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談木心-《文學迴憶錄》補遺+文學迴憶錄 共3冊
圖書總定價:137.00元
作者:木心講述,陳丹青筆錄 著
齣版社: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5年8月
版 次:1 頁 數: 字 數: 印刷時間:2015-8-1
開 本:32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包 裝:精裝
文學迴憶錄(共二冊):9787549530816 ¥98.00
木心談木心: :9787549570270 ¥39.00
《文學迴憶錄》編輯tuijian
▲ 木心的文學迴憶,陳丹青五年聽課筆錄――
1989 年至 1994 年,木心在紐約為*小群中國藝術傢開講“shijie文學史”,赫然五年“文學的遠徵”,後來他卻隻字不提齣版。如今座談流行錄音、攝像,那時既無設備,木心也不讓做。
隻要木心在講話,當年聽課的陳丹青就記錄,聽課五年,纍積筆記共五本。藝術傢通過朋友的手,將禮物贈給shijie。木心大量jing彩的文學識見,連同率爾離題的妙語趣談,都在筆錄中悉數呈現。
▲ 讀過之後,bi在shijie文學門內,不在門外――
木心摯愛藝術,他講shijie文學,隨之帶齣自己的jing神傢譜和寫作脈絡。這是目前我們所能看到的,對於shijie文學*彆齣機杼、*jing彩的講述。
○ 人說難得糊塗。我以為人類*直糊塗。希臘神話是*筆美麗得發昏的糊塗賬。因為糊塗,因為發昏,纔如此美麗。
○ 《紅樓夢》中的詩,如水草。取齣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
○ 魯迅的幽默有類似傾嚮,但魯迅不能稱為jue望者,他有紅的成分,黑多紅少,魯迅是紫色幽默。
○ 諾貝爾奬,好像是個shijie性的中狀元。中狀元就會有運氣。
▲ 梁文道專文tuijian:“平視shijie文學史上的巨擘大師,平視*切現在的與未來的讀者”――
“木心《文學迴憶錄》,斬釘截鐵,不解釋、不道歉、不猶疑。他平視shijie文學史上的巨擘大師,平視*切現在的與未來的讀者,於是自在自由,娓娓道齣他的文學的迴憶。”
“在我看來,現代中國文學史,木心是*位‘金句’紛披的大傢。與《紅樓夢》中的詩不同,木心的斷語,取齣水麵,便即‘兀自燃燒’起來。但他的‘火焰’,清涼溫潤,卻又淩厲峻拔,特彆值得留意的是,他的*句句識見,有如冰山,陽光下的*角已經閃亮刺眼,未經道齣的深意,深不可測。”
▲ 木心留給shijie的禮物,文學的福音書――
*後*課,木心說,“文學會幫助你愛,幫助你恨……課完瞭,我們將要分彆,願大傢都有好的轉變”。文學歸根究底是人學,有此製G點,而能*覽眾山小――讀木心,而後學會閱讀自己,“在自己身上,剋服這個時代”。
《木心談木心》編輯tuijian
(1) “算是木心文學作品演奏會”――1993 年3月7日,在紐約“shijie文學史講座”上,木心說:“,破例,講文學寫作――講我自己的作品。三個比喻:畫傢,畫,你們看到的是*後的效果。有說是把畫傢畫畫Q過程拍下來的,我就是說這寫作過程。其次,舞颱、後颱,我把我的後颱公開。再其次,過去的音樂傢,自己演奏自己的作品。肖邦演奏自己的作品,**。算是木心文學作品演奏會。”
(2) “總算還原瞭《文學迴憶錄》Q貌”――《木心談木心》書中附印的聽課筆記本照片,由“聽課學生”陳丹青提供。他為此書撰寫的後記,附於書尾,便於讀者瞭解當初隱去此書內容、如今決定公布的原委。陳丹青說,“《文學迴憶錄》九十多課抽去兩萬多字,便有九堂課的內容驟然減半(其中,兩堂課Q時講述木心的作品)。為瞭版麵的齊整均衡,我還得煞費苦心,將九堂課上半節談論的內容(薩特呀、加繆呀、xin小說派呀)挪移、銜接、拼閤,既經壓縮,課目的數序也隨之篡改而減少。諸位明鑒:《文學迴憶錄》下冊,便是這樣地被我挖去*塊,哪位讀者的法眼,看齣來麼?”
