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係統架構設計師教程(第4版)
定價:99.00元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323010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1用紙:膠版紙
頁數:580
本書由希賽教育軟考學院組織編寫,用以作為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中的係統架構設計師級彆的考試輔導指定教材。內容包括係統架構設計師考試大綱的所有知識點,對係統架構設計師所必須掌握的基礎理論知識做瞭詳細的介紹。本書內容既是對係統架構設計師考試的總體綱領性的要求,也是係統架構設計師職業生涯的知識與技能體係。準備參加考試的人員可通過閱讀本書掌握考試大綱規定的知識,把握考試重點和難點。
第1章 計算機組成與體係結構 1
1.1 計算機係統組成 1
1.1.1 計算機硬件的組成 1
1.1.2 計算機係統結構的分類 2
1.1.3 復雜指令集係統與精簡指令集係統 3
1.1.4 總綫 5
1.2 存儲器係統 5
1.2.1 主存儲器 6
1.2.2 輔助存儲器 7
1.2.3 Cache存儲器 8
1.3 流水綫 13
1.3.1 流水綫周期 13
1.3.2 計算流水綫執行時間 13
1.3.3 流水綫的吞吐率 14
1.3.4 流水綫的加速比 14
第2章 操作係統 15
2.1 操作係統的類型與結構 15
2.1.1 操作係統的定義 15
2.1.2 操作係統分類 16
2.2 操作係統基本原理 16
2.2.1 進程管理 16
2.2.2 存儲管理 23
2.2.3 設備管理 27
2.2.4 文件管理 28
2.2.5 作業管理 32
第3章 數據庫係統 34
3.1 數據庫管理係統的類型 34
3.2 數據庫模式與範式 34
3.2.1 數據庫的結構與模式 34
3.2.2 數據模型 37
3.2.3 關係代數 37
3.2.4 數據的規範化 40
3.2.5 反規範化 42
3.3 數據庫設計 43
3.3.1 數據庫設計的方法 43
3.3.2 數據庫設計的基本步驟 45
3.3.3 需求分析 46
3.3.4 概念結構設計 47
3.3.5 邏輯結構設計 51
3.3.6 物理結構設計 56
3.4 事務管理 56
3.4.1 並發控製 57
3.4.2 故障與恢復 58
3.5 備份與恢復 60
3.6 分布式數據庫係統 61
3.6.1 分布式數據庫的概念 61
3.6.2 分布式數據庫的架構 64
3.7 數據倉庫 68
3.7.1 數據倉庫的概念 69
3.7.2 數據倉庫的結構 70
3.7.3 數據倉庫的實現方法 72
3.8 數據挖掘 74
3.8.1 數據挖掘的概念 74
3.8.2 數據挖掘的功能 76
3.8.3 數據挖掘常用技術 76
3.8.4 數據挖掘的流程 78
3.9 NOSQL 79
3.10 大數據 81
第4章 計算機網絡 83
4.1 網絡架構與協議 83
4.1.1 網絡互聯模型 84
4.1.2 常見的網絡協議 85
4.1.3 IPv6 87
4.2 局域網與廣域網 89
4.2.1 局域網基礎知識 89
4.2.2 無綫局域網 91
4.2.3 廣域網技術 93
4.2.4 網絡接入技術 93
4.3 網絡互連與常用設備 95
4.4 網絡工程 97
4.4.1 網絡規劃 97
4.4.2 網絡設計 99
4.4.3 網絡實施 101
4.5 網絡存儲技術 102
4.6 綜閤布綫 104
第5章 係統性能評價 106
5.1 性能指標 106
5.1.1 計算機 107
5.1.2 網絡 109
5.1.3 操作係統 110
5.1.4 數據庫管理係統 110
5.1.5 Web服務器 111
5.2 性能計算 111
5.3 性能設計 112
5.3.1 阿姆達爾解決方案 112
5.3.2 負載均衡 113
5.4 性能評估 116
5.4.1 基準測試程序 116
5.4.2 Web服務器的性能評估 117
5.4.3 係統監視 118
第6章 開發方法 120
6.1 軟件生命周期 120
6.2 軟件開發模型 121
6.2.1 瀑布模型 121
6.2.2 演化模型 124
6.2.3 螺鏇模型 124
6.2.4 增量模型 125
6.2.5 構件組裝模型 125
6.3 統一過程 126
6.4 敏捷方法 129
6.4.1 極限編程 129
6.4.2 特徵驅動開發 133
6.4.3 Scrum 135
6.4.4 水晶方法 138
6.4.5 其他敏捷方法 139
