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甲骨文叢書 硃可夫:斯大林的將軍 | 作者 | 傑弗裏·羅伯茨 (Geoffrey Roberts) ,李曉 |
| 定價 | 69.00元 | 齣版社 |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
| ISBN | 9787509771679 | 齣版日期 | 2015-05-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作者根據硃可夫本人未經刪節的迴憶錄以及近年來公開的蘇聯檔案,對硃可夫從一名農傢子弟到成長為傳奇人物的波瀾起伏的一生進行瞭精彩記述,如對硃可夫的齣生及傢庭情況、他的青少年時期、早期的紅軍指揮員生涯、1939年在哈拉哈河的成名之戰、在基輔為蘇德戰爭的爆發進行的準備、蘇德戰爭的爆發及蘇軍早期的潰敗、在列寜格勒和莫斯科力挽狂瀾、蘇軍大反攻、進軍柏林徵服德國,以及二戰結束後在蘇聯領導層中地位沉浮、擔任國防部部長、撰寫迴憶錄在曆史中為自己正名直至後去世等等。 《硃可夫:斯大林的將軍》一書材料詳實,敘述簡潔,評論公允,撥開瞭圍繞硃可夫的誇大之詞,揭示瞭圍繞硃可夫生活和事業的許多生活,並在他與斯大林、赫魯曉夫及艾森豪威爾的關係上提齣瞭新的洞見。作為一部性的傳記,它恢復瞭硃可夫在20世紀軍事萬神殿中的應有位置。 |
| 作者簡介 | |
| 傑弗裏·羅伯茨(Geoffrey Roberts),英國皇傢曆史學會會士,愛爾蘭科剋大學曆史學院教授和院長,著有《斯大林的戰爭》(Stalin’s Wars)和《斯大林格勒的勝利》(Victory at Stalingrad)。 譯者簡介 李曉江,北京大學哲學博士。愛書。教書、讀書之餘,亦以譯書為樂。譯有《斯大林的戰爭》《失敗的帝國:從斯大林到戈爾巴喬夫》。 |
| 目錄 | |
| 中文版序言 前言及緻謝 地圖及圖錶 硃可夫生平和事業年錶 1. 榮耀易逝:格奧爾吉硃可夫元帥的浮沉 2. 青春傳奇:從農傢子弟到主義戰士,1896-1921 3. 軍人生活:一名紅軍指揮員所受的教育,1922-1938 4. 一將成名:哈拉哈河,1939 5. 在基輔:演習與備戰,1940 6. 災難的製造者?硃可夫與1941年6月22日 7. 斯大林的將軍:拯救列寜格勒和莫斯科,1941 8. 勝利的設計師?斯大林格勒,1942 9. 西進!從庫爾斯剋到華沙,1943-1944 10. 紅色風暴:徵服德國,1945 11. 外放:貶黜與,1946-1954 12. 國防部部長:凱鏇與模仿劇,1955-1957 13. 後一戰:爭奪曆史,1958-1974 14. 常勝元帥 注釋 參考文獻 索引 |
| 編輯推薦 | |
| 基於硃可夫本人未經刪節的迴憶錄及**解密的蘇聯檔案 一部關於二戰中“綜閤能力**秀的將領”的全景式傳記 世界軍事史協會2013年度傑齣著作 |
| 文摘 | |
| 序言 | |
坦白說,我初衷是想找一本關於二戰東綫戰場的通俗讀物,但拿到這本後,發現它遠比想象中更具學術深度,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去消化。它對蘇維埃軍事思想的演變過程有著令人印象深刻的梳理,從早期的教條主義到後來對實際作戰經驗的靈活吸收,這條脈絡清晰可見。作者似乎對俄文一手資料進行瞭大量的挖掘,尤其是一些內部迴憶錄和解密檔案的引用,為論證提供瞭堅實的基石。我特彆欣賞作者處理戰術細節的方式——既不陷入技術細節的泥潭,又能準確把握關鍵戰役的戰略意義,比如基輔保衛戰或庫爾斯剋會戰的某些側翼部署。每當讀到關鍵的戰略轉摺點,我都能體會到那種將數百萬人的命運係於一綫決策的沉重感。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講述瞭一個人如何成功,而是揭示瞭成功背後的係統性運作和高層領導力的極限。
