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心:32個控制情緒,不傷不憂的新概念

養心:32個控制情緒,不傷不憂的新概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慶昭 著
图书标签:
  • 情绪管理
  • 心理健康
  • 自我提升
  • 正念
  • 幸福感
  • 情绪调节
  • 压力应对
  • 生活技巧
  • 心灵成长
  • 个人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好的文化出版社
ISBN:9789866141232
版次:1
商品编码:16012394
包装:平裝
丛书名: 內在大革命
开本:25開
出版时间:2011-08-12
页数:224
正文语种:繁體中文
商品尺寸:14.8×21 cm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暢銷勵志作家林慶昭,和你分享不生病的秘訣!
★人之所以生病都是七情所傷:喜傷心、悲傷肺、怒傷肝、憂思傷脾、恐傷腎!
★心是養出來的,從性情修習、飲食、運動,達到身心平衡的境界!
作者簡介
林慶昭
從記者、主編、總編輯到獲獎無數的暢銷書作家,已經有成千上萬的人看過林慶昭的書,並從中找到了生命裡真實的感動與簡單的快樂。
得獎記錄:
第十屆全國學生文學獎小說獎、第十一屆耕莘文學獎小說獎、第八屆巡迴文藝創作獎散文獎、台北市立圖書館新詩創作比賽第一名、第一屆海外文藝旅遊文學甄選獎。
著作:
《別再為小事抱怨》、《別再為小事生氣》、《別再為小事煩惱》、《脾氣沒了,福氣來了123》、《機智說話高手》、《這些花.那些事》、《做事做到位》、《不想操到死》、《不想衰到下輩子》、《守候:心情圖文書》、《轉念:心情圖文書》、《真愛:心情圖文書》、《堅持到底》、《放愛一條生路》、《好朋友好真心》、《好樂活好自在》、《把心放下就是天堂》、《放手的幸福12》、《愈放下,愈自在》、《吃苦太落伍》、《其實,沒有那麼糟》等一百多本暢銷好書。

内容简介

越活越年輕,用好心情為健康加分! 32招快樂保健法,你也可以輕鬆做到! 心情決定健康!愈來愈多醫學研究發現,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緊密聯繫、相互作用的,當一個人長期處於緊張或抑鬱狀態,其內激素分泌、肌肉緊張度等等變化,將導致免疫系統變弱、抵抗力下降,疾病也會乘虛而入,這就是中醫所謂的:百病皆生於氣,萬病皆源於心。 因此,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注意營養和運動之外,更重要的是陶冶自己的情操和開闊胸懷,避免持續的情緒緊張,當一個人內心充滿積極思想時,導致生病的消極思想便沒有了生存的空間,你便能擁有健康,整個人也會從裡到外看起來更年輕。 本書針對現代人因生活忙碌而容易產生的身心問題,提供六帖保健處方,從保持心情愉快、生活有序、充分休息、自我調養、適度運動到飲食有節等等,其中包含三十二個健康觀念與實行建議,這些都是日常容易被忽略,卻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所謂病由心生,維持健康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健康便會自然到來。從今天開始,也許只是1%的好心情就能帶來100%的健康,1%的好心情就能帶來100%的年輕,何樂不為? 本書特色 ★暢銷勵志作家林慶昭,和你分享年輕的健康秘訣! ★百病生於氣,萬病源於心,想要養生先養心! ★心情決定健康,只要1%的好心情,就能帶來100%的健康! ★不用花錢就能變年輕,每個人都做得到的快樂養生法!

作者简介

林慶昭
林慶昭從記者、主編、總編輯到獲獎無數的暢銷書作家,已經有成千上萬的人看過林慶昭的書,並從中找到了生命裡真實的感動與簡單的快樂。 得獎記錄:第十屆全國學生文學獎小說獎、第十一屆耕莘文學獎小說獎、第八屆巡迴文藝創作獎散文獎、台北市立圖書館新詩創作比賽第一名、第一屆海外文藝旅遊文學甄選獎。 著作:《別再為小事抱怨》、《別再為小事生氣》、《脾氣沒了,福氣來了123》、《這些花.那些事》、《做事做到位》、《不想操到死》、《不想衰到下輩子》、《守候:心情圖文書》、《轉念:心情圖文書》、《真愛:心情圖文書》、《堅持到底》、《放愛一條生路》、《好朋友好真心》、《好樂活好自在》、《把心放下就是天堂》、《放手的幸福12》、《愈放下,愈自在》、《吃苦太落伍》、《其實,沒有那麼糟》等一百多本暢銷好書。