◎ 《文學迴憶錄》內容簡介
文學是可愛的。生活是好玩的。藝術是要有所犧牲的。
八十年代末,木心客居紐約時期,亦自他恢復寫作、持續齣書以來,紐約地麵的大陸和颱灣同行在異國謀飯之中,居然促成木心開講“shijie文學史”,忽忽長達五年的*場“文學的遠徵”――從1989年1月15日開課,到1994年1月9日zui後*課,每位聽課人輪流提供自傢客廳,在座者有畫傢、舞蹈傢、史傢、雕刻傢等等。
聽課學生陳丹青說,“我們當年這樣地鬍鬧*場,迴想起來,近於荒謬的境界:沒有注冊,沒有教室,沒有課本,沒有考試與證書,更沒有贊助與課題費,不過是在紐約市皇後區、曼哈頓區、布魯剋林區的不同寓所中,團團坐攏來,聽木心神聊。”
菜單開齣來,大傢選。從古希臘神話、xin舊約,到詩經、楚辭,從中世紀歐洲文學,到二十世紀文學shijie,東方西方通講,知識靈感並作。其中聽的聽,講的講,“金句”紛披,兀自燃燒。“講完後,*部文學史,重要的是我的觀點。”木心說。古代,中世紀,近代,每個時代都能找到jing神血統,藝術人。
他愛X秦典籍,隻為諸子的文學纔華;他以為所有僞君子身上,仍然活著孔丘;他想對他愛敬的尼采說:從哲學跑齣來吧;他激賞拜倫、雪萊、海涅,卻說他們其實不太會作詩;他說托爾斯泰可惜“頭腦不行”,但講到托翁墳頭不設十字架,不設墓碑,忽而語音低弱瞭,顫聲說:“偉大!”而談及薩特的葬禮,木心臉色*㊣,引尼采的話:唯有戲子纔能喚起群眾巨大的興奮。
木心開講時六十二歲。多少民國書籍與讀者,湮滅瞭。他的*生,密集伴隨愈演愈烈的文化斷層。他不肯斷,而居然不曾斷,這就是紐約shijie文學史講座潛藏的背景:在纍纍斷層之間、之外、之後,木心始終將自己盡可能置於shijie性的文學景觀,倘若不是齣走,這頑強而持久的掙紮,幾乎瀕於徒勞。
如今,聽課學生陳丹青整理那五年那五冊聽課筆記,共八十五講,逾四十萬字,結集這本大書時,已不再將之僅僅看做“shijie文學史講座”。誠如木心所zui早時設想的那樣,這是他自己的“文學迴憶錄”,是*部“荒誕小說”,“在自己的身上,剋服這個時代”。
這也是木心留給shijie的禮物,文學的福音書。
本書S次披露的木心X生及其屬的珍貴照片,由陳丹青X生和木心的外甥王韋X生提供。附印民國版本的shijie文學書影,是*部民國齣版史的私人旁證。
◎ 《木心談木心》內容簡介
在曆時五年的“shijie文學史”課程中,木心曾應聽課生再三懇請,於1993 年3月7日至9月11日,以九堂課的半數時間,講述瞭自己的文學寫作。其Q部內容,包含在陳丹青的原始筆記中。2013年初,依據這五本聽課筆記,《文學迴憶錄》齣版瞭。齣於當時的顧慮,陳丹青沒有收入九堂課的相關內容。近經商酌,為讀者考慮,仍以他的筆記為依據,編成《木心談木心》*書,是為《文學迴憶錄》補遺。
聽課學生陳丹青說,返迴八十年代,這份“課業”並不是聽講shijie文學史,而是眾人攛掇木心聊他自己的文章――這是X要嚮讀者告白的實情。1993年,文學史講席進入第四個年頭,話題漸入所謂現代文學。其時眾人與老師混得忒熟瞭,不知怎樣*來,舊話重提,我們又要他談談自己的寫作、自己的文章。3月間,木心終於同意瞭,擬定前半堂課仍講現代文學,後半堂課,則由大傢任選*篇他的作品,聽他夫子自道。查閱筆記,頭*迴講述是3月7日,末*迴是9月11日,共九講。之後,木心繼續Q時談論現代文學,直到1994年元月的zui後*課。
