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童話: 故事大師普曼獻給大人與孩子的53篇雋永童話

格林童話: 故事大師普曼獻給大人與孩子的53篇雋永童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菲力普.普曼 Philip Pullman 著,古國萱 绘,柯惠琮 译
图书标签:
  • 格林童话
  • 童话故事
  • 经典童话
  • 普曼
  • 儿童文学
  • 故事集
  • 德语文学
  • 西方经典
  • 文学名著
  • 睡前故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9865671525
商品编码:16075669
包装:平裝
开本:25开
出版时间:2015-07-02
页数:204
正文语种:繁體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我的初衷,是將這些故事以最好,最有趣的方式呈現給讀者,並在書寫過程中,清除所有阻擋故事自然發展的屏障。」
──菲力普?普曼(當代兒童文學大師,最偉大的50位當代英國作家)

◎英美熱銷10萬冊,榮登英國衛報書店平裝書排行榜第一名,《經濟學人》2012年度選書。
◎兒童文學翻譯、創作、評論、研究者幸佳慧專文導讀
◎中文版獨家搭配精彩剪紙配圖

● 當代兒童文學大師,帶我們重新認識經典文學的價值
「本書選出的五十三則童話,是格林兄弟的《兒童與家庭童話集》中,我認為最精湛的故事。我盡力揣摩並傳達故事精靈所發出的聲音,……以及傳述作品被格林兄弟保存下來的其他說書人所做。我由衷希望,無論是說故事者,或是讀者,從此之後,都能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菲力普?普曼

1812年,格林兄弟的《兒童與家庭童話集》出版。直到1857年出版最後的第七版為止,格林兄弟的童話選集廣受歡迎,其流傳的熱烈程度,只有《天方夜譚》可堪比擬。

兩百年來,格林童話被翻譯成無數種語言,是西方童話故事的來源與開端。對希特勒來說,格林童話是德意志民族國家的文化基礎;對佛洛伊德和榮格來說,格林童話是心理分析的故事與角色來源;對迪士尼來說,格林童話則是取之不竭的動畫題材活水。

在兒童文學與奇幻大師菲力普?普曼的眼中,格林童話終歸是說書人與故事精靈打交道的世界。2012年,普曼精心挑選53則最喜愛的格林童話,重新下筆賦予故事新生命。多年採集童話、傳說與類型故事的普曼說,自己最感興趣的,始終是如何讓故事能說得通、又說得漂亮。

● 「清澈如水」的故事版本,帶給我們煥然一新的面貌
「我的初衷,是將這些故事以最好,最有趣的方式呈現給讀者,並在書寫過程中,清除所有阻擋故事自然發展的屏障。我無意將故事場景改為現代,也不打算注入個人解讀,或將原作改寫為理想化的版本。我只想創造一個清澈如水的版本。」──菲力普?普曼

格林童話裡的故事,不乏暴力、虐待、吃人、亂倫的情節,與理想中的兒童讀物大相逕庭。普曼下筆時,以他的文學判斷重新梳理故事枝節、調配節奏,帶給我們與兒時印象煥然一新的面貌,也替我們解析童話的身世來歷,和值得探究的深層義涵。例如:

● 〈青蛙國王〉這個故事,一般人都記得公主的吻會讓青蛙變成王子,但故事的關鍵,其實是青蛙不斷惹惱公主、被公主處罰,最後才能變身人類。普曼提醒我們別忘了,青蛙想與公主同床共枕代表什麼意義?

● 〈灰姑娘〉的故事裡,灰姑娘之所以能順利去參加王子的舞會,其實是靠著一棵從生母的墳墓中長出來的榛樹。我們記憶裡的神仙教母,是《鵝媽媽童話集》的改編版本。在初版的《格林童話》中,灰姑娘的兩個姐姐並沒有遭到懲罰,兩個姐姐在《鵝媽媽童話集》還嫁給宮廷勳爵,但後來的《格林童話》,姐姐的雙眼則被戳瞎。

