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 汽车注塑模具设计全图解教程+汽车注塑模具设计要点与实例 2本 汽车模具设计书籍教程

包邮 汽车注塑模具设计全图解教程+汽车注塑模具设计要点与实例 2本 汽车模具设计书籍教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维合,邓成林 著
图书标签:
  • 汽车模具
  • 注塑模具
  • 模具设计
  • 图解教程
  • 设计要点
  • 实例
  • 汽车制造
  • 工业设计
  • 机械工程
  • 书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旷氏文豪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04407
商品编码:18013051551

具体描述

YL10670  9787122304407 9787122264619

汽车注塑模具设计全图解教程

汽车注塑模具结构复杂,以图形表述更为直观、易懂。
本书内容由作者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而成,以彩色全图解的形式,具体、形象地讲解了汽车注塑模具设计的规范与标准,归纳了设计要点。
主要内容包括:
成型零件设计、斜顶侧向抽芯机构设计、滑块侧向抽芯机构设计、浇注系统设计、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模架及顶出系统设计、标准件、制造工艺标准、汽车保险杠注塑模具设计实例。
汽车注塑模具的设计规范和标准对其他注塑模具同样适用。
本书不仅可供从事汽车注塑模具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作为从事其他注塑模具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籍,还可供大学院校相关**师生阅读参考。
第1章成型零件设计 1
1.1分型面设计规范 1
1.1.1封料面 2
1.1.2避空面 4
1.1.3对插面 5
1.1.4倒R角标准 6
1.1.5排气槽设计标准 7
1.1.6圆柱和凸台 9
1.1.7导锁标准 10
1.1.8基准角 12
1.2AB板模框设计标准 13
1.2.1整体式模框要求 13
1.2.2镶拼式模框要求 14
1.2.3汽车仪表板注塑模具模框要求 15
1.3结构设计一般要求 16
1.3.1型腔结构相同或对称的模具设计 16
1.3.2加强筋标准 17
1.3.3加强筋镶块结构 17
1.3.4**高式镶块结构 18
第2章斜顶侧向抽芯机构设计 19
2.1斜顶及斜顶块标准 19
2.1.1斜顶角度标准 19
2.1.2斜顶块基准面标准 21
2.1.3斜顶杆安装方式 22
2.1.4斜顶块R角要求 23
2.2斜顶块形式分类 24
2.2.1斜顶块安装形式 24
2.2.2镶拼式斜顶形式 24
2.3斜顶滑座 25
2.3.1斜顶滑座形式 25
2.3.2MISUMI滑座安装方式 26
2.4斜顶水路设计 28
2.4.1单杆斜顶不循环水路设计 28
2.4.2单杆斜顶块循环水路设计要求 28
2.4.3双杆斜顶块循环水路设计要求 29
2.5斜顶块设计步骤 29
2.5.1确定抽芯方向、距离、角度等 29
2.5.2斜顶杆、导套、滑脚及冷却设计 30
2.5.31次斜顶块运动分析检查 30
2.5.4基准、工艺外框及采购 31
2.6斜顶机构设计规范 31
2.6.1普通斜顶结构 31
2.6.2平行导向杆斜顶结构 32
2.6.3增大延迟角度斜顶结构 33
2.7复杂斜顶设计 34
2.8斜顶的安装方式 36
第3章滑块侧向抽芯机构设计 37
3.1滑块一般设计规范 37
3.1.1滑块斜导柱抽芯角度标准 37
3.1.2有哈夫线要求的滑块设计要点 38
3.1.3镶块式滑块定位设计 39
3.1.4滑块侧边及底部耐磨板设计要求 40
3.1.5滑块限位块及弹簧衬套设计 41
3.2滑块与压条 42
3.2.1滑块大小与压条规格 42
3.2.2滑块导向及配合间隙 43
3.2.3压条厚度设计 45
3.2.4压条长度设计 45
3.3斜导柱与油缸抽芯 46
3.3.1斜导柱抽芯特征 46
3.3.2油缸抽芯特征 47
3.4典型抽芯机构 48
3.4.1滑块保护杆设计 48
3.4.2滑块弹针顶出结构 49
3.4.3滑块镶针结构设计 51
3.4.4副仪表(**通道)拉钩机构设计 51
3.5滑块设计标准及注意事项 53
3.5.1滑块的定位及锁紧方式 53
3.5.2滑块与侧向抽芯的连接方式 54
3.5.3滑块的限位方式 54
3.5.4滑块的导向方式 56
3.5.5滑块托板的连接方式 57
3.5.6滑块定模的定位形式 58
3.5.7滑块驱动形式 58
3.5.8油缸驱动的动作原理 60
3.5.9定模弹块的设计要求及注意事项 63
3.5.10动模弹块的设计要求及注意事项 64
3.5.11滑块弹针弹块的设计 64
3.5.12滑块拉钩的设计标准及应用场合 65
3.6斜向滑块设计标准及要求 66
第4章浇注系统设计 67
4.1产品设计要求 67
4.1.1增加产品脱模角度 67
4.1.2加强筋厚度要求 68
4.2浇口形式 69
4.2.1侧浇口 69
4.2.2搭接浇口 69
4.2.3扇形浇口 70
4.2.4潜伏式浇口 70
4.2.5香蕉浇口 70
4.2.6点浇口 71
4.3流道及拉料杆 71
4.3.1进浇口流道要求 71
4.3.2拉料杆及冷料穴 72
4.4其他热流道标准 73
4.4.1热射嘴凸台标准 73
4.4.2热射嘴出线槽 74
4.4.3热流道板标准 75
4.4.4浇口套 76
