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醫診斷學(修訂版)
定價:30.00元
作者:鄧鐵濤
齣版社:上海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547818220
字數:355000
頁碼:220
版次:3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醫診斷學(供中醫藥類中西醫結閤等專業用修訂版高等醫藥院校教材)》編著者鄧鐵濤。 《中醫診斷學》包括緒論、四診、八綱、辨證、診斷與病案5個部分。 第一部分緒論,迴顧瞭中醫診斷學的發展簡史,指齣瞭中醫診斷學的範圍與原則、主要內容及學習的要求與方法。第二部分論述瞭望、聞、問、切四診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診查方法。第三部分與第四部分以八綱和辨證為依托,運用不同的辨證方法,從不同方麵和不同角度,加深對中醫診斷學的臨床思維與解讀。第五部分是診斷與病案,闡述瞭四診與辨證的運用,病案的特點、要求、格式等內容。該書附篇為癥狀鑒彆診斷及原文選錄。書末附有部分舌診彩色圖譜,學習者可以加深感性認識與創新思維。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中醫診斷學發展簡史
第二節 中醫診斷學的範圍與原則
審察內外
二、辨證求因
三、四診閤參
第三節 中醫診斷學的主要內容
第四節 中醫診斷學學習的要求和
方法
第二章 四診
第一節 望診
望神
(一)神的概念
(二)得神、失神與假神
(三)神氣不足與神誌異常
二、望麵色
(一)麵部色診原理及其臨床
意義
(二)麵部與髒腑相關部位
(三)望色十法
(四)常色與病色
(五)色、脈、癥閤參
三、望形態
(一)望形體
(二)望姿態
四、望頭頸五官九竅
(一)望頭麵頸項與頭發
(二)望目
(三)望耳
(四)望鼻
(五)望口唇
(六)望齒、齦
(七)望咽喉
(八)望下竅
五、望皮膚
(一)色澤
(二)潤枯
(三)腫脹
(四)痘瘡
(五)斑疹
(六)白痦與水皰
(七)癰、疽、疔、癤
六、望絡脈
(一)望小兒食指絡脈
(二)望魚際絡脈
(三)望指甲形色
七、望排泄物與分泌物
(一)痰、涎、涕、唾
(二)嘔吐物
八、望舌
(一)舌診的臨床意義
(二)舌與髒腑的關係及舌診
原理
(三)舌診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四)舌診的內容和正常舌象
(五)舌質和舌苔的綜閤診察
第二節 聞診
一、聽聲音
(一)正常的聲音
(二)病變的聲音
二、嗅氣味
(一)病體的氣味
(二)病室的氣味
……
第三章 八鋼
第四章 辯證
第五章 診斷與病案
第六章 附篇
中醫診斷學實驗課程
附1 常見證候國傢診斷標準
附2 常見舌象彩色圖片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說實話,當初拿到這本《中醫診斷學(修訂版)上海科技五版教材》的時候,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覺得教材嘛,無非就是枯燥乏味,理論生硬。但事實證明,我大錯特錯瞭!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驚喜簡直是層齣不窮。我最欣賞的是它在章節的安排上,非常貼閤實際學習的難點。比如,在講到“問診”時,它並沒有簡單地列齣問診條目,而是將問診與病因、病機、病位緊密結閤,讓我明白每一個問題背後都蘊含著豐富的診療信息。書中還用大量的篇幅講解瞭如何通過問診來辨彆虛實、寒熱、錶裏等病證,這對我理解“辨證”的內涵有著莫大的幫助。而且,它還提供瞭非常實用的“問診技巧”,教你如何在與患者溝通時,既能全麵地獲取信息,又不至於讓患者感到不適。我試著在平時和彆人交流的時候,運用書中學到的問診技巧,發現自己能更敏銳地捕捉到對方身體狀況的一些蛛絲馬跡。此外,這本書在“舌診”部分也是下瞭很大的功夫,詳細介紹瞭舌的形態、顔色、舌苔等方麵的變化,以及它們與相應病證的關係。我經常對著鏡子觀察自己的舌頭,對照書裏的圖片,嘗試分析自己舌象的變化,這讓我對舌診的理解更加深刻。這本書的每一個細節都做得非常到位,無論是內容的深度還是廣度,都遠超我的預期。
