齣版社: 中國中醫藥齣版社; 第1版 (2015年12月1日)
叢書名: 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本草
平裝: 95頁
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513230757, 9787513230759
條形碼: 9787513230759
商品尺寸: 23 x 15.8 x 1 cm
商品重量: 222 g
《食物本草》四捲,明代醫傢盧和著。約成書於明正德年間(1506—1521)。全書取諸傢本草係食品者395種,分為水、榖、菜、果、禽、獸、魚、味八類。詳述所輯食物的性味、功效、有無毒性、主治病癥、用法及禁忌等。在各大門類之後,附有段落性結語。本次整理以明隆慶五年(1571)一樂堂後泉書捨鶯刊本一尚友堂梓行本一為底本。
捲一
水類
井水
韆裏水
鞦露水
臘雪水
乳穴水
寒泉水
夏冰
溫泉水
漿水
熱湯
繁露水
梅雨水
半天河水
鼕霜水
雹水
方諸水
花水
糧罌水
甑氣水
生熟湯
屋漏水
豬槽水
溺坑水
鹽膽水
塚井水
洗碗水
蟹膏水
陰地流泉水
鹵水
地漿水
清明水及榖雨水
炊湯水
甘露水及醴泉水
榖類
粳米
粟米
糯米
黍米
秫米
黃粱米
白粱米
青粱米
稷米
陳廩米
秫薥
香稻米
茭米
茼米
蓬草米
狼尾子米
稗子
秕米
小麥
麵筋
大麥
蕎麥
黑大豆
白豆
赤小豆
綠豆
豌豆
扁豆
蠶豆
罌粟
芝麻
鬍麻
麻蒄
穬麥
菛實
菜類
蘿蔔
韭菜
薤
蔥
蔓菁
菘菜
芥菜
莧菜
馬齒莧
鬍荽
葵菜
小蒜
大蒜
茄
菠薐菜
苦蕒
若蘧
薺菜
紫菀
百閤
枸杞
芹菜
恭萊
茼蒿
蕨
茭白
紫菜
鹿角菜
白苣
石耳
苦芙
山藥
芋
雍菜
決明菜
芎苗
蔊菜
荇菜
羊蹄菜
蒟蒻
地蠶
假蘇
紫蘇
薄荷
香薷
筍
鼕瓜
稍瓜
甜瓜
黃瓜
絲瓜
瓠子
葫蘆
蒓
捲二
金雞瓜
薑
豆腐
鹹豆豉
堇
木耳
蔞蒿
苦菜
馬蘭
蘩蔞
蕺菜
東風萊
油菜
藕絲菜
莫菜
白花菜
蘋
藻
蒲蒻
蓼
葛根
白蓑荷
鬍蔥
鹿蔥
蕓颱
董菜
苜蓿
落葵
秦獲梨
甘藍
翹搖菜
荏菜
蘿勒菜
果類
藕
蓮子
棗
粟
葡萄
柿
桃
杏
石榴
梨
李
柰子
鬍桃
楊梅
林檎
橄欖
西瓜
枇杷
榧子
梅
芡
櫻桃
菱角
荔枝
圓眼
鬆子
榛子
檳榔
黃精
木瓜
橙皮
橘
柑
土瓜
山楂
甘蔗
落花生
椰子
櫧子
覆盆子
鳬茨
茨菰
豆蔻
蒼羅果
梧桐子
茱萸
皂莢子
榅槨
金櫻子
楮實
獼猴桃
羊桃
羊棗
桑椹
銀杏
無花果
柚橘類
……
捲三
捲四
校注後記
藥名索引
這本《食物本草》簡直是我的寶藏!作為一名對傳統食療頗感興趣的普通讀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實用性的書籍。翻開這本書,我立刻就被它古樸而典雅的風格吸引瞭。雖然我不是專業人士,但書中的許多內容都能讓我産生共鳴。它不僅僅是列舉食物的藥用價值,更是在講述一種生活哲學,一種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式。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各種食材的細緻描述,從其性味歸經到主治功效,再到具體的食用方法和禁忌,都娓娓道來,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者在循循善誘。我嘗試著按照書中的一些建議來調整日常飲食,比如用一些文中提到的食材來煲湯,或者在烹飪時加入某些香料,驚喜地發現身體確實有瞭微妙的變化,感覺更加輕盈和有活力。書中不僅提供瞭豐富的理論知識,更有許多實操性的指導,讓我這個初學者也能找到切入點。它讓我重新認識瞭身邊那些看似平凡的食材,原來它們都蘊藏著如此強大的生命力和治愈力。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觸及我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健康,並用一種智慧而古老的方式來引導我們實現它。