6.5 軟件重用 140
6.5.1 軟件重用 140
6.5.2 構件技術 140
6.6 基於架構的軟件設計 141
6.6.1 ABSD方法與生命周期 141
6.6.2 基於架構的軟件開發模型 143
6.7 形式化方法 148
第7章 係統計劃 150
7.1 項目的提齣與選擇 150
7.1.1 項目的立項目標和動機 150
7.1.2 項目的選擇和確定 151
7.1.3 項目提齣和選擇的結果 154
7.2 可行性研究與效益分析 155
7.2.1 可行性研究的內容 156
7.2.2 成本效益分析 157
7.2.3 可行性分析報告 158
7.3 方案的製訂和改進 159
7.4 新舊係統的分析和比較 161
7.4.1 遺留係統的評價方法 162
7.4.2 遺留係統的演化策略 165
第8章 係統分析與設計方法 167
8.1 定義問題與歸結模型 167
8.1.1 問題分析 167
8.1.2 問題定義 170
8.2 需求分析與軟件設計 172
8.2.1 需求分析的任務與過程 172
8.2.2 如何進行係統設計 174
8.2.3 軟件設計的任務與活動 175
8.3 結構化分析與設計 176
8.3.1 結構化分析 176
8.3.2 結構化設計 180
8.3.3 模塊設計 182
8.4 麵嚮對象的分析與設計 184
8.4.1 麵嚮對象的基本概念 184
8.4.2 麵嚮對象分析 186
8.4.3 統一建模語言 188
8.5 用戶界麵設計 199
8.5.1 用戶界麵設計的原則 199
8.5.2 用戶界麵設計過程 200
8.6 工作流設計 200
8.6.1 工作流設計概述 201
8.6.2 工作流管理係統 202
8.7 簡單分布式計算機應用係統的設計 203
8.8 係統運行環境的集成與設計 204
8.9 係統過渡計劃 206
第9章 軟件架構設計 208
9.1 軟件架構概述 208
9.1.1 軟件架構的定義 209
9.1.2 軟件架構的重要性 210
9.1.3 架構的模型 211
9.2 架構需求與軟件質量屬性 213
9.2.1 軟件質量屬性 213
9.2.2 6個質量屬性及實現 214
9.3 軟件架構風格 221
9.3.1 軟件架構風格分類 222
9.3.2 數據流風格 222
9.3.3 調用/返迴風格 224
9.3.4 獨立構件風格 226
9.3.5 虛擬機風格 227
9.3.6 倉庫風格 228
9.4 層次係統架構風格 229
9.4.1 二層及三層C/S架構風格 229
9.4.2 B/S架構風格 230
9.4.3 MVC架構風格 231
9.4.4 MVP架構風格 233
9.5 麵嚮服務的架構 234
9.5.1 SOA概述 234
9.5.2 SOA的關鍵技術 236
9.5.3 SOA的實現方法 238
9.5.4 微服務 241
9.6 架構設計 244
9.7 軟件架構文檔化 246
9.8 軟件架構評估 250
9.8.1 軟件架構評估的方法 250
9.8.2 架構的權衡分析法 250
9.8.3 成本效益分析法 252
9.9 構件及其復用 253
9.9.1 商用構件標準規範 253
9.9.2 應用係統簇與構件係統 255
9.9.3 基於復用開發的組織結構 255
9.10 産品綫及係統演化 256
9.10.1 復用與産品綫 256
9.10.2 基於産品綫的架構 257
9.10.3 産品綫的開發模型 258
9.10.4 特定領域軟件架構 258
9.10.5 架構及係統演化 259
9.11 軟件架構視圖 260
9.11.1 軟件視圖的分類 260
9.11.2 模塊視圖類型及其風格 262
9.11.3 C&C視圖類型及其風格 263
9.11.4 分配視圖類型及其風格 265
9.11.5 各視圖類型間的映射關係 267
第10章 設計模式 268
10.1 設計模式概述 268
10.1.1 設計模式的概念 268
10.1.2 設計模式的組成 269
10.1.3 GoF設計模式 269
10.1.4 其他設計模式 271
10.1.5 設計模式與軟件架構 272
10.1.6 設計模式分類 272
10.2 設計模式及實現 273
10.2.1 Abstract Factory模式 273
10.2.2 Singleton模式 276
10.2.3 Decorator模式 277
10.2.4 Facade/Session Facade模式 279
10.2.5 Mediator模式 281
10.2.6 Observer模式 282
10.2.7 Intercepting Filter模式 284
10.3 設計模式總結 286
第11章 測試評審方法 288
11.1 測試方法 288
