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YS 18.0有限元分析+ANSYS Workbench 18.0有限元分析從入門到精通升級版

ANSYS 18.0有限元分析+ANSYS Workbench 18.0有限元分析從入門到精通升級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曹淵 著
圖書標籤:
  • ANSYS
  • 有限元分析
  • FEA
  • Workbench
  • 工程仿真
  • 結構力學
  • 數值計算
  • 機械設計
  • 仿真建模
  • 入門教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藍墨水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335747
商品編碼:1631927059
齣版時間:2014-03-01

具體描述

ANSYS 18.0有限元分析從入門到精通(升級版)

 

叢書名 :技能應用速成係列

 

作 譯 者:曹淵

 

齣版時間:2018-03    韆 字 數:730

 

版    次:01-01    頁    數:456

 

開    本:16開

 

裝    幀:

 

I S B N :9787121335747     

 

換    版:

 

所屬分類:科技 >> 機械/儀器儀錶 >> 自動化技術

 

紙質書定價:¥79.0  

本書采用GUI界麵操作與APDL命令相互對照的方式,從基礎知識、專題技術兩個層麵詳細地闡述ANSYS 18.0有限元軟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本書自始至終采用實例作引導,內容係統完整,且每章又相對獨立,是一本簡明的ANSYS讀本。 全書分為基礎知識和專題技術兩部分,共22章。基礎知識部分(第1~7章),講解瞭使用ANSYS進行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流程與方法、ANSYS建模、網格劃分、邊界條件定義、求解、後處理等知識;專題技術部分(第8~22章),根據工程應用的實際經驗,介紹大量高級應用知識,包括ANSYS結構靜力學分析、模態分析、諧響應分析、瞬態動力學分析、譜分析、穩態熱分析、瞬態熱分析、電磁場分析、多物理場耦閤分析、幾何非綫性分析、接觸問題、“生死”單元技術、復閤材料分析、薄膜結構分析、參數化與優化設計等。 本書以實用為宗旨,深入淺齣,實例引導,講解翔實,適閤作為理工科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學用書,也可作為廣大科研工程技術人員的技術參考書。

第1章  緒論    1

 

1.1  有限元法概述    1

 

1.1.1  有限元法分析過程    1

 

1.1.2  有限元的方法和理論手段    3

 

1.2  ANSYS 18.0簡介    4

 

1.2.1  ANSYS啓動與退齣    4

 

1.2.2  ANSYS操作界麵    4

 

1.2.3  ANSYS文件管理    7

 

1.2.4  ANSYS分析流程    8

 

1.2.5  分析實例入門    9

 

1.3  本章小結    14

 

第2章  APDL基礎應用    15

 

2.1  APDL參數    15

 

2.1.1  參數的概念與類型    15

 

2.1.2  參數命名規則    16

 

2.1.3  參數的定義與復製操作    16

 

2.1.4  參數的刪除操作    17

 

2.1.5  數組參數    17

 

2.2  APDL的流程控製    19

 

2.2.1  *GO分支語句    19

 

2.2.2  *IF分支語句    19

 

2.2.3  *DO循環語句    19

 

2.2.4  *DOWHILE循環語句    20

 

2.3  宏文件    20

 

2.3.1  創建宏文件    20

 

2.3.2  調用宏文件    21

 

2.4  運算符、函數與函數編輯器    21

 

2.5  本章小結    22

 

第3章  實體建模    23

 

3.1  實體建模操作概述    23

 

3.2  用自下嚮上的方法建模    25

 

3.3  自頂嚮下法    29

 

3.4  外部程序導入模型    32

 

3.5  常用建模命令匯總    36

 

3.6  實體模型的建立    37

 

3.7  本章小結    44

 

第4章  劃分網格    45

 

4.1  定義單元屬性    45

 

4.2  設置網格劃分控製    49

 

4.2.1  智能網格劃分    49

 

4.2.2  全局單元尺寸控製    51

 

4.2.3  默認單元尺寸控製    51

 

4.2.4  關鍵點尺寸控製    52

 

4.2.5  綫尺寸控製    53

 

4.2.6  麵尺寸控製    54

 

4.2.7  單元尺寸定義命令的優先順序    55

...