● 故事大師與口傳童話的時空對話,一睹童話故事的多重面目
身為當代的故事大師,普曼不僅讓經典的故事更鮮活生動,貼近當代人的閱讀趣味,他在每則故事最末,一一寫下的有趣短評,更讓讀者明白故事的緣起、背後的意涵,不同版本的差異。除此,普曼簡明地解析了童話在敘事上的獨特之處,點出這些故事能歷久彌新傳頌,值得不同創作者改寫或改編的文學價值。不僅可滿足讀者閱讀童話的樂趣,更是文學創作者、兒童文學愛好者一定要收藏與參考的重要著作。例如:

● 〈萵苣姑娘〉的故事,在《格林童話》後期的版本裡,威廉?格林將巫婆與萵苣姑娘的對話潤飾修改,拿掉他認為猥褻不堪的部分。在原版裡,萵苣姑娘以衣服太緊洩漏了懷孕的事實,而威廉?格林將此段刪除,改成萵苣姑娘詢問巫婆,為何王子拉起來比巫婆還重得多。這並不是高明的修改,因為這麼一問,並沒有彰顯萵苣姑娘的天真無邪,反而凸顯她的愚昧。

● <漢賽爾和葛麗特>的故事,本質上就是個偉大而厲害的經典故事,舉例來說,可以吃的房子就是個很棒的發明,而在角色設定上,殘酷不仁的巫婆和機智多謀的葛麗特之間的對手戲,也讓整個故事生色不少,令人難忘。這則故事看似出於想像,隱藏在故事底下的真實面貌,是鄉下地區不幸的貧困現實,以及許多家庭面對飢荒時的預設反應。

● 中文版獨家搭配精彩剪紙配圖
「若以圖畫的形式來描述童話主角,我認為最好的詮釋,並非眾多為格林童話特別繪製的精美插圖,而是來自玩偶劇場,那些被裁刻出來的紙板娃娃。……他們定格於劇烈活動,或展示熱情的姿勢,因此,即使觀眾距離遙遠,他們的角色依舊很容易在戲劇中被辨識出來。」──菲力普?普曼

為了讓讀者閱讀本書更添趣味,中文版特別邀請剪紙藝術家古國萱,替53則故事量身訂作精美圖標,並有12幅單圖,不僅符合菲力普?普曼對格林童話的想像,也讓本書更增添視覺的生命力。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菲力普.普曼(Philip Pullman, 1946-)
英國青少年兒童文學作家。畢業於牛津大學,曾任西敏學院兼任講師,教授維多利亞時期文學與民間故事,目前與家人住在英國,專事寫作。除了青少年小說外,也撰寫劇本與繪本故事。
他擅長採集童話、傳說與類型故事元素,揉合當代議題與驚人的幽默感。其代表作包括《黃金羅盤》等「黑暗元素三部曲」,《紅寶石迷霧》等「英倫懸疑四部曲」,另也有多本短篇故事集。2008年獲《泰晤士報》選為1945年以來最偉大的50個英國作家之一;2009年獲牛津大學授予榮譽文學博士。

古國萱/ 剪紙
一九八二年生。台北人。台大農業化學系畢,曾於書店擔任企劃。喜愛秘密地畫圖和寫字,夢想是讓地球更好。以剪刀開展具有想像空間的詩意圖像。喜愛剪紙單純質樸的特性及不可修正的驚喜。喜歡文字也喜歡圖。喜歡用雙手雙腳探索世界的細節。喜歡藏在故事裡的光和影子。個人作品| www.flickr.com/photos/doggku_one

■譯者簡介

柯惠琮
台大外文系畢。美國波士頓西蒙斯大學(Simmons College)兒童文學碩士。
從小嗜書愛刻字,曾手抄詩人情詩,送給三十歲的自己。大學時和同學合辦書展,受到兒時愛書的召喚,把《愛麗斯夢遊仙境》和《王爾德童話集》等納入書單,首創經典童書區。人生第一份工作在兒童書店,認為助人找到心之想望的書籍,有如心電感應,又似趣味猜謎,是一件有挑戰性而極其快樂的事。
人生有諸多無心插柳,譬如,過著旅居四處的游牧生活。然而,從事翻譯工作無疑是自己最鍾愛的一棵柳樹。如今成了母親,讀自己翻譯的故事給兩個小寶貝聽,共享文字的美妙。翻譯作品有:《其實我不想說》、《柑橘與檸檬啊!》、《故事帶我去旅行:尋找童話場景的親子旅遊》、《書癡指南》等。

