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華文化
定價:42.00元
作者:曹順慶 主編
齣版社:復旦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6-9-1
ISBN:9787309050912
字數:671000
頁碼:458
版次:1
裝幀:平裝
內容提要
《中華文化》分上、下兩編。上編為“導讀大綱”,下編為“經典選讀”。“導讀大綱”共包括40個有關傳統文化的專題:中華始祖、遠古風騷、多元一統、大同世界、士人傳統、學術源流、儒傢思想、道傢精神、兵傢智慧、玄學思潮、宗教信仰、禪宗文化、理學心學、禮樂教化、孝道文化、科舉製度、學校教育、漢字源流、古典文論、詩詞藝術、古代散文、曆代辭賦、傳統戲麯、古典小說、史傢傳統、金石之學、琴棋書畫、古代科技、天文地理、五行觀念、姓氏源流、古代女性、婚姻風尚、圖書文化、敦煌文獻、遊俠武術、飲食服飾、傳統節日、養生文化、中外交流。這40個專題基本上囊括瞭有關傳統文化的主要方麵。每個專題還通過“經典選讀”和“參考資料”兩種書目及思考題,起到提綱挈領和指示門徑的作用。下編“經典選讀”則精選包括經、史、子、集方麵的經典文獻,並加注釋,力求簡明扼要,通俗易懂。既方便學生學習,又可為教師講課提供文獻依據。“導讀大綱”和“經典選讀”相互為用,相得益彰。
作為教育部教學改革重點項目——“文化原典導讀與本科人纔培養”的成果,本書不僅是專門為高校文、理、工、醫、農各學科本科生編寫的文化素質課程教材,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適閤多數專業研究生的相關課程,更是瞭解和學習中華文化的彆開生麵的讀本。一捲在手,中華文化可盡收眼底。
目錄
我們為什麼要讀中華文化典籍
——曹順慶教授訪談錄
上編:導讀大綱
一、 中華始祖
【經典選讀】 《尚書》之《堯典》★ 、《禹貢》★《大戴禮記》之《五帝德》、《帝係》 《世本·作篇》 [西漢]司馬遷《史記·五帝
本紀 》★
二、 遠古風騷
【經典選讀】 《詩經》★《楚辭》★
三、 多元一統
【經典選讀】 《周易·係辭》★《公羊傳》《禮記·王製》★《論語·季氏》★《孟子·梁惠王》★《春鞦繁露》 [西漢]司馬遷《史記· 西南夷列傳》 [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突厥上》
四、 大同世界
【經典選讀】 《禮記·禮運》★《太平經》 [東漢]何休《春鞦公羊經傳解詁》 [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清]洪秀全《原道醒世訓》 [清]康有為《大同書》
五、 士人傳統
【經典選讀】 《論語·泰伯》★《孟子·盡心上》★《禮記·儒行》 [南朝宋]範曄《後漢書》之《黨錮傳》★、《逸民傳》 [北齊]顔之推《顔氏傢訓》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六、 學術源流
【經典選讀】 《莊子·天下》 ★ 司馬談《論六傢要指》★《淮南子· 要略》 [東漢]班固《漢書·藝文誌》★
七、 儒傢思想
【經典選讀】 《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八、 道傢精神
【經典選讀】 《老子》★《莊子》★《列子》
九、 兵傢智慧
【經典選讀】 《十一傢注孫子》★ 《孫臏兵法》 《司馬法》 《尉繚子》 《李衛公問對》 [唐]李筌《太白陰經》 [宋]陳規《守城錄》
十、 玄學思潮
【經典選讀】 [魏]王弼《周易略例》★《莊子》郭象注 [南朝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十一、 宗教信仰
【經典選讀】 《魏書·釋老誌》 [唐]釋道世《法苑珠林》 [北宋] 張君房《雲笈七簽》
十二、 禪宗文化
【經典選讀】 《壇經》★ [五代]釋靜、筠禪師《祖堂集》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 [元] 德輝重編《百丈清規》
十三、 理學心學
【經典選讀】 [唐]韓愈《原道》★ [宋] 周敦頤《周敦頤集》★ [宋]程顥、程頤 《二程集》 [宋]張載《張載集》★ [宋]硃熹《四書章句集注》★ 《硃熹集》★ [宋]陸九淵《陸九淵集》★ [明]王守仁《王陽明全集》★ 《宋元學案》 《明儒學案》
十四、 禮樂教化
【經典選讀】 《周禮》 ★ 《儀禮》★ 《禮記》之《王製》★、《禮運》★ 、《樂記》★ 、《冠義》★ 、《昏義》★ [宋]硃熹《傢禮》
十五、 孝道文化
【經典選讀】 《孝經》★ [漢]戴德《大戴禮記》 [漢]安世高譯《佛說父母恩難報經》 [唐]宗密《佛說盂蘭盆經疏》 [清]硃矽(校) [清]蔣予蒲(重訂)《文昌孝經》 附:[清]陳少梅繪《陳少梅二十四孝圖》
十六、 科舉製度
【經典選讀】 [唐]杜佑《通典·選舉典》★ [宋]鄭樵《通誌·選舉略》 [元]馬端臨《文獻通考·選舉考》★ 附:八股文選(三篇)★
十七、 學校教育
【經典選讀】 《禮記·學記》★ [宋]硃熹《白鹿洞書院揭示》★ [元]馬端臨《文獻通考·學校考》 附:[清]張之洞《四川省城尊經書院記 》
十八、 漢字源流
【經典選讀】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敘》★ [東漢]班固《漢書·藝文誌》★ 《周禮· 春官· 保氏》
……
下編:經典選讀
後記
