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与虚无
图书价:68.00元
作者:(法)萨特 著,陈宣良 等译,杜小真 校
出版社:生活.读书.xin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4年9月
ISBN:9787108050984 版 次:1页 数:762字 数:印刷时间:2014-9-1
开 本:32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包 装:jing装
编辑tuijian
本书的前三部分是要解决现象学本体论的基本观点问题:萨特确定了存在的范畴,确定了自为的存在的结构与特性及其存在规律。在这个基础上,后面两部分主要探讨自为的存在与其他的自为的存在、与自在即与处境的具体关系,从而论证了人的自由,并且*终以现象学的“存在jing神分析”的方法描述了自由的伦理意义,这也是“现象学本体论”的落脚点。
本书出版于1943年,此书的出版宣告了作为哲学家的萨特的诞生,他开始运用自己du立的思想观点和哲学词语述说他对shijie的理解。Q书分四个部分:**部分论述虚无问题;第二部分论述自为的存在;第三部分论述为他人;第四部分论述拥有、作为和存在。
这部著作的确具有du特价值,它是自黑格尔以来xin的jing神现象学。萨特终于找到了解决自己根本难题的哲学,那不是任何*种现成的哲学思想,而是他自己经过十年探索得出来的。
他的哲学主要思想来源,从传统来讲,*个是胡塞尔的现象学,*个是笛卡尔的理性哲学。而更多的是他自己对生活的体验,特别是关于自由和偶然性的思想,也关涉到他同女人的关系、爱情、性欲、肉体、……他把这*切都揉和在*起,以*种哲学体系的形式表现出来。
试读部分章节第*卷虚无的问题
第*章否定的起源
*、考问
前面的探索把我们引到了存在的内部。但是这些探索也已走投无路了,因为我们没有能够建立起已发现的两个存在领域之间的联系。也许是因为我们没有选好*个合适的途径来指导这些探索。当笛卡尔不得不致力于研究身心关系问题的时候,他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当时他主张在思想实体和广延实体的统*业已发生的基础上来寻求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凭借想象。这种主张是有价值的:当然我们与笛卡尔关注的东西并不相同,我们对想象的看法也与他不同。但是值得考虑的是:不应当X把两个关系项分开,随后再把它们结合起来:关系即是综合。因此分析造成的结果不可能与这个综合的诸环节㊣好相合。拉波尔特(M.Laporte)说,当人们以*种孤立状态来设想并不孤立的存在的状态时,就已是在进行抽象。与此相反,具体物是能够单du依靠自身存在的整体。胡塞尔也是这样认为的;在他看来,红颜色是*种抽象物,因为颜色不可能没有形状而存在。相反,时空“事物”连同它的所有规定,是*具体物。根据这个观点,意识是*种抽象物,因为其中隐含着趋向自在的本体论起源,反之亦然,现象也是*种抽象物,因为它bi须对意识“显现”。具体物只能是*个综合整体,意识和现象都只构成其环节。……
内容tuijian
《存在与虚无(修订译本)》(作者萨特)*书是根据Gallimard书店法文1981年版翻译的。萨特在法国是*位比较特别的哲学家,他的哲学受到德国哲学深刻的影响,比*般法国哲学家的哲学著作要艰涩得多。因此,《存在与虚无》在法国人看来也是*本相当难读的书。
目录
导言 对存在的探索
*、现象的观念
二、存在的现象和现象的存在
三、反思前的我思和感知的存在
四、被感知物的存在
五、本体论证明
六 自在的存在
第*卷 虚无的问题
第*章 否定的起源
*、考问
二、否定
三、虚无的辩证法概念
四、虚无的现象学概念
五、虚无的起源
第二章 自欺
*、自欺和说谎
二、自欺的行为
三、自欺的“相信’
第二卷 自为的存在
第*章 自为的直接结构
*、面对自我的在场
二、自为的人为性
三、自为和价值的存在
四、自为和可能的存在
五、自我和自我性的圈子
第二章 时间性
*、三维时间的现象学
二、时间性的本体论
三、原始的时间性和心理的时间性:反思
第三章 超越性
*、作为自为与自在关系类型的认识
二、作为否定的规定
四、shijie的时间
五、认识
第三卷 为他
第*章 他人的存在
*、难题
二、唯我论的障碍
三、胡塞尔,黑格尔,海德格尔
四、注视
第二章 身体
*、作为自为的存在的身体:人为性
二、为他的身体
三、身体的本体论第三维
第三章 与他人的具体关系
*、对待他人的第*种态度:爱、语言、受虐色情狂
二、对待他人的第二种态度:冷漠、情欲、憎恨、性
虐待狂
三、“共在”(mitsein)和“我们’
第四卷 拥有、作为和存在
第*章 存在与作为:自由
*、行动的S要条件便是自由
二、自由和人为性:处境
三、自由与责任
第二章 作为和拥有
*、存在的jing神分析法
二、作为和拥有:占有
三、论揭示了存在的性质
结论
*、自在和自为:形而上学概要
二、道德的前景
附录:译后记
修订版说明
萨特生平、著作年表
主要术语译名对照表(法―汉)
作者简介
让·保罗·萨特(Jean Paul Sartre,1905*1980)。1905年6月21日生于巴黎,法国作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19岁入巴黎G等师范学院攻读哲学,后任中学哲学教师。1933年在柏林法兰西学院哲学系学习。二战爆发被应征入伍。1940年被德军俘虏,次年获释,后参加法国地下抵抗运动。
法国20世纪zui重要的哲学家之*,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也是you秀的文学家。戏剧家、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
