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原理、工艺与技术(第二版)

聚丙烯-原理、工艺与技术(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其他作者 著
图书标签:
  • 聚丙烯
  • 塑料
  • 高分子材料
  • 材料科学
  • 化学工程
  • 聚合物加工
  • 塑料工艺
  • 第二版
  • 工业技术
  • 高分子化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蛋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石化出版社
ISBN:9787511408297
商品编码:1782929714
包装:01
丛书名: 无
开本:04
出版时间:2011-04-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基本信息

书名:聚丙烯-原理、工艺与技术(第二版)

原价:180.00元

作者:洪定一 主编

出版社:中国石化出版社有限公

出版日期:2011-4-1

ISBN:9787511408297

字数:1231000

页码:781

版次: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暂无相关内容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历史与回顾
1.2市场与需求
1.2.1国际市场与需求
1.2.2国内市场与产需
1.3化学与工艺
1.3.1催化剂化学
1.3.2配位聚合化学机理
1.3.3聚合动力学
1.3.4pp生产工艺
1.3.5pp32艺技术的国产化进展
1.3.6pp艺的全流程模拟
1.4结构与性能
1.4.1立构规整性与结晶行为
1.4.2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1.4.3分子量和结晶性对聚丙烯性能的影响
1.4.4耐化学性
1.4.5典型的商品化聚丙烯物理机械性能
1.5牌号与加工
1.5.1产品牌号
1.5.2加工
1.6现状与发展
第二章 催化剂
第三章 聚合
第四章 结构与性能
第五章 聚合反应工程
第六章 生产工艺技术
第七章 聚丙烯树脂牌号开发
第八章 加工及应用
第九章 前景和展望

内容提要


《聚丙烯--原理、工艺与技术(第二版)》突出介绍了我国聚丙烯领域的重要技术进展,反映了当前聚丙烯工业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生产技术水平。全书分为九章,分别论述了聚丙烯催化剂、聚合原理、聚丙烯的结构与性能、聚合反应工程、生产工艺及其相关技术、聚丙烯树脂牌号开发、聚丙烯加工与应用以及聚丙烯行业的发展和展望。《聚丙烯--原理、工艺与技术(第二版)》取材广泛,内容全面系统,资料新颖、翔实。
《聚丙烯--原理、工艺与技术(第二版)》可供从事聚丙烯科研开发、工程设计、工业生产、教学管理等领域的中高级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暂无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


暂时没有目录,请见谅!