評分我一直對中醫的“望、聞、問、切”充滿好奇,總覺得這四種方法背後蘊含著一種神秘的智慧。而這本《中醫診斷學(修訂版)上海科技五版教材》恰恰滿足瞭我這種探究的欲望。它讓我明白瞭,中醫診斷並非是武斷的猜測,而是一個嚴謹、科學的邏輯過程。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脈象”的講解,它將看似難以捉摸的脈象,用非常清晰的邏輯和豐富的圖例進行瞭解釋。我之前一直覺得脈象很難學,總是記不住,但看瞭這本書之後,我纔明白,很多時候是我們的理解不夠深入。書中不僅講解瞭各種基本脈象的形態,還深入分析瞭不同脈象齣現的病理機製,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影響。比如,書中對於“弦脈”和“緊脈”的區分,就做瞭非常細緻的辨析,讓我明白瞭它們在病機上的不同側重點。而且,書中還提供瞭很多“脈象舉例”,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書本上的理論。我經常會在切脈的時候,對照書裏的描述,來驗證自己的判斷,這不僅加深瞭我對脈象的記憶,也提高瞭我的實際操作能力。這本書的語言也相對比較精煉,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而是直接切入重點,讓我能夠快速地掌握知識。
評分我得說,這《中醫診斷學(修訂版)上海科技五版教材》實在太紮實瞭!我平時接觸一些臨床上的疑難雜癥,常常感到力不從心,總覺得在診斷環節就卡住瞭。這本教材給我最大的震撼在於它對“望、聞、問、切”四診的深度挖掘。它不僅僅是教你“怎麼做”,更是深入剖析瞭“為什麼這麼做”,以及不同癥狀背後的病機演變。舉個例子,在講“聞聲”的時候,書中詳細描述瞭咳聲、喘聲、呃逆聲等不同聲音的特點,以及它們可能指嚮的髒腑病變和病性。我之前以為咳嗽就是咳嗽,喘就是喘,但看瞭這本書纔知道,不同性質的咳嗽(如金燥咳、風寒咳、痰濕咳)在聲音上都有微妙的差異,而這些差異恰恰是診斷的關鍵。書中還列舉瞭大量的不同聲音的音頻描述(雖然是文字描述,但非常到位),讓我能夠想象齣這些聲音的形態。另外,對於“切脈”,這本書的講解也是我見過最詳盡的。它不僅僅介紹瞭浮、沉、遲、數等基本脈象,還對一些兼脈、復雜的脈象進行瞭詳細的辨析,並結閤病機進行瞭深入的闡述。我經常會把書裏的脈象描述和我自己切脈的感受進行對照,慢慢地,我發現自己對脈象的感知能力真的在提升。這本書的邏輯性非常強,每一章的內容都像是在搭建一個更宏偉的知識體係,從宏觀到微觀,從整體到局部,環環相扣,非常有助於形成完整的診斷思維。它讓我明白,中醫診斷並非是簡單地羅列癥狀,而是一個需要高度概括、辨證論治的過程。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中醫診斷學(修訂版)上海科技五版教材》真的是一本非常“有料”的書。我一直覺得學習中醫診斷最難的就是如何將零散的癥狀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診斷體係。而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不僅僅是羅列瞭各種癥狀和病證,而是將它們背後的病因、病機、病位清晰地呈現齣來,讓我能夠理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癥狀”。我最喜歡的是書中關於“八綱辨證”的講解,它將“陰陽、錶裏、寒熱、虛實”這八個基本概念貫穿於整個診斷過程中,讓我能夠從一個更高的層麵去審視病情。比如,在講解“辨錶裏”時,書中不僅列舉瞭錶證和裏證的常見癥狀,還詳細闡述瞭它們在病機上的區彆,以及如何根據癥狀來判斷病位的深淺。這對於我理解疾病的發展過程,以及如何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而且,書中還提供瞭大量的“辨證思路圖”,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看到不同癥狀是如何指嚮同一個病證的。這本書讓我覺得,中醫診斷不再是死記硬背,而是一個充滿智慧和邏輯的思維過程。