評分作為一名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一直渴望能夠接觸到更多原汁原味的古籍。這次有幸讀到《食物本草》這本書,讓我感到無比的滿足。這本書的整理質量非常高,保留瞭古籍的原貌,同時又配有詳細的注釋和解讀,讓像我這樣的非專業讀者也能輕鬆理解。它讓我看到瞭古人對食物的認識是如何與醫學、哲學融為一體的,這種視角非常獨特且引人入勝。書中對各種食材的描述,不僅講究其藥用價值,更注重其對人體整體的影響,這是一種非常 holistic 的健康觀。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食物“性味歸經”的講解,這讓我對食物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維度。我嘗試著根據書中的一些建議,調整自己的飲食習慣,比如在感到疲乏的時候,會選擇書中提到的能夠“補氣”的食物,效果齣乎意料的好。這本書讓我明白,食物不僅僅是滿足口腹之欲的,更是能夠滋養身體、調理身心的重要載體。它喚醒瞭我對自然饋贈的感恩之心,以及對健康生活方式的嚮往。
評分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養生智慧充滿好奇,總覺得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似乎丟失瞭很多寶貴的東西。這次偶然看到《食物本草》這本古籍整理本,真是讓我眼前一亮。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拓展,更是一種心靈上的觸動。它讓我看到瞭古人在對待食物、對待身體時所持的那份敬畏之心和對自然的深刻理解。書中對每種食材的描述,都充滿瞭人文關懷和生活氣息,不像現代的健康指南那樣生硬或冰冷。我喜歡它那種娓娓道來的講述方式,仿佛能穿越時空,與古人對話。書中提到的一些食療方,雖然看似簡單,但蘊含的道理卻十分深刻。我嘗試著將其中一些適閤自己的方法融入到生活中,比如在換季的時候,會特彆注意書中提到的某些食物,用來調理身體。感覺身體的抵抗力確實有所增強,不像以前那麼容易生病瞭。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沒有推崇多麼名貴的藥材,而是將目光聚焦在我們日常所能接觸到的普通食物上,教我們如何利用這些“平凡”的寶貝來滋養生命。它讓我明白,健康並非遙不可及,而是根植於我們每天的飲食之中。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理解我們身邊的食物。《食物本草》這本書,它不是一本冰冷的教科書,而更像是一位智慧的長者,用溫和的語言嚮我們講述關於食物的秘密。我作為一個對傳統養生頗感興趣的普通人,在這本書中找到瞭太多的驚喜。它讓我明白,那些我們日常餐桌上隨處可見的食材,其實都蘊藏著不為人知的健康奧秘。書中對各種食物的描述,不僅僅停留在它們的營養成分上,更深入到它們對人體的整體影響,以及如何通過食用它們來達到某種養生目的。這種“天人閤一”的理念,讓我對食物的認識更加深刻。我尤其喜歡它所傳遞的“食療”思想,讓我覺得原來保持健康,並不一定非得依賴藥物,我們身邊的食物就是最好的“藥”。我嘗試著根據書中的一些建議,在日常飲食中做齣一些小小的調整,比如增加某些蔬菜的攝入,或者用特定的食材來煲湯,感覺身體確實比以前更加舒暢。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食物的價值,也讓我對健康生活有瞭更深的追求。
評分我一直對古代的醫食同源理念深感著迷,認為食物本身就蘊含著治愈的力量。在接觸到《食物本草》這本書後,我更是被深深吸引。這本書如同一扇窗戶,讓我得以窺見古人如何以一種樸素而深刻的方式來認識食物與健康的關係。它不像現代的醫學書籍那樣充斥著復雜的術語,而是用一種更加貼近生活、更加人性化的語言來闡述。我喜歡書中對每一種食物的細緻描繪,仿佛能感受到食材本身的生命力。它不僅僅是關於“吃什麼”,更是關於“如何吃”,以及“為什麼這麼吃”。書中提到的很多食療方法,都是取材於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材,簡單易行,卻蘊含著古人的智慧。我嘗試著將書中的一些小方子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在感到身體有些不適的時候,會參考書中推薦的食物來調理,感覺身體確實有瞭積極的響應。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食物在我生活中的角色,讓我認識到,健康其實可以從最基本的飲食開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