ANSYS Workbench 18.0有限元分析從入門到精通(升級版)  

 

 

叢書名 :技能應用速成係列

作 譯 者:陳艷霞

齣版時間:2018-02    韆 字 數:840

版    次:01-01    頁    數:524

開    本:16開

裝    幀:

I S B N :9787121335761     

換    版:

所屬分類:科技 >> 機械/儀器儀錶 >> 自動化技術

紙質書定價:¥79.0 

本書以ANSYS Workbench 18.0為操作平颱,詳細介紹軟件的功能和應用,內容豐富,涉及麵廣,使讀者在掌握軟件操作的同時,也能掌握解決相關工程領域實際問題的思路與方法,自如地解決本領域所齣現的問題。 全書分為5部分共19章,第1部分從ANSYS Workbench 18.0各個功能模塊著手,介紹常用命令的使用以及幾何建模、網格劃分和後處理的相關知識;第2部分以項目範例為引導,主要講解在Workbench平颱中進行的結構靜力學分析、模態分析、諧響應分析、響應譜分析、瞬態動力學分析和隨機振動分析等;第3部分作為結構有限元分析的進階部分,主要講解在Workbench平颱中進行的顯示動力學分析、結構非綫性分析、接觸分析、特徵值屈麯分析等;第4部分以項目範例為引導,主要講解在Workbench平颱中進行的熱力學分析、疲勞分析、流體動力學分析和結構優化分析等;第5部分主要介紹多物理場耦閤分析中的電磁熱耦閤分析。 本書工程實例豐富、講解詳盡,內容循序漸進、深入淺齣,可供理工科院校土木工程、機械工程、力學、電氣工程等相關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師使用,同時也可作為相關工程技術人員從事工程研究的參考書。

 

 

 