4.4.5定位圈与定位圈-封胶设计 76
4.4.6注射压力计算 78
4.4.7浇注系统的构成及选用 78
4.4.8热流道主浇口设计 78
4.5热流道的安装位置及注意事项 81
4.6热流道定位圈的设计标准及注意事项 82
4.7汽车注塑模具浇注系统设计实例 83
4.7.1汽车门板浇注系统 83
4.7.2汽车保险杠浇注系统 86
4.7.3汽车**通道浇注系统 86
4.7.4汽车仪表板浇注系统 88
4.7.5汽车前大灯反射镜浇注系统 90
4.7.6汽车后视镜基座浇注系统 90
4.7.7汽车前大灯透镜浇注系统 90
4.7.8汽车前门地图袋骨架浇注系统 91
4.7.9汽车衣帽架浇注系统 91
4.8汽车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实例 92
4.8.1汽车保险杠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 92
4.8.2汽车仪表板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 93
4.8.3汽车门板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 93
4.8.4汽车**通道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 93
4.8.5汽车进气格栅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 94
4.8.6汽车导流板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 95
4.8.7汽车扰流板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 95
4.8.8汽车左右下扰流板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 95
4.8.9汽车装饰条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 96
4.8.10汽车格栅上装饰条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 96
4.8.11汽车仪表板本体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 97
4.8.12汽车上仪表板本体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 97
4.8.13汽车手套箱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 98
4.8.14汽车除霜风道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 98
4.8.15汽车地图袋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 98
4.8.16汽车左右扶手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 99
4.8.17汽车挡泥板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 99
4.8.18汽车座椅背板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 100
4.8.19汽车A柱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 100
4.8.20汽车B柱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 101
4.8.21汽车C柱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 101
第5章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103
5.1冷却系统设计规范 104
5.1.1冷却水管位置设计 104
5.1.2水路连接要求 105
5.1.3热流道热射嘴冷却水设计 106
5.1.4单个循环水路与单个水孔长度标准 107
5.1.5水嘴与集水器设计 108
5.1.6水孔位置设计 109
5.1.7镶拼式模具水路设计要求 109
5.2冷却水孔形式 110
5.2.1直通式 110
5.2.2倾斜式 111
5.2.3平面环绕式 112
5.2.4螺旋式 112
5.2.5隔片式 112
5.2.6凹模环形连通式 113
5.2.7喷泉式 113
5.2.8良导体式 113
5.3其他水路设计要求 114
5.3.1冷却水孔及水嘴底孔 114
5.3.2翻水孔及螺塞底孔规格 114
5.3.3集水器 115
5.3.4门板喇叭孔镶块水路要求 115
5.4冷却系统设计一般标准 116
5.4.1冷却水道位置设计 116
5.4.2水井与相对应水管尺寸设计标准 116
5.4.3冷却水嘴钻孔设计 117
5.5汽车注塑模具冷却系统设计实例 118
5.5.1汽车**通道注塑模具冷却系统 118
5.5.2汽车衣帽架注塑模具冷却系统 119
5.5.3汽车**通道储物盒注塑模具冷却系统 119
5.5.4汽车后保险杠注塑模具冷却系统 120
5.5.5汽车手套箱冷却系统 120
5.5.6汽车门板注塑模具冷却系统 120
5.5.7汽车前大灯灯壳冷却系统 121
5.5.8汽车前大灯装饰框注射模具冷却系统 122...........