目录

自序1%的好心情帶來100%的健康
Chapter1.控制情緒,心靈平靜最健康
01注意控制情緒,培養豁達樂觀
02服用養心八珍湯,心靈平靜最健康
03保持愉快的情緒,避免煩惱和懊悔
04不隨便發脾氣,把壞情緒轉為好情緒
05充滿活力與希望,保持積極與活躍
06改善不良的性格,多用正面的思考
Chapter2.生活有序,各種病氣不近身
07生活簡單有秩序,不斷實踐不放鬆
08偶爾來個長吁短嘆、精神緊張和打哈欠
09改變自己的想法,生活正常規律
10生氣不超過兩分鐘,學會寬恕和體諒
11清潔居家環境,多留一些活動空間
Chapter3.充分休息,壓力疲勞全解除
12休息一下,學會調配工作與休閒
13心情放輕鬆,避免憂愁和消除疲勞
14忙裡偷閒,養足精神和恢復體力
15每天笑口常開,釋放壓力和緊張
16關心自己,解除疲勞要趁早
Chapter4.簡易保健,氣血通暢又排毒
17身體器官出現訊號,趕快加以解除
18正確的生活型態,文明病說拜拜
19排掉體內火氣和毒素,保持氣血通暢
20夏天注重調養,冬季禦寒保健
21從小事開始做起,減輕心臟負擔
Chapter5.適度運動,身心放鬆變年輕
22學會欣賞寧靜,有空多活動活動
23最簡單的運動,健走或上下樓梯
24抽出時間,安排一些休閒活動
25不超胖或過瘦,維持適中的體重
26延緩老化的速度,均衡飲食運動保健
Chapter6.飲食有節,身心均衡不失調
27注意節制,從「起居有時,飲食有節」做起
28改變飲食的習慣,持之以恆的運動
29飲食不偏五味,攝取均衡的營養
30注意喝茶禁忌,養成長期喝茶習慣
31改善飲食習慣,預防便秘或痔瘡
32正確刷牙方法,培養良好飲食習慣

