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只道是寻常
书名:安意如 当时只道是寻常(新书增订版)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定价:28元
作者: 安意如
出版时间:2011年8月1日 di一版
重量:381g
页数:282
开本:32开
是否彩页:黑白
是否拼音:否
书名:安意如 人生若只如初见(新书增订版)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定价:30元
作者: 安意如
出版时间:2011年8月1日 di一版
重量:422g
页数:343
开本:32开
是否彩页:黑白
是否拼音:否
书名:安意如 思无邪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定价:25元
作者: 安意如
出版时间:2011年8月1日 di一版
重量:281g
页数:205
开本:32开
是否彩页:黑白
是否拼音:否
书名:安意如 观音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定价:26元
作者: 安意如
出版时间:2011年8月1日 di一版
重量:358g
页数:267
开本:32开
是否彩页:黑白
是否拼音:否
当时只道是寻常
目录
前言:一生恰如三月花
一相逢·如梦令
星影坠·如梦令
惆怅客·浣溪沙
道寻常·浣溪沙
好无言·浣溪沙
泪如丝·虞美人
花间课·虞美人
zui销魂·虞美人
十年心·虞美人
为伊书·虞美人
天上月·蝶恋花
君行处·蝶恋花
看老去·蝶恋花
昭君怨·蝶恋花
飞琼字·采桑子
凄凉曲·采桑子
觉魂销·采桑子
谁能惜·采桑子
东阳瘦·采桑子
到谢桥·采桑子
梦一场·采桑子
当时错·采桑子
悔多情·山花子
见春山·山花子
葬名花·山花子
不多惰·摊破浣溪沙
夜雨铃·南乡子
忆翠蛾·南乡子
淬吴钩·南乡子
心字香·梦江南
忆年时·望江南
未全僧·忆江南
情一诺·减字木兰花
诉幽怀·减字木兰花
伊太冷·减字木兰花
魂无据·减字木兰花
一样愁·减字木兰花
那见卿·减字木兰花
残星旗·菩萨蛮
青衫湿·菩萨蛮
愁未阑·菩萨蛮
当时月·菩萨蛮
……
人生若只如初见
目录
新版自序:此一生,与谁初见?
di一辑
人生若只如初见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天不绝人愿,故使侬见郎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第二辑
春江花月夜
欲知心中事,看取腹中书
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不知世上功名好,但觉门前车马疏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第三辑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一怀愁绪 几年离索
有梅花,似我愁
人间别久不成悲
风住尘香花已尽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生死相许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明日河桥重回首,月明千里故人遥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当时只是道寻常
附录:功夫应在诗外 君子九思
思无邪
目录
对面的女孩看过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千山万水外,我候/为你归来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既有灼灼容颜,还要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有种距离叫爱情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古代公务员的劳碌生活
——嗜彼小星,三五在东
因为爱,所以性爱
——野有死唐,白茅包之
没法深得你心,忠贞都不吸引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若走过漫漫长夜,不再爱你,我将不再寂寞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离得开了你,让我坚强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生死相许又如何?退一步天蓝海阔
——居月诸,照临下土
万里漂泊,独身遣返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
与君世世为夫妇,又结来生未了因
——占鼓其镗,踊跃用兵
式微,待归
——式微,式微,胡不归
出有预谋的乱伦悲剧
——新台有批,河水弥弥
史家之言,从来,与真爱无关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
……
观音
目录
自序 石褪玉露
《西厢记》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牡丹亭》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长生殿》