精彩书评

◎聯合推薦
兒童文學作家/方素珍
兒童文學創作者/王文華
政治大學數位內容學程講師/宋珮
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榮譽教授/林文寶
童書評論家/柯倩華
青少年文學推廣者/張子樟
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游珮芸
國立中興大學外文系副教授/劉鳳芯

「這是屬於我們這個時代最完美的格林童話。」
--《紐約時報》

「樸素的敘事、浪漫的語調、偉大的重述。」
--哈佛大學文學教授/哈洛德?布魯姆

「普曼的前言充滿知識與辛辣的題外話。他縮減了童話的基本元素,可推進敘事的才是重點。普曼筆下新版的童話故事,具有清澈的文句,正是一位說故事大師會提供的面貌。」
--《泰晤士報》

「這部童話集的精彩處,是普曼在每個故事之後的短評,與取材來源和相似故事,這些資訊與故事同樣有趣。」
--《書商》

「普曼似乎毫不費力就達成那些精細又可能彼此衝突的敘事要求,其實箇中藏有相當的精明和敘事技術。他創造了神奇的效果,這些童話既單純又複雜,它們自己必然會成為經典。」
--《星期天時報》

「普曼是完美的導遊,帶領我們穿過這片偶有威嚇、但終究讓人難忘的文學森林。普曼為現代讀者重述這些故事,其中有他嶄新寫就的散文,加上分外機智的情節轉折,十分成功。」
--《獨立報星期日版》

「故事大師就格林兄弟那些無政府的童話故事,一次令人愉悅的重述。」
--《經濟學人》

「普曼在故事的選擇上十分用心,兼有家喻戶曉與特別突出的故事。每個故事都已浸淫在他腦中,用他個人明晰、有吸引力的筆調重述。故事裡邏輯不一致的部分,被優雅地抹除。每篇故事之末,則列出了所屬的類型、來源和相似版本,然後是普曼直率的短評,有時帶有批判、有時帶著幽默,但總發人深省。」
--《獨立報》

「普曼完成了他想要的清晰,同時讓這些故事像是有生命、可變化的,能傳達深沉的事實,證明了普曼是偉大的說書者之一。」
--《星期天電報》

「普曼重新講述格林童話的故事,讓這些故事忠實於最初的源頭,只稍微修補讓故事讀起來更有樂趣。普曼尤其成功地呈現了故事裡的對話,讓它們既古典又現代,而且非常有意思。」
--《衛報》

