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在股市上赚不到钱?为什么别人在股市上赚得到钱?
投资成功与否,取决于你思考的逻辑和行动的经验。变幻莫测的市场局势,轮回波动的内外环境,永远不变的是投资者始终变化的视角和体验。投资者如何结束“往回看,机会都很多;往前看,机会都很少”的梦魇?
这是一本“聊”出来的投资“论语”
本书作者、雪球的创始人方三文,是互联网时代中国和股市的历者,是雪球1 600万用户的投资陪伴者。他在雪球上与聪明投资者分享的专业逻辑和实操经验,将在本书中精选呈现:
公开真实经验和绝密干货,全程陪“聊”
重新认识市场
重新认识公司
重新认识自己
公开调仓记录及买入卖出逻辑,在线陪“赌”
A股市场分析
美股实盘操作
投资组合策略
方三文
雪球ID不明真相的群众,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在南方报业集团和网易公司工作,2010年创办投资网站雪球,2017年创立了雷石价值基金。入选《财富》中文版2012年""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
雪球是中国*大的互联网投资者社区,为千万投资者提供实时行情、新闻资讯、投资策略和交易服务。
序言
部分 投资理念
章 认识市场
你见过“主力”吗? / 4
玩真的 / 4
我和你 / 6
资产管理的工作框架 / 7
关于投资能力 / 9
机会越少,赚得越多 / 12
你见过“主力”吗? / 14
投资:在50%~100%之间 / 15
我眼中没有的东西 / 16
股市中的不可能/18
预期与市场,收益、风险与波动 / 19
股市与“赌徒” / 20
难以把握的周期 / 23
一个营业部老总的观察 / 24
如果时间回到2014年9月 / 27
A股是好的股市? / 28
中国股市是好的股市 / 28
旗帜鲜明地赞成A股扩容 / 29
好的资本市场是怎样的? / 33
股市中的市场情绪 / 34
炒股大的悲剧 / 35
稳定压倒一切 / 36
理想的股市具备哪些特征/ 36
为什么好公司让外国人买走了? / 37
关于牛市那些事 / 41
A 股是不是不重视分红? / 44
大盘蓝筹股 “ 盘子太大,炒不动”? / 49
投资问道 / 54
在美股上市有啥好处? / 56
美国资本市场“ 小人”多 / 56
中概股私有化会搁浅吗? / 58
的中国上市公司在哪里? / 60
中国概念股钱多成灾 / 61
如果,如果 / 66
民间低手看宏观 / 67
民间低手看宏观 / 67
改革与股市 / 68
怎样应对通缩? / 69
谈货币供应与价格 / 69
贫富的错觉 / 70
谈金融风险 / 70
谈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 / 70
谈盈亏同源 / 72
市场语录 / 73
第二章 认识公司
互联网投资方法论 / 78
关于互联网公司投资的一些看法 / 78
社交网络的盈利模式 / 84
致命的顺序 / 86
关于互联网竞争格局 / 88
流量≠用户 / 89
更关注价值而非用户体验 / 90
某互联网人士的用户黏性四层论 / 90
好生意与好商业模式 / 91
餍足的需求 / 91
恼人的模式
谈好生意
投人与投公司 / 98
谈公司治理 / 98
谈投人 / 98
谈管理 / 98
企业家的抱怨 / 101
估值都是浮云? / 102
估的什么值? / 102
高估未必要卖出 / 105
估值都是浮云 / 106
怎样估值 / 108
买入卖出的诱惑 / 108
佳投资时机:市场规模与利润率双升 / 108
谈卖出 / 110
谈买卖时点 / 111
卖了“ 原告”买“ 被告” / 111
关于卖出的致命诱惑 / 114
投资策略与总结 / 119
投资体系建设与展望 / 119
我比巴菲特早两年投资比亚迪 / 120
为什么中国的价值投资者都买贵州茅台 / 124
大而不倒,市值重要吗? / 127
苹果市值会超过1 万亿美元吗? / 127
谈公司扩张 / 130
You ask me, I ask who? (你问我,我问谁?) / 130
也说说“ 万宝华之争” / 131
在奥马哈能学到什么 / 132
我们去找白送的公司吧 / 135
公司语录 / 137
第三章 认识自己
股市众生相
在股市你能做的三件事 / 144
为什么你在股市上赚不到钱? / 146
为什么你能在股市上赚到钱? / 152
让你赚得爽的股票是哪只? / 155
让你亏得惨的股票是哪只? / 156
你投资生涯中“ 神”的一次操作是什么? / 158
你定投时间长的一只基金是什么? / 159
你持有时间长的一只股票是什么? / 161
你真的是反指吗? / 161
从满眼好股到满眼烂股 / 162
散户提升自我认知的正确姿势 / 164
投资理念语录
第二部分 投资组合
第四章 资产配置
你如何能在投资中赚到钱?
