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房内考——中国古代的性与社会/[荷]高罗佩著,李零等译

中国古代房内考——中国古代的性与社会/[荷]高罗佩著,李零等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中国古代史
  • 性史
  • 社会史
  • 文化史
  • 性文化
  • 婚姻家庭
  • 风俗习惯
  • 高罗佩
  • 李零
  • 荷兰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45407
商品编码:1697630616
出版时间:2007-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古代房内考——中国古代的性与社会

定价:78.00元

作者:[荷]高罗佩著,李零等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7-1-1

ISBN:9787100045407

字数:

页码:439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标识:22636096

编辑*


暂无

内容提要


该书是关于中国古代性文化的专著,在西方汉学界享有盛誉,从根本上影响和改变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该书从社会史和文化史的角度研究中国古代性文化。分为四编,分别是“封建王国”“成长中的帝国”“帝国的全盛时期”“蒙古统治与明的复兴”。附录中引用了西方和印度研究密教的论著。“房内”一词是中国古代对性事的雅称,“历代房内考”即是对悠悠历史长河中性文化的考证。本书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华民族性文化漫长而曲折的演变史。从*初的原始社会的性崇拜、性禁忌到逐渐形成性文化雏形的奴隶社会;宽松的两性关系、房中术的兴起和性艺术、性文学的兴盛为代表的汉唐时期到对性进行残酷的禁锢与剥夺的宋元明清时期;从二十世纪初的“性博士”奇人张竟生到改革开放的九十年代的全国两万例“性文明”调查,人们的性观念、性意识一直在禁锢与解放中交错演进。全书以洋洋二百万文字,近千幅图片将5000年中国性文化的发展史,淋漓尽致地展现给读者,从而揭开了中国历**为神秘的一页。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阐述历代中国性文化的宏篇巨制,一部生动直观描绘中国房中术的精美典籍。本书首次透过古代中国性文化的渊源看当代性文化的发展;首套集性文化、性*、性医学、性风俗之大成的巨作;首部公开披露历代民间性学秘传本、手抄本及宫廷房中理论的典籍;首次登载并以学术眼光研究性文物、春宫画、秘戏图的精美读物。芸芸众生,遍布地球,男女是*大的两类。我们每个人用一生去了解对方,往往都是举一反亿,拢共没见过几个异性,却大言不惭,硬要给整个人类的另一半作出全称判断。在这个问题上,自以为是和愚昧无知经常是如影随形。这是引发我对上述问题产生兴趣的原因。
这是一本用外国眼光看中国的书,高罗佩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李零

目录


图版目录
插图目录
作者序
*编 封建王国
*章 西周和西周以前(约公元前1500一前771年)
殷文字与母权制残余——西周天道观与“德”——《诗经》中的性与社会
第二章 东周(公元前770一前222年)
社会状况和性生活一《左传》的有关记载——《易经》与阴阳五行一道家和儒家——中国人的基本性观念
第二编 成长中的帝国
第三章 秦和西汉(公元前221公元24年)
《礼记》与古老的性原则——宫廷性生活的荒淫——妓院的产生——房中书的流行
第四章 东汉(公元25—220年)
房中书的内容及应用——道家的性修炼
第五章 三国和六朝(公元221—589年)
嵇、阮之交——葛洪《抱朴子》——班昭《女诫》——房中书——佛教密宗的传入图版目录
插图目录
作者序
*编 封建王国
*章 西周和西周以前(约公元前1500一前771年)
殷文字与母权制残余——西周天道观与“德”——《诗经》中的性与社会
第二章 东周(公元前770一前222年)
社会状况和性生活一《左传》的有关记载——《易经》与阴阳五行一道家和儒家——中国人的基本性观念
第二编 成长中的帝国
第三章 秦和西汉(公元前221公元24年)
《礼记》与古老的性原则——宫廷性生活的荒淫——妓院的产生——房中书的流行
第四章 东汉(公元25—220年)
房中书的内容及应用——道家的性修炼
第五章 三国和六朝(公元221—589年)
嵇、阮之交——葛洪《抱朴子》——班昭《女诫》——房中书——佛教密宗的传入
第三编 帝国的全盛时期
第六章 隋(公元590—618年)
隋朝的建立——房中书:《洞玄子》、《房内记》——房中书的评价——变态性行为
第七章 唐(公元618—907年)
艺妓和艺妓制度——住房、家具和服饰——武则天与杨贵妃——房中书:《房内补益》与《大乐赋》——唐代色情传奇:《游仙窟》、《神女传》一狐狸精的描写
第八章 五代和宋(公元908—1279年)
五代——李煜——缠足——理学——道家内丹派的房中书——“龟”字的含义变化——房中书——裸体——三种不同等级的妓院制度——宋代婚俗——住房、家具和服饰——李清照