目    錄

第1章  ANSYS Workbench 18.0概述    1

1.1  Workbench平颱界麵    2

1.1.1  菜單欄    3

1.1.2  工具欄    9

1.1.3  工具箱    9

1.2  操作實例—用戶自定義分析模闆建立    12

1.3  本章小結    15

第2章  幾何建模    16

2.1  DesignModeler幾何建模概述    17

2.1.1  DesignModeler幾何建模平颱    17

2.1.2  菜單欄    18

2.1.3  工具欄    26

2.1.4  常用命令欄    28

2.1.5  Tree Outline(模型樹)    28

2.1.6  DesignModeler啓動與草繪    31

2.1.7  DesignModeler特有操作    35

2.2  幾何建模實例    41

2.2.1  幾何建模實例1—實體建模    42

2.2.2  幾何建模實例2—概念建模    45

2.3  本章小結    51

第3章  網格劃分    52

3.1  ANSYS Meshing網格劃分    53

3.1.1  Meshing網格劃分適用領域    53

3.1.2  Meshing網格劃分方法    53

3.1.3  Meshing網格默認設置    57

3.1.4  Meshing網格尺寸設置    58

3.1.5  Meshing網格Quality設置    62

3.1.6  Meshing網格膨脹層設置    68

3.1.7  Meshing網格高級選項    69

3.1.8  Meshing網格統計    70

3.2  ANSYS Meshing網格劃分實例    71

3.2.1  應用實例1—Inflation網格劃分    71

3.2.2  應用實例2—MultiZone網格劃分    76

3.3  ANSYS Workbench其他網格劃分工具    81

3.3.1  ICEM CFD軟件簡介    81

3.3.2  TGrid軟件簡介    82

3.3.3  Gambit軟件功能    83

3.4  本章小結    84

第4章  後處理    85

4.1  ANSYS Mechanical 18.0後處理    86

4.1.1  查看結果    86

4.1.2  結果顯示    89

4.1.3  變形顯示    89

4.1.4  應力和應變    90

4.1.5  接觸結果    91

4.1.6  自定義結果顯示    92

4.2  案例分析    93

4.2.1  問題描述    93

4.2.2  啓動Workbench並建立分析項目    93

4.2.3  導入創建幾何體    94

4.2.4  添加材料庫    95

4.2.5  添加模型材料屬性    96

4.2.6  劃分網格    97

4.2.7  施加載荷與約束    98

4.2.8  結果後處理    100

4.2.9  保存與退齣    103

4.3  本章小結    104

第5章  結構靜力學分析    105

5.1   綫性靜力分析簡介    106

5.1.1  綫性靜力分析    106

5.1.2  綫性靜力分析流程    106

5.1.3  綫性靜力分析基礎    107

5.2  項目分析1—實體靜力分析    107

5.2.1  問題描述    107

5.2.2  啓動Workbench並建立分析項目    108

5.2.3  導入創建幾何體    108

5.2.4  添加材料庫    109

5.2.5  添加模型材料屬性    111

5.2.6  劃分網格    111

5.2.7  施加載荷與約束    112

5.2.8  結果後處理    114

5.2.9  保存與退齣    115

5.3  項目分析2—梁單元綫性靜力分析    116

5.3.1  問題描述    116

5.3.2  啓動Workbench並建立分析項目    116

5.3.3  創建幾何體    117

5.3.4  添加材料庫    123

5.3.5  添加模型材料屬性    124

5.3.6  劃分網格    125

5.3.7  施加載荷與約束    126

5.3.8  結果後處理    128

5.3.9  保存與退齣    129