汽车注塑模具设计要点与实例

本书较为详细地讲解了汽车注塑模具设计的方法,归纳了设计要点,并给出了大量的设计实例。
主要内容包括:
汽车塑件常用材料及其特性、模具钢材以及汽车注塑模具八大系统的结构特性及其设计经验和要点;
汽车主要塑件的注塑模具设计实例,详细讲述了包括汽车仪表板、汽车**通道、汽车保险杠、汽车手套箱斗、汽车门板、汽车车灯零件和汽车风箱等汽车塑件的注塑模具结构及其设计注意事项;
汽车注塑模具注射成型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汽车注塑模具设计前的模流分析,设计后的检讨报告。
本书可为从事注塑模具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帮助,也可供大学院校模具设计**的师生学习参考。
第1章汽车塑料零件常用材料及其特性
1.1汽车典型塑件常用材料1
1.1.1汽车仪表板常用材料1
1.1.2汽车内饰塑件常用材料2
1.1.3汽车软性塑件常用材料2
1.1.4汽车外饰部分零件常用材料2
1.1.5汽车地毯常用材料3
1.1.6汽车顶棚材料4
1.1.7汽车豪华型门板常用材料6
1.1.8汽车经济型门板常用材料7
1.1.9胶黏剂8
1.2汽车模塑件常用热塑性塑料的特性8
1.3汽车模塑件常用热固性塑料的特性11
第2章汽车注塑模具钢材及热处理
2.1汽车模具常用钢材12
2.1.1整体硬化钢840712
2.1.2高性能抛光镜面塑胶模具钢NAK8013
2.1.3预加硬长寿命精密注塑模具钢材NAK5513
2.1.4预加硬透明耐蚀镜面模具钢S136H14
2.1.5预硬型通用塑料模具用钢PX8814
2.1.6其他钢材15
2.2汽车注塑模具零件钢材选用依据15
2.2.1根据汽车档次和模具寿命选用15
2.2.2根据汽车厂家和品牌选用钢材15
2.2.3根据汽车模具不同零件选用钢材16
2.3塑料模具钢材的处理16
2.3.1渗碳型塑料模具用钢17
2.3.2淬硬型塑料模具用钢17
2.3.3预硬型塑料模具用钢17
2.3.4时效硬化型塑料模具钢18
2.3.5耐蚀塑料模具钢PCR18
2.4塑料模具零件的热处理工艺18
2.4.1塑料模具的制造工艺路线18
2.4.2注塑模具成型零件的表面处理19
2.4.3表面化学热处理技术19
2.5涂镀技术20
2.6气相沉积技术21
2.7其他表面处理技术21
第3章汽车注塑模具浇注系统设计要点
3.1浇注系统的结构及选用23
3.1.1普通浇注系统23
3.1.2热流道浇注系统23
3.2热射嘴喷料口设计要求24
3.3浇口的设计原则与分流道设计标准25
3.3.1浇口的布置原则25
3.3.2侧浇口设计25
3.3.3潜伏式浇口设计26
3.3.4圆弧浇口设计263.3.5分流道设计要求26
3.4热流道系统安装位置要求及设计注意事项28
3.4.1热流道系统安装方式28
3.4.2热流道系统设计注意事项29
3.5汽车注塑模具定位圈的设计标准及要点29
3.5.1定位圈的设计标准30
3.5.2定位圈设计要点30
3.6汽车注塑模具热射嘴长度设计及二次加工要求30
3.6.1认识喷嘴在平面以及斜面上的区别30
3.6.2喷嘴在平面以及斜面上的设计区别31
3.6.3需要二次加工喷嘴时的注意事项32
3.7汽车注塑模具热流道浇注系统一般形式32
3.7.1整体式热流道与分体式热流道的优缺点32
3.7.2汽车热流道注塑模具设计要点33
3.8汽车注塑模具浇口位置总汇37
3.8.1门板37
3.8.2保险杠37
3.8.3**通道40
3.8.4仪表板40
3.8.5汽车车内门立柱内饰件40
3.8.6汽车底护板40
3.8.7汽车天窗边框42
3.8.8汽车蓄电池盖板43
3.8.9汽车门板骨架43
3.8.10汽车车门扶手骨架44
3.8.11汽车门板上截44
3.8.12汽车门板中截44
3.8.13汽车门板下截45
3.8.14汽车副驾驶前地图袋后盖45
第4章汽车注塑模具成型零件设计要点
4.1汽车注塑模具成型零件结构46
4.2模具设计总体评估46
4.3汽车小型模具成型零件设计要点49
4.3.1塑件排位49
4.3.2内模镶件的设计50
4.3.3内模镶件分型面、枕位、插穿位、碰穿位的设计要点53
4.3.4内模的镶拼56
4.4汽车大、中型模具成型零件结构设计要点61
4.53D(UG)分型面设计技巧62
4.5.1分模实例一62
4.5.2分模实例二63
4.6汽车大、中型注塑模具分型面上止口设计实例66
4.6.1汽车进气格栅注塑模具止口设计67
4.6.2汽车扰流板注塑模具止口设计67
4.6.3汽车ABCD柱注塑模具止口设计67
4.6.4汽车门板注塑模具止口设计67
4.6.5汽车**通道注塑模具止口设计67
4.6.6汽车侧裙板注塑模具止口设计67
4.6.7汽车仪表板注塑模具止口设计67
4.6.8汽车保险杠注塑模具止口设计69
4.7汽车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实例70
4.7.1汽车保险杠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70
4.7.2汽车仪表板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71
4.7.3汽车门板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71
4.7.4汽车**通道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72
4.7.5汽车进气格栅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72
4.7.6汽车导流板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73
4.7.7汽车扰流板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73
4.7.8汽车左右下扰流板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74
4.7.9汽车装饰条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74
4.7.10汽车格栅上装饰条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74
4.7.11汽车仪表板本体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74
4.7.12汽车上仪表板本体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75
4.7.13汽车手套箱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76
4.7.14汽车除霜风道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76
4.7.15汽车地图袋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77
4.7.16汽车左右扶手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77
4.7.17汽车挡泥板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77
4.7.18汽车座椅背板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77
4.7.19汽车A柱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78
4.7.20汽车B柱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78
4.7.21汽车C柱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尺寸设计78
第5章汽车注塑模具结构件设计要点
5.1汽车注塑模具模架设计81
5.1.1镶拼式模具的模架开框强度要求81
5.1.2汽车模具模架外观要求84...........