人生投资的资产动态平衡 / 176
基金投资者为什么亏损? / 178
简单的收益率进阶之道 / 180
适合懒人、笨人的投资办法 / 181
我的基金投资组合:中国好资产 / 185
要配置,不要下注 / 186
散户的生存之道 / 188
资产配置的实验和总结 / 192
谈定投 / 195
汇率与资产配置 / 195
谈债券类资产配置 / 196
悬赏征集好资产
股灾前求推荐分级A / 197
请推荐一只场外公募基金 / 198
A股实盘
A 股版投资 / 202
“为国护盘” / 203
第五章 选股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2013 年6 月“ 苹果”换成“ 特斯拉” / 208
谈腾讯 / 210
谈Facebook / 214
谈陌陌 / 217
谈微博 / 219
谈好未来 / 223
谈 / 223
谈Twitter / 224
谈百度 / 224
谈欢聚时代 / 225
谈特斯拉 / 225007
谈苹果 / 226
谈网易 / 227
谈东方财富 / 228
谈头条 / 229
谈几大电商巨头 / 230
谈诺亚财富 / 231
谈民生银行 / 214
谈大成纳斯达克100 指数 / 231
谈易车网 / 231
谈在富士康上亏钱 / 232
谈搜狐 / 232
谈途牛 / 233
谈点评类公司 / 233
谈媒体类公司 / 234
谈奇虎360 / 235
谈雅虎 / 236
谈新浪 / 238
谈盛大私有化 / 240
第三部分 问答与雪球方法论
第六章 问答
赚钱与亏钱
有没有收取分红超过本金的股票? / 240
总结一下你在海外赚钱的原因 / 246
你有海外投资亏钱的经历吗 / 246
听说A 股不好赚钱,美股、港股比较好赚钱? / 249
第七章 雪球方法论
谈雪球 / 256
岛 / 257
滚雪球的常识 / 258
大卫,不可以! / 260
继续吹牛/ 263
神出鬼没 / 269
近有什么股票推荐 / 270
雪球是如何滚起来的 / 272
没有“ 人,雪球如何滚下去? / 276
雪球的价值 / 280
大家好,我是@不明真相的群众。
我是做什么的?请看我的名片。
对啊,我的主业是在一个叫“雪球”的网站或者APP 陪聊。
我统计了一下,从网站上线至今,我在雪球发了25 033 条帖子。在这25 033 条帖子里面,我自己发布的主帖只有3 276 条,也就是说, 绝大多数是对别人帖子的跟帖。
当然,我的25 033 条帖子发出去,收获的回帖那就多了去了, 有几十万条之多。
聊些啥呢?主要聊的是投资,关于投资理念,关于行业,关于公司。
聊那么多,是因为我是话痨吗?其实,陪聊除了排解寂寞,主要是出于功利的需求。
首先, 作为曾经靠码字为生的人,我认为跟帖比主帖更有价值, 聊天比发文章更有价值。发文章的主要价值是为了证明自己多牛,聊天的主要价值却在于发现自己多傻。但是,这个聊天有一个前提,就是聊天对象不固定,意见来自不确定的对象。如果把聊天对象限定在熟人关系圈,进步就停滞了。
其次, 作为现在靠“赌博”为生的人,我认为“赌技”的提升, 主要受益于聊天。因为在投资方面,发现自己傻比证明自己牛的价值大10 000 倍!