作者介绍


暂无

文摘


暂无

媒体*


暂无


《中国古代的性与社会》 书名: 中国古代房内考——中国古代的性与社会 作者: [荷]高罗佩 译者: 李零 等 内容简介: 本书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中国古代社会在性观念、性实践、性文化以及其与社会结构、伦理道德、法律制度、经济活动、艺术审美等方面盘根错节的复杂联系。作者高罗佩,一位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厚造诣的汉学家,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生动的笔触,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迷雾,深入探究一个被传统视角常有意无意回避的领域——古代中国人的性生活及其背后所承载的社会意义。 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对“性”这一个体生命核心体验的细致描摹,更在于它将个体化的性行为置于宏大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之下进行考察。它试图回答的,不仅仅是“古人如何性”,更是“为何这样性”以及“性如何塑造了他们的社会”。 性观念的演变与哲学思潮的交织: 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画卷中,性观念并非一成不变。从早期朴素的生殖崇拜,到儒家伦理对“礼”的强调,再到道家对“性”的顺应自然和追求养生,以及佛教传入后带来的禁欲思想,不同的哲学思潮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性的认知和态度。高罗佩细致梳理了这些思想流派的渊源,分析它们如何体现在日常的道德规范、婚姻制度,乃至个体的情感表达中。例如,儒家虽强调“男女授受不亲”,但其背后也包含着对家族繁衍和秩序稳定的关注,这种矛盾与张力,恰恰是中国古代社会复杂性的体现。道家思想中对“阴阳交合”的积极肯定,则与养生、长寿的追求紧密相连,将性行为视为一种重要的身心修炼方式。佛教的传入,则带来了更为严苛的禁欲主义,对一些社会群体和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观念的碰撞与融合,共同塑造了中国古代社会多元而又充满内在张力的性文化。 性实践的多样性与社会分层: 本书通过大量文献资料,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中形形色色的性实践。这些实践不仅受到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也反映出不同群体在性需求和性表达上的差异。 皇室与贵族: 帝王的后宫三千,妃嫔选美,以及由此产生的宫廷政治与权力斗争,都是性权力的集中体现。贵族阶层在婚姻、情爱和性事上的自由度相对较高,但也同样受到礼法和家族利益的约束。 文人与士大夫: 士大夫阶层在性观念上常常表现出一种复杂的混合性,既受儒家伦理的熏陶,又受到道家、佛家思想的影响,甚至在私下生活中追求情趣与艺术化的性表达。他们对女性的审美,对情爱的描绘,在诗词歌赋中留下了丰富的印记。 市井百姓: 普通民众的性生活则更为朴实,婚姻主要以传宗接代和家庭稳定为目的。但即便如此,也存在着对情欲的表达,如民间歌谣、节庆习俗中所蕴含的性意味。 特殊群体: 妓院、青楼等场所,以及由此产生的“娼妓文化”,在古代社会中扮演了独特的角色。它们既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产物,也是性压抑与性需求释放的特定空间,同时孕育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人际交往模式。男风、女同等非主流的性实践,虽被主流社会所压抑,但也并非完全消失,在特定时期和特定圈层中留下了痕迹,反映了性取向的多样性。 法律、制度与性: 性在中国古代社会并非纯粹的私人领域,而是与法律、制度紧密相连。婚姻制度是规范性关系最主要的制度形式,其中包含了复杂的礼法规定,如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通奸、乱伦等行为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体现了统治阶级对社会秩序和家族血脉纯正性的维护。刑法中关于性犯罪的条文,如强奸、鸡奸等,也为我们理解古代社会对性的态度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性与经济、文化、艺术: 性与经济活动也并非割裂。例如,妓院的经营本身就是一种经济活动,它也催生了围绕其展开的周边产业。性在艺术审美领域更是扮演了重要角色,从古代的春宫画、情色文学,到描绘男女情爱的诗歌、戏曲,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和反映了人们对性的观念和情感。这些艺术作品不仅是娱乐的载体,更是研究当时社会风貌、审美情趣和性心理的重要窗口。 医学与养生中的性: 中国古代医学对性的认识也颇为深刻。许多医书都记载了关于房事养生、性技巧、生育调理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道家,将性视为一种重要的养生之道,提出了“房中术”,强调顺应自然、节制适度,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这些医学和养生知识,直接影响了古代人的性实践和健康观念。 高罗佩的视角与方法: 高罗佩作为一位西方学者,以其非同寻常的中国文化理解和深入的研究方法,打破了许多西方学界乃至中国学界在研究性问题上的禁忌和偏见。他广泛搜集整理了大量的史料,包括正史、野史、笔记、文学作品、医学书籍、艺术品等,并将这些零散的资料融会贯通,勾勒出一幅中国古代性与社会交织的宏大图景。他的研究并非猎奇或窥探,而是旨在揭示性在中国古代社会结构、意识形态、人际关系中所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从而更全面地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丰富内涵。 本书的意义: 《中国古代房内考》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术著作。它以一种尊重历史、严谨求实的方式,将一个长期被遮蔽的领域展现在读者面前。通过对中国古代性与社会的深入探讨,本书不仅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也为我们反思当下社会中的性观念和性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照。它提醒我们,性并非仅仅是生物学上的行为,更是深刻地根植于社会、文化、伦理和经济之中的复杂现象,是理解一个文明不可或缺的关键维度。本书的出版,无疑为中国古代史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也为普通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中国社会更为真实和全面的窗口。