萨特是法国战后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哲学著作有《想象》、《存在与虚无》、《辩证理性批判》和《方法论若干问题》。这些著作已成为二十世纪资产阶级哲学思想发展变化的重要思想资料。
萨特把深刻的哲理带进了小说和戏剧创作,他的中篇《恶心》,早已被承认为法国当代文学名著。他的戏剧创作成就G于小说,*生创作9个剧本,其中《苍蝇》、《间隔》等。《恭顺的妓女》是*部政治剧,揭露美国种族主义者对黑人的迫害,并对反种族歧视的普通人民的觉醒寄予深切的期待。此剧体现了他主张的存在主义是*种人道主义的思想。
1955年,萨特和终身伴侣女作家西蒙娜-德-波伏瓦访问中国。1964年,乳垫文学院决定授予萨特诺贝尔文学奖金,被萨特谢jue,理由是他不接受*切官方给予的荣誉。1980年4月15日在巴黎逝世。小说《恶心》和剧本《苍蝇》、《问隔》、《恭顺的妓女》等已有中文译本。
这本书的价值,绝非仅仅在于其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更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套重新校准人生坐标的工具。自从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对周遭事物的反应变得更加审慎。面对社会主流价值的裹挟时,我能够更清晰地辨识出哪些是“为他者而活”的虚假性,从而为自己争取到更纯粹的“本真性”空间。它教会我,真正的自由不是没有约束,而是正视并承担自己所做一切决定的全部责任。这种对主体性的强调,如同在精神世界中竖起了一面旗帜,让人在迷茫时知道自己真正的立足点在哪里。对于任何渴望超越平庸、深刻理解自我与世界关系的求知者而言,这本书都是一座必须攀登的高峰,即便攀登过程充满荆棘,但登顶后视野的开阔,绝对值得付出一切努力。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门槛确实不低,初次接触哲学思辨的人可能会感到吃力,但如果你能坚持度过最初的适应期,后劲是无与伦比的。我发现,最好的阅读方法不是试图一次性“理解”每一个句子,而是要允许自己被那些复杂的概念带着走。与其说是在读一个人的观点,不如说是在与一个巨人的思想进行跨时空的对话。那些长达数页的论证链条,虽然冗长,但却环环相扣,逻辑严密得像一座精密的钟表结构。每当我在一个看似死胡同的地方感到困惑时,作者总能在接下来的段落中提供一个出乎意料的转折或更深层次的阐释,将我从迷雾中拉出来。这种智力上的高强度锻炼,让人感觉大脑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被激活,那种“我正在思考深刻问题”的满足感,是其他阅读体验无法比拟的。
评分我是一个偏爱文学叙事的人,原本对纯粹的哲学著作抱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它虽然是哲学著作,但其内在蕴含的对人性的洞察和对个体困境的描摹,其深刻程度丝毫不亚于任何伟大的文学作品。它没有虚构的人物,但它剖析了所有“存在者”的共同处境——那种无依无靠的、被“抛入”世界的宿命感。书中对“选择的绝对性”的阐述,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过去生命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决定。这种从宏大形而上学推导出对日常行为影响的写作手法,极其高明。它将抽象的理论与鲜活的生存体验紧密地编织在一起,使得冰冷的逻辑也带上了温度,充满了对人类境况的深切关怀。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经历了一场漫长而又彻底的心灵洗礼。它不是那种能让你轻松愉悦地读完的通俗读物,更像是一次深入自我意识的最底层结构的探险。初读时,我几乎每隔几页就要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关于“在世存在”、“自由的重负”以及“他人的凝视”的论述。很多时候,我感觉作者的笔锋如同手术刀一般精准地剖开了我们习以为常的现实表象,暴露出了潜藏在日常行为之下的焦虑与荒谬。尤其是在描述个体面对虚无时的那种直面一切的勇气时,我常常感到一种近乎眩晕的震撼感。这本书强迫你去质疑你认为“理所当然”的一切,它让你在合上书本后,看世界的眼神都变得不一样了。那种深入骨髓的思辨,留下的回味比任何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都要持久和深刻。
评分这书的装帧简直是艺术品!精装版的质感拿在手里就觉得分量十足,那种沉甸甸的感觉,让阅读本身都变成了一种仪式。封面设计简洁却又不失深沉的意蕴,那种黑白灰的对比,仿佛预示着书中将要探讨的那些晦涩而又引人入胜的哲学命题。我特意选了个安静的午后,泡上一杯浓郁的黑咖啡,就着窗外洒落的柔和光线,小心翼翼地翻开第一页。纸张的触感非常舒服,油墨的印制清晰锐利,即便是那些拗口的哲学名词,看起来也丝毫没有阅读上的压力。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可以珍藏的物品。对于那些珍视实体书手感和阅读体验的朋友来说,这个版本绝对是首选,光是看着它安静地躺在书架上,就让人心生敬畏,仿佛触碰到了某种跨越时空的智慧结晶。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对知识的庄重对待,而不是随便翻翻的快餐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