5.4  項目分析3—麯麵實體靜力分析    130

5.4.1  問題描述    130

5.4.2  啓動Workbench並建立分析項目    131

5.4.3  導入創建幾何體    131

5.4.4  添加材料庫    132

5.4.5  添加模型材料屬性    134

5.4.6  劃分網格    135

5.4.7  施加載荷與約束    135

5.4.8  結果後處理    137

5.4.9  保存與退齣    139

5.5  項目分析4—支承座靜態結構分析    139

5.5.1  問題描述    139

5.5.2  賦予材料和劃分網格    144

5.5.3  添加約束和載荷    145

5.5.4  求解    147

5.5.5  後處理    148

5.5.6  保存與退齣    149

5.6  項目分析5—子模型靜力分析    149

5.6.1  問題描述    149

5.6.2  啓動Workbench並建立分析項目    150

5.6.3  導入創建幾何體    150

5.6.4  添加材料庫    151

5.6.5  添加模型材料屬性    153

5.6.6  劃分網格    154

5.6.7  施加載荷與約束    155

5.6.8  結果後處理    156

5.6.9  子模型分析    157


結構力學與有限元方法:理論、實踐與前沿應用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結構力學理論與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學習體驗,覆蓋從基礎概念到高級應用的廣泛主題。全書共分為三個主要部分:理論基礎、數值實現與工程應用,以及前沿研究與發展趨勢。本書力求在嚴謹的理論推導與直觀的工程實踐之間取得平衡,幫助讀者構建紮實的理論根基,熟練掌握有限元分析工具,並能將其有效應用於解決實際工程問題。 第一部分:理論基礎 本部分是整個學習的基石,我們將係統地梳理結構力學和有限元方法的核心理論。 第一章:緒論與連續介質力學基礎 1.1 結構力學與有限元分析的定義與發展曆程 簡述結構力學在工程中的重要性,以及有限元方法作為一種強大的數值分析工具的齣現和演進。 迴顧曆史上的經典力學理論及其局限性,引齣數值方法的必要性。 1.2 連續介質的描述:位移、應變與應力 位移場: 引入連續介質的位移嚮量,描述其在變形過程中的空間位置變化。詳細闡述位移場的必要性、充分性條件,以及不同位移描述方式(如拉格朗日描述、歐拉描述)。 應變張量: 基於位移場的變形,定義應變張量。深入講解其物理意義,包括綫應變(拉伸、壓縮)和角應變(剪切)。推導小變形假設下的綫性應變張量,並初步接觸大變形情況下的非綫性應變度量。 應力張量: 引入應力張量的概念,描述內力在截麵上的分布。區分Cauchy應力張量、第二類Piola-Kirchhoff應力張量等,並說明其在不同變形階段的應用。講解應力狀態(主應力、偏應力)及其分類。 1.3 材料本構關係 綫彈性本構模型: 詳細闡述鬍剋定律,包括各嚮同性材料(楊氏模量、泊鬆比、剪切模量)和各嚮異性材料的本構方程。解釋應力、應變之間的綫性關係。 彈塑性本構模型: 介紹屈服準則(如Von Mises、Tresca)和流動法則,描述材料在屈服後的非綫性變形行為。討論硬化機製(隨動硬化、各嚮同性硬化)。 其他本構模型: 簡要介紹粘彈性、粘塑性、損傷力學等更復雜的材料行為描述,為後續章節的深入討論奠定基礎。 1.4 平衡方程與邊界條件 平衡方程: 基於達朗貝爾原理或虛功原理,推導齣控製體在體力、麵力和邊界力作用下的應力平衡方程(微分形式)。 幾何邊界條件(位移邊界條件): 規定在結構邊界上的位移或位移導數。 自然邊界條件(力邊界條件): 規定在結構邊界上的外力載荷或應力分布。 第二章:變分原理與虛功原理 2.1 虛位移與虛功 定義虛位移,即與實際位移無關的任意變化。 定義虛功,包括外力所做的虛功和內力所做的虛功。 2.2 虛功原理(或虛位移原理) 闡述虛功原理的物理意義:在任意虛位移下,外力所做的虛功等於內力所做的虛功。 推導在虛位移作用下的總虛功方程,其中包含位移、應力、體力、麵力等。 2.3 最小勢能原理 定義勢能,包括應變能和外力勢能。 推導最小勢能原理:在滿足幾何邊界條件的前提下,真實平衡構形使總勢能取極小值。 討論最小勢能原理在結構力學中的應用,尤其是在推導求解方程中的作用。 2.4 瑞茲法(Ritz Method)與伽遼金法(Galerkin Method) 瑞茲法: 將待求的位移場用一組預設的函數(形函數)和待定的係數來錶示,然後利用最小勢能原理求解係數。 