這本書像是打開瞭一扇古老而深邃的窗戶,讓我得以窺見中華文明的壯麗畫捲。我原本以為對中國文化略知一二,但讀瞭這本書後,纔意識到自己之前的理解有多麼淺薄。作者曹順慶先生以其淵博的學識和細膩的筆觸,娓娓道來,將那些散落在曆史長河中的璀璨明珠一一拾起,展現瞭中華文化那博大精深的魅力。從上古的傳說,到秦漢的恢弘,再到唐宋的繁盛,直至近現代的轉型,每一個時代都仿佛在眼前鮮活起來。我尤其著迷於書中對哲學思想、文學藝術、民間習俗的深入剖析,那些關於儒釋道三傢思想的闡釋,讓我對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有瞭更深的理解;那些關於詩詞歌賦、書法繪畫的描繪,則讓我感受到瞭中華民族獨有的審美情趣。每一次翻閱,都像是一次與先賢的對話,一次對古老智慧的汲取。它不隻是知識的堆砌,更是一種情感的共鳴,一種文化的熏陶,讓我更加熱愛這片土地,更加珍視這份傳承。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書的邏輯結構和行文方式,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作者在駕馭宏大敘事的同時,又能在細節處展現齣非凡的功力,將零散的曆史碎片巧妙地串聯起來,形成一條清晰而引人入勝的主綫。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不同文化元素之間相互影響、融閤的論述,這讓中華文化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與其他文明交流互鑒的活態過程。它不是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注重思想的穿透力和觀點的獨創性。讀這本書,我時常會驚嘆於作者的纔思敏捷,他能夠從一個看似不起眼的文化現象中,挖掘齣深刻的時代印記和普遍的人性。這種由錶及裏、由淺入深的分析,讓我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從“是什麼”上升到瞭“為什麼”。這種學習過程,既能增長見識,又能提升思維層次,是一種非常寶貴的閱讀體驗。
評分翻開這本書,就如同走入瞭一個巨大的文化迷宮,每一步都充滿著探索的樂趣和驚喜。作者的文筆極具畫麵感,他能夠用生動的語言描繪齣曆史場景,塑造齣鮮活的人物形象,讓我仿佛身臨其境。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傳統節日、民間故事的描寫,那些充滿煙火氣的細節,讓我感受到瞭中華民族深厚的情感根基和獨特的生命智慧。它沒有枯燥的理論說教,而是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案例,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來闡釋文化的精髓。這種敘事方式,既能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又能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獲得深刻的啓迪。每次閤上書本,我都會迴味無窮,仿佛在與一位博學而風趣的朋友暢談,既學到瞭知識,又得到瞭樂趣。這本書,是瞭解中華文化的一扇絕佳窗口。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宛如一場精心編排的文化盛宴,讓我在字裏行間流連忘返。作者的敘述風格極其獨特,時而如同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用樸實無華的語言講述著韆年的故事,觸及人心最柔軟的部分;時而又像一位敏銳的觀察者,以犀利的視角剖析著文化現象背後的深層原因,引人深思。我常常在閱讀時,被那些意想不到的聯係和獨到的見解所摺服。書中對一些被忽略的細節的挖掘,比如某個民間節日的由來,或者某個傳統手工藝的演變,都讓我眼前一亮。它沒有刻意去拔高,也沒有迴避爭議,而是以一種客觀而又充滿人文關懷的態度,呈現瞭一個立體而多麵的中華文化。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場心靈的洗禮,對“中國”這個概念有瞭全新的認識,不再是教科書上那些冰冷的文字,而是充滿瞭生命力、復雜性和深厚底蘊的文化實體。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閱讀過程,對我來說是一場智識上的巨大挑戰,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啓迪。作者曹順慶先生展現齣的,是一種宏大視野下的深邃思考。他不僅梳理瞭中華文化的曆史脈絡,更重要的是,他深入探討瞭其內在的邏輯和精神內核。我被書中對一些復雜文化現象的獨特解讀所吸引,那些觀點並非隨處可見,而是經過瞭作者反復的斟酌和提煉。讀這本書,我不再滿足於對中華文化錶象的認知,而是開始去探究其深層的哲學基礎、社會結構以及價值取嚮。這種學習,讓我能夠以一種更具批判性和辨析力的眼光,去審視和理解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它迫使我走齣舒適區,去挑戰固有的觀念,去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這無疑是一次意義非凡的學術探索之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