《聚丙烯: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 前言 聚丙烯(PP)作为一种通用热塑性塑料,凭借其优异的机械性能、良好的耐化学性、易于加工成型以及成本效益,在现代工业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汽车零部件到食品包装,从纺织纤维到医疗器械,聚丙烯的身影无处不在。本书旨在系统深入地探讨聚丙烯的各个方面,为材料科学家、化学工程师、产品设计师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从业者提供一本全面的参考资料。 第一篇:聚丙烯的化学与物理基础 第一章:聚丙烯的分子结构与聚合机理 本章将从聚丙烯的分子结构出发,详细阐述其单体——丙烯的化学性质及其聚合过程。我们将深入探讨自由基聚合、配位聚合(Ziegler-Natta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等关键聚合机理,并分析不同聚合方法对聚丙烯微观结构(如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立体规整度、共聚单体分布)的影响。理解这些基础知识是掌握聚丙烯性能的关键。 1.1 丙烯单体的性质与反应活性 1.2 聚丙烯的分子链结构 1.2.1 头尾连接与头头连接 1.2.2 顺规、无规、逆规聚丙烯 1.2.3 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 1.3 聚合方法与机理 1.3.1 自由基聚合 1.3.2 配位聚合 1.3.2.1 Ziegler-Natta催化剂体系 1.3.2.2 茂金属催化剂体系 1.3.3 聚合反应器类型及其对聚合过程的影响(气相、浆料、本体聚合) 1.4 聚丙烯的微观结构表征 1.4.1 核磁共振波谱(NMR) 1.4.2 红外光谱(IR) 1.4.3 X射线衍射(XRD) 1.4.4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第二章:聚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 本章将聚焦于聚丙烯的宏观物理化学性质,并探讨这些性质与其微观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将详细介绍聚丙烯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流变性能、电学性能和阻隔性能,以及其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和降解行为。 2.1 力学性能 2.1.1 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杨氏模量 2.1.2 弯曲强度与模量 2.1.3 冲击强度(悬臂梁冲击、简支梁冲击) 2.1.4 硬度与耐磨性 2.1.5 蠕变与应力松弛 2.2 热学性能 2.2.1 熔点(Tm)与玻璃化转变温度(Tg) 2.2.2 热变形温度(HDT)与维卡软化温度(VST) 2.2.3 热膨胀系数 2.2.4 热稳定性 2.3 流变性能 2.3.1 熔体粘度与剪切速率的关系 2.3.2 熔体流动速率(MFR) 2.3.3 弹流行为 2.4 电学性能 2.4.1 介电常数与介电损耗 2.4.2 击穿强度 2.4.3 体积电阻率 2.5 阻隔性能 2.5.1 气体(O2, CO2, N2)阻隔性 2.5.2 水蒸气阻隔性 2.6 耐化学性与溶剂性 2.7 降解与老化 2.7.1 热氧化降解 2.7.2 光降解 2.7.3 紫外线稳定性 2.7.4 生物降解性 第二篇:聚丙烯的改性与加工 第三章:聚丙烯的共聚与共混改性 为了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应用需求,聚丙烯的性能需要通过共聚或与其它材料共混进行改性。本章将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共聚物(如乙烯-丙烯共聚物、丙烯-α-烯烃共聚物)的合成方法、结构特点和性能优势。同时,也将探讨聚丙烯与各种填料、增强材料、添加剂的共混改性技术,以及这些改性对聚丙烯力学、热学、阻燃、抗静电等性能的影响。 3.1 聚丙烯共聚物 3.1.1 乙烯-丙烯共聚物(EPM, EPDM) 3.1.1.1 均聚与嵌段共聚 3.1.1.2 性能特点与应用 3.1.2 丙烯-α-烯烃共聚物 3.1.3 丙烯-极性单体共聚物 3.2 聚丙烯共混改性 3.2.1 填料增强改性(如玻璃纤维、滑石粉、碳酸钙) 3.2.1.1 填料的种类、形态与表面处理 3.2.1.2 填料对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的影响 3.2.2 增强改性(如短切碳纤维、长玻璃纤维) 3.2.3 阻燃改性(如阻燃剂的种类与机理) 3.2.4 抗静电改性 3.2.5 耐候性改性(如紫外线吸收剂、受阻胺光稳定剂) 3.2.6 增韧改性(如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AA)、乙烯-丁烯共聚物(EBR)) 3.2.7 其它功能性改性(如抗菌、导电、发泡) 3.3 聚丙烯的相容性与界面增强 第四章:聚丙烯的加工成型技术 本章将系统介绍聚丙烯主要的加工成型方法,并分析不同加工工艺对聚丙烯制品性能的影响。我们将涵盖注塑、挤出、吹塑、压延、薄膜成型等工艺,并探讨模具设计、工艺参数优化以及后处理技术在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中的作用。 4.1 注塑成型 4.1.1 注塑机的组成与原理 4.1.2 模具设计与浇口类型 4.1.3 工艺参数(温度、压力、时间)的控制与优化 4.1.4 注塑成型缺陷及其原因分析 4.2 挤出成型 4.2.1 挤出机的组成与原理 4.2.2 挤出工艺(管材、板材、片材、型材) 4.2.3 螺杆设计与温区控制 4.3 吹塑成型 4.3.1 挤出吹塑 4.3.2 注拉吹成型(PET瓶仿制) 4.4 薄膜成型 4.4.1 流延薄膜(Cast Film) 4.4.2 流延结晶薄膜(Cast Sheet) 4.4.3 双向拉伸薄膜(BOPP) 4.4.4 吹塑薄膜(Blown Film) 4.5 压延成型 4.6 旋转模塑 4.7 其它成型工艺(如热成型、超声波焊接) 4.8 模流分析与产品设计 第三篇:聚丙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第五章:聚丙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本章将聚焦于聚丙烯在不同行业中的广泛应用,深入剖析其在汽车、包装、家电、建筑、医疗、纺织等领域扮演的关键角色。我们将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不同牌号、不同改性方法的聚丙烯如何满足各行业的特定性能要求。 5.1 汽车工业 5.1.1 内饰件(仪表板、门板、座椅骨架) 5.1.2 外饰件(保险杠、车轮罩) 5.1.3 发动机舱部件 5.2 包装领域 5.2.1 食品包装(薄膜、容器、瓶盖) 5.2.2 工业包装(编织袋、缠绕膜) 5.2.3 医疗包装 5.3 家用电器 5.3.1 结构件(洗衣机、冰箱内胆) 5.3.2 外壳件 5.4 建筑与家居 5.4.1 管道系统 5.4.2 地板、家具部件 5.4.3 绝缘材料 5.5 医疗器械 5.5.1 注射器、输液器 5.5.2 手术器械包装 5.5.3 医用耗材 5.6 纺织与非织造布 5.6.1 地毯、无纺布 5.6.2 绳索、渔网 5.7 电子电气 5.8 农业应用 第六章:聚丙烯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本章将展望聚丙烯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探讨其在可持续性、高性能化、智能化等方面的潜力,并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如环境法规、资源利用、新应用开发等。 6.1 高性能化发展 6.1.1 超高分子量聚丙烯(UHMW-PP) 6.1.2 纳米复合材料 6.1.3 智能响应材料 6.2 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6.2.1 生物基聚丙烯 6.2.2 废旧聚丙烯的回收与再利用技术 6.2.3 降解聚丙烯 6.3 新型催化剂与聚合工艺 6.3.1 新型茂金属催化剂 6.3.2 动态共轭聚合 6.4 增材制造(3D打印)中的应用 6.5 挑战与机遇 6.5.1 环境保护压力 6.5.2 市场竞争与成本控制 6.5.3 新兴应用领域的拓展 附录 聚丙烯牌号与性能对照表 常用术语解释 参考文献 结语 聚丙烯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基础材料,其研究和应用仍在不断深入和拓展。本书力求全面、深入地展现聚丙烯的科学奥秘与工程价值,希望能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启迪和参考,共同推动聚丙烯材料科学与技术迈向新的高峰。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聚丙烯-原理、工艺与技术(第二版)》这本书,我第一时间就冲着目录里的“聚丙烯的改性与应用”这部分内容来的。我是一名材料工程师,在产品开发中经常需要用到各种性能优异的聚丙烯材料,而纯粹的聚丙烯往往难以满足苛刻的应用需求,这时候改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各种常见的聚丙烯改性方法,比如共混、填充、增强、接枝等等,以及不同改性方式对聚丙烯力学性能、热性能、阻燃性、耐候性等方面的具体影响。另外,书中对聚丙烯在汽车、包装、纺织、家电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分析,我也非常感兴趣,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将聚丙烯的性能优势与实际产品需求更紧密地结合起来。第二版作为更新,应该会包含最新的改性技术和更广泛的应用案例,这对于我不断推陈出新,开发出更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无疑是极其宝贵的参考资料。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对我而言,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最近公司计划引进一条新的聚丙烯生产线,涉及到一些先进的工艺技术,我负责技术对接,压力相当大。原本我一直在搜集各种国外资料,但语言和深度上总觉得有些滞后。这次《聚丙烯-原理、工艺与技术(第二版)》的出现,简直帮我解决了大问题。它不仅系统地梳理了聚丙烯的生产流程,而且在“工艺优化”、“节能降耗”以及“产品质量控制”等实操性很强的方面,应该会有不少干货。我特别留意到其中关于“流变学特性”和“加工过程中的相变”的章节,这对于理解聚丙烯在注塑、挤出等成型过程中的行为至关重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和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这本书的第二版,应该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更新和补充,特别是对近年来新兴的聚合催化剂体系和更高效的反应器技术,我抱有非常高的期望。期待它能为我们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指导和解决方案。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聚合物科学研究的学生,我对《聚丙烯-原理、工艺与技术(第二版)》这本书充满了好奇。虽然我的专业方向不直接是聚丙烯,但它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通用塑料,其背后蕴含的化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是通用的,对理解高分子材料的合成、结构与性能关系非常有帮助。我最感兴趣的是书中关于“聚丙烯的分子设计”和“控制聚合过程”的部分,了解如何通过精确调控聚合条件来获得具有特定分子量分布、立体规整度以及共聚单体分布的聚丙烯,进而影响其结晶行为、力学性能、热稳定性等等。这不仅仅是生产技术,更是基础研究的体现。第二版作为一个更新的版本,我相信在“新型催化剂开发”、“绿色聚合工艺”以及“聚丙烯的纳米复合材料”等前沿领域,一定会有更详尽的阐述。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实践广度的结合,对于提升我的科研视野和理论功底,将大有裨益。