目录

序言

1. 青蛙國王,或鐵箍亨利

2. 貓鼠湊一家

3. 傻小子離家找害怕

4. 忠實的尤翰內斯

5. 十二兄弟

6. 小弟弟和小姊姊

7. 萵苣姑娘

8. 森林裡的三個小矮人

9. 漢賽爾和葛麗特

10. 三片蛇葉

11. 漁夫和他的妻子

12. 勇敢的小裁縫

13. 灰姑娘

14. 謎語

15. 老鼠、鳥和香腸

16. 小紅帽

17. 不來梅的音樂家

18. 會唱歌的骨頭

19. 魔鬼頭上的三根金髮

20. 沒有手的姑娘

21. 小精靈

22. 強盜未婚夫

23. 死神教父

24. 杜松樹的故事

25. 睡美人

26. 白雪公主

27. 名字古怪的小矮人

28. 黃金鳥

29. 小農夫

30. 雜毛姑娘

31. 約琳德和約林格爾

32. 六人闖天下

33. 賭鬼漢斯

34. 又唱又跳的小雲雀

35. 放鵝女孩

36. 熊皮人

37. 兩個旅伴

38. 漢斯我的刺蝟

39. 小獸衣

40. 偷藏的兩枚硬幣

41. 驢子高麗菜

42. 一隻眼,兩隻眼,三隻眼

43. 跳破了的鞋

44. 鐵漢斯的故事

45. 澤姆西山

46. 懶人海因茨

47. 勇敢強健的漢斯

48. 月亮

49. 泉邊的牧鵝女

50. 池塘水妖

51. 十二個獵人

52. 水牛皮靴子

53. 黃金鑰匙
《千面迷局:跨越世纪的侦探推理精选集》 本书简介: 《千面迷局:跨越世纪的侦探推理精选集》并非是一本普通的推理小说合集,它是一部精心策划的、跨越时间与地域的推理文学编年史。本书收录了自19世纪末维多利亚时代黄金时期的经典叙事,直至20世纪中期“黄金时代”的逻辑巅峰,再到冷战后现代主义侦探小说流派的流变,共计十六篇足以定义“本格”、“社会派”乃至“冷硬派”三大支柱的重量级短篇杰作。我们力求呈现的,是一个由迷雾、线索、误导与最终揭示构筑而成的宏大叙事迷宫。 一、 维多利亚的微光:逻辑的萌芽与“密室”的诞生 (约1880-1900) 本书开篇将读者带回福尔摩斯横空出世的时代背景下,探讨侦探文学早期如何将“科学”与“观察”引入对犯罪的解析。《密室中的钟摆》是本辑中最早期的作品之一,它聚焦于一个看似不可能发生的场景:一具尸体被发现锁闭的图书馆内,唯一的出口被从内部反锁,而窗户嵌有尚未融化的蜡封。作者通过对时间差、声学效应以及细微物理现象的极致描摹,构建了一个让当时的伦敦警探束手无策的谜题。重点在于展示早期侦探如何从“超自然解释”向“理性还原”过渡的思维模式。 紧随其后的是《棋局旁的证词》。这篇小说将舞台设定在一场贵族间的私人扑克牌局中。一名富商在摊牌前夕突然饮下毒酒身亡。所有在场者都有动机,但关键在于,毒药的痕迹只在受害者自己的酒杯中发现,而他并未离席。本书深入分析了叙事者视角在推理中的作用,探讨了如何通过精妙的对话设计和微妙的肢体语言,使叙述者本人也成为一个潜在的误导源。 二、 黄金时代的逻辑殿堂:本格推理的盛宴 (约1920-1940) 进入20世纪的“黄金时代”,推理文学对纯粹的逻辑挑战达到了顶峰。《千面迷局》用近乎学术研究的态度,收录了三篇结构精巧、谜团繁复的作品,代表了这一时期对“如何设计一个无懈可击的诡计”的极致追求。 1. 《消失的航程图》: 这篇作品被誉为“地图上的诡计”的典范。一艘豪华邮轮在公海中航行时,船长离奇失踪,所有的船员和乘客都有不在场证明,且失踪前,船长似乎在地图上标记了一个不存在的坐标。本书不仅重现了案件,更附录了对该诡计核心原理的简要解析——它巧妙地利用了地图制图学的误差和船只导航的历史记录之间的矛盾。 2. 《雪夜的七宗罪》: 这是对“暴风雪山庄模式”的教科书式演绎。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山间旅馆内,七位素不相识的客人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被困。一名受害者接连遭受了七种不同方式的“惩罚性”谋杀。本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凶手并非单一的个体,而是利用了群体心理和时间差,让每一次“死亡”看起来都像前一次的延续或报复。作者对群像刻画的细腻,使得每个嫌疑人的动机都无比饱满。 3. 《蓝宝石与替身》: 这是对“身份互换”主题的深度挖掘。一名亿万富翁在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的前夜被发现死于家中,而负责看守的保镖声称自己被迷晕。然而,当尸体被运走后,真正的亿万富翁却带着蓝宝石项链,以保镖的身份重新出现。本书细致地展现了法医鉴定在当时的技术局限性,以及侦探如何通过对生活习惯和微小生理差异的观察,揭穿这场精心策划的身份逆转。 