深入剖析汽车注塑模具的设计哲学与实践 这套精心编撰的汽车注塑模具设计教程,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全面且极具实践指导意义的学习资源。它不仅涵盖了汽车注塑模具设计的核心理论知识,更通过详实的图解和鲜活的实例,将复杂的技术概念转化为易于理解和掌握的实际操作。本书将引领您深入汽车模具设计的精彩世界,从基础原理到高级技巧,层层递进,助您成为一名技艺精湛的汽车注塑模具工程师。 第一卷:汽车注塑模具设计全图解教程 本卷将从零开始,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掌握汽车注塑模具设计的各个环节。我们将首先从塑料注塑成形的基本原理出发,深入浅出地讲解聚合物的流变学特性、模具钢材的选择与热处理、注塑机的工作原理及其与模具的匹配关系。对于初学者而言,这将是建立坚实理论基础的关键一步。 接着,我们将重点聚焦于汽车注塑模具的结构设计。从顶出系统、分型面设计、浇注与流道系统,到冷却系统、排气系统以及滑块、斜顶等复杂机构的设计,每一项都将配以大量的二维、三维图解,清晰展示其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设计要点。我们不会止步于理论的阐述,而是会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不同车型部件在设计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并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例如,在讲解分型面设计时,我们会分析如何避免飞边、如何便于脱模,并提供不同类型分型面的优缺点对比。在冷却系统设计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影响冷却效率的各种因素,如冷却水道的布局、直径、间距等,并结合实际计算方法,指导读者如何优化冷却方案,缩短成型周期,提高产品质量。 此外,本书还会深入探讨模具的加工与装配。从高精度数控加工(CNC)、电火花加工(EDM)到线切割(WEDM),我们将介绍不同加工方法的适用范围、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模具装配作为模具制造的关键环节,我们将对其进行详细的图解讲解,包括零件的精度检验、装配顺序、配合公差的控制以及模具的调试与试模。我们会强调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来规避这些风险。 在先进技术方面,本卷将触及模流分析(Moldflow)的应用。通过模拟注塑过程中的熔体流动、保压、冷却等关键环节,预测潜在的缺陷,如缩痕、熔接痕、翘曲变形等,并根据分析结果优化模具设计。我们将提供实际的Moldflow分析案例,展示如何解读分析报告,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模具设计改进措施。 第二卷:汽车注塑模具设计要点与实例 本卷将进一步深化对汽车注塑模具设计的理解,聚焦于设计过程中的关键要点和通过丰富多样的实例来巩固和拓展读者所学知识。本书精选了大量典型的汽车零部件,如保险杠、仪表板、门饰板、发动机罩、车灯外壳等,并对这些部件的注塑模具设计进行了详尽的剖析。 在设计要点方面,我们将重点阐述汽车注塑模具设计的特殊性与挑战。例如,汽车零部件通常尺寸较大、形状复杂,对精度要求极高,同时还要考虑轻量化、高强度、耐候性以及美观性等多种因素。本书将针对这些特点,深入探讨以下关键设计要点: 结构强度与刚度设计: 如何在保证零件功能的前提下,优化模具结构,提高其强度和刚度,防止在注塑过程中发生变形甚至损坏。我们将结合有限元分析(FEA)的概念,讲解如何通过结构优化来提升模具的整体性能。 外观件的表面质量控制: 汽车外观件对表面光洁度、颜色均匀性、无明显缺陷有着严苛的要求。本书将详细讲解如何通过精细的模具表面处理,如镜面抛光、纹理设计、排气设计等,来获得高质量的注塑产品。 大型复杂模具的设计技巧: 针对尺寸庞大、结构复杂的汽车零部件,我们将介绍多滑块、斜顶、俯冲、二次分型等复杂机构的设计方法和应用场景。我们会分析这些机构的设计难点,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如运动仿真、干涉检查等。 