书籍简介:穿越迷雾的自我探索 书名: 《迷途的灯塔:现代人精神困境的深度解析与重塑之旅》 作者: [此处留空,或根据需要设定一个假想作者名,例如:林文清] 出版社: [此处留空,或根据需要设定一个假想出版社名,例如:远景文化] --- 引言:时代的喧嚣与内心的荒芜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科技的进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同时也让现代人的精神世界日益拥挤、焦虑和碎片化。无数人发现,尽管物质生活日益丰裕,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感却成了奢侈品。我们被外界的期待、无休止的比较和对“成功”的单一化定义所裹挟,如同在迷雾中前行,忘记了最初的航向。 《迷途的灯塔》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当代人精神困境进行了一次深入、坦诚且富有建设性的审视。它并非提供一套速成的“心灵鸡汤”,而是致力于拆解构成我们现代焦虑、疏离感和目标迷失的复杂结构。本书的视角超越了单纯的心理调节,深入探究了文化、社会结构以及个体存在感在后现代语境下的重塑过程。 第一部分:现代性的三重束缚——解构焦虑的根源 本书的开篇,作者以社会学和哲学的视角,抽丝剥茧地剖析了现代人精神困境的宏观成因。我们不再受制于单一的宗教或社区规范,反而陷入了福柯所描述的“全景敞视社会”的无形监控之中,以及齐格蒙特·鲍曼所言的“流动的现代性”带来的不确定性。 1. “效率至上”的异化劳动与价值稀释: 本部分详细探讨了消费主义文化如何将人的价值与生产力、消费能力直接挂钩。书中通过对“倦怠文化”(Burnout Culture)的案例分析,揭示了持续保持“在线”状态对大脑认知资源的长期消耗,以及这种消耗如何导致创造力的枯竭和对日常生活的疏离感。作者强调,当“忙碌”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时,真正的深度思考和体验便无从谈起。 2. “自我优化”的无限循环与完美主义陷阱: 社交媒体的兴起构建了一个永不休止的“理想自我展示”平台。本书批判性地考察了“人生黑客”(Life Hacking)和“自我提升”产业如何将人生简化为一系列可量化的指标,从而制造出一种“永远不够好”的内在驱动力。这种驱动力并非源于内在渴望,而是外部标准的内化。书中引入了关于“接受不完美存在的哲学观”,鼓励读者从对完美的苛求中解放出来。 3. 意义的真空与连接的断裂: 在原子化的社会结构中,传统的社群纽带瓦解,个体被推向了前所未有的独立境地。本书探讨了这种“过度自由”如何演变为存在的焦虑——当所有选择都开放时,选择的重量反而让人喘不过气。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频繁地连接,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感到孤独。书中深入分析了虚拟互动与真实情感连接之间的鸿沟。 第二部分:内在世界的重建——从碎片化到整体性 在识别了外在束缚之后,本书的重心转向了如何重建一个稳定、有韧性的内在结构。这部分内容基于认知科学、现象学和东方智慧的交叉视角,提供了一套不依赖于外部环境的自我调节框架。 1. “慢读”思维的复苏:深度注意力的再训练: 面对信息碎片化带来的注意力衰退,作者提出了一套“深度专注力培养方案”。这并非简单的“远离手机”,而是更深层次地训练大脑进行线性、连贯和批判性的思考。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结构化的阅读、沉思性的写作,逐步恢复对复杂问题的耐心。 2. 重塑时间观:从线性时钟到生命节奏: 现代人被精准到秒的时间表奴役。本书提倡一种更接近自然和生命本身的“节奏感”。通过对“心流”体验(Flow State)的分析,作者指出,真正的充实感来源于投入而非产出。书中提供了具体的练习,帮助读者识别并重新校准自己的生物钟与精神节律,学会尊重“无用时间”的价值——那些看似停滞,实则用于整合经验的缓冲期。 3. 叙事疗法:编织有意义的人生剧本: 我们都是自己故事的讲述者。本书强调,精神的困扰往往源于我们对自己人生剧本的负面或受害者叙事。作者引导读者像文学批评家一样审视自己的人生故事,识别出重复出现的负面主题,并有意识地引入新的情节线索和角色发展。这是一种主动的、创造性的自我重构过程,旨在将过去的经历整合进一个更具力量感和连续性的未来愿景中。 第三部分:行动的伦理与在世的存在 最后的篇章,关注如何将内在的清晰转化为与世界良性互动的力量。本书倡导一种“有意识的参与”,即在认清世界的局限性和不完美性的同时,依然选择积极地、而非被动地存在于其中。 1. 边界的艺术:区分“控制范围”与“接受范畴”: 借鉴斯多葛学派的智慧,本书详尽阐述了如何精确地划分我们能够干预和必须放下的领域。大量的精神内耗源于试图控制那些本质上不受我们掌控的事情(如他人的看法、宏观经济、历史进程)。通过清晰的界限设置,个体可以重新集中精力于“行动的意图”而非“结果的确定性”。 2. 培养“清醒的谦逊”: 在一个充满“专家意见”的时代,保持对未知领域的敬畏至关重要。本书鼓励读者拥抱知识的局限性,将持续学习视为一种谦卑的姿态。这种谦逊并非自我贬低,而是对世界复杂性和自身认知边界的清醒认知,这反而能带来更稳定、更少教条主义的判断力。 3. 具身性(Embodiment)的回归: 身体是精神的锚点。在高度抽象化的现代生活中,许多人与自己的身体感知脱节。本书强调了通过身体实践——无论是专注的运动、细致的品尝,还是对呼吸的觉察——来重新建立“我在此时此地”的真实感。身体的在场,是抵抗虚无感最直接的武器。 结语:成为自己旅程的灯塔 《迷途的灯塔》旨在成为一本陪伴读者穿越迷雾的工具书和哲学指南。它不保证消除所有痛苦,因为痛苦是存在的必然组成部分。然而,它确信通过系统性的自我审视和有意识的实践,任何人都可以学会如何点亮属于自己的灯塔,清晰地辨认出前方的暗礁与希望的港湾,从而以一种更深刻、更少妥协的方式,去拥抱完整、复杂且充满意义的生命旅程。 --- 本书适合所有感到被时代裹挟、正在寻找内心坐标、渴望从信息洪流中抽离出来进行深度自我对话的现代都市人。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入手了一本《安住:32個在紛亂世界找回內在寧靜的練習》,老实说,一开始我是被它的书名吸引的,总觉得在这个节奏飞快的时代,能找到一份宁静是多么奢侈的事情。翻开书,果然没有让我失望。这本书的结构很清晰,每一章都提出了一个关于如何处理负面情绪或者找到内心平静的具体方法,并且都配有相应的练习。我尝试了其中几个练习,比如“观呼吸”和“正念饮食”,一开始觉得有点生疏,但坚持下来,确实能感受到一些细微的变化。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情绪疏导”的章节,书里提到了一个“情绪日志”的方法,鼓励我们每天记录下自己的情绪波动,以及触发这些情绪的原因。我开始试着去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无法控制的情绪,其实背后都有一些固定的模式和触发点。一旦识别出来,处理起来就会容易很多。这本书没有给我灌输任何“你应该怎样”的道理,而是提供了一套方法论,让我自己去实践,去探索,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它就像一本工具箱,里面装满了各种实用的小工具,让我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评分

