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文化
定价:42.00元
作者:曹顺庆 主编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9-1
ISBN:9787309050912
字数:671000
页码:458
版次:1
装帧:平装
内容提要
《中华文化》分上、下两编。上编为“导读大纲”,下编为“经典选读”。“导读大纲”共包括40个有关传统文化的专题:中华始祖、远古风骚、多元一统、大同世界、士人传统、学术源流、儒家思想、道家精神、兵家智慧、玄学思潮、宗教信仰、禅宗文化、理学心学、礼乐教化、孝道文化、科举制度、学校教育、汉字源流、古典文论、诗词艺术、古代散文、历代辞赋、传统戏曲、古典小说、史家传统、金石之学、琴棋书画、古代科技、天文地理、五行观念、姓氏源流、古代女性、婚姻风尚、图书文化、敦煌文献、游侠武术、饮食服饰、传统节日、养生文化、中外交流。这40个专题基本上囊括了有关传统文化的主要方面。每个专题还通过“经典选读”和“参考资料”两种书目及思考题,起到提纲挈领和指示门径的作用。下编“经典选读”则精选包括经、史、子、集方面的经典文献,并加注释,力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既方便学生学习,又可为教师讲课提供文献依据。“导读大纲”和“经典选读”相互为用,相得益彰。
作为教育部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文化原典导读与本科人才培养”的成果,本书不仅是专门为高校文、理、工、医、农各学科本科生编写的文化素质课程教材,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适合多数专业研究生的相关课程,更是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的别开生面的读本。一卷在手,中华文化可尽收眼底。
目录
我们为什么要读中华文化典籍
——曹顺庆教授访谈录
上编:导读大纲
一、 中华始祖
【经典选读】 《尚书》之《尧典》★ 、《禹贡》★《大戴礼记》之《五帝德》、《帝系》 《世本·作篇》 [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
本纪 》★
二、 远古风骚
【经典选读】 《诗经》★《楚辞》★
三、 多元一统
【经典选读】 《周易·系辞》★《公羊传》《礼记·王制》★《论语·季氏》★《孟子·梁惠王》★《春秋繁露》 [西汉]司马迁《史记· 西南夷列传》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突厥上》
四、 大同世界
【经典选读】 《礼记·礼运》★《太平经》 [东汉]何休《春秋公羊经传解诂》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清]洪秀全《原道醒世训》 [清]康有为《大同书》
五、 士人传统
【经典选读】 《论语·泰伯》★《孟子·尽心上》★《礼记·儒行》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之《党锢传》★、《逸民传》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六、 学术源流
【经典选读】 《庄子·天下》 ★ 司马谈《论六家要指》★《淮南子· 要略》 [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
七、 儒家思想
【经典选读】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八、 道家精神
【经典选读】 《老子》★《庄子》★《列子》
九、 兵家智慧
【经典选读】 《十一家注孙子》★ 《孙膑兵法》 《司马法》 《尉缭子》 《李卫公问对》 [唐]李筌《太白阴经》 [宋]陈规《守城录》
十、 玄学思潮
【经典选读】 [魏]王弼《周易略例》★《庄子》郭象注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十一、 宗教信仰
【经典选读】 《魏书·释老志》 [唐]释道世《法苑珠林》 [北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
十二、 禅宗文化
【经典选读】 《坛经》★ [五代]释静、筠禅师《祖堂集》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 [元] 德辉重编《百丈清规》
十三、 理学心学
【经典选读】 [唐]韩愈《原道》★ [宋] 周敦颐《周敦颐集》★ [宋]程颢、程颐 《二程集》 [宋]张载《张载集》★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朱熹集》★ [宋]陆九渊《陆九渊集》★ [明]王守仁《王阳明全集》★ 《宋元学案》 《明儒学案》
十四、 礼乐教化
【经典选读】 《周礼》 ★ 《仪礼》★ 《礼记》之《王制》★、《礼运》★ 、《乐记》★ 、《冠义》★ 、《昏义》★ [宋]朱熹《家礼》
十五、 孝道文化
【经典选读】 《孝经》★ [汉]戴德《大戴礼记》 [汉]安世高译《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唐]宗密《佛说盂兰盆经疏》 [清]朱硅(校) [清]蒋予蒲(重订)《文昌孝经》 附:[清]陈少梅绘《陈少梅二十四孝图》
十六、 科举制度
【经典选读】 [唐]杜佑《通典·选举典》★ [宋]郑樵《通志·选举略》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选举考》★ 附:八股文选(三篇)★
十七、 学校教育
【经典选读】 《礼记·学记》★ [宋]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学校考》 附:[清]张之洞《四川省城尊经书院记 》
十八、 汉字源流
【经典选读】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 [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 《周礼· 春官· 保氏》
……
下编:经典选读