我曾经跟很多像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大师聊过,收益很大。但是,发自内心地说,还是在雪球上跟人聊的几十万条帖,收益更大。
陪聊之外,可以说说我的副业—“陪赌”。
我是如何“赌”的呢?可以看看我的三个投资组合。
一是A 股版投资;二是港股实盘;三是美股实盘。
像我这样,公布自己所有持仓和买卖行为的“赌徒”,放眼全世界,估计也算奇葩了。让人欣慰的是,
在雪球上这样的奇葩还真不少,现在雪球上有超过110万个投资组合!
不只如此,我近成立了一只私募基金,叫作雷石价值基金,真刀实枪地参与了资产管理这个和平年代刺激的游戏。雪球上运行着近200只私募基金,大部分基金的基金经理都是像我一样的雪球用户!
之所以想把陪聊、陪“赌”的内容结集成书,其实是想相对地梳理自己的投资理念,那么,我的投资理念是啥?
这个问题,有一个叫“大道小岛”的雪球用户在2017 年8 月3 日也问过我:
方丈,能用三句话总结一下你的投资精髓吗?
我的回答是:
找到好公司(靠长期积累的眼光);碰到合适的买入时机(靠运气和耐心);持有(靠对公司的理解和对市场波动的理解)。
我再展开解释一下:
(1)我认为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投资者能够做的主要工作是寻找优质的公司,优质的公司可能拥有好的行业处境、好的商业模式、的治理结构和企业文化。限于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每个投资者能够有认知的优质公司数量是非常少的,对,非常少,一辈子能有十家八家就算非常多了。本书中关于公司的探讨,就是寻找公司的过程。
(2)优质的公司能够以合适的价格甚至优惠的价格买入当然是理想的,但这并不容易,所以只能靠运气和耐心,比如,整个市场出现低估,或者个股出现“黑天鹅”事件。投资者可以祈求自己有好运能获得这样的机会,但也不能妄想自己永远会有这样的机会。本书还有大量关于市场和个股买入机会的内容,结论也很简单:完美的买入机会可遇不可求。(3)长期持有优质公司才能获得足够大的回报,那么如何做到长期持有?需要重视两点:一个是对公司的认识,你只有相信公司长期的价值才可能长期持有;二是对市场波动的认识,认识到市场波动无法把握,你就不用去妄图“高抛低吸”赚市场的钱。这本书里关于市场的部分,主要就是探讨投资者跟市场的关系,结论就是:股价涨跌无法预测,投资者应该放弃赚市场钱的企图。
(4)如果没有能力寻找的公司,没有耐心等待合适的买入机会,那么是不是就不能投资了?也并不是这样,这本书里关于资产配置的部分,就是探讨资产配置这种适合非专业投资者的投资方法,结论也比较简单:不择时不择股,你就跑赢了大多数人。
陪聊、陪“赌”都是不错的人生体验。当然,也有不愉快的时候,主要是大家忘了有价值的是发现自己傻,转而去证明自己牛。这就麻烦了。
若是如此,我倒也有处理的办法:
别人说他的股票好,我说:您厉害,您赚得多!
别人说我的股票烂,我说:您厉害,您赚得多!
别人说他的水平高,我说:您厉害,您赚得多!
别人说我的水平差,我说:您厉害,您赚得多!
这时候,一般就会陷入深深的沉默……
所以我选择这句话作为本书的书名:
您厉害,您赚得多!