11.1.1 軟件測試階段 288
11.1.2 白盒測試和黑盒測試 290
11.1.3 缺陷的分類和級彆 292
11.1.4 調試 293
11.2 評審方法 294
11.3 驗證與確認 295
11.4 測試自動化 297
11.5 麵嚮對象的測試 297
第12章 嵌入式係統設計 300
12.1 嵌入式係統概論 300
12.2 嵌入式係統的組成 301
12.2.1 硬件架構 301
12.2.2 軟件架構 306
12.3 嵌入式開發平颱與調試環境 307
12.3.1 嵌入式係統軟件開發平颱 307
12.3.2 嵌入式開發調試 309
12.4 嵌入式網絡係統 312
12.4.1 現場總綫網 312
12.4.2 傢庭信息網 313
11.4.3 無綫數據通信網 313
12.4.4 嵌入式Internet 314
12.5 嵌入式數據庫管理係統 315
12.5.1 使用環境的特點 315
12.5.2 係統組成與關鍵技術 316
12.6 實時係統與嵌入式操作係統 319
12.6.1 嵌入式係統的實時概念 319
12.6.2 嵌入式操作係統概述 320
12.6.3 實時嵌入式操作係統 321
12.6.4 主流嵌入式操作係統介紹 324
12.7 嵌入式係統開發設計 325
12.7.1 嵌入式係統設計概述 325
12.7.2 開發模型與設計流程 327
12.7.3 嵌入式係統設計的核心技術 329
12.7.4 嵌入式開發設計環境 331
12.7.5 嵌入式軟件設計模型 332
12.7.6 需求分析 335
12.7.7 係統設計 337
12.7.8 係統集成與測試 342
第13章 開發管理 344
13.1 項目的範圍、時間與成本 344
13.1.1 項目範圍管理 345
13.1.2 項目成本管理 345
13.1.3 項目時間管理 346
13.2 配置管理與文檔管理 347
13.2.1 軟件配置管理的概念 347
13.2.2 軟件配置管理的解決方案 348
13.2.3 軟件文檔管理 351
13.3 軟件需求管理 355
13.3.1 需求變更 355
13.3.2 需求跟蹤 356
13.4 軟件開發的質量與風險 356
13.4.1 軟件質量管理 356
13.4.2 項目風險管理 359
13.5 人力資源管理 363
13.6 軟件的運行與評價 368
13.7 軟件過程改進 368
第14章 信息係統基礎知識 371
14.1 信息係統概述 371
14.1.1 信息係統的組成 371
14.1.2 信息係統的生命周期 373
14.1.3 信息係統建設的原則 375
14.1.4 信息係統開發方法 376
14.2 信息係統工程 378
14.2.1 信息係統工程的概念 378
14.2.2 信息係統工程的內容 380
14.2.3 信息係統工程的總體規劃 383
14.2.4 總體規劃的方法論 389
14.3 政府信息化與電子政務 394
14.3.1 我國政府信息化的曆程和策略 394
14.3.2 電子政務的內容 398
14.3.3 電子政務建設的過程模式和技術模式 399
14.4 企業信息化與電子商務 403
14.4.1 企業信息化概述 403
14.4.2 企業資源規劃 406
14.4.3 客戶關係管理 410
14.4.4 産品數據管理 413
14.4.5 企業門戶 416
14.4.6 企業應用集成 418
14.4.7 供應鏈管理 421
14.4.8 電子商務概述 423
14.6 知識管理與商業智能 425
14.6.1 知識管理 425
14.6.2 商業智能 427
14.7 業務流程重組 427
第15章 基於中間件的開發 431
15.1 中間件技術 431
15.1.1 中間件的概念 432
15.1.2 中間件的分類 433
15.1.3 中間件産品介紹 434
15.2 應用服務器技術 435
15.2.1 應用服務器的概念 436
15.2.2 主要的應用服務器 438
15.3 J2EE 439
15.3.1 錶示層 440
15.3.2 應用服務層 441
15.4 .NET 443
15.4.1 .NET平颱 444
15.4.2 .NET框架 445
15.5 企業應用集成 450
15.6 輕量級架構和重量級架構 453
15.6.1 Struts框架 453
15.6.2 Spring框架 454
15.6.3 Hibernate框架 455
15.6.4 基於Struts、Spring和Hibernate的輕量級架構 456
15.6.5 輕量級架構和重量級架構的探討 457
第16章 安全性和保密性設計 459
16.1 加密和解密 459
16.1.1 對稱密鑰加密算法 460
16.1.2 不對稱密鑰加密算法 461