木心J鄭重地說,“當沒有人理解你時,你自己不要齣來講。”陳丹青說,什麼叫做“私房話”呢,這就是私房話。Q本《文學迴憶錄》的真價值,即在“私房”。他談到那麼多古今妙人,倒將自己講瞭齣來,而逐句談論自傢的作品(《木心談木心》),卻是在言說何謂文學、何謂文章、何謂用字與用詞。這可是G難度動作啊,愛書寫的人,哪裏找這等真貨?眼下,隱然而欠雛形的木心研究,似在萌動。《木心談木心》麵世,應是大可尋味的文本,賞鑒木心而有待申說的作者,會留意他所謂“jing靈”的自況,所謂“步虛”的自供嗎――承老頭子看得起我們,提前交瞭底,以世故論,誠哉所言非人:這是文學法庭再嚴厲的拷問也難求得的自白啊。
木心(1927―2011),原籍浙江,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畢業。在“”囚禁期間,用白紙畫瞭鋼琴的琴鍵,無聲彈奏莫紮特與巴赫。陳丹青說,“他摯愛文學到瞭罪孽的地步,*如他罪孽般與世隔jue”。著有《哥倫比亞的倒影》、《素履之往》、《即興判斷》、《瓊美卡隨想錄》、《溫莎墓園日記》、《我紛紛的情欲》、《西班牙三棵樹》、《魚麗之宴》、《巴瓏》、《僞所羅門書》、《詩經演》、《愛默生傢的惡客》、《雲雀叫瞭*整天》等書,逝世後另有“shijie文學史講座”整理成書《文學迴憶錄》,及作為《文學迴憶錄》補遺的《木心談木心》。
木心說:“貝(聿銘)X生*生的各個階段,都是對的;我*生的各個階段,Q是錯的。”這不是反諷,而是實話,因為實話,尤甚於反諷――五十年代末,他躲在傢偷學意識流寫作;六十年代“”前夕,他與人徹夜談論葉慈、艾略特、斯賓格勒、普魯斯特、阿赫瑪托娃;七十年代他被單du囚禁時,偷偷書寫文學手稿,令人驚怵不已;八十年代末,他年逾花甲,生存焦慮遠甚於流落異國的壯年人,可他講瞭五年文學課……《文學迴憶錄》這本書,布滿木心始終不渝的名姓,而他如數傢珍的文學聖傢族,完Q不知道怎樣持久地影響瞭這個人。木心說,“我講shijie文學史,其實是我的文學的迴憶”。
陳丹青,1953年生,原籍上海,美術學院畢業。zui完整記錄1989―1994年紐約“shijie文學史講座”的聽課學生,以木心為“師尊”。木心說,“z好的學生,是激起老師靈感的學生。丹青是激起我靈感的朋友”,又說,“霍拉旭答應瞭,天纔死瞭,天纔的朋友為天纔作證,甚至可以說,藝術傢是通過朋友的手纔把禮物贈給shijie的”。繪畫之外,著有《多餘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續編》、《荒廢集》、《草草集》、《紐約瑣記》、《外國音樂在外國》、《無知的遊曆》、《談話的泥沼》、《笑談大X生》等書。
試讀部分
◎《文學迴憶錄》jing彩選摘
▲綜閤上述,雷聲很大,能講嗎?我有我的能講。結結巴巴,總能講完,總能使諸君聽完後,在shijie文學門內,不在門外。……
說實話,我之前對木心的瞭解大多停留在一些零散的詩句和評論中,一直沒有機會係統地“進入”他的世界。這套書的齣現,無疑是給我打開瞭一扇通往他內心世界的寬闊大門。不同於許多作傢喜歡自我拔高或故作神秘,木心先生的文字展現齣一種近乎殘酷的真實,他毫不避諱地剖析自己的脆弱、迷惘,以及對時代變遷的無奈。這種真誠的力量是驚人的,它拉近瞭讀者與作者之間的距離,讓我們感覺他不是高高在上的文壇巨匠,而是一位與我們一樣,在命運洪流中努力保持清醒和尊嚴的同路人。書中的一些篇章,尤其是那些關於故土和記憶的片段,深深觸動瞭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那種對逝去美好時光的追憶,是如此的含蓄而又濃烈,讓人讀完不禁潸然淚下,卻又感到一種莫名的釋懷。
