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逝去的武林 武學宗師 口述親曆 李仲軒親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錄
:38.00元
作者:徐皓峰
齣版社:人民文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02009920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2k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一代形意拳大師,為什麼甘願做一個普通的看門人?在人生的*後幾年,他為什麼又突然開口,將自己畢生經驗和盤托齣?本書為您講述一個真實的武林,講述在那個武術被稱為國術的時代,中國傳統武者的愛恨情仇。書中有武林舊事,有老一輩武者的思維意識,更有中華武術所的訓練體係。
《逝去的武林》曾在武術專業雜誌《武魂》上連載,在未齣版前已轟動國內外武術界,初版即成為暢銷書。
鳳凰衛視竇文濤主持的《鏘鏘三人行》做瞭介紹,梁文道主持的鳳凰衛視《開捲八分鍾》欄目及崔永元主持的《小崔說事》欄目均做瞭專題推介。
內容提要
掌風拳影裏的中國 彰顯一脈華夏文明的韆古傳承
一代武學宗師口傳心授 獨步天下的技擊與養生之法
香港電影金像奬得主徐皓峰“民間武術”三部麯
《逝去的武林》《高術莫用》《武人琴音》演繹武人百年命運
同齣尚師門下的武學大傢李仲軒、韓伯言先生分彆講述民國時期三位形意拳大師:唐維祿、尚雲祥和薛顛的言行、造詣實錄上世紀至今百年傳承中,武林中人的生活情境、習武者特有的思維意識和為我中華所的身體訓練法門秘傳與絕技之外,更有生活理念、生命感悟的餘音“三部麯”作為“中華武學*時期的後見證”,除瞭係統整理代錶武術實戰高水平——形意拳的珍貴史料和拳理,還根據薛顛《象形拳真詮》和李仲軒口傳,對象形術進行瞭完整的闡釋和解析;另有尚門韓傳形意拳心法和“大刀嚮鬼子頭上去”的喜峰口之戰刀法。
目錄
作者介紹
李仲軒(1915~2004),名軏,字仲軒,天津寜河縣人,形意拳大師唐維祿、尚雲祥、薛顛的弟子,武林名號“二先生”。其父係和母係均為京津地區的官宦大傢族,因遵守“武林人士不能有官場身份”的門規,放棄做官機會。34歲自武林退隱,晚年在北京西單的一傢電器商店看門為生。
徐皓峰:導演、作傢、道教研究學者、民間武術整理者。
李仲軒(1915~2004) 名軏,字仲軒,天津寜河縣人。師從形意拳三位大師唐維祿、尚雲祥、薛顛,武林名號“二先生”。其父係和母係均為京津地區的官宦大傢族。34歲自武林退隱,後在北京西單一傢電器商店值夜為生。因遵守師父尚雲祥的規定,一生未收徒弟。晚年在《武魂》 name='ref__641940'>雜誌上發錶係列文章,作為“中華武學*時期的後一位見證者”,披露瞭珍貴的史料和拳理。文摘
序言
《逝去的武林武學宗師口述親曆李仲軒親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錄》——僅僅是書名,就足以讓我的思緒萬韆,腦海中勾勒齣一幅幅充滿畫麵感的場景。我仿佛已經看到,在那個動蕩不安的一九三零年代,一群身懷絕技、意氣風發的武林人士,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承載著那個時代的印記。李仲軒老先生的“口述親曆”,更是將這段曆史的真實性推嚮瞭極緻,讓文字不再是冰冷的記錄,而是溫熱的呼吸。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他將如何用最樸實、最真切的語言,為我們還原那個逝去的武林。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看到那些鮮活的人物形象,聽到那些充滿智慧與江湖氣息的對話,感受到那個時代獨特的文化氛圍。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武術的書,更是一本關於曆史、關於人生、關於那個特定年代社會風貌的百科全書。
評分這本書就像一扇塵封的窗,透過它,我窺見瞭那個遙遠而又熟悉的時代。書名中的“逝去的武林”幾個字,就足以勾起心中對武俠世界的無限遐想。李仲軒老先生的名字,更是帶著一種傳奇色彩,仿佛他本身就是武林的一段活著的史詩。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內心是充滿期待的,想知道這位“武學宗師”將如何用他的口述,為我們描繪一幅怎樣的三百年前的江湖畫捲。讀這本書,我仿佛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舊時江湖的鐵砂掌味道,聽到刀劍碰撞的鏗鏘之聲,感受到那些武林人士之間恩怨情仇的復雜情感。作者以“口述親曆”的方式,讓這段曆史變得格外真實,也格外有溫度。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第一頁,跟隨李仲軒先生的腳步,一同走進那個風起雲湧、俠義精神閃耀的年代。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能觸動我內心深處對俠義、對傳統文化的那份情懷,讓我感受到那個時代的精神力量,並從中獲得啓迪。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就已經勾勒齣瞭一個極富想象空間的畫麵:一個曾經輝煌、如今卻已“逝去”的武林,一位身懷絕技、見證瞭曆史變遷的“武學宗師”,以及他親口講述的、關於“一九三零年代武人”的言行錄。讀到這個書名,我立刻就能聯想到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以及在那其中叱吒風雲的武林人物。我非常好奇,這位李仲軒宗師,他究竟是怎樣的人物?他的經曆又有多麼的傳奇?他所親曆的一九三零年代,究竟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武林故事?這本書對我而言,就像是一張泛黃的舊照片,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和人文的溫度。我迫切地想通過這本書,去瞭解那個時代的武林江湖,去感受那個時代武人的風骨和操守,去探尋那些曾經在曆史長河中閃耀過的,卻又漸漸被遺忘的光芒。
評分翻開這本《逝去的武林武學宗師口述親曆李仲軒親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錄》,我立刻就被一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所吸引。書名中的“口述親曆”四個字,就賦予瞭這本書一種天然的親切感和真實感。我仿佛能聽到李仲軒老先生低沉而有力的聲音,在我耳邊講述著他所經曆的那個跌宕起伏的年代。書中關於“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錄”的部分,更是讓我對那個時期的社會風貌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好奇那個時候的武林是什麼樣子?那些武林人士的言談舉止,是否還保留著古代俠客的風骨?他們是如何在時代洪流中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又如何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生存下來的?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一些具體的、生動的、充滿細節的人物描繪,而不僅僅是泛泛而談的武術理論。我希望通過這些“言行錄”,能夠觸摸到那個時代真實的脈搏,感受到那個時代獨特的人文氣息。
評分剛拿到這本《逝去的武林武學宗師口述親曆李仲軒親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錄》,我便被它厚重的標題和“口述親曆”這幾個字深深吸引。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位飽經風霜、卻眼神依舊銳利的老者,坐在搖椅上,娓娓道來他所經曆的那個年代的武林故事。書中“一九三零年代”這個時間節點,本身就充滿瞭故事性——一個時代的變遷,舊的秩序正在瓦解,新的力量正在崛起。而“武人言行錄”,更是直接點明瞭書的核心內容,我期待能夠從中看到那個年代武林人士最真實的一麵:他們的行為準則,他們的價值取嚮,他們的喜怒哀樂,甚至是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部關於武術的書,更是一部關於人性的書,一部關於曆史的書。我希望通過閱讀,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那個特定曆史時期下,武術界的人物生態,以及他們是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生存和發展的。這本書,無疑是瞭解那個時代的一個絕佳窗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