用户评价

评分

从文学欣赏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行文风格着实令人拍案叫绝。高罗佩先生(尽管是翻译本)的笔法,既有西方汉学家的那种抽丝剥茧的逻辑性,又融入了对中国传统文化骨子里的那种温和的理解与洞察力。他的叙述节奏把握得极好,该详述的地方,铺陈细密,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工笔长卷;该点到为止的地方,则寥寥数语,意蕴悠长,留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尤其是那些对古代文人雅士日常生活的描摹,笔触细腻,充满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共情。读到某些段落时,我甚至会忍不住想象当时的情景,仿佛自己也成了那个时代的旁观者,体验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这种将严肃的学术研究与优美的文学叙事完美融合的能力,是极少数大家才能企及的境界。

评分

李零先生等译者的贡献,是这本书得以在中国本土读者中广为流传的关键。翻译学术著作,尤其是涉及古代语境和敏感主题的著作,难度极大,稍有不慎便会失真或晦涩。但这里的译文,几乎达到了“化境”的程度。他们不仅准确传达了原文的学术概念,更重要的是,成功地再现了原作者那种冷静而富有洞察力的语气。在处理那些古代的俚语、典故乃至是生理描述时,译者们选择的词汇既保持了文本的准确性,又避免了现代语汇的突兀感,使得阅读体验极为流畅自然,完全没有“翻译腔”。这充分体现了译者深厚的古汉语功底和对文化差异的深刻体悟,使得这本书更像是中国学者原创的优秀著作,而非舶来品,实乃翻译界的典范之作。

评分

这本书对我个人认知结构的影响是深远的。在阅读之前,我对古代社会的认知,可能更多停留在教科书上那些宏大的政治叙事和礼仪规范中。然而,这本书像一把精巧的钥匙,轻轻拨开了遮蔽在历史表象之下、那些关于“人”的真实欲望和生活细节的面纱。它让我意识到,即便是最森严的礼教约束之下,人性中那些最基本的情感和需求,依然会以各种巧妙的方式在历史的缝隙中找到出口。这种对复杂人性的挖掘,极大地丰富了我对“历史”二字的理解,不再将其视为一套僵硬的规则集,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矛盾交织的动态生命体。读完之后,看任何一部古代题材的影视剧或小说,都会不自觉地带入一种更深层次的、基于社会现实的观察视角。

评分

我一直认为,学术著作的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引用的详实性和论证的严密性上。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堪称典范。作者在梳理和阐述那些看似隐晦、难以启齿的古代社会现象时,所引用的史料之广博,令人叹为观止。他似乎走遍了所有的官修史书、地方志乃至民间笔记,将那些零星散落的只言片语,如同考古学家拼凑碎片一样,有条不紊地串联起来,构建出了一个立体而可信的古代社会图景。这种资料搜集的深度和广度,绝非一般研究者能企及。更难得的是,作者在引用史料时,总能保持一种审慎的学人态度,不妄加揣测,不人云亦云,而是基于文献本身的语境进行冷静的分析,使得整部作品的学术基调稳固而可靠,让人读来深信不疑。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一绝,拿到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封面采用了一种仿古的宣纸质感,字体排版古朴典雅,初看之下,仿佛能嗅到一丝尘封的墨香。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很有讲究,米白色的纸张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阅读时的视觉疲劳,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眼睛也不会感到酸涩。装帧的细节之处,比如烫金的书名和作者名,在不同的光线下会折射出低调而精致的光泽,显示出出版方在制作上的用心。这种对实体书的尊重,让阅读过程本身就成为了一种仪式感的享受。每翻开一页,都感觉自己是在与一位来自遥远时代的智者对话,这种实体媒介带来的沉浸感,是电子阅读难以比拟的。可以说,光是捧着这本书,就已经能感受到一种文化传承的力量,非常适合喜欢收藏经典著作的书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