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那论生和死。
《桃花扇》
溅血点作桃花扇,比着枝头分外鲜。
《汉宫秋》
虽然青塚人何在,还为蛾眉斩画师。
《雷峰塔》
前情往事重追省,只怕他怨雨愁云恨未平。
《赵氏孤儿》
有恩不报怎相逢,见义不为非为勇。
《救风尘》
他本是薄幸的班头,还说道有恩爱结绸缪。
《倩女离魂》
愁心惊一声鸟啼,薄命趁一春事已,香魂逐一片花飞。
《琵琶记》和《荆钗记》
鳌头可羡,须知富贵非吾愿。
写在后面的话 随时准备老去
当时只道是寻常
【一生恰如三月花】
对纳兰容若不熟的人,恐怕会比较知道另外一个名字,纳兰明珠。如果我再说一句《七剑下天山》,恐怕你已经在点头微笑了:你说的是这个人。
纳兰容若诞生于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正黄旗人,其祖于清初从龙入关,战功彪炳: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容若天资颖慧,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三十一岁时因寒疾而殁。
到了民国时候,纳兰还是很出名的才子早逝的典例。张恨水先生的《春明外史》中写到一位才子,死于三十岁的壮年,其友恸道:“看到平日写的词,我就料他跟那纳兰容若一样,不能永年的……”要知《春明外史》是当时在报纸上连载的通俗小说,若非大多数人都知道此典何意,张先生是不会这样写的。
纳兰容若著有《通志堂集》,包括赋一卷,诗、词、文、《渌文亭杂识》各四卷,杂文一卷。内容丰饶,堪称全才。然而他最大的成就还是在词上。先后结集为《侧帽》、《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纳兰词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尽管他的词作数量不多,因他的身份经历所限,眼界也不算开阔,但这并不妨碍纳兰词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其中尤以爱情(悼亡)词最哀感顽艳,引人共鸣。
人生若只如初见
【此一生,与谁初见?】
有太多人喜欢这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
可知我们都遗憾深重。命运像最名贵的丝绢,再怎样巧夺天工,拿到手上看,总透出丝丝缕缕的光,那些错落,是与生俱行的原罪。
因为太多人喜欢,竟不忍捐弃这句话,曾考虑着是用它做书的名,还是用另一个名“沉吟至今”,那也是我喜欢的一句诗,只是偏于深情,不及这句苍凉。
最终还是用了这句。
思无邪钟鼓声响起,民间的乐音比黄钟大吕更轻盈灵动,更适合不受拘束的爱情、和着钟鼓声一起起舞的两个人,一如清空翩跹的蝶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邃去看待思无邪,虽然我无法完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可是,此刻如潮水般侵袭我脑海的全是属于你,一个人的记忆我如此清晰地记起,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拉着你的手,对你许诺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观音
《安意如作品系列:观音》内容简介:戏写世道人心,人生百态。戏也是音。观音,观世间疾苦繁华,声声入耳,二在心。古典与时尚的融汇,传统与先锋的结合。《安意如作品系列:观音》这一年,是迷茫,挫折,欣悦的交集。那些怎么也不会老去的旋律,它们让我心醉神驰我企图把我所感知的美和人分享,它们是我年少至今的珍藏。如同小女孩的私物,在合适的时候,总想拿出来和人分享,即使它很有可能不值一晒。
我淘到了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哲学流派思想碰撞的书籍,这本书的结构设置非常巧妙,它没有按时间顺序介绍各个学派,而是采用“主题对比”的方式来展开论述,比如“天人关系”、“个体价值”、“治世之方”等,然后将儒、道、墨、法等各家对此问题的看法并置比较。这种对比式的阅读体验极大地增强了思想的交锋感,仿佛能看到孔子的仁义与老庄的逍遥在纸上激烈辩论。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清晰、逻辑严密,擅长用现代的思维模型去解构古代的论辩,使得那些听起来玄奥的术语变得非常易于理解和消化。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名篇”的摘录和解读,不是简单地翻译,而是深入挖掘每一句话在特定历史语境下的重量和影响,例如对《孟子》中“性善论”的辩护及其对后世道德构建的深远影响,被分析得头头是道。读完之后,我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底层逻辑有了更坚实的把握,不再觉得它们是零散的碎片,而是一个相互关联、互相补充的宏大体系,是一本非常值得反复研读的入门与进阶兼顾的佳作。
