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新知

癌症·新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治中著 著
图书标签:
  • 癌症
  • 肿瘤
  • 医学
  • 健康
  • 科普
  • 预防
  • 治疗
  • 康复
  • 养生
  • 疾病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80105
商品编码:16269193024
出版时间:2017-09-01

具体描述

作  者:李治中 著 定  价:68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09月01日 页  数:352 装  帧:平装 ISBN:9787302480105 ◆郁结的时候吃点甜食,心情会好起来,此书就是那样的“甜食”。◆易懂而亲民,一如既往的风趣幽默。◆科普大咖菠萝,继《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火爆热销并荣获五个大奖后,2017全新力作,重磅出品。◆冯唐、李一诺、吴一龙、“温太医”张晓龙、果壳网姬十三、“Dr魏”魏坤琳 联合推荐。◆彩色印刷,呆萌可爱的菠萝大战螃蟹卡通插图。◆把癌症变为慢性病,我们还有多远?◆靠前很前沿的免疫疗法有哪些?对什么癌症有效?◆拼命工作会累出癌症吗?◆年轻人预防癌症,需做些什么? 换个全新角度来认识癌症 2彻底消除癌症,人类寿命能增加多少? 8对癌细胞一定要赶尽杀绝吗? 13大家为什么会被“大师”忽悠? 17有效的技术,凭啥不推广? 23诺贝尔奖得主亲自尝试的癌症疫苗 28抗癌新药的副作用是什么? 33美国癌症报告带来什么启示? 39为什么对儿童癌症的投入这么低? 46中国癌症病死率为啥这么高? 52美国“抗癌登月计划”,到底想干嘛? 57应该让癌症患者知道真相吗? 64为什么中国患者总是感觉孤独无助? 70患者家属也是受害群体 74离家出走的患者,刺痛我们的心 81爽身粉致癌吗? 88牛奶致癌吗? 93儿童白血病是装修引起的吗? 97得了白血病横竖就是个死? 102害死年轻演员的是谁? 106拼命工作会累出癌症吗? 111小苏打能饿死癌细胞吗? 116医生生病后为何拒绝化疗? 121澳洲水果提炼出了抗癌神药? 127癌症筛查,到底查什么? 132运动可以预防癌症吗? 138关于吸烟的5 个冷知识 143不吸烟为什么也会得癌症? 147癌症预防,需要学习日本 152应该打宫颈癌疫苗吗? 159怎样避免早期癌症患者被过度治疗? 164化疗到底有效吗? 170一、二、三代靶向药是什么意思? 178靶向药耐药以后怎么办? 184这个靶向药凭啥创造上市纪录? 191砒霜是抗癌靶向药物,你信吗? 199PARP 抑制剂,为什么这么火? 204BCL-2 抑制剂是白血病新希望吗? 210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的主要区别是啥? 215CTLA4 免疫疗法,如何带来超级幸存者? 220美国前总统卡特是怎么被治好的? 226PD-1 疗法为啥在这种癌症里面效果这么好? 230全球首个“广谱抗癌药”来了! 235肺癌进入免疫疗法阶段 240TIL 免疫细胞疗法,和魏则西用的有何不同? 245IL2 免疫疗法,效果这么好为什么没人用? 251放疗也是免疫疗法? 257化疗也是免疫疗法? 263靶向药物也是免疫疗法吗? 268临床试验,风险很大吗? 273从1.0 到4.0,癌症的分类进化史 280基因测序,越贵越好吗? 287基因测序报告成了“天书”,咋办? 292为什么同样的药,效果千差万别? 298为啥失败的抗癌药偏偏对她一人有效? 303西医也会异病同治 307人工智能如何帮助癌症治疗? 313遭遇肺癌,先问医生这几件事儿 322遭遇乳腺癌,先问医生这几件事儿 325遭遇结直肠癌,先问医生这几件事儿 328遭遇肝癌,先问医生这几件事儿 331遭遇胃癌,先问医生这几件事儿 335遭遇白血病,先问医生这几件事儿 338参考文献 341后记 351