評分這套書簡直是為那些癡迷於文字的靈魂準備的盛宴。我一直對木心的文字抱有深深的敬意,他的句子像一幅幅意境深遠的中國畫,寥寥數筆,卻能勾勒齣萬韆氣象。拿到這本精裝套裝時,那種沉甸甸的質感就讓人心生歡喜,仿佛握住瞭沉澱瞭歲月精華的寶藏。光是翻閱內頁的排版和字體,都透露著一種匠心獨運的審美,與他作品本身的清冷、高貴氣質完美契閤。我特彆喜歡他在談論藝術和生活時那種不加雕飾的坦誠,他從不故作高深,但字裏行間流淌齣的那種洞察世事的智慧,卻讓人不得不俯首稱臣。閱讀他的文字,就像是進行一場私密的、跨越時空的對話,他用最精煉的語言,拆解瞭我們習以為常的錶象,直抵事物的核心。那種對美學的極緻追求,以及對人性復雜性的細膩捕捉,讓我在閤上書本後,依舊久久沉浸在他的世界裏無法自拔。這不僅僅是閱讀,更像是一種精神的洗滌和重塑。
評分對於那些追求文本質感和閱讀儀式感的讀者來說,這套書的物理呈現簡直是無可挑剔的享受。紙張的選擇、油墨的細膩度,都體現瞭齣版方對這位作傢的尊重。我個人特彆注重書本的觸感和視覺體驗,好的裝幀能極大地增強閱讀的沉浸感。而這套書,無論是書脊的綫條,還是封麵設計的留白,都充滿瞭東方美學的剋製與韻味。內容上,木心的思維跳躍性很大,他可以在一句話中探討哲學,下一句又轉到日常的瑣碎,這種看似漫不經心的切換,實則展現瞭他心智的活躍和廣博的學識儲備。閱讀他,就像是跟隨一位博學的長者在古老的書房裏漫步,他會不經意間從書架上抽齣一本珍本,跟你分享一段不為人知的掌故。這是一場精神上的“富礦”挖掘之旅,每挖掘一下,都有驚喜。
評分我對這套書的評價,可以用“韻味悠長”來形容。木心的文字有一種獨特的“老味道”,那是經曆過大時代風浪後沉澱下來的淡泊與超然。他寫風景,不隻是寫形色,更是寫齣瞭一種時間感和曆史的重量。我感覺他是在用一種近乎於“翻譯”的方式,將他所感受到的世界,轉譯成一種高度凝練的語言密碼。對於初次接觸他的讀者來說,可能需要一點耐心去適應這種略顯晦澀的錶達方式,但一旦進入他的節奏,便會發現其中蘊含的巨大能量。他教會我的,不是如何去寫,而是如何更深刻地去看待這個世界——帶著一種永恒的疏離感和一份對美不可磨滅的執著。這套書無疑是我書架上分量最重的一套珍藏,它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藝術傢留給後世的一份精神遺産。
評分作為一名文學愛好者,我常常感到在當代文學中尋找那種純粹的、帶著古典韻味的敘事變得越來越睏難。然而,木心先生的作品提供瞭一種強有力的反例。他的敘述語調,既有老派文人的從容不迫,又融入瞭現代人敏銳的觀察與自嘲,這種奇特的融閤,使得他的文字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我尤其欣賞他對於場景和氛圍的營造能力,寥寥幾筆便能勾勒齣一個鮮活的江南小鎮的濕潤氣息,或是異國他鄉的蕭瑟光景。閱讀過程中,我時常需要停下來,反復咀嚼那些拗口卻又無比精準的詞語搭配,它們如同經過精心打磨的寶石,閃耀著獨特的光芒。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非常考究,精裝本的質感本身就提升瞭閱讀體驗,讓人願意珍藏並反復翻閱。它不是那種快餐式的文學讀物,而是需要慢下來、細細品味的佳釀,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感悟浮現,仿佛每次都揭開瞭一層薄紗,看到瞭更深層次的哲思。
評分非常好的書,京東的配送一貫優
評分方便快捷,值得信賴
評分非常好的書,京東的配送一貫優
評分好書 boss推薦我看的
評分質量不錯發貨很快
評分非常好的書,京東的配送一貫優
評分方便快捷,值得信賴
評分商傢對書的保護很到位,書質也很好,加油
評分不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