热流道技术在汽车模具中的应用: 热流道系统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本书将详细介绍热流道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其在汽车注塑模具中的应用案例,包括不同类型热流道的选择与设计。 高效冷却系统的设计策略: 汽车零部件的冷却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成型周期和产品质量。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设计更高效的冷却水道,如环形冷却、随形冷却等,并结合热分析软件,实现精确的冷却设计。 易于维护与维修的设计原则: 模具的长期稳定运行离不开良好的维护。本书将强调模具设计的可维护性和可维修性,例如合理设置检修孔、易于拆卸的组件设计等,以降低后期维护成本。 在实例分析部分,我们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汽车零部件,从产品工艺分析、原材料选择、模具结构设计、浇注与流道设计、冷却系统设计、顶出系统设计,直至细节机构设计,进行一步步的解析。每一个实例都将配以详细的CAD图纸、模具结构图以及实际生产照片,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例如,在分析一个汽车尾灯外壳模具时,我们会详细讲解其复杂的光学表面设计如何与注塑成型要求相结合,如何通过精密的模具设计来保证光学性能的一致性;在解析一个汽车门内饰板模具时,我们会重点突出其皮革纹理的复制、按键孔的精度控制以及集成电子元件的安装设计。 此外,本书还会涉及一些在实际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 如何解决注塑件的翘曲变形问题? 如何有效防止因冷却不均导致的内部应力? 如何优化浇注系统以避免短射或缩痕? 如何处理模具疲劳磨损及失效原因?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剖析和实例的展示,读者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汽车注塑模具设计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这套教程将是您在汽车注塑模具设计领域不断学习、探索和进步的宝贵伙伴。无论您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经验的工程师,都能从中获得深刻的启迪和实用的指导,助力您在汽车零部件制造这一关键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模具的表面处理与外观质量控制”方面的讲解,让我耳目一新。《汽车注塑模具设计要点与实例》中,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提到抛光,而是详细讲解了不同类型的抛光方法,如机械抛光、电化学抛光、超声波抛光等,以及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书中还提供了大量不同表面粗糙度下的产品图片,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表面处理对产品外观的影响。我曾经在设计一个汽车车灯罩时,因为对表面处理的要求不明确,导致产品出现轻微的划痕,影响了透光性。事后反思,如果当时能更认真地参考书中关于不同抛光工艺对表面质量的影响,或许就能避免。书中还重点讲解了“模具的颜色管理”。它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控制模具温度、注射压力、注射速度等参数,来影响塑料的颜色均匀性,以及如何通过模具表面处理来达到不同的颜色效果,如哑光、亮光等。这对于一些对颜色有严格要求的汽车内饰件设计来说,非常有价值。另外,书中还提及了“模具的防腐蚀设计”。它介绍了如何选择耐腐蚀的模具材料,以及如何对模具表面进行防腐处理,以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尤其是在一些潮湿或者腐蚀性环境下使用的模具。