内容简介

很多人不知道,40%的人在一生中某个时候会得癌症,因此几乎每个家庭都会有癌症患者。很多人不知道,很多癌症早就不等同于绝症,延长生命,甚至治愈都接近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由于措施有效,美国的癌症死亡率已经连续多年下降了。但战胜癌症,把癌症变成慢性病,前提是你了解它!忌讳躲避,是下策。积极了解,才是上策。作者希望通过这本书,能把靠前上很前沿、科学、靠谱的抗癌知识,以及科学思考的方法分享给所有愿意主动学习的读者,帮助患者和家属少走弯路,找到很好解决方案。《癌症?新知:科学终结恐慌》内容很丰富,干货满满。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用指南。比如,你会了解到:为什么人可以和癌细胞共存?美国癌症死亡率逐年下降的秘诀是什么?靠前很前沿的免疫疗法有哪些?对什么癌症有效?用靶向药物为什么会出现耐药?应该怎么办?患癌后,应该首先问医生哪些问题?面对癌症,优选的威胁往往不是疾病本身,而是患者和家属在恐慌状态下做出错误的选等 李治中 著 作者简介李治中,笔名菠萝,80后,清华大学本科,美国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跨国很好制药公司癌症新药开发部实验室负责人。爱好科普、科研和公益事业,个人微信公众号“菠萝因子”。著有畅销科普书《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荣获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央视“2015中国好书”、第十一届文津图书奖、第八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第四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很好科普作品奖、科技部2016很好科普作品奖。     思考篇1
    学而不思则罔。——孔子思
    考
    篇癌症新知
    1.indd
    1
    2017-08-13
    21:42:30 换个全新角度来认识癌症癌症新知
    1.indd
    2
    2017-08-13
&等 把癌症变为慢性病,我们还有多远?相信每个人都感觉到身边的癌症患者越来越多。2017 年,“癌症”是任何人生活中都躲不开的词。中国新癌症报告指出,中国一年就新增400 多万患者,死亡280 万。年龄是致癌大因素,而中国社会正快速进入老龄化,即使不考虑吸烟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在未来几十年,癌症患者数量也必将继续增多。我们和癌症的战争注定长期而艰苦。但战争的目标是什么?我认为,不是消灭癌症,也不是治愈癌症,而是把癌症变成慢性病。消灭癌症并不现实。绝大多数癌症是“老年病”,是人体自然老化过程中基因突变的产物。就像我们无法阻止皱纹和老花眼的出现一样,我们无法像对待传染病一样,开发疫苗彻底阻止突变的发生。治愈所有癌症也不现实。的确有很多乳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淋巴瘤、白血病等患者治疗后顺利康复,一生的鲜活例子。但这只是“少数”。癌症作为整体,依然极端顽固。以现有的知识,等
《癌症·新知》并非一本描绘癌症病灶、治疗细节或生死抉择的书籍。它所探寻的,是隐藏在“癌症”二字表象之下,更为深邃、更为宏观的知识维度。这本书,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拆解我们对这个人类健康最严峻挑战之一的固有认知,从而为理解、应对,乃至最终超越它,开启一扇未知的大门。 首先,《癌症·新知》将带您走进细胞的微观世界,但并非聚焦于癌细胞的失控增殖。相反,它将拨开迷雾,揭示的是细胞生命周期中那些精密而优雅的调控机制。我们将一同探索,在正常情况下,细胞是如何严格遵循“生长、分化、凋亡”的生命轨迹,又是何其精妙地修复DNA损伤,保持着自身的稳定。作者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细胞信号通路的工作原理,如同一个个复杂的指挥系统,确保生命活动的有序进行。在这里,癌症并非主角,而是一种特定条件下,这些精妙系统失灵的“异常信号”。这本书会仔细勾勒出这些系统本应如何运作,从而让我们深刻理解,当它们出现偏差时,生命秩序将如何受到挑战。 其次,《癌症·新知》将目光投向遗传学的宏大叙事。它不会深入到具体的基因突变列表,而是着重探讨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相互作用如何塑造我们罹患某些疾病的潜在风险。我们将了解,除了那些显而易见的致癌基因,许多“沉默”的基因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在特定的环境下被激活,或被压制,从而影响着细胞的命运。这本书还会介绍表观遗传学的概念,即基因序列本身未发生改变,但基因表达却可以被后天环境因素(如饮食、生活习惯、甚至心理压力)所调控。这种“后天可塑性”将颠覆许多人对遗传宿命论的看法,强调个体在维护自身健康上的积极能动性。 《癌症·新知》还将把我们带入免疫系统的奇妙殿堂。这里并非罗列免疫疗法的药物成分,而是深入解析我们的免疫系统是如何从出生起就学会识别“自我”与“非我”。我们将理解,免疫系统是如何巧妙地识别并清除那些发生变异的细胞,包括初期的癌变细胞,这是一种持续进行的、看不见的“体内战争”。书中会生动地描绘免疫细胞的“侦察”、“攻击”和“记忆”过程,以及它们之间复杂的协同与制衡。同时,它也会探讨,为何在某些情况下,免疫系统会“视而不见”甚至被癌细胞“蒙蔽”,从而为理解免疫疗法的原理和局限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本书还会拓展到进化生物学的视角。它会思考,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癌细胞的出现是否也是生命演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品”?生命体为了生存和繁衍,发展出了一系列强大的修复和防御机制,但这些机制本身是否也可能成为未来潜在问题的根源?例如,一些在胚胎发育时期促进细胞快速生长的基因,在成年后如果失控,就可能成为癌症的驱动因素。这种“进化遗迹”的视角,将赋予我们看待癌症一种更深刻的、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理解。 《癌症·新知》也将涉足神经科学和心理学领域。它会探讨,长期的压力、不良情绪以及生活方式对我们生理健康产生的微妙但深远的影响。虽然书中不会出现具体的心理咨询技巧,但会阐释“心身一体”的科学原理,即我们的心理状态如何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间接影响细胞的健康状态。它将强调,一个平静、积极的内心环境,以及健康的生活习惯,是构建强大生理防御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这本书会触及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的宏观图景。它不会列举具体的发病率统计,而是探讨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在癌症发生率上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背后可能存在的社会、环境和行为学因素。我们将了解,是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环境污染,或者医疗保障体系的差异,会影响着一个群体罹患癌症的风险。这种宏观的视角,将引导我们思考,如何通过改变整体社会环境和个体行为,从源头上降低癌症的威胁,而非仅仅停留在个体治疗层面。 总而言之,《癌症·新知》并非一本“是什么”的书,而是一本“为什么”和“怎么样”的书。它不是一本关于病理学的教科书,也不是一本指导治疗的医学手册。它是一次关于生命、关于细胞、关于我们自身如何运作的深度探索。它旨在点燃您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您独立思考的能力,让您在面对“癌症”这一概念时,不再仅限于恐惧和无助,而是能够以一种更全面、更科学、更积极的姿态去理解和应对。这本书,将为您打开一扇通往更广阔知识海洋的大门,让您在认识癌症的同时,也更深刻地认识生命本身。