伽遼金法: 將微分方程用加權殘量法進行處理,選擇閤適的權函數(通常是形函數),使得方程的殘量在整個區域上的加權積分等於零。 闡述伽遼金法與虛功原理的內在聯係,以及其在有限元方法中的核心地位。 第三章:有限元法的基本概念與單元推導 3.1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 將連續體離散化為有限個相互連接的單元。 在每個單元內,用一組插值函數(形函數)來近似描述位移場。 基於變分原理或伽遼金法,推導齣單元的剛度矩陣和節點力嚮量。 組裝單元剛度矩陣和節點力嚮量,形成整體的方程組。 施加邊界條件,求解節點位移。 後處理,計算單元內的應力、應變等。 3.2 形函數(Shape Functions) 定義形函數,及其性質(值、導數)。 拉格朗日形函數: 介紹基於節點坐標構建的形函數,包括一維、二維、三維單元的常用形函數。 Hermite形函數: 介紹包含節點位移和轉角(或位移梯度)的形函數,例如用於梁單元。 形函數與單元位移插值的關係。 3.3 單元剛度矩陣與節點力嚮量的推導 單元位移嚮量: 將單元節點位移嚮量與形函數關聯。 單元應變嚮量: 基於單元位移嚮量和單元形函數,推導齣單元應變嚮量。 單元應力嚮量: 利用單元應變嚮量和材料本構關係,推導齣單元應力嚮量。 單元剛度矩陣([k]e): 基於虛功原理或伽遼金法,推導齣單元剛度矩陣的計算公式。 單元節點力嚮量({f}e): 基於外力(體力、麵力)在單元節點上的等效集中力,推導齣單元節點力嚮量。 3.4 單元類型舉例 一維單元(杆單元、梁單元): 詳細推導軸嚮杆單元的剛度矩陣和節點力嚮量。介紹梁單元的位移模式(撓度和轉角),推導梁單元的剛度矩陣和節點力嚮量,重點講解剪切變形和歐拉-伯努利梁理論的差異。 二維單元(三角形單元、四邊形單元): 介紹平麵應力、平麵應變單元。推導簡單三角形單元(如綫性三角形)的剛度矩陣和節點力嚮量。 三維單元(四麵體單元、六麵體單元): 簡述三維單元的構建思路和挑戰。 3.5 單元積分與高斯積分法 介紹在推導剛度矩陣和節點力嚮量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單元積分。 闡述高斯積分法(Gauss Quadrature)在數值積分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處理非綫性材料或幾何效應時。 第二部分:數值實現與工程應用 本部分將引導讀者從理論走嚮實踐,學習如何應用有限元軟件解決實際工程問題。 第四章:整體方程組的建立與求解 4.1 單元剛度矩陣與節點力嚮量的組裝 介紹全局坐標係與單元局部坐標係的關係。 闡述單元剛度矩陣和節點力嚮量如何根據節點編號映射到全局剛度矩陣和全局節點力嚮量。 詳細講解直接剛度法(Direct Stiffness Method)的組裝過程。 4.2 邊界條件的施加 位移邊界條件: 介紹如何處理固支邊界、給定位移等。講解直接替換法、罰函數法等。 力邊界條件: 介紹如何將集中力、分布載荷、壓力等轉化為節點力。 4.3 整體方程組的求解 綫性方程組: 詳細介紹方程組 {F} = [K]{u} 的形式。 直接求解法: 介紹高斯消元法、LU分解法等。 迭代求解法: 介紹共軛梯度法(CG)、廣義最小殘量法(GMRES)等,尤其適用於大規模稀疏矩陣。 方程組求解的數值穩定性與效率。 第五章:後處理與結果分析 5.1 單元節點位移的計算 求解得到全局節點位移嚮量 {u} 後的後處理步驟。 5.2 單元內應力與應變的計算 基於單元位移嚮量和單元形函數,重新計算單元內的應變和應力。 介紹應力/應變在單元節點、高斯積分點、單元中心等處的計算與插值。 5.3 結果的可視化與解讀 位移雲圖、應力雲圖、應變雲圖的繪製。 工程載荷下的變形形狀、最大應力位置、危險區域的識彆。 圖例、顔色映射、變形比例尺的設置。 5.4 網格收斂性分析與誤差評估 什麼是網格收斂性,以及其重要性。 通過細化網格,觀察結果的變化趨勢,判斷結果是否收斂。 誤差估計的常見方法(如Zienkiewicz-Zhu誤差估計)。 第六章:典型工程問題的有限元分析實踐 6.1 靜力分析(Static Analysis) 加載與約束: 詳細講解各種載荷類型(集中力、壓力、溫度載荷、重力)和約束類型(固定約束、滑動約束、對稱約束)的應用。 案例分析: 簡單梁的彎麯分析: 驗證梁理論與有限元結果的對比。 闆的應力分析: 分析懸臂闆、簡支闆的應力分布。 復雜結構的應力應變分析: 如支架、齒輪、壓力容器等。 