16.2 數字簽名與數字水印 463
16.2.1 數字簽名 463
16.2.2 數字信封 465
16.3 數字證書與密鑰管理 466
16.3.1 密鑰分配中心 466
說實話,我拿到這本《係統架構設計師教程 第4版》的時候,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畢竟市麵上的軟考輔導書很多,質量參差不齊。但是,當我翻開這本書,並且開始閱讀之後,我被它嚴謹的邏輯和詳實的講解所摺服。希賽教育在這本書上的投入絕對是巨大的,從內容的編排到文字的打磨,都體現瞭專業的水準。 這本書最讓我贊賞的一點是它的“案例驅動”式教學。很多時候,抽象的概念很難理解,但這本書通過大量的真實項目案例,將這些概念具象化瞭。比如在講解分布式係統時,作者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會分析在一個真實的電商平颱中,如何設計纔能保證高並發、高可用,以及如何進行數據一緻性處理。這些案例的引入,讓我對理論知識有瞭更直觀的理解,也讓我學會瞭如何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 而且,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不像有些輔導書那樣枯燥乏味,而是充滿瞭啓發性。作者會用一些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來解釋復雜的概念,讀起來一點都不費力。同時,書中還會穿插一些“名師點撥”或者“易錯點提示”,這些小細節都非常貼心,能夠幫助我們快速掌握重點,避免走彎路。我感覺自己就像在和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一起學習,他不僅傳授知識,還會分享他的思考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經驗。這本書真的讓我從“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轉變為“理解運用”的學習模式。
評分坦白說,我之前也看過不少關於係統架構設計的書籍,但真正能讓我感到“有收獲”的並不多。很多書要麼太理論化,要麼太側重於某個具體的技術點,缺乏係統性。直到我翻開這本《係統架構設計師教程 第4版》,纔感覺找到瞭“對的書”。希賽教育在這本書上下瞭不少功夫,內容確實是相當地紮實和全麵。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本書的結構非常清晰,循序漸進。它不會一開始就拋齣一些復雜的概念,而是從最基礎的知識點講起,然後逐步深入。每一個章節都好像是為前一章做鋪墊,又為後一章打基礎,整個知識體係非常完整。而且,書中不僅僅是講解理論,更重要的是它結閤瞭大量的實際案例。這些案例涵蓋瞭不同的行業和不同的應用場景,讓我們能夠看到理論是如何在實際項目中得到應用的,也讓我們學會如何根據具體情況來選擇和調整設計方案。 這本書的講解方式也很特彆,它不僅僅是在“教”,更是在“啓發”。作者會用很多提問的方式來引導讀者思考,比如“在這種情況下,你會如何設計?”、“這種方案的優缺點是什麼?”等等。這種互動式的學習方式,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就像是在和一位經驗豐富的架構師進行思想的交流,他不僅分享他的知識,更分享他的設計理念和解決問題的思路。這對於我來說,是非常寶貴的學習體驗。
評分我拿到這本《係統架構設計師教程 第4版》後,第一個感覺就是“紮實”。相比之前看過的幾本同類書籍,這本希賽教育的書在內容深度和廣度上都顯得更加全麵和係統。它不僅僅是機械地羅列考試大綱裏的考點,而是真正地將這些考點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有邏輯的知識體係。我之前學習的時候,總是會遇到一些概念理解不透徹,或者不知道如何將理論應用於實踐的問題,但這本書在這方麵給瞭我很大的幫助。 它在介紹每個知識點時,都力求做到深入淺齣。比如在講到麵嚮對象設計原則時,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列齣“單一職責原則”、“開閉原則”等,而是會結閤大量的代碼示例和實際項目場景,讓你深刻理解這些原則的含義以及它們在實際開發中的重要性。特彆是書中的案例分析部分,我覺得非常精彩。它會選取一些典型的係統架構設計問題,然後一步步地剖析解決方案,從需求分析、方案設計到最終的實施細節,都講解得非常到位。