施、隧道机电设施等。工程项目划分、质量评定方法及相关附表等内容附后。

    本标准是适应我国公路及交通工程建设迅速发展的需要制定的,对于指导全国公路机电工程质量检评工作、提高技术水平和确定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Contents      

1  一般规定

2  监控设施

2.1  车辆检测器

2.2  气象检测器

2.3  闭路电视监视系统

2.4  可变标志

2.5  光、电缆线路

2.6  监控中心设备安装及系统调测
2.7  大屏幕投影系统
2.8  地图板
2.9  监控系统计算机网络
3  通信设施
3.1  通信管道与光、电缆线路
3.2  光纤数字传输系统
3.3  数字程控交换系统
3.4  紧急电话系统
3.5  无线移动通信系统
3.6  通俗电源
4  收费设施
4.1  入口车道设备
4.2  出口车道设备
4.3  收费站设备及软件
4.4  收费中心设备及软件
4.5  IC卡发卡编码系统
4.6  内部有线对讲及紧急报警系统
4.7  闭路电视监视系统
4.8  收费站内光、电缆及塑料管道
4.9  收费系统计算机网络
5  低压配电设施
5.1  中心内低压配电设备
5.2  外场设备电力电缆线路
6  照明配电设施
7  隧道机电设施 
7.1  车辆检测器
7.2  气象检测器
7.3  闭路电视监视系统
7.4  紧急电话系统
7.5  环境检测设备
7.6  报警与诱导设施
7.7  可变标志
7.8  通风设施
7.9  照明设施
7.10  消防设施
7.11  本地控制器
7.12  隧道监控中心设备及软件
7.13  隧道监控中心计算机网络
7.14  低村供配电
附录A  通信管道试通的检验与评定
附录B  本规范用词说明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系列丛书(除第二册机电工程外)简介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系列丛书,是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建设部)根据我国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日益完善,组织全国权威专家力量,依据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公路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系统、全面地总结和规范化我国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工作的权威性技术文件。该系列丛书旨在为公路工程的建设、监理、施工、质量检测及验收等各个环节提供统一、科学、可操作的质量控制和评价依据,是确保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基石性文献。 本套丛书体系庞大,内容涵盖了公路工程从基础处理到附属设施建设的各个专业领域。除《正版 JTG F80/2-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二册 机电工程》外,其他卷册分别侧重于公路建设中的不同专业和工程环节,共同构筑了公路工程质量评价的完整框架。 --- 核心卷册概述(不含第二册机电工程) 本系列丛书通常根据公路工程的专业划分,分为若干个独立的卷册。以下将详细介绍除机电工程之外的主要卷册可能涵盖的工程内容及其重要性: 第一册:路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路基是公路的“骨架”,其质量直接决定了整条公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舒适度。本册标准聚焦于公路路基的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规范。 主要内容可能涵盖: 1. 地基处理与土体要求: 涉及基岩处理、软土和湿陷性土的地基处理技术(如换填、插排、注浆等)的质量检验指标,确保基础承载力的可靠性。 2. 填方与挖方工程: 详细规定了填筑材料的选择与性能要求(如土、砂、碎石料的级配、含水量、密度等指标的检测频率与允许偏差)。对分层压实度的控制要求是核心,包括击实能、压实系数、平整度、压实密度的现场测定方法及评定标准。 3. 边坡稳定与防护: 对自然边坡、填方边坡的坡度、台阶设置、排水设施(如盲沟、排水沟)的施工质量进行规范,并涵盖了对现有边坡防护结构(如锚杆、喷射混凝土、生态护坡)的评定方法。 4. 路基变形与沉降控制: 规定了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沉降观测要求、允许的差异沉降值,以及对路基横向、纵向平整度的检验程序。 5. 特殊结构路基: 如路堤、路堑、桥头伸缩段处理等特殊构造的质量控制要点。 第三册:路面工程(结构层)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路面是直接承受交通荷载和环境影响的部位,其结构设计和施工质量是行车安全与舒适性的关键。本册重点在于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路面及其下各结构层的检验。 主要内容可能涵盖: 1. 基层与底基层检验: 针对碎石、水泥稳定碎石(MACS)、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等基层材料的级配、无侧限抗压强度、均匀性、压实度的检验标准。 2. 