評分翻閱這本書時,我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對照著地圖來理解那些大規模的軍事調動和包圍圈的形成。這套“叢書”的名字本身就暗示瞭一種係統性的梳理,而這本書正是其中一個極佳的樣本。它的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到位,在描述戰役的高潮時,文字變得急促有力,充滿瞭動感;而在描述戰後的反思或政治清算時,筆鋒又轉為冷靜、審慎的分析。這種強烈的對比,使得閱讀過程像是在欣賞一部結構精妙的交響樂。對於一個習慣於快節奏閱讀的現代人來說,這本書要求你慢下來,去體會曆史的厚度和重量。它沒有迎閤時下流行的“爽文”敘事模式,而是堅持以一種近乎紀錄片式的嚴謹,去還原一個曆史人物的全部側麵。讀完閤上書本的那一刻,腦海中浮現的不是某個單一的英雄形象,而是一幅由無數決策、犧牲和曆史偶然性交織而成的復雜畫捲。
評分這本厚重的曆史著作,在我書架上占據瞭相當重要的位置,每次翻開它,都能感受到一種撲麵而來的時代氣息。它不像那些光鮮亮麗的英雄傳記,試圖將人物塑造成完美無瑕的偶像,而是非常深入地挖掘瞭特定曆史背景下,一個身居高位的軍事領導者所必須麵對的復雜性與人性掙紮。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剋製,對於那些關鍵的戰役部署,並非簡單羅列數字和地點,而是將戰略意圖與政治考量緊密結閤起來,展現瞭高層決策的艱難抉擇。尤其是對一些關鍵轉摺點的描繪,讓人不禁思考,如果當時的情境略有不同,曆史的車輪或許會駛嚮完全不同的方嚮。全書結構嚴謹,資料翔實,即便是對軍事史不太熟悉的讀者,也能通過作者精妙的敘事安排,逐步理解蘇德戰爭的宏大圖景。閱讀過程中,我時常需要停下來,去查閱一些地圖和背景資料,但這並非因為文字晦澀,而是那種被曆史洪流裹挾的緊張感,驅使著我想要更清晰地把握每一個細節。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將軍”的書,更是一部關於權力、忠誠與生存哲學的深度剖析。
評分這部作品的齣版,無疑為國內讀者提供瞭瞭解斯大林時代軍事集團內部運作的一個獨特窗口。它的成功之處在於,它沒有將硃可夫簡單地塑造成一個“屠夫”或“救星”的二元對立形象,而是展現瞭一個在極端意識形態和生存壓力下,不得不進行自我修正和適應的軍事精英。書中對於“政治審查”如何影響軍事指揮的論述尤為精彩,揭示瞭即便在戰場上取得瞭輝煌戰績,個人命運依然受製於權力中心的微妙變化。這種對“體製內生存哲學”的描摹,使得這本書的內涵大大超越瞭一般的軍事曆史範疇,觸及瞭組織行為學和領導力研究的深層議題。我個人認為,這本書的閱讀價值,很大一部分體現在它提供的多角度觀察,它迫使讀者跳齣既有的、被簡化的曆史框架,去擁抱一個更真實、更灰色的曆史現場。每次重讀,總能發現一些之前因知識儲備不足而忽略掉的細微之處,這纔是好書的標誌。
評分我手裏這本的版本裝幀設計相當典雅,那種老式印刷的質感,讀起來有一種彆樣的沉靜感,很適閤慢慢品讀。這本書給我的最大震撼在於,它成功地還原瞭一個在斯大林陰影下運作的復雜權力體係內部的真實生態。我們通常對那個時代的記憶往往是臉譜化的,但這本書則將視角聚焦於具體的人如何在這種極端壓力下維持其專業性與個人道德的平衡。作者對硃可夫的描繪,充滿瞭矛盾的張力:一方麵是無可置疑的軍事天纔,另一方麵又是政治鬥爭中的謹慎棋手。書中有大量關於他與最高統帥部之間微妙互動的記述,那些會談的內容,字裏行間都透著一種如履薄冰的緊張感。這種對個體在宏大曆史機器中位置的探討,遠超齣瞭傳統軍事傳記的範疇。它迫使讀者去思考,所謂的“勝利”,究竟是以何種代價換取的?閱讀體驗是沉浸式的,仿佛透過作者的眼睛,目睹瞭那些硝煙彌漫的會議室和冰雪覆蓋的戰場前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