方三文
写于2017年8月16日
一直以来,我都对那些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事物的作者怀有深深的敬意,方三文无疑就是这样的作者。他的文字,总有一种穿越迷雾,直抵核心的力量。这本书的名字——“您厉害,您赚得多‘聊’出来的投资‘论语’”,光听名字就充满了故事感和启发性。它不像那种堆砌概念、术语的学术著作,而是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坐在你身边,用平和却又不失犀利的语言,跟你聊聊关于投资,关于财富,关于“厉害”这件事。我理解的“厉害”,并非是那种炫耀式的、口头上的强大,而是一种基于深刻理解和有效行动的内在实力。这种实力,体现在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对规律的把握,以及在复杂环境中做出明智决策的能力。而“赚得多”,自然是这种“厉害”的外在体现,是长期积累和智慧运用的必然结果。这本书的书名,让我看到了作者对“因果”的清晰认知:正是因为“厉害”,所以才能“赚得多”。而“聊”出来的投资“论语”,则点明了这本书的独特风格。它不是强加的理论,而是通过对话、交流、分享,将那些历久弥新、如同中国古代“论语”般智慧的投资哲学,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读者。我猜想,方三文在这本书中,不会拘泥于具体的投资品种或技术指标,而是会着重探讨投资背后的思维模式、心态建设、风险管理以及人性的弱点等更为根本性的问题。他可能会通过讲述自己的经历,或是观察到的现象,来阐述他的观点。我期待的是,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重新审视自己对投资的理解,摆脱那些盲目的追逐和焦虑,建立起一套更为稳健、更为符合自身情况的投资理念。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本“投资圣经”,为我在迷茫的投资道路上,指明方向,提供力量。
评分《您厉害,您赚得多“聊”出来的投资“论语”》,这个书名,带着一种不同于传统金融书籍的烟火气。它没有那些生硬的数字和复杂的模型,而是更像一位老朋友在跟你掏心窝子,聊聊关于钱,关于如何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过得更好。方三文,这个名字,对很多关心投资和财经话题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他的文章,总是带着一种独到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很少空洞的口号,多的是字字珠玑的智慧。这本书名,首先就揭示了一个核心观点:“厉害”才是“赚得多”的根本。而这里的“厉害”,绝非是那种虚头巴脑的口号,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能力。这种能力,可能体现在你对某个行业的深刻理解,也可能体现在你对人性的洞察,更可能体现在你面对不确定性时,那份不动摇的理性。而“‘聊’出来的投资‘论语’”,则让我对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充满期待。我理解,“聊”意味着一种轻松的交流,一种思想的碰撞,而不是单方面的知识灌输。“论语”则暗示了其中蕴含的智慧,是经过时间沉淀、历久弥新的道理。我猜想,方三文在这本书里,不会教你股票K线怎么看,基金怎么选,而是会跟你探讨投资的底层逻辑,心态的建设,风险的认知,以及如何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明智的决策。他可能会用故事,用例子,甚至是用一些小小的“反常识”的观点,来颠覆你固有的认知,引导你走向更深层次的思考。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获得一种更成熟的投资智慧,理解财富增长的真正驱动力,并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一个更加“厉害”的人。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叫做《您厉害,您赚得多“聊”出来的投资“论语”》,初初听来,有些像是一本街头巷尾的励志故事集。然而,当我看到作者是方三文,我的心立刻就定了下来。方三文的文字,总是带着一种超脱世俗的智慧,他从不贩卖廉价的鸡汤,而是用一种冷静而深刻的笔触,剖析事物的本质。这本书名,在我看来,与其说是标题,不如说是一个关于财富增长的哲学命题。它点出了“厉害”与“赚得多”之间的必然联系,而“赚得多”,则是“厉害”最直接、最显性的证明。这里的“厉害”,绝非是那种浮夸的技艺,也不是瞬间的运气,而是一种基于深刻理解、长期积累和持续实践所形成的内在实力。这种实力,可能体现在对人性弱点的洞察,对市场运行规律的把握,对风险的精准控制,又或者是面对不确定性时的战略定力。