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 对集料的矿料性质、沥青用量、马歇尔试验结果(如空隙率、流值、浸水敏感性)的室内标准进行规定,并结合施工现场的沥青混合料均匀性、压实度(马歇尔稳定度、车辙试验等)的检测要求。 3.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质量: 重点在于混合料的铺筑温度、摊铺厚度、碾压成型后的压实度(特别是轮碾试验的应用)、横坡、平整度(3米直尺测量)的评定标准。 4. 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 涉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审查、原材料检验、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扩展度、含气量检测,以及硬化后路面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内部气孔结构、接缝处理质量的评定。 5. 路面病害与早期破坏检验: 对早期出现的车辙、裂缝、泛油、坑槽等质量缺陷的识别和评定等级。 第四册:桥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桥涵是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其安全性、耐久性和结构整体性要求极高。本册标准是进行桥梁和涵洞结构质量验收的核心依据。 主要内容可能涵盖: 1. 基础工程检验: 桩基础的承载力试验(静载试验、动测)、预制桩的质量(尺寸、混凝土强度)、扩大基础的开挖、验收及地基接触面的处理质量。 2. 墩台与桥墩结构: 对现浇或预制混凝土墩、台的模板支撑、钢筋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浇筑质量(包括一次性浇筑的连续性、混凝土强度、外观质量)的详细检验点。 3. 上部结构施工: 预应力梁、现浇箱梁、拱桥等结构体系的施工质量控制。重点包括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值、锚固情况、孔道灌浆密实度、预制节段的安装精度与接缝处理。 4. 桥面与防护体系: 桥面防水层、排水系统、伸缩装置安装的精度与密闭性要求。桥梁防撞墙、护栏的结构尺寸和外观质量检查。 5. 涵洞工程: 对箱涵、圆管涵的基础沉降、结构壁板的垂直度、整体刚度的检验标准。 第五册:隧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隧道工程具有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环境特殊性强的特点,对质量检验有极其严格的要求。 主要内容可能涵盖: 1. 超前地质预报与支护系统: 对地质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检查,以及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钢拱架、超前管棚)的厚度、强度、锚杆参数的质量评定。 2. 二次衬砌与结构检验: 对二次衬砌混凝土的浇筑工艺、密实度、外观质量、几何尺寸的偏差控制。特种结构(如仰拱、带模结构)的质量要求。 3. 防排水与衬砌保护: 隧道内衬的防水卷材铺设、排水盲沟、纵向排水系统的设置质量,以及防止二次衬砌混凝土碳化和腐蚀的防护措施的有效性检验。 4. 洞内附属设施基础(非机电): 如逃生通道、横通道的结构质量验收。 第六册:交通工程及其他附属设施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本册标准作为系列丛书的补充,规范了公路系统中除主体结构之外的关键配套设施的质量要求。 主要内容可能涵盖: 1. 交通安全设施: 护栏(刚性、柔性护栏)、防撞墙、隔离墩的几何尺寸、基础牢固度、防撞性能试验的符合性检查。 2. 标志与标线: 交通标志牌的抗风能力、安装高度、倾角、清晰度要求。路面高标线(热熔、冷喷)的厚度、反光性能、粘结力的检验评定。 3. 绿化与环境保护工程: 边坡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工程的成效检验,以及沿线声屏障、隔音工程的结构安装质量。 4. 照明与标识基础(非电气部分): 支撑结构的基础预埋件精度、混凝土强度等结构部分的验收。 --- 丛书的整体价值与应用定位 本系列丛书(除第二册外)构成了公路工程质量控制的“主体结构验收数据库”。它不是简单的施工指导手册,而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质量评价体系。 标准特点: 技术权威性: 所有指标均源于国家最新的设计规范和行业标准,具有强制执行力。 可操作性强: 详细列出了每一项质量指标的检验项目、抽样方法、检验数量、允许偏差和判定方法,使监理和施工单位能够清晰地执行质量控制。 系统性覆盖: 从路基、路面到桥涵、隧道等关键环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相互衔接的质量控制链条,确保了公路工程整体质量的系统性提升。 应用对象: 本丛书是交通、公路、市政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工程施工、质量检测、合同管理及质量仲裁的技术人员的必备工具书。通过严格执行本系列标准,可以有效预防工程质量通病,确保我国公路基础设施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用户评价