后记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逻辑结构和行文方式,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作者在驾驭宏大叙事的同时,又能在细节处展现出非凡的功力,将零散的历史碎片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清晰而引人入胜的主线。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不同文化元素之间相互影响、融合的论述,这让中华文化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活态过程。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注重思想的穿透力和观点的独创性。读这本书,我时常会惊叹于作者的才思敏捷,他能够从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文化现象中,挖掘出深刻的时代印记和普遍的人性。这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分析,让我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从“是什么”上升到了“为什么”。这种学习过程,既能增长见识,又能提升思维层次,是一种非常宝贵的阅读体验。
评分这本书像是打开了一扇古老而深邃的窗户,让我得以窥见中华文明的壮丽画卷。我原本以为对中国文化略知一二,但读了这本书后,才意识到自己之前的理解有多么浅薄。作者曹顺庆先生以其渊博的学识和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将那些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一一拾起,展现了中华文化那博大精深的魅力。从上古的传说,到秦汉的恢弘,再到唐宋的繁盛,直至近现代的转型,每一个时代都仿佛在眼前鲜活起来。我尤其着迷于书中对哲学思想、文学艺术、民间习俗的深入剖析,那些关于儒释道三家思想的阐释,让我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那些关于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的描绘,则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审美情趣。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一次与先贤的对话,一次对古老智慧的汲取。它不只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一种文化的熏陶,让我更加热爱这片土地,更加珍视这份传承。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对我来说是一场智识上的巨大挑战,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启迪。作者曹顺庆先生展现出的,是一种宏大视野下的深邃思考。他不仅梳理了中华文化的历史脉络,更重要的是,他深入探讨了其内在的逻辑和精神内核。我被书中对一些复杂文化现象的独特解读所吸引,那些观点并非随处可见,而是经过了作者反复的斟酌和提炼。读这本书,我不再满足于对中华文化表象的认知,而是开始去探究其深层的哲学基础、社会结构以及价值取向。这种学习,让我能够以一种更具批判性和辨析力的眼光,去审视和理解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它迫使我走出舒适区,去挑战固有的观念,去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无疑是一次意义非凡的学术探索之旅。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宛如一场精心编排的文化盛宴,让我在字里行间流连忘返。作者的叙述风格极其独特,时而如同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着千年的故事,触及人心最柔软的部分;时而又像一位敏锐的观察者,以犀利的视角剖析着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引人深思。我常常在阅读时,被那些意想不到的联系和独到的见解所折服。书中对一些被忽略的细节的挖掘,比如某个民间节日的由来,或者某个传统手工艺的演变,都让我眼前一亮。它没有刻意去拔高,也没有回避争议,而是以一种客观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态度,呈现了一个立体而多面的中华文化。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对“中国”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教科书上那些冰冷的文字,而是充满了生命力、复杂性和深厚底蕴的文化实体。
评分翻开这本书,就如同走入了一个巨大的文化迷宫,每一步都充满着探索的乐趣和惊喜。作者的文笔极具画面感,他能够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历史场景,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传统节日、民间故事的描写,那些充满烟火气的细节,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情感根基和独特的生命智慧。它没有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来阐释文化的精髓。这种叙事方式,既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又能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深刻的启迪。每次合上书本,我都会回味无穷,仿佛在与一位博学而风趣的朋友畅谈,既学到了知识,又得到了乐趣。这本书,是了解中华文化的一扇绝佳窗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