評分這本《中醫診斷學(修訂版)上海科技五版教材》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係統性”和“全麵性”。我之前學習中醫,總覺得知識點零散,難以形成完整的體係。這本書就很好地解決瞭這個問題。它將中醫診斷學的所有關鍵知識點都囊括其中,而且編排得十分閤理。我特彆喜歡它在“脈象”部分的講解,它不僅僅是介紹瞭各種基本脈象,還深入探討瞭脈象的變化與疾病發展的關係,以及如何通過脈象來預測疾病的預後。書中還提供瞭一些“脈象圖譜”,雖然是文字描述,但非常形象,讓我能夠對各種脈象有一個直觀的認識。而且,這本書還結閤瞭大量的臨床案例,讓我能夠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的臨床實踐相結閤。通過分析這些案例,我不僅鞏固瞭所學的知識,還學會瞭如何將理論知識靈活地應用於實際診斷中。這本書真的讓我覺得,中醫診斷學是一門既有深厚理論基礎,又十分注重實踐的學科。
評分我之前在學習中醫的時候,常常覺得很多概念都很抽象,不容易理解,尤其是關於“病機”的闡述,更是讓人覺得雲裏霧裏。但這本《中醫診斷學(修訂版)上海科技五版教材》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這本書在講解理論知識的同時,非常注重與實際診斷的結閤。我特彆欣賞它在“望診”和“聞診”部分的講解,它不僅僅介紹瞭各種異常的色澤和聲音,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分析瞭這些異常背後的病理機製。例如,書中在講解“麵色”時,不僅僅是告訴我們“麵色青主肝”,而是詳細分析瞭肝病導緻麵色青的病機,以及與其他導緻麵色青的病因的區彆。這讓我不再是死記硬背,而是真正地理解瞭“為什麼”。同樣,在“聞聲”部分,它也對不同性質的咳嗽、喘息等聲音進行瞭細緻的描述,並結閤具體的病證進行分析,讓我能夠通過聲音的細微差彆來辨彆病情的不同。這本書的語言也比較生動形象,用瞭很多比喻和類比,讓抽象的理論變得更容易理解。它讓我在學習中醫診斷的過程中,不再感到枯燥乏味,而是充滿瞭探索的樂趣。
評分這本《中醫診斷學(修訂版)上海科技五版教材》簡直是我的中醫學習之路上的“指路明燈”!作為一名中醫愛好者,我之前也斷斷續續接觸過一些中醫的書籍,但總是覺得零散,不成體係。直到我偶然間翻開瞭這本教材,纔感覺自己仿佛一下子抓住瞭中醫診斷的精髓。這本書的編排邏輯非常清晰,從基礎理論到具體的診斷方法,層層遞進,循序漸進。我特彆喜歡它對於“望、聞、問、切”這四診法的詳細講解,每一個環節都配有豐富的圖文資料,讓抽象的理論變得生動形象。比如,在講“望色”的時候,書中不僅介紹瞭不同顔色所代錶的病證,還配有大量的麵色異常圖片,我看著這些圖片,再對照書中的文字描述,就能很快地理解各種病色之間的細微差彆,這一點對於初學者來說簡直是福音。而且,這本書的語言也通俗易懂,並沒有使用過多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即使是中醫基礎薄弱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我尤其欣賞的是,書中在介紹每一項診斷方法時,都會結閤大量的臨床案例進行分析,讓我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理論知識在實際診斷中的應用。這些案例不僅來自經典的醫著,也有現代的臨床實踐,覆蓋麵非常廣。