這讓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真實的架構設計項目之中,跟著作者一起思考和解決問題。 更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對一些前沿的技術和架構理念也有所涉及。比如在講到微服務架構、容器化技術時,它並沒有迴避這些新興的技術趨勢,而是將其融入到傳統的架構設計思想中,給齣瞭一個更具前瞻性的視角。這對於我們這些希望跟上技術發展步伐的考生來說,無疑是巨大的福音。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為考試做準備,更是在為未來的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本書真的讓我對係統架構設計有瞭更清晰、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哇,這本《係統架構設計師教程 第4版》真的讓我眼前一亮!我之前嘗試過幾本軟考輔導書,但很多都感覺內容零散,講解不夠深入,總是感覺缺瞭點什麼。直到我拿到這本希賽教育的書,纔真正體會到什麼叫做“係統”。它不僅僅是羅列知識點,而是真正地從一個架構師的視角齣發,把整個體係梳理得清清楚楚。 一開始我還擔心這麼厚的書會讀不下去,畢竟以前啃過幾本大部頭,最後都束之高閣瞭。但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巧妙,每章前麵都有清晰的導圖,讓你知道這一章要講什麼,以及它在整個知識體係中的位置。章節內部的講解也很有層次感,先講理論基礎,再引入實際案例,最後還會提煉齣關鍵的設計原則和方法論。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各種設計模式的講解,不僅僅是簡單介紹,而是深入剖析瞭它們的應用場景、優缺點以及如何進行權衡。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軟件架構的理解上瞭一個颱階,不再是零散的概念堆砌,而是形成瞭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 而且,這本書的語言也寫得相當地道,不像有些書那樣生硬晦澀,讀起來就像在和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交流。它會用很多貼近實際的例子來解釋復雜的概念,比如在講高可用性設計時,作者就詳細對比瞭負載均衡、故障轉移、數據備份等多種策略的優劣,並且給齣瞭具體的實施建議。這讓我覺得不僅僅是在學習理論,更是在學習如何解決實際問題。我還特彆喜歡書中對“權衡”的強調,軟件架構的本質就是權衡,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讓你明白沒有絕對最好的方案,隻有最適閤當下場景的方案。
評分拿到這本《係統架構設計師教程 第4版》的時候,我還在擔心自己能否掌握好係統架構設計的那些復雜知識點。畢竟,對於我這樣的在職考生來說,時間本來就非常寶貴,需要一本真正能提高效率的書。而這本希賽教育的書,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不是那種堆砌概念、羅列考點的書,而是真正地在教你如何去“思考”和“設計”。 我特彆喜歡書中對“設計思想”的強調。它不像其他一些書那樣,上來就講各種具體的技術和工具,而是先從更宏觀的角度,闡述軟件架構設計的核心原則和目標。比如在講到係統性能設計時,它會先分析影響性能的各種因素,然後纔會引齣各種優化手段。這種循序漸進的講解方式,讓我能夠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而不是碎片化的知識點。 而且,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專業卻又不失親和力。它用詞準確,邏輯清晰,但同時又避免瞭過於學術化的生硬錶達。很多時候,我在閱讀時都會覺得,作者就像在我耳邊一樣,耐心細緻地講解。特彆是書中對於一些“為什麼”的解答,都非常到位。比如,為什麼在某些場景下要選擇這種設計模式,而不是另一種?書中都會給齣詳細的理由和權衡。這讓我不僅僅是在學習“是什麼”,更是在學習“為什麼”和“怎麼做”。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係統架構的理解,從“知其然”上升到瞭“知其所以然”的層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