而“‘聊’出来的投资‘论语’”,更是点睛之笔,它暗示了这本书的内容,绝非是生硬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一种轻松、自然、富有启发性的对话方式,将那些如同中国古代“论语”般经典、隽永的投资智慧,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读者。我猜想,方三文在这本书中,会深入探讨投资的本质,投资者的心态,以及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他可能会用生动的故事,巧妙的比喻,甚至是出人意料的观点,来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我期待的是,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获得一种更为宏观、更为深刻的投资视野,能够理解财富增长的真正驱动力,并最终成为一个在投资领域真正“厉害”的人,实现更可观的财富增长。
评分初见这本书的书名《您厉害,您赚得多“聊”出来的投资“论语”》,我脑海中闪过一丝犹豫,担心它是否会落入“励志鸡汤”的窠臼。然而,在确认作者是方三文之后,这份疑虑便烟消云散了。方三文的文字,从来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空洞宣讲,而是带着一种不动声色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他擅长从日常生活细节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智慧,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那些触及灵魂的道理。这本书的书名,在我看来,实则是一种对事物本质的精准概括。它并没有直接告诉你“如何赚钱”,而是先抛出了一个更具哲学意味的前提:“你厉害”,然后将“赚得多”视为这种“厉害”的必然结果。“厉害”,在我理解来,并非是那种表面的张扬,而是深植于内心的能力、认知和智慧。它可能是在特定领域内深厚的专业知识,也可能是对人性洞察的敏锐,更可能是面对复杂局面时冷静的判断力。而“赚得多”,则是这种“厉害”在现实世界中的具象化。至于“‘聊’出来的投资‘论语’”,则让我对阅读体验充满了期待。这暗示了这本书并非是冰冷生硬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一种轻松、自然、甚至带有故事性的方式,将那些经过时间检验、如同中国古代“论语”般充满智慧的投资哲学,传递给读者。我猜想,方三文在这本书中,会深入探讨投资背后的人性、心理、以及宏观的经济逻辑。他可能会通过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是观察到的社会现象,来阐述他的观点。我期待的,不仅仅是获得一些具体的投资方法,更是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重塑自己对投资的认知,培养一种更为成熟、更为理性的投资心态,从而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财富增长之道。
评分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您厉害,您赚得多‘聊’出来的投资‘论语’”,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书名有点“凡尔香槟”。它不像那种传统金融书籍那样,用“XXX金融市场分析报告”或者“XXX投资策略解析”来命名,而是带着一种非常生活化、甚至可以说是“接地气”的语感。然而,也正是这种不同寻常的命名方式,反而引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方三文这个名字,我并不陌生,他的文字总是带着一种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让人在阅读时,既能感受到智慧的光芒,又不失幽默和轻松。这本书的书名,暗示了一种“由表及里”的探究方式。它不直接告诉你“如何赚钱”,而是先抛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命题:“你为什么厉害?”,然后将“赚得多”作为“厉害”的自然结果。这让我觉得,作者的关注点,并非仅仅停留在那些表面上的财富数字,而是更深入地挖掘“厉害”背后的成因,以及“赚得多”的底层逻辑。而“‘聊’出来的投资‘论语’”,更是让我对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充满了期待。我猜想,这不像是一本枯燥的理论教科书,而更像是一次与智者进行的深度对话,作者将那些经过时间和市场检验的、如同“论语”般经典的投资智慧,通过一种轻松、自然、互动的方式展现出来。他可能会在书中分享他与人交流的心得,或是从日常生活中捕捉到的灵感,将这些碎片化的智慧,串联成一套完整的投资哲学。我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真正的“厉害”,是如何在一次次的思考、一次次的实践、一次次的交流中,被塑造和打磨出来的。我希望它能让我看到,财富的增长,并非是运气使然,而是长期智慧积累的必然结果。这本书,或许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视角,让我重新认识投资,也重新认识“厉害”这个词的真正含义。