评分

拿到这套书,我最惊喜的是它超出了我对“图解教程”的预期。原本以为只是简单地展示一些模具图纸和少量的文字说明,但实际内容却有着极其详尽的设计思路解析。例如,在讲解顶出机构时,书中不仅仅给出了各种顶针、推板的尺寸和类型,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不同形状零件、不同材料、不同开模行程下,选择何种顶出方式更为合理,以及如何通过模拟分析来验证顶出力的均匀性和是否会造成零件变形。其中一个案例,针对一个复杂的汽车仪表盘内饰件,书中花了整整一章的篇幅来讲解如何精确计算顶出杆的数量和位置,考虑到零件的薄壁区域、圆角过渡以及内部加强筋的影响,并提供了不同顶出方式在应力分布上的对比图,让我对“受力均匀”这个看似简单的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分型面设计的讲解,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沿零件的特征线划分,而是考虑了开模时的拔模角度、脱模阻力、冷却通道的布置,甚至是注塑机的锁模力需求。书中的一些高级技巧,比如利用CAD软件进行拔模斜度分析,以及如何根据塑料熔体的流动特性来优化分型面,都非常有借鉴意义。我曾遇到过一个因为分型面设计不当,导致产品出现飞边问题,通过学习这本书,我恍然大悟,原来是因为分型面在某些区域过于陡峭,在闭合时无法形成有效的密封,从而产生了溢料。这本书的案例分析非常接地气,很多都是汽车行业的实际应用,这对于我这样一个正在从业的设计师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

评分

这套书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尤其是在“模具的自动化与智能化设计”方面。在《汽车注塑模具设计要点与实例》中,我看到了很多关于如何将自动化设备与模具设计相结合的案例。比如,书中介绍了如何设计带有自动化脱模装置的模具,以配合机械臂进行产品取出,这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非常有帮助。而且,书中还涉及了如何利用一些传感器,如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来监测模具的运行状态,并将其数据反馈给注塑机,实现智能化的生产控制。这让我意识到,现代模具设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静态设计,而是需要融入更多的智能化元素。书中还详细讲解了“模具的维护与故障诊断”。它列举了模具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常见故障,如顶出不良、飞边、烧焦、拉丝等,并分析了这些故障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维修和预防措施。这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一本“模具故障排除手册”。我曾经在模具出现问题时,束手无策,只能依靠有经验的老师傅,但有了这本书,我能够自己分析问题,甚至提出解决方案。书中还提到了如何利用一些先进的检测设备,如三坐标测量仪、形貌仪等,来对模具的精度和表面质量进行检测,这让我对模具的品质控制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