用户评价

评分

《癌症·新知》这本书,如同冬日里的一缕阳光,照亮了我对癌症的认知死角。我曾经对癌症的理解,停留在“坏细胞失控生长”这样一个非常概念化的层面。然而,这本书以一种极其细腻、富有层次感的方式,将我带入了癌症发生的复杂图景之中。作者并没有急于给出治疗方案,而是首先着力于“为什么会得癌症”这个根本性问题。他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细胞周期、基因突变、DNA损伤修复等基础生物学原理,并将其与外界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联系起来。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炎症与癌症的协同作用”的论述印象深刻。它让我意识到,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毛病,长期累积下来,竟然可能成为癌症发生的“催化剂”。书中的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与现实世界紧密结合,让我对癌症的发生有了更直观、更具体的认识。那些关于患者经历的描述,既有科学的严谨,又不乏人性的温度。它让我看到了医学的进步,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生命本身的顽强。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打破了我过去的认知壁垒,让我以一种更全面、更深刻的视角去理解癌症。它不仅是一本知识读物,更是一次关于生命健康和科学态度的启蒙。

评分

《癌症·新知》这本书,让我彻底摆脱了过去对癌症的“妖魔化”认知。它以一种极为科学、却又充满人性光辉的方式,将我带入了一个关于癌症的全新理解空间。我过去认为,癌症就是一种“坏死”,是一种“失去控制”。但这本书告诉我,癌症的发生,是一个复杂而精妙的“失衡”过程。作者在书中详细阐述了细胞生长、凋亡、修复等正常的生理过程,并解释了当这些过程出现异常时,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癌症的。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微环境”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的描述感到惊叹。它让我看到了,癌细胞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的血管、免疫细胞、纤维母细胞等等,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种“系统性”的视角,让我对癌症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书中还介绍了近年来在癌症治疗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例如“溶瘤病毒疗法”和“细胞疗法”等,这些前沿技术让我看到了人类与癌症斗争的无限可能。作者并没有回避治疗的挑战,但他更多地传递了一种积极、科学、充满希望的态度。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关于癌症的知识读物,更是一次关于生命、关于健康、关于人类智慧的赞歌。