评分

《聚丙烯-原理、工艺与技术(第二版)》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研究和工程化方面的进步。作为一名行业观察者,我一直关注着聚丙烯这一大宗聚合物的发展动态。这本书的出版,不仅仅是学术上的积累,更是对行业技术水平的一次集中展示。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和“安全环保的生产实践”的内容。在当前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和对生产效率要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如何实现绿色、高效、安全的聚丙烯生产,是所有从业者都需要面对的挑战。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案例,例如在降低能耗、减少排放、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第二版应该也涵盖了近些年行业内的一些技术革新和发展趋势,比如更先进的在线检测技术、智能制造的应用等,这对于我理解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评估相关企业的技术实力,非常有帮助。

评分

哇,拿到这本《聚丙烯-原理、工艺与技术(第二版)》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包装得很扎实,感觉拿在手里就沉甸甸的,充满了知识的厚重感。我是一名在塑料加工行业摸爬滚打了好几年的技术人员,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是各种聚合物,其中聚丙烯更是我们日常生产中的“常客”。这本书虽然还没来得及深入细读,但粗略翻阅了一下目录和一些章节的标题,就能感受到作者团队的用心。它涵盖了从聚丙烯的基本化学结构、分子链的排列方式,到各种聚合工艺的原理、设备选择、操作参数的控制,再到后期的改性、加工成型以及应用领域,几乎是面面俱到。我尤其期待它在“催化剂技术”和“反应器设计”这两个部分能有哪些新的突破和深入的讲解,毕竟这是影响聚丙烯性能和生产效率的关键。而且,书里配有大量的图表和示意图,这对我这种喜欢直观理解事物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总而言之,光看这架势,就知道这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宝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