6.2 模態分析(Modal Analysis) 自由振動方程: 介紹質量矩陣、阻尼矩陣(可選)、剛度矩陣。 特徵值與特徵嚮量: 求解固有頻率(模態)和振型。 應用: 結構動力學設計,避免共振。 6.3 屈麯分析(Buckling Analysis) 屈麯載荷的計算: 引入幾何非綫性,求解特徵值問題。 屈麯模態: 描述結構失穩的變形形態。 應用: 薄壁結構、柱的穩定性設計。 6.4 熱應力分析(Thermal Stress Analysis) 溫度場分析: 求解穩態或瞬態溫度分布。 熱膨脹與熱應力: 考慮溫度變化引起的材料膨脹/收縮以及産生的應力。 應用: 高溫設備、電子元件散熱設計。 第七章:有限元軟件的使用技巧與實例 7.1 前處理(Pre-processing) 幾何建模: 導入CAD模型,進行修補、簡化。 材料屬性定義: 輸入綫彈性、彈塑性等材料模型參數。 網格劃分: 選擇閤適的單元類型,進行網格劃分與優化(結構化網格、非結構化網格)。 載荷與約束施加: 精確施加各種邊界條件。 7.2 求解(Solving) 選擇求解器類型(直接求解器、迭代求解器)。 設置分析類型(靜力、模態、屈麯、瞬態等)。 監控求解過程,處理可能的錯誤。 7.3 後處理(Post-processing) 深入學習軟件提供的各種結果顯示與分析工具。 進行結果對比,提取關鍵數據。 生成詳細的分析報告。 7.4 案例研究: 航空航天部件: 如機翼、起落架的應力分析。 汽車零部件: 如車架、懸掛係統的強度與剛度評估。 橋梁結構: 分析受力情況,優化設計。 電子産品外殼: 跌落衝擊、振動分析。 第三部分:前沿研究與發展趨勢 本部分將探討有限元分析在更廣泛領域的應用,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嚮。 第八章:高級有限元技術與模型 8.1 幾何非綫性分析 大變形效應: 考慮物體形狀和剛度在變形過程中發生顯著變化的情況。 接觸與碰撞: 模擬兩個或多個物體之間的接觸與分離,以及碰撞動力學。 材料非綫性: 彈塑性、超彈性、粘性等復雜材料行為的建模。 8.2 動力學分析(Dynamic Analysis) 瞬態動力學: 考慮載荷隨時間變化的情況,求解結構的動態響應。 衝擊與碰撞: 詳細討論顯式動力學在衝擊和碰撞問題中的應用。 振動分析: 阻尼、激勵下的結構振動響應。 8.3 損傷力學與斷裂力學 損傷纍積: 模擬材料在循環載荷下的損傷過程。 裂紋擴展: 分析裂紋的萌生、擴展,預測結構失效。 斷裂韌性: 評估材料抵抗裂紋擴展的能力。 8.4 耦閤場分析 多物理場耦閤: 如結構-熱耦閤、結構-電耦閤、流固耦閤等。 耦閤機製與方程: 解釋不同物理場之間的相互作用。 應用: 電子封裝的熱應力,壓電換能器,風力發電機葉片的氣動彈性分析。 第九章:高性能計算與並行計算 9.1 有限元計算的計算量分析 討論節點數、單元數、方程組規模對計算資源的需求。 9.2 並行計算的基本概念 並行處理模型: 分布式內存模型(MPI)和共享內存模型(OpenMP)。 並行策略: 數據並行、任務並行。 9.3 高性能計算在有限元分析中的應用 大規模模型的求解: 突破單機計算能力限製。 加快求解速度: 縮短設計周期。 並行求解器: 介紹支持並行計算的有限元求解器。 第十章:有限元分析的發展趨勢與未來展望 10.1 深度學習與人工智能在有限元中的融閤 模型降階: 利用AI加速模擬。 材料模型開發: 基於實驗數據訓練材料模型。 結果預測與優化: AI輔助設計與分析。 10.2 新型單元與方法 無網格法(Meshless Methods): 如光滑粒子動力學(SPH),解決網格依賴性問題。 緻密化算法(h-p Method): 結閤單元細化和單元階次提升。 自適應網格技術: 自動優化網格分布以提高精度。 10.3 工業4.0與數字化孿生(Digital Twin) 有限元分析在産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中的作用。 構建真實世界的數字化孿生,實現實時監控與預測性維護。 10.4 材料設計與模擬 麵嚮材料的有限元模擬,加速新材料的研發。 微觀結構與宏觀性能的關聯分析。 本書的結構和內容設計,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完整、係統且深入的學習路徑。通過理論學習、方法掌握和工程實踐的結閤,讀者將能夠獨立運用有限元分析工具解決復雜的工程問題,並為未來的研究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用戶評價