评分

读完《癌症·新知》,我才真正理解,癌症并非一个简单的“敌人”,而是一个复杂的“信号失调”的产物。这本书以一种极为严谨的科学态度,层层剥开了癌症的面纱。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细胞层面的描述,而是将癌症的发生,置于一个更加宏观的身体系统和环境系统中去考量。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癌症的早期预警信号”的解读印象深刻。它让我明白,身体有时候会发出一些我们容易忽视的信号,而这些信号,恰恰是癌症萌芽的指示灯。书中列举了许多常见的“早期迹象”,并且详细解释了它们与癌症发生的科学联系,这让我对自身健康有了更细致的关注。此外,书中关于“基因与生活方式的互动”的分析,也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明白,我们并非注定要受到基因的摆布,而是可以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去影响和改变基因的表达,从而降低癌症的风险。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科学的魅力,也让我看到了希望。它让我明白,了解癌症,就是掌握主动权,就是为自己的健康赢得更多可能。

评分

对于《癌症·新知》这本书,我只能用“震撼”二字来形容我的阅读体验。它以一种我从未想象过的方式,重塑了我对癌症的认知图谱。我原本以为,癌症研究无非就是寻找某种“特效药”,或者攻克某个基因上的“bug”。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癌症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它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动态变化的过程。作者的叙述逻辑非常清晰,从最基础的细胞变异讲起,层层递进,直到宏观的身体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我特别欣赏书中对“肿瘤微环境”的精彩描绘,它不再将癌细胞看作孤立的入侵者,而是将其置于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中,与周边的正常细胞、免疫细胞、血管等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种“系统思维”让我对癌症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书中还引用了大量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且都经过了作者的梳理和提炼,用最精炼的语言呈现出来,让我得以窥见癌症研究的最新前沿。例如,关于“液体活检”的介绍,让我看到了未来癌症早期诊断的巨大潜力。而对“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深入解读,更是让我看到了精准医疗的无限可能。这本书并没有回避癌症治疗的挑战,但它更多地传递了一种科学、理性、充满希望的态度。它让我明白,科学的进步是缓慢而坚实的,而我们作为个体,也能够通过了解和行动,为自己的健康构筑一道更坚实的防线。

评分

《癌症·新知》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癌症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以为,癌症就是一种“不可抗力”,一种“无法逆转的宿命”。然而,这本书以一种颠覆性的视角,让我看到了癌症的另一面——它是身体的“求救信号”,是“失衡”的最终表现。作者用极其生动、却又不失科学严谨的方式,解释了癌症发生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肿瘤微环境”的描绘感到震撼。它让我意识到,癌细胞并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与周围的正常细胞、血管、免疫细胞等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共生”关系,而这种关系,往往是肿瘤得以生长的关键。书中还对近年来癌症研究的最新突破进行了详细介绍,例如“抗血管生成疗法”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AR-T)”等,这些前沿的治疗手段,让我看到了人类在与癌症的斗争中,正一步步取得胜利。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了解癌症,并非为了制造恐慌,而是为了更好地预防,更好地治疗,更好地与生命对话。它让我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健康最好的守护者。

评分

坦白说,我拿到《癌症·新知》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是有些忐忑的,毕竟“癌症”这个词总是伴随着沉重和绝望。然而,这本书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它没有贩卖焦虑,而是以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力量,引导我认识癌症的真相。作者将癌症的发生过程,比喻成一个“身体内部的战争”,而这场战争的起因,往往隐藏在我们日常的生活细节之中。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免疫逃逸”的精彩讲解印象深刻。它让我明白了,癌症细胞并非孤军奋战,它们会“伪装”,会“贿赂”,会利用身体内部的种种机制来躲避免疫系统的侦查。这种生动的比喻,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那些复杂的生物学概念。书中对“肿瘤基因组学”的介绍,更是让我看到了癌症研究的最新进展。它让我明白,每一个癌症都有其独特的“基因指纹”,而未来的治疗,将越来越朝着“个体化”的方向发展。这种精准的治疗理念,让我对癌症的未来充满了希望。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了解癌症,并不是为了制造恐慌,而是为了更好地预防,更好地应对,更好地与疾病共存。它让我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一个主动的参与者,去了解自己的身体,去做出更健康的选择。