我个人认为,这套书最出彩的地方在于它对“模具经济性设计”的深入剖析。在《汽车注塑模具设计全图解教程》中,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做出一个能生产出合格产品的模具,更重要的是,如何以更低的成本做出这样的模具。书中详细讲解了如何根据零件的批量、精度要求、材料成本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模具钢材,比如普通碳钢、合金钢、预硬钢、工具钢等,并对比了它们在强度、硬度、耐磨性、成本等方面的差异。对于模具寿命的设计,它不仅仅是强调了耐磨性,还考虑了模具的加工工艺,比如是否容易进行热处理、抛光等,从而在性能和成本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书中还用大量的篇幅讲解了“模具的标准化与模块化设计”。它提出了将一些常用模具部件设计成标准模块,可以在不同模具之间进行复用,这不仅可以大大缩短模具设计周期,还可以降低模具的制造成本。例如,书中展示了一个模块化的顶出机构设计,可以根据零件的形状和大小,快速组合出不同配置的顶出系统,非常实用。我过去在设计模具时,往往只关注功能性,而忽略了经济性,导致有些模具的制造成本过高,无法在市场上获得竞争力。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模具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兼顾性能、成本、效率等多个方面。

评分

让我眼前一亮的是,这套书对于“模具防错设计”的讲解。在《汽车注塑模具设计要点与实例》中,有一个章节专门讨论了模具在装配、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提出了相应的防错设计措施。例如,在导向机构的设计中,书中强调了如何通过偏心导向、斜导柱等方式,防止导向件装反;在冷却水路的连接处,设计了防错接头,避免水路接错;甚至在顶出机构的限位设计上,也提出了多种防错方案,防止顶出行程过长导致零件损坏。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在实际生产中却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损失。我曾经在一次模具维修中,就遇到过因为导向零件装配错误,导致模具卡死,损失惨重,事后总结,如果当时模具设计时能考虑到书中提到的防错措施,或许就能避免。这本书还非常细致地讲解了“模具的热平衡设计”。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讲解冷却通道的布置,更是深入分析了模具整体的受热情况,包括塑料熔体的热量、模具钢材的导热性能、环境温度等因素,并给出了如何通过优化冷却介质流量、选择合适的模具钢材,甚至利用模具加热器来精确控制模具温度的方案。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关于“模具防粘着设计”的技巧,例如在易粘模区域采用特殊的表面处理,或者设计特殊的脱模槽,这些都是我在其他教材中很少见到的内容。

评分

这套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画图”,而是关于“如何思考”。在《汽车注塑模具设计全图解教程》中,我最欣赏的是关于“模具结构件的标准化设计”的讲解。书中详细列出了不同类型模具(如大型模具、精密模具、热流道模具)常用到的标准组件,例如导向柱、导套、限位夹、顶针板、卸料板等,并提供了它们的规格选型手册和CAD模型库。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我的设计效率,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意识到,在模具设计中,充分利用标准化组件,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保证模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书中对这些标准化组件的选型依据,例如承载能力、耐磨性、精度要求等,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我曾经在设计一个复杂的汽车座椅骨架模具时,因为对导向柱的选型不当,导致模具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晃动,影响了产品的尺寸精度,事后反思,如果当时能更认真地参考书中关于导向件承载能力计算的部分,或许就能避免这个错误。另外,书中关于“模具CAD/CAE集成应用”的部分,让我看到了现代模具设计的技术趋势。它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UG、Pro/E等主流CAD软件进行三维建模,以及如何结合Moldflow、Simpoe等CAE软件进行成型工艺分析、强度分析、冷却分析等。书中提供的实例,都是将CAD模型直接导入CAE软件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反馈到CAD模型中进行优化,这种闭环设计的理念,让我对模具设计的科学性和预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