最近读完一本《靜待花開:32堂人生必修的平靜課》,感觉非常受用。这本书不是那种会给你快速解决问题的“鸡汤”,而是更像一位温柔的朋友,在你迷茫、焦虑的时候,静静地陪着你,引导你去审视自己的内心。它里面有很多小故事,有的来自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有的则取材于历史人物或者文学作品,都非常有启发性。读的时候,我常常会在某个故事里看到自己的影子,然后跟着书中的引导,去思考为什么我会产生这样的情绪,又该如何去化解。我尤其喜欢它里面关于“接受不完美”的章节,以前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做不到最好就会很沮丧,但读完之后,我开始慢慢学着去接纳自己的不足,并且看到这些不完美也是构成我的一部分,反而让我更放松,也更有勇气去尝试新事物,因为我知道即使失败了,也并没有那么可怕。这本书的语言也非常优美,读起来就像在品味一首诗,没有那些生涩难懂的理论,全是娓娓道来的智慧。看完之后,我感觉内心平静了很多,看待事情的角度也变得更加平和。

评分

拿到《安然:32天找回自我,告别焦虑的疗愈之旅》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处于一个比较低谷的时期,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也容易因为小事而感到烦躁。这本书的结构非常友好,每天一篇,像是给心灵的一次温柔按摩。每一天的内容都不仅仅是文字,还常常会搭配一些引导性的冥想或者思考题,让我有机会去深入地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自我同情”的那部分内容,以前我总是对别人很宽容,但对自己却非常苛刻,一旦做错事就会自我批评,导致情绪更加糟糕。这本书鼓励我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对待自己,用理解和善意去面对自己的错误和不足。这个概念听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实践起来却需要时间。慢慢地,我发现自己不再那么害怕失败,也不再轻易否定自己了。这本书并没有给我提供什么神奇的药方,它更多的是像一位耐心的向导,引领我一步步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

评分

我最近读了《静心:32则智慧故事,带你走出情绪的迷宫》,不得不说,这本书给我带来了非常大的触动。我一直以为情绪管理就是要压抑自己的不开心,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强调的是理解和接纳情绪,而不是与之对抗。书里有很多寓言故事,每个故事都像一面镜子,照出我内心的困惑,然后引导我去思考。比如,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只兔子总是担心自己会被狐狸吃掉,每天都活在恐惧里,结果反而因此变得非常迟钝,最终被狐狸轻易抓住了。这个故事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因为过度担忧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反而会成为束缚自己的枷锁。读完之后,我开始尝试用更积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即使遇到困难,也尽量保持平静的心态去分析,而不是被情绪淹没。它教我的不是如何“不伤不忧”,而是如何“不被伤忧所困”。这种转变让我觉得,虽然生活依然会有起伏,但我的内心却变得更加坚韧和从容。

评分

最近我偶然接触到一本叫做《澄澈:32种解开心结,重获自在的思维模式》的书,感觉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我之前总是被各种过去的经历和不确定的未来所困扰,内心常常感到沉重和不安。这本书从思维模式的角度切入,帮助我去识别和改变那些阻碍我获得内心平静的负面想法。它里面有很多关于“认知重构”的练习,让我学会如何去质疑那些不合理的负面信念,并且用更积极、更符合现实的想法来代替它们。我特别喜欢它关于“放手”的章节,教我如何去放下那些无法改变的过去,以及如何去接纳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以前,我常常会陷入对过去的懊悔或者对未来的担忧中,无法自拔。但这本书告诉我,与其被这些情绪消耗,不如把精力放在当下,专注于我可以做的事情。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清晰和开放,看待问题的角度也更加灵活了。这本书更像是一次思维上的“大扫除”,让我把内心那些陈旧、沉重的想法都清理掉,然后用更健康、更积极的思维模式来填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