评分最近读完了一本关于宋词的选本,那本书的编排实在是太用心了。它不像市面上很多选本那样只是罗列篇目,而是将词作按照不同的主题和心境进行了梳理,比如“闺怨”、“边塞”、“咏物”、“怀古”等等,让读者在阅读时能清晰地感受到词人笔下世界的多样性和情感的深度。尤其让我惊喜的是,它对每一首词的注释和赏析都非常细致入微,不仅解释了生僻字词的含义,更深入地剖析了词句的意境和作者的创作背景。比如解析苏轼的《水调歌头》时,作者并没有停留在“但愿人长久”的表面温情,而是结合了苏轼当时的政治失意,去挖掘那种旷达背后的辛酸与坚韧,读完后感觉对这位大文豪的理解又深了一层。而且,这本书在选材上也很有自己的考量,既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也穿插了一些被冷落却同样精妙的“遗珠”,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宋词视野。装帧设计也透着一股雅致古朴的书卷气,拿在手里就是一种享受,让人忍不住想要沉浸其中,细细品味那些穿越时空的文字之美。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让人真正“读进去”的宋词鉴赏佳作,推荐给所有对古典文学有热情的朋友。
评分我最近迷上了一套关于中国古典美学的普及读物,它真正做到了把那些高深的理论用最亲民的语言讲出来,让我这个半路出家的爱好者也能听得津津有味。这本书的重点在于“观”,如何去观察生活中的美,而不是空泛地谈论概念。它从园林建筑讲到服饰纹样,再到日常器物,脉络清晰得惊人。举个例子,讲到“留白”这个概念时,它不是干巴巴地引用画论,而是结合了中国山水画的布局、书法运笔的间架结构,甚至延伸到了待人接物的分寸感上,让我豁然开朗,原来美学是如此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配图质量非常高,很多都是高清的实景照片或者精细的拓印图,配合文字说明,视觉和知识的双重冲击力非常强。读完后,我走路看树的角度都变了,会下意识地去寻找那种不对称中的平衡感,去体会一扇窗框住的风景里蕴含的东方哲学。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搭起了一座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让我真正开始学着用一种“中国式”的审美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收获远超预期。
评分手头刚翻完的一本关于唐诗意境的探讨集,说实话,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新颖。它没有走传统诗评那种“诗人身世+诗歌主旨”的老路子,而是聚焦于唐代不同地域的自然景观如何塑造了诗人的独特情怀。比如,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对比盛唐长安的雍容华贵与中晚唐巴蜀的幽深湿润,是如何在李白和杜甫的笔下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色彩和音律。作者的文字功底极深,遣词造句充满画面感,读起来就像是跟随作者一同去重走了那几条古道,亲身感受了诗人们胸中的块垒。尤其对“意境”这个虚无缥缈的概念,作者尝试用光影、湿度、温度这些具体的物理感受来加以量化和描摹,使得晦涩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王维诗歌的分析,他将禅宗思想与山水描摹完美融合的技巧,被解析得丝丝入扣,让人读完后,对“诗中有画”有了更深一层的体悟。这本书的学术性与文学性拿捏得恰到好处,适合已经对唐诗有所了解,想要进一步探究其文化内涵的读者。
评分最近沉迷于一本专门解读古代文人情史的杂文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八卦”中透着深刻的文化洞察力。它不只是简单地复述那些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而是把每一段情感纠葛都放在了当时的社会礼教、科举制度甚至家族利益的背景下去审视。比如,对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结合,作者不仅描述了他们的共同爱好和精神契合,更深入探讨了宋代士大夫阶层对婚姻自主权的争取与限制。书中的笔法非常灵动,既有严肃的历史考证,又不失现代人思维的趣味性,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像是在听一位学识渊博的朋友在娓娓道来那些被尘封的秘闻。它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一段段故事如同串珠一样,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文人精神面貌串联起来,展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在情感与社会责任之间的挣扎与权衡。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冰冷的史料注入了鲜活的人性温度,让我看到了那些历史人物在诗词光环下,同样有着我们普通人一样的爱与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