評分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通透”。之前在學校裏接觸過有限元理論,但總覺得和實際操作之間隔著一層窗戶紙,不知道如何下手。這本書恰恰填補瞭我的知識空白。它並沒有迴避理論的深度,而是巧妙地將理論知識融入到實際操作的每一個步驟中,讓你在動手實踐的同時,自然而然地理解背後的原理。ANSYS 18.0的全新功能和界麵變化,這本書都做瞭詳盡的介紹和更新,讓我能夠快速適應新版本。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各種分析設置的講解非常到位,比如邊界條件的施加、載荷的定義、網格質量的控製等等,每一個細節都關係到最終結果的準確性,作者在這方麵給予瞭非常多的指導和建議。而且,書中的案例選擇非常貼閤實際工程需求,從簡單的梁的受力分析,到復雜的裝配體仿真,再到一些多物理場耦閤的難題,都有涉及,這些案例的詳細解析,讓我在模仿實踐中受益匪淺,很多之前睏擾我的問題,在看瞭書中的案例後茅塞頓開。這本書真的不僅僅是講操作,更是教你如何思考,如何根據具體問題選擇閤適的分析方法和設置,這是“精通”二字的真諦所在。

評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是滿滿的“成就感”!作為一個想把有限元分析技能應用到工作中的工程師,我之前嘗試過一些其他的學習資料,但總感覺不夠“接地氣”,要麼就是操作演示過於簡略,要麼就是案例過於抽象,難以直接套用到實際工作中。這本書完全不一樣,它以一種非常友好的方式,引導讀者一步步深入。ANSYS Workbench 18.0這個平颱本身的強大之處,通過本書得到瞭淋灕盡緻的展現。我特彆喜歡它關於“流程化”操作的講解,讓整個分析過程變得清晰、有條理。從前期的模型準備,到中期的分析設置,再到後期的結果解讀,每一步都講解得非常具體,而且對於新手容易遇到的錯誤,書中也提前進行瞭預警和指導,這極大地減少瞭我的試錯成本。書中的案例也非常實用,很多都是我在工作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例如結構強度校核、熱應力分析、模態分析等,通過書中詳細的步驟和解釋,我能夠輕鬆地完成這些仿真,並且對結果的可靠性更有信心。這本書讓我從一個“隻會點點點”的操作者,變成瞭一個能夠“理解為什麼”的分析者,這種提升是質的飛躍。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作為一名希望在有限元分析領域有所建樹的從業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地、深入地講解ANSYS 18.0的教材。這本書正是這樣一本集大成之作。它不僅僅是關於軟件的操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它傳達瞭一種“工程思維”。作者在講解每一個功能和每一個案例時,都充滿瞭對工程實際的深刻理解,他會告訴你,在不同的工程場景下,應該如何選擇閤適的分析方法,如何設置閤理的邊界條件,以及如何判斷仿真結果的可靠性。ANSYS Workbench 18.0作為一個強大的仿真平颱,在書中得到瞭充分的挖掘,從基礎的幾何建模到復雜的多物理場仿真,都講解得麵麵俱到。特彆是書中對網格劃分策略的講解,以及如何處理復雜幾何體和網格質量問題,這對於提高仿真精度至關重要。此外,書中的案例也極具參考價值,很多都是作者在實際工程項目中積纍的經驗,通過這些案例的學習,我不僅學會瞭如何使用軟件,更學到瞭如何運用有限元分析來解決實際工程問題,這種能力上的提升,是我最看重的。

評分

這本書絕對是那種能讓你從零基礎直接飛躍到“高手過招”級彆的寶典!我一直對有限元分析抱有濃厚的興趣,但市麵上那些教材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案例過於陳舊,總是難以找到一個既嚴謹又實用的切入點。直到我翻開瞭這本書,簡直是如獲至寶。它循序漸進的講解方式,把復雜的概念掰開瞭揉碎瞭,讓我這個小白也能輕鬆理解。尤其是ANSYS Workbench 18.0的部分,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從軟件界麵的熟悉,到基本建模、網格劃分,再到各種分析類型(結構、熱、流體等)的設置與求解,都講解得細緻入微。作者並沒有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提供瞭大量貼閤實際工程應用的案例,這些案例的選取非常有代錶性,涵蓋瞭機械、土木、航空航天等多個領域,讓我在學習理論的同時,也能立刻看到其在工程實踐中的應用價值。更讓我驚喜的是,它還深入探討瞭一些進階主題,比如參數化設計、設計優化、後處理技巧等等,這些內容對我來說就像是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讓我看到瞭有限元分析更廣闊的可能性。看完這本書,感覺自己對有限元分析的理解上升瞭一個颱階,甚至敢於挑戰一些更復雜的工程問題瞭!

評分

說實話,一開始我選擇這本書,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畢竟“從入門到精通”這幾個字,有時候會讓人覺得有些誇大其詞。但讀完之後,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確實做到瞭!它不像有些書那樣,隻會告訴你“怎麼做”,而是會深入淺齣地解釋“為什麼要這麼做”。ANSYS Workbench 18.0的各種功能,在書中被講解得非常透徹,特彆是對於那些隱藏在菜單深處,但又非常重要的設置,作者都一一挖掘齣來,並給齣瞭詳細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我特彆欣賞書中的“進階”部分,它並沒有止步於基礎操作,而是進一步探討瞭如何提高仿真效率、如何優化模型、如何進行更復雜的耦閤分析等內容。這些內容對於我這樣希望進一步提升自身技能的人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通過學習這些進階知識,我不僅能更高效地完成仿真任務,還能對結果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和解讀,從而更好地服務於工程項目。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是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很多之前模糊的概念,現在都變得清晰起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