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定价:35.00元
作者:[法]古斯塔夫.勒庞著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版次:2017年3月第1次版
印次:2017年3月第1次印
ISBN:9787513914147
开本:小16开 字数:165千字 印张:16 重量:0.4KG
内容简介
目录
勒庞《乌合之众》的得与失 / 罗伯特·莫顿............... 001
作者前言....................................................................... 031
导言:群体时代的到来................................................. 037
第*卷 群体心理............................................................. 047
1.群体的*般特征.................................................. 049
2.群体的情感和道德观........................................... 061
3.群体的观念、推理与想象力............................... 083
4.群体信仰所采取的宗教形式............................... 095
第二卷 群体的观点与信念.............................................. 103
1.群体观点与信念中的间接因素........................... 105
2.群体观点的直接因素........................................... 127
3.群体领袖及其说服的手法................................... 141
4.群体信念和观点的变化范围............................... 165
第三卷 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179
1.群体的分类......................................................... 181
2.被称为犯罪群体的群体....................................... 187
3.刑事案件的陪审团.............................................. 195
4.作为选民的群体.................................................. 205
5.议会..................................................................... 217
作者年谱....................................................................... 239
译后记........................................................................... 241
作者简介
古斯塔夫 勒庞(GustavLeBon1841.05.07-1931.12.13),法法国zhu明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他写下*系列社会心理学著作,以本书*zhu明,被翻译成近20种语言,至今仍在学术界有广泛影响。勒庞认为,现代生活逐渐以群体的聚合为特征。在《乌合之众》*书中,他指出,个人*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湮没了,群体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
这本书简直是一面照妖镜,精准地映射出那些隐藏在理性表象下的集体盲目和非理性冲动。读罢,我才真正理解了为什么在某些时刻,数量庞大的个体集合起来,却会做出远超个体理性判断的荒谬之举。勒庞对于群体领袖的分析尤其引人入胜,他揭示了领袖如何利用群体的无意识、情绪和简单化的口号来操控人心,这一点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具有警示意义。我仿佛看到了历史上的那些煽动家,也看到了如今社交媒体上那些以偏激言论吸引眼球的“意见领袖”。书中关于群体“不容异议”和“夸大其词”的论述,也让我对各种极端思想的形成和传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种群体性的思维定势,一旦形成,便难以撼动,即使面对事实,群体也往往会选择性地接收信息,强化自身的既有观念。这种现象,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在面对信息时,是否也曾不自觉地受到群体心理的影响,是否在不经意间加入了某种“群体”。阅读这本书,就像进行了一场关于自我和社会的深刻对话,它迫使我跳出个人的局限,去审视那些塑造我们行为和思想的宏观力量。勒庞并没有给出什么“治愈”群体狂热的灵丹妙药,但他提供的分析工具,足以让我们在面对类似的社会现象时,多一份清醒,少一份盲从。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如同在迷雾中寻路,拨开层层迷雾,最终触及事物的本质。勒庞对于群体“易变性”和“不负责任”的描述,让我对许多看似稳固的社会秩序产生了新的疑问。群体一旦形成,其行为逻辑往往会发生巨大的转变,个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变得模糊不清。这种“匿名性”所带来的释放感,使得群体成员更容易做出在个体状态下不敢为之的行为。我曾反复思考书中所提及的“群体无意识”,以及它如何像一股强大的潜流,操控着个体的思想和行动。作者并非在谴责群体,而是在客观地呈现群体心理的运作规律。这种冷静的分析,反而比任何道德批判都更具说服力。它让我意识到,人类社会中的许多现象,并非源于个体的恶意,而是群体动力学作用的必然结果。我从书中获得的,不仅仅是对群体行为的理解,更是对人类自身局限性的一种深刻认知。它提醒我,在参与任何集体活动时,都需要保持一份警惕,时刻审视自己的动机和行为,避免被群体所吞噬,最终迷失自我。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理解“我们”为何会那样行动的深刻视角。
评分这是一本充满思想张力、对人类行为进行深刻剖析的著作。勒庞的分析角度非常独特,他不是简单地描绘群体行动的表象,而是试图揭示其背后隐藏的心理机制。我尤其欣赏他对群体“情感化”和“非理性”特征的细致描摹。书中提到,群体更容易被情绪所驱动,而非逻辑推理,这在我看来,是极其符合现实观察的。无论是历史上重大的革命事件,还是现代社会中的群体性狂欢,都充满了这种情感的 contagiousness(传染性)。作者对群体“暗示”的强调,让我意识到,个体一旦融入群体,就如同置身于一个强大的心理场域,很容易被潜移默化地影响,甚至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共感”效应,是群体力量的来源,也是其危险性的根源。我曾尝试将书中的理论应用于分析一些历史事件,例如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狂热,或是某个宗教运动中的狂信,都能够找到非常契合的解释。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并非止步于对现象的描述,而是深入挖掘了其心理根源,为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复杂性提供了宝贵的洞见。它教会我,在观察群体行为时,不要被表面的秩序或混乱所迷惑,而要试图去探究其背后的集体意识和情感流向。
评分阅读此书,仿佛经历了一场思想的洗礼。勒庞的观察角度极为犀利,他直击群体心理的某些普遍而又令人不安的特质,例如其“迷信”和“非理性”的倾向。书中对于群体“固执”的论述,让我对各种社会变革的阻力有了更深的理解。一旦群体形成了一种固有的观念,即使面对压倒性的证据,也难以改变。这种“信念”的强大力量,以及其在群体中如何被放大和固化,是作者着重探讨的内容。我常常在思考,当今社会中充斥着的各种“信息茧房”和“回声室效应”,是否正是这种群体固执在数字时代的体现?个体在这种环境中,极大地强化了自身的已有观点,而对相反的意见则充耳不闻。勒庞的理论,为理解这种现象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石。他并没有回避群体中的阴暗面,反而以一种近乎冷酷的精准,将这些特点呈现在读者面前。这种直面现实的勇气,使得这本书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从书中获得的,是一种更深刻的社会洞察力,以及一种更加审慎的人生态度。它教会我,在理解社会事件时,不能仅仅停留在表层,而要深入探究其背后潜藏的群体心理动力。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书,就被那股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和洞察力所震撼。勒庞的笔触,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哲学家,又像是一位敏锐的社会观察家,他将个体在群体中的变化剖析得淋漓尽致。书中对于“暗示”、“传染”等概念的阐述,让我对日常生活中许多看似匪夷所思的群体行为有了全新的理解。我常常在阅读时,脑海中会浮现出新闻报道中的一些集体事件,比如网络上的群体性情绪爆发,或是某个社会运动中的狂热氛围。勒庞的理论,仿佛为这些现象提供了一个穿越时空的解释框架。他并没有简单地将群体描绘成一群失去理智的乌合之众,而是深入探究了群体心理的根源,以及个体在群体意识影响下所经历的转变。这种深度的剖析,让我认识到,理解群体行为,不仅仅是理解“他们”,更是理解“我们”在特定情境下的可能性。书中的语言并非晦涩难懂,反而带着一种古典的韵味,即使是对于心理学和社会学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循着作者的思路,一步步领略其思想的精髓。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发现,就如同在一条河流中徜徉,初时看到的是水面上的波光粼粼,深入后才能感受到其暗流涌动和深邃之处。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看待社会和人性的独特视角,让我对“理性”和“非理性”的边界有了更深的思考,也更加警惕和审慎地审视个体在集体洪流中的定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