閱讀這些案例,我仿佛置身於真實的診室,跟著經驗豐富的醫者一起剖析病情,學習他們的思維方式。這本書真的讓我覺得中醫診斷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學問,而是觸手可及的實用技能。我還會經常翻閱這本書,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或者在學習新的知識點時,都會迴頭來查閱,每一次閱讀都能有新的收獲和感悟,它已經成為瞭我書架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評分一本好的中醫教材,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應該能夠激發讀者的學習興趣,引導讀者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而這本《中醫診斷學(修訂版)上海科技五版教材》恰恰做到瞭這一點。我之前學習中醫,常常覺得枯燥乏味,但這本書讓我感受到瞭中醫診斷的魅力。我特彆喜歡它在“問診”部分的講解,它不僅僅是列舉瞭問診的要點,而是非常注重如何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溝通,如何通過提問來獲取最關鍵的信息。書中還提供瞭很多“問診陷阱”,讓我能夠意識到在問診過程中可能存在的誤區。這對於我提高問診技巧非常有幫助。此外,這本書在“舌診”部分的講解也十分齣色,它不僅僅是介紹舌象的形態,更重要的是,它將舌象與整體病機緊密聯係起來,讓我能夠理解舌象在辨證論治中的重要作用。它讓我覺得,學習中醫診斷,不僅僅是記住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去運用它,去思考它。
評分如果要說一本讓我覺得“相見恨晚”的中醫診斷學教材,那一定是這本《中醫診斷學(修訂版)上海科技五版教材》。我之前接觸過不少中醫典籍,但總覺得它們在現代醫學教育的體係下,顯得有些“古老”和“難懂”。這本書的齣現,完美地彌閤瞭這一gap。我尤其喜歡它在“問診”部分的講解,它不僅僅是列舉瞭問診的要點,而是非常注重如何引導患者說齣關鍵信息,以及如何從患者的迴答中提取有用的診斷綫索。書中還舉瞭很多“問而不答”的例子,讓我們看到,有時候患者的迴答看似無關緊要,但經過中醫的分析,卻能揭示齣重要的病機。這一點對我來說是非常實用的。此外,書中還對一些常見病的診斷思路進行瞭詳細的梳理,讓我能夠看到一個完整的診斷過程是如何形成的。它不僅僅是教你“是什麼”,更是教你“怎麼想”。這本書的排版也十分精美,圖文並茂,閱讀起來非常舒適。它讓我覺得,學習中醫診斷,也可以是一件輕鬆而有趣的事情。
評分我覺得這本《中醫診斷學(修訂版)上海科技五版教材》真的是一本“值得反復研讀”的書。我之前在學習中醫診斷時,常常覺得很多概念似是而非,難以掌握。這本書則以其嚴謹的邏輯和詳實的論述,讓我對中醫診斷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我特彆欣賞它在“望診”部分的講解,書中詳細闡述瞭不同部位的望診,如望麵部、望眼、望舌等,並結閤大量的圖片,讓我能夠更清晰地辨彆各種異常的望診徵象。它不僅僅是告訴你“是什麼”,更是告訴你“為什麼會這樣”。比如,在講解“舌苔”時,書中詳細分析瞭舌苔的顔色、厚薄、潤燥等變化所反映的病機,以及如何通過舌苔的變化來判斷疾病的進退。這一點對我來說非常有啓發。而且,這本書還提供瞭非常實用的“鑒彆診斷”部分,讓我能夠學會如何區分相似的病證,從而做齣更準確的診斷。它讓我覺得,學習中醫診斷,需要細緻的觀察和嚴謹的分析。
評分真心不錯,買瞭好幾本兒瞭。
評分書真品可以
評分正品書
評分初學中醫者的好夥伴
評分都很好
評分很好!印刷很清晰,看起來很舒服!
評分書質量還是不錯的
評分正版教材值得購買
評分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