评分

自从我开始接触公路工程的监理工作以来,这本《JTG F80/2-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二册 机电工程》就成了我案头常备的书籍。尤其是在处理一些复杂的机电工程项目时,它更是我的“圣经”。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第二册针对机电工程的细致划分,让我能够快速定位到我需要关注的章节,比如电气工程、通信工程、监控工程等等。最让我欣赏的是,书中对于各项检验评定标准的描述,不仅仅是“是什么”,更是“为什么”和“怎么做”。它会详细解释某个指标的设定依据,以及具体的检测方法和判定规则。这对于我们监理人员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我们需要确保施工单位按照标准进行施工,并且我们的验收也是基于这些标准。例如,在检查公路隧道的消防应急照明系统时,书中关于灯具的启动时间、照度标准、电池寿命等都有明确的要求。我们需要按照书中的步骤进行现场测试,并记录数据,以便与标准进行比对。如果发现不符合项,书中也提供了相应的处理建议,比如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更换或维修。这本书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也让我能够更有信心地去监督和管理公路机电工程的质量,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贡献一份力量。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活跃在公路工程一线的老兵,手捧这本《JTG F80/2-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二册 机电工程》,感觉就像是找到了失散多年的老伙计,又亲切又踏实。这些年,我们见过太多因质量问题导致返工、甚至安全隐患的案例,说到底,很多都出在标准执行不到位上。而这本标准,可以说就是我们干活的“定海神针”。第二册的机电工程部分,对于我们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种设备设施,从供配电系统到消防报警,再到通信监控,几乎是面面俱到,一个角落都没落下。它里面的每一条标准,都是经过无数次的实践检验、专家论证才定下来的,绝不是凭空想象。最关键的是,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条文,而是非常实用,很多地方都给出了具体的检测方法和评定依据,这让我们施工人员和监理工程师在现场操作时,心里有底,手上有据,不至于被一些含糊不清的说法给绕进去。我记得前段时间我们有个项目,有个通风系统的风机性能不达标,一开始大家还有点争议,最后对照着这本标准里的具体检测数据和评定等级,问题很快就解决了,既保了工期,也保证了质量,省了不少麻烦。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规范,更是我们这些基层建设者的“护身符”,有了它,我们才能更放心地把各项工程做到最好,让老百姓出行更安全、更舒心。

评分

收到!我将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视角,为您的图书《正版 JTG F80/2-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二册 机电工程》撰写五段风格迥异、内容丰富的图书评价,每段约300字。我将避免提及书中未包含的内容,力求评价真实自然,不露AI痕迹,并用

评分

分隔。 在接触这本《JTG F80/2-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二册 机电工程》之前,我对公路建设的机电部分可谓是一头雾水。总觉得这部分离我们这些普通出行者太遥远,也太过专业,大概只是少数技术人员才会关注的东西。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尤其是第二册关于机电工程的章节时,那种“隔阂感”瞬间消失了。它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充斥着晦涩难懂的术语和复杂的公式,反而是以一种非常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方式,将机电工程的质量检验和评定标准娓娓道来。书中的条目划分得非常细致,从照明、通风、排水到通信、监控系统,几乎涵盖了公路机电系统的方方面面。我尤其喜欢它对每一个检测项目的描述,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标准,而是会详细说明检测的目的、方法,甚至是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及处理建议。这种“手把手”式的指导,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大致理解这项工作的严谨性和重要性。例如,在关于公路照明的部分,书中不仅规定了照度、均匀度等指标,还强调了灯具的防腐、防水性能,以及安装角度的精确性,这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曾经在夜间行车时感觉光线不足或分布不均的经历,更能体会到规范标准的重要性。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为专业人士提供了一本工具书,更是为我们这些关心公共工程质量的普通人,打开了一扇了解专业技术背后严谨考量的窗口,让我对“安全、高效”的公路出行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信心。

评分

说实话,当初拿到这本《JTG F80/2-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二册 机电工程》,我抱着一种“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的心态。毕竟,国内的公路建设水平在不断提升,尤其是在一些智能化、信息化的机电系统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这本书,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参照系。它不仅仅是国内标准的汇编,更在条文的设计上,体现了对国际通行做法的借鉴和融合。我比较关注的是书中关于智能交通系统(ITS)部分的质量评定。例如,对交通信息采集设备、可变信息标志的显示效果、通信网络的稳定性等都有详细的规定。这些技术直接关系到交通流量的实时监控、信息的及时发布,以及整个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书中对于一些检测手段的描述,例如利用专业的测试仪器进行信号强度、传输速率的测量,以及对信息显示准确性的评估,都非常具体和科学。这说明,国内在这些高科技领域的质量控制方面,已经建立起了一套相当成熟和完善的体系。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是一份标准,更在于它代表了国内公路机电工程在技术追赶和质量提升上的决心和成就。它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公路交通智能化发展的方向,也为我们在此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