三、 社会的阴影:社会派推理的崛起与人性拷问 (约1950-1970) 二战后,推理文学开始将目光从纯粹的诡计转向社会结构、阶层矛盾和人性的黑暗面。《千面迷局》的第三部分,聚焦于社会派的深刻反思。 《工厂的沉默》: 故事发生在一个战后重建时期的工业城市。一名工会领袖在夜班结束后死于工厂的废水处理池中。警方最初将其定性为意外,但侦探深入调查后,发现这并非简单的意外,而是涉及工厂管理层对工人权益的系统性压迫。本书探讨了“集体作案”的可能性,以及当社会结构本身成为共谋者时,如何锁定唯一的“犯罪主脑”。其结尾的无力感,深刻反映了社会派作品对“正义的局限性”的探讨。 《母亲的日记》: 这是一部侧重于心理侧写的作品。一名家庭主妇在丈夫出差期间失踪,家中一切如常,只有餐桌上留下一本写满日常琐事的日记。日记内容平静得令人不安,但侦探却从中发现了隐藏在日常生活表象下的巨大情感裂痕与潜在的暴力倾向。本书着重描绘了侦探如何通过对非犯罪证据的解读,重建受害者和嫌疑人之间微妙的、充满张力的情感互动史。 四、 冷硬派的都市丛林与边缘人物 (约1960-1980) 对现实的幻灭感催生了冷硬派侦探小说,其主角往往是游走在法律边缘、饱受世俗侵蚀的私家侦探。《千面迷局》收录了两篇具有代表性的冷硬风格短篇。 《霓虹下的赎金》: 场景设定在一个人际关系疏离的现代都市夜晚。一个迷人的交际花卷入了一场复杂的绑架案,她既是受害者,也是主要的操控者。本书的叙事风格粗粝、直接,充满黑色幽默,重点在于描绘侦探在道德灰色地带的挣扎,以及他如何不依赖警方程序,而是依靠直觉和人脉来推进案件。 《街角的女巫》: 这是一个关于“真相的相对性”的故事。私家侦探受雇寻找一名失踪的流浪汉,线索指向一位在街角经营二手书店的神秘女性。她似乎掌握着所有人的秘密,但她所提供的“真相”却不断变化,每一次揭露都伴随着新的谎言。本书的魅力在于其开放式的结局,迫使读者去思考:在充斥着谎言的世界里,我们所追求的“真相”究竟是客观事实,还是我们愿意相信的那个版本? 五、 后现代的解构与反思 (约1980年后) 最后的篇章,展示了推理小说如何开始自我解构,探讨元叙事和文学本身的边界。 《不存在的凶手》: 这篇小说以一种元小说的形式展开。一名推理小说作家被发现死于自己的书房,现场留下了一份未完成的手稿,其中描述的凶杀案与作家的死亡手法惊人地相似。侦探必须判断,这是模仿犯罪,还是作家预言了自己的死亡?本书巧妙地模糊了虚构与现实的界限,是对“叙事构建现实”这一主题的深刻反思。 《时间旅行者的不在场证明》: 本篇以一种近乎科幻的设定,挑战了时间线索的绝对性。一名嫌疑人似乎在谋杀案发生的同时,又出现在遥远的另一个城市。侦探必须利用对物理学基本原理的深刻理解,来驳斥这种超自然的可能性。这篇作品标志着推理文学在进入新世纪后,对科学边界的不断拓宽和对传统“逻辑闭环”的挑战。 总结: 《千面迷局》集合的这十六篇作品,如同一个精心布置的博物馆,展示了推理文学从诞生之初的浪漫主义逻辑推演,到社会批判的深刻反思,再到对叙事结构本身的颠覆与戏谑。它不仅提供了精妙的谜题供人解开,更提供了不同时代背景下,人类如何面对罪恶、探寻真理的深刻视角。阅读本书,是对推理文学百年发展脉络的一次沉浸式考察。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颠覆了我以往对格林童话的认知!《格林童话:故事大师普曼献给大人与孩子的53篇隽永童话》,光看书名就觉得颇有分量,而内容更是没有让我失望。普曼先生以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见解,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格林童话世界。我一直以为童话就是王子公主的浪漫故事,充满着美好和希望,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童话背后更真实、更残酷的一面,也因此,它更加打动人心。 普曼先生在每个故事后面都附有精辟的解读,他不仅仅是讲述故事,更是在剖析故事,挖掘其深层含义。他能够敏锐地捕捉到故事中被忽略的细节,并将其上升到对人性、社会、道德的探讨。例如,在《白雪公主》的故事中,他并没有过多渲染王后因嫉妒而产生的邪恶,而是深入分析了权力、美貌、年龄等因素在女性社会地位中的复杂交织。这种解读方式,让我对故事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看到了童话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强大生命力。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和一位智慧的长者进行对话,他循循善诱,引导你看到事物的本质。