评分初次见到《您厉害,您赚得多“聊”出来的投资“论语”》这个书名,我并没有立刻将其归类为“成功学”或者“鸡汤文”。因为我了解方三文,他不是那种喜欢说漂亮话的人。他的文字,总是带着一种沉甸甸的思考,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这本书名,在我看来,是作者对“财富增长”与“个人能力”之间关系的精妙概括。它并非直接告诉你“如何赚钱”,而是先提出了一个更根本的问题:“你为什么厉害?”。而“赚得多”,则是这种“厉害”的自然而然的衍生。我理解的“厉害”,不是那种短暂的运气,也不是某种神秘的秘籍,而是基于深刻的认知、扎实的能力和持续的努力所形成的一种内在的实力。这种实力,可能是对人性的洞察,对市场规律的把握,对风险的控制,甚至是持续学习和自我更新的能力。而“‘聊’出来的投资‘论语’”,则让我对阅读体验充满了期待。这暗示了这本书的写作方式,将是轻松、自然、富有启发性的,并非枯燥的理论灌输。它更像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场深入交流,作者将那些如同“论语”般经典、富有智慧的投资哲学,通过分享、故事、甚至是旁征博引的方式,娓娓道来。我猜想,方三文在这本书中,会深入探讨投资的本质,投资者的心态,以及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他可能会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出发,引申出深刻的投资道理。我期待的是,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获得一种更为成熟、更为理性的投资观,能够理解财富增长的底层逻辑,并最终提升自己在投资领域的“厉害”程度,实现更可观的财富增长。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您厉害,您赚得多“聊”出来的投资“论语”》,初看之下,或许会让人觉得有些随意,甚至可能将它与那些充斥市场的“速成”致富指南混为一谈。然而,对熟悉方三文写作风格的人来说,这样的标题恰恰体现了他一贯的“大道至简”的智慧。方三文的文字,从来不追求辞藻的华丽,而是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视角,直击事物的本质。他能够从看似寻常的生活琐事中,挖掘出与投资、与财富、甚至与人生哲学息息相关的道理。这本书的书名,首先就点破了一个核心的因果关系:“厉害”是“赚得多”的前提和基础。这里的“厉害”,并非指那种浮夸的技艺或偶然的运气,而是指一种基于深刻认知、长期积累和持续学习所形成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对市场规律的理解,对风险的精准把握,对人性的洞察,以及在复杂环境中做出理性决策的能力。而“赚得多”,则是这种“厉害”在财务上的自然回报。更让我感兴趣的是“‘聊’出来的投资‘论语’”这个表述。它暗示了这本书的写作形式,不是一本刻板的教科书,而是更像一场与智者的轻松对话,作者将那些历久弥新、如同“论语”般经典而富有智慧的投资哲学,通过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猜想,方三文在这本书中,会跳出那些具体的投资技巧,而是着重探讨投资的底层逻辑、投资者的心态建设、以及如何培养一种能够穿越牛熊周期的智慧。他可能会用生活化的例子,生动的比喻,甚至是一些出人意表的观点,来引发读者的思考。我期待的是,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获得一种更为宏观、更为深刻的投资视野,能够理解财富增长的真正驱动力,并最终提升自己在投资领域的“厉害”程度。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初听之下,还以为是那种市面上泛滥的、鸡汤式的成功学读物,讲的是什么“只要你够厉害,钱自然就来了”之类的空泛道理。然而,当翻开扉页,看到作者是方三文时,心里便有了几分期待。方三文的文字,向来不是那种浮光掠影的浅薄之词,而是带着一股沉甸甸的思考和洞察。他总能从看似平常的现象中,挖出触及本质的逻辑,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述最深刻的道理。我一直觉得,真正的“厉害”,从来不是靠吼出来的,也不是靠某种神秘的“秘籍”就能速成的。它更多地体现在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一种对事物深刻的理解,以及基于这种理解所做出的持续、有效、有智慧的行动。而“赚得多”,自然是这种“厉害”的外在体现。这本书的题目,恰恰点出了一个核心的因果关系:我们之所以能赚到更多的钱,往往是因为我们在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真正地“厉害”了。