评分

读完《癌症·新知》这本书,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将我带入了一个关于癌症的全新认知领域。我一直以为,癌症就是一个绝症,一个令人闻之色变的词语,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并没有贩卖恐慌,而是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层层剥茧,揭示了癌症背后错综复杂的发生发展机制。从基因突变到细胞的失控分裂,从微环境的微妙影响到免疫系统的博弈,每一个环节都被描绘得生动而深刻。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癌症的本质是身体的信号失调”的论述印象深刻。它不再将癌症视为一个孤立的敌人,而是将其看作是身体内部系统失衡的一种表现,这让我对癌症的治疗和预防有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书中还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在癌症研究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例如精准医疗、免疫疗法等等,这些前沿的科技成果让我看到了希望的光芒。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辅以大量的图表和案例,将晦涩的医学知识变得触手可及。我作为一个普通读者,也能理解其中的逻辑和精髓。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癌症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生命、关于健康、关于我们如何与身体和谐相处的科普读物。我从中学习到了如何更好地关注自身健康,如何识别潜在的风险,如何与医生进行更有效的沟通。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面对癌症,我们不必束手无策,科学的认知和积极的态度才是最有力的武器。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每一个关心自己和家人健康的人,它一定会给你带来全新的启发和力量。

评分

《癌症·新知》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医学科普读物,不如说是一次触及灵魂的对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心中怀揣着对癌症的既有印象——一种可怕、未知、往往宣判死刑的疾病。然而,书页翻开的那一刻,我仿佛被引入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剖析了癌症的“前世今生”。他没有停留于细胞层面的机械描述,而是将癌症置于更宏大的生命系统、甚至社会生态系统中去考量。书中关于“慢性炎症是癌症的温床”的阐述,让我豁然开朗。我过往对许多小病小痛的忽视,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原来都可能在为癌症的萌芽埋下伏笔。这种将疾病的发生与日常生活的点滴联系起来的视角,让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警醒,也带来了一丝自我反思的动力。书中的案例分析尤其触动我,它们不是冰冷的统计数字,而是鲜活的生命故事,有希望,有挣扎,有对生的渴望。这些故事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患者的痛苦,也让我看到了医学的进步所带来的曙光。作者并没有回避癌症的残酷性,但他更侧重于展现人类面对挑战时的坚韧与智慧。他对未来癌症治疗方向的展望,充满了乐观与理性,让我对人类战胜疾病的未来充满了信心。这本书改变了我对癌症的看法,它不再是那个遥不可及的“他者”,而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值得我们去了解、去预防、去勇敢面对的“此岸”。

评分

这本书《癌症·新知》,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份“癌症认知指南”。我一直对这个话题充满好奇,但又不知从何入手,那些医学文献对我来说太过于艰深。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解决了我的困境。作者用一种非常流畅、易于理解的语言,将复杂的癌症知识娓娓道来。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书中关于“癌症如何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捕”的解读。这部分让我对我们身体内部的“防御机制”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理解了为什么有时候,即便是强大的免疫系统,也会被癌症所“欺骗”。书中的图文并茂,许多概念通过生动的插图得到了直观的呈现,这对于我这样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例如,关于癌细胞生长和转移的模型图,让我能清晰地看到癌细胞是如何从一个地方“扩散”到另一个地方的。此外,书中对“早期筛查”和“精准治疗”的介绍,更是让我看到了科学在对抗癌症方面的强大力量。它不仅传递了知识,更传递了一种希望。它让我明白,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医学飞速发展的时代,而了解这些知识,就是掌握对抗未来风险的主动权。这本书让我觉得,癌症不再是那个“谈虎色变”的怪物,而是我们可以通过科学、通过认知、通过积极的生活态度去理解和应对的挑战。

评分

《癌症·新知》这本书,如同一场思想的洗礼,彻底改变了我对癌症的刻板印象。我过去对癌症的理解,大多来自于媒体的片段式报道,充满了悲情色彩和宿命论的论调。然而,这本书以一种极其客观、却又不失人文关怀的笔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癌症真相的大门。作者并没有用耸人听闻的语言来吸引眼球,而是以严谨的科学逻辑,带领我一步步深入了解癌症的本质。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基因突变”和“表观遗传学”的阐述感到着迷。它让我明白,癌症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一系列基因损伤累积的结果,而这些损伤,很多时候与我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书中所介绍的“生活方式与癌症风险”的关联性分析,让我对自身的日常习惯有了更深的审视。例如,关于饮食、运动、睡眠等对癌症预防的重要性,都通过科学数据得到了充分的证明,让我不再是凭空猜测,而是有了明确的行动指南。书中还对不同类型癌症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让我对癌症的多样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让我意识到,将所有癌症一概而论是多么的片面。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所传达的科学知识,更在于它所激发的思考和行动。它让我认识到,面对癌症,我们并非只能被动等待,而是可以通过科学的认知和积极的生活方式,成为自己健康的主导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