评分

读完这本《格林童话:故事大师普曼献给大人与孩子的53篇隽永童话》,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童话并非只是给孩子看的。普曼先生的选编和解读,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之前从未察觉的格林童话深层含义。他挑选的这53篇故事,虽然依旧是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例如《白雪公主》、《灰姑娘》、《小红帽》,但通过普曼先生的视角,我看到了故事背后更复杂的人性,更深刻的社会寓意。他并没有回避童话中那些看似残酷、血腥的部分,反而用一种冷静而富有同情心的笔触去剖析,让我们理解,即使是童话,也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困境与挣扎。 记得有一篇故事,关于一个年轻的士兵,他用智慧和勇气战胜了恶魔,但我之前从未想过,这个故事也可以解读为关于个体在面对不可抗拒的力量时,如何寻找内心的力量和保持自我。普曼先生的文字,有一种奇妙的魔力,它能穿透故事的表层,触及到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他引用的参考文献和对不同版本童话的比较,也让我看到了学术研究的严谨和有趣。这不仅仅是一本童话故事集,更是一次文学的探索,一次哲学的对话。我常常在读完一个故事后,会陷入长久的沉思,思考其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与我自身经历的联系。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我对童年的认知,也对成年人的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

《格林童话:故事大师普曼献给大人与孩子的53篇隽永童话》这本书,无疑是一次令人惊喜的阅读之旅。普曼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重新解构了我对格林童话的传统印象。我一直以为童话是童真和美好的象征,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童话背后所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和对现实社会的隐喻。 普曼先生的解读,就像是在为古老的童话注入新的生命。他并没有回避故事中那些挑战当下道德观的片段,反而以一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去分析,这让我看到了格林童话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我特别喜欢他对于故事中人物命运的探讨,他认为童话中的许多结局,虽然看似残酷,却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存法则和人们对公正的朴素追求。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童话并非只是简单的善恶二元对立,而是充满了人性的挣扎、社会的隐喻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它鼓励读者去质疑,去思考,去感受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

评分

最近有幸拜读了这本《格林童话:故事大师普曼献给大人与孩子的53篇隽永童话》,说实话,一开始我是带着一种“重温经典”的心态去翻阅的,毕竟格林童话的名头太响亮了,但很快我就被书中普曼先生的独特视角和深刻解读深深吸引住了。他所挑选的故事,并非一味地去迎合当下的“政治正确”,而是忠实地呈现了格林童话的原貌,包括那些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可能被略过的,略显“黑暗”或“成人化”的情节。正是这些情节,反而让我觉得故事更加真实,更加有力量。 普曼先生的叙述方式非常吸引人,他并不是简单地复述故事,而是穿插着他自己的评论和分析,这些评论如同点睛之笔,让我瞬间豁然开朗。例如,他对于《汉塞尔与格莱特》中后母的行为,并非简单地将其归咎于邪恶,而是探讨了在极端贫困条件下,人们可能做出的无奈选择,这让我对人物的理解更加立体和复杂。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鼓励读者去独立思考,去质疑,而不是被动接受。我发现自己会反复咀嚼某些段落,思考普曼先生提出的观点,并尝试将其与我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这是一本能够激发思考、引发讨论的书,无论是和孩子一起读,还是自己独自品味,都能收获良多。

评分

最近沉迷于一本名为《格林童话:故事大师普曼献给大人与孩子的53篇隽永童话》的书,这本书带来的阅读体验是前所未有的。普曼先生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了格林童话的迷宫,展现了那些隐藏在童话表象下的深刻洞察。我一直以为童话的魅力在于其想象力,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童话更在于它对人类情感和生存状态的精准描绘。 普曼先生选取的这53篇故事,涵盖了格林童话的精华,而且他并非只是简单地堆砌故事,而是用一种充满智慧和人文关怀的方式,重新审视和解读它们。他能够洞察到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动机,分析其背后的社会原因,并将其与现代人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例如,他对于《狼与七只小羊》中,母羊为了保护孩子而牺牲自己的情节,进行了深刻的解读,探讨了母爱的伟大,以及在危险面前,个体所能爆发出的巨大勇气。这本书让我更加理解了人性中的复杂性,也更加珍视那些看似微小却充满力量的情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