这种“厉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实践、反思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它可能体现在对人性的洞察,对市场规律的把握,对风险的控制,对机会的敏锐捕捉,亦或是对自身优势的精准发挥。而“聊”出来的投资“论语”,更是点睛之笔,暗示了这本书并非是生硬的理论灌输,而是通过一种更轻松、更具互动性的方式,将那些经过时间检验的、如同“论语”般经典而富有智慧的投资哲学,娓娓道来。我猜想,方三文在这本书中,一定是用他一贯的“杂文”风格,将那些关于财富、关于投资、关于人生哲理的思考,融入到一篇篇看似随性实则字字珠玑的文章之中。他或许会从日常生活中的某个片段切入,然后抽丝剥茧,引申出深刻的投资逻辑;他或许会引用历史上的典故,或是当下的新闻事件,来佐证他的观点;他甚至可能是在和朋友、同行交流的片段中,捕捉到那些灵光一闪的智慧火花,并将其提炼升华。我期待的,不仅仅是关于投资技巧的指导,更是关于如何培养一种“厉害”的思维方式,一种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金融世界,并最终实现财富增长的能力。这本书,或许能为我提供一把钥匙,打开通往更高层次投资智慧的大门。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您厉害,您赚得多‘聊’出来的投资‘论语’”,乍一听,可能会让人觉得有些“大白话”,甚至可能联想到一些市面上充斥的、标题党式的成功学书籍。然而,只要你对金融投资稍有了解,或者熟悉方三文这位作者,你就不会被这个看似朴实的标题所迷惑。方三文的文字,一向是那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他能用最平实的语言,触及最深刻的道理。这本书的书名,恰恰点出了一个核心的逻辑:一个人的“厉害”程度,往往与其“赚得多”的程度是成正比的。“厉害”并非虚无缥缈的概念,它是一种能力,一种智慧,一种在特定领域经过磨砺后形成的综合素质。而“赚得多”,则是这种“厉害”在外在世界的体现。更为有趣的是“‘聊’出来的投资‘论语’”这个副标题,它暗示了这本书的写作方式,不是枯燥的理论灌输,也不是生硬的规则罗列,而是通过一种轻松、自然的交流方式,将那些如同“论语”般经典、隽永的投资智慧,传递给读者。我能想象,方三文在这本书中,不会局限于教你某个具体的投资技巧,或者告诉你哪只股票会涨。他更可能会引导读者去思考,去反思,去理解投资的本质,去认识到人性的弱点在投资中的影响,去学习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他可能会用生动的故事,巧妙的比喻,甚至是幽默的调侃,来阐述他的观点。我期待的是,通过这本书,能够获得一种全新的投资视角,一种能够帮助我理解市场规律、认识自我局限、并最终实现财富稳健增长的智慧。这本书,不只是关于“赚多少钱”,更是关于如何成为一个在投资领域真正“厉害”的人。
评分《您厉害,您赚得多“聊”出来的投资“论语”》,这个书名,第一眼看过去,可能会让人觉得有些“跳脱”,不够“专业”的样子。但细细品味,却又蕴含着极大的智慧。它不像那些一本正经的金融学教材,用一堆枯燥的术语来吓唬读者,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贴近人心的语言,来探讨投资的真谛。方三文,这位作者,向来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而闻名。他的文字,总能以一种看似不经意的方式,触及那些最核心的、最本质的问题。这本书名,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它点出了一个关键的因果:“厉害”是“赚得多”的根本原因。“厉害”并非指那种华而不实的技巧,而是指一种内在的实力,一种深厚的认知,一种对事物本质的理解。这种“厉害”,是通过长期的学习、实践和反思,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而“赚得多”,则是这种“厉害”最直接、最实在的体现。至于“‘聊’出来的投资‘论语’”,则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它意味着,这本书并非是作者单方面的理论输出,而是更像一场与读者的思想碰撞,通过对话、交流,将那些如同“论语”般经典、富有哲理的投资智慧,潜移默化地传递给读者。我猜想,方三文在这本书中,不会仅仅停留在教你如何分析股票或者基金,而是会引导读者去思考投资背后的逻辑,去理解人性的弱点在投资中的作用,去学习如何在市场的波动中保持冷静和理性。我期待的,是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获得一种全新的投资思维,能够理解财富增长的真正源泉,并最终成为一个在投资领域真正“厉害”的人。
评分总结很好!值得看!
评分太贵
评分没看呢
评分还没看呢,包装不错
评分不错!书的质量很好
评分买过几次,还可以
评分快递特别慢,隔天就能到居然拖了好几天
评分刚收到还未看
评分还没看呢,包装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