我最喜欢这套书的地方在于它对“模具的气压辅助设计”的讲解。在《汽车注塑模具设计全图解教程》中,书中详细介绍了气辅注塑的原理,以及如何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设计合适的气体通道和注气点。例如,对于一些需要高刚性、但又不能增加壁厚的薄壁零件,书中就给出了如何通过气辅注塑来填充内部空腔,从而提高零件的整体强度。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实例,展示了气辅注塑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如汽车保险杠、仪表板、门板等,以及通过气辅注塑带来的优势,如减轻重量、提高强度、改善外观等。这让我对气辅注塑这项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开始思考如何在我的实际设计中应用这项技术。另外,书中关于“模具的快速换模设计”的章节,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介绍了如何通过设计快速换模装置,如磁力吸盘、液压锁模装置等,来缩短模具更换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关于如何优化模具结构的,以便于快速拆卸和安装,例如设计统一的螺钉规格,使用快拆接头等。这让我意识到,在模具设计中,不仅仅要关注产品的生产,还要关注模具本身的生产效率。

评分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套书对“模具的应力分析与强度设计”的讲解。在《汽车注塑模具设计全图解教程》中,书中不仅仅是给出了各种模具结构的强度计算公式,更是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模具进行应力分析。例如,书中展示了一个复杂的模架结构,通过有限元分析,能够清晰地看到在锁模过程中,各个部件承受的应力分布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应力集中的区域。这让我对模具的强度设计有了更科学的认识。我曾经在设计一个大型模具时,因为对模架的强度估算不足,导致模具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变形,影响了产品的尺寸精度。事后总结,如果当时能更深入地学习书中关于有限元分析的内容,或许就能避免这个错误。书中还详细讲解了“模具的疲劳寿命设计”。它介绍了如何根据模具的使用频率和载荷,来估算模具的疲劳寿命,并提出了相应的延长模具疲劳寿命的措施,如优化结构、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热处理等。这对于提高模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书中还提及了“模具的抗冲击设计”。它介绍了如何根据注塑过程中的冲击载荷,来设计模具的结构,以提高模具的抗冲击性能,例如在易受冲击的区域采用加强筋设计,或者使用高强度材料。

评分

让我眼前一亮的,是这套书对“模具的绿色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在《汽车注塑模具设计要点与实例》中,书中不仅仅是讲解如何设计出符合产品需求的模具,更是强调了在模具设计过程中,如何考虑环保因素。例如,书中介绍了如何通过优化模具结构,减少材料的浪费;如何选择环保型的模具材料和润滑剂;以及如何设计易于拆卸和回收的模具。这让我意识到,模具设计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社会责任问题。书中还详细讲解了“模具的能源效率设计”。它介绍了如何通过优化模具的冷却系统,来降低能耗;如何利用一些节能型的注塑机和辅助设备,来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如何通过智能化的模具控制系统,来实现能源的优化利用。这让我对模具的节能降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开始思考如何在我的设计中应用这些理念。另外,书中还提及了“模具的安全性设计”。它介绍了如何设计安全可靠的模具,以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例如设计安全防护装置,使用防爆材料等。这对于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评分

我不得不说,《汽车注塑模具设计要点与实例》这本书在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性上,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回避那些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比如模具的冷却系统设计,书中不仅仅是给出了各种冷却通道的形状,更是详细讲解了如何根据零件的厚度变化、模具钢材的导热系数,以及注塑机的冷却水温和流量,来计算出最优的冷却回路长度和直径,以达到均匀冷却、缩短成型周期的目的。书中关于排气孔设计的章节,更是让我受益匪浅。我过去总是凭经验设置排气孔,有时候效果不佳,但这本书通过流体动力学原理,分析了气穴的形成原因,以及如何通过排气孔的位置、大小和数量来有效排除模腔内的空气,甚至还提供了在CAD软件中进行流道分析,模拟空气滞留点的技术,这比单纯的经验主义要科学和高效得多。书中关于浇口的设计,也非常讲究。它不仅仅是给出几种常见的浇口类型,如潜进浇口、扇形浇口、针阀浇口等,更深入地分析了不同浇口类型对熔体冲击、剪切应力以及产品外观的影响,并提供了根据零件尺寸、壁厚、材料特性来选择最佳浇口类型和位置的详细指导。举个例子,书中对于一个要求外观精度极高的仪表盘面板,是如何通过精巧的潜进浇口设计,既保证了熔体快速填充,又避免了对表面产生冲击痕迹,这让我印象深刻。而且,书中还专门辟出一章讲解了模具的寿命设计,考虑了模具钢材的选择、热处理工艺、表面处理等因素,这对于延长模具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