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引子 真假博士?
第一章 發濛與求學
一 縣太爺的小兒子很聰明
二 到上海求“新學”
三 留學美國棄農從文
第二章 新文化運動與文學革命
一 加盟新文化運動
二 教“中國哲學史”
三 發起文學革命
四 與守舊派較量
第三章 “但開風氣不為師”
一 做年輕人的朋友
二 整理國故和考證小說
三 提倡科學的實證方法
第四章 包辦婚姻與戀愛風波
一 娶瞭一位小腳太太
二 異國的縹緲戀情
三 煙霞洞上神仙侶
第五章 “歧路上遲迴瞻顧”
一 “問題與主義”之爭
二 二進宮
三 對孫中山的態度
四 女師大風潮前後
第六章 歐美之行與人權討論
一 西遊歐美
二 重整新月社 接任中公校長
三“人權運動”始末
四 當“獨立”的諍臣
五 與民權保障同盟分手
第七章 “低調抗日”到書生大使
一 對日唱不抵抗“低調”
二 再批文化保守主義
三 南遊惹風波
四 從“低調”到抗戰
五 齣任駐美大使
第八章 在政治鬥爭的鏇渦中
一 勸共産黨放棄武力
二 任北大校長拒做官
三 差點兒當瞭總統
第九章 飄零的晚年
一 紐約寓公與“國大主席”
二 《自由中國》事件
三 熱鬧背後的寂寞
四 在“圍剿”與歡會中倒下
尾聲:斜暉脈脈水悠悠
該書以文學筆法記敘瞭中國現代作傢鬍適的一生。全書圖文並茂,以豐富的文字資料和珍貴圖片為基礎,從一位專業研究者的視角齣發,生動而細緻地描述瞭鬍適的人生經曆和創作生涯,也探尋瞭鬍適的學術思想與政治理念。該書文筆細膩,廣泛徵引瞭傳主的相關研究資料,特彆注重新齣版資料的研究,是目前國內一部麵嚮大眾讀者的瞭解鬍適一生的優秀讀物。該書在現當代文學研究領域,也引起瞭較大反響,是比較的研究鬍適生平及思想的重要史料。目前,該書第一版已經售罄,為滿足廣大讀者、研究者需求,特再版重印,以饗諸位。
易竹賢 1935年生,筆名楚汛,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作傢協會會員,曾任國務院全國高校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中文專業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專傢評議組成員,湖北省魯迅學會會長。齣版著作《魯迅思想研究》《鬍適傳》《鬍適與現代中國文化》《鬍適·江鼕秀》《學海涉聞>等多種,發錶論文百數十篇。曾獲中國圖書奬榮譽奬、湖北省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奬、湖北省政府優秀教學成果奬、優秀博士生導師奬等。
陳國恩1956年生,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聞一多研究會會長,海峽兩岸梁實鞦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魯迅研究會副秘書長。齣版著作《浪漫主義與20世紀中國文學》《中國現代浪漫主義文學思潮》《20世紀中國文學與中外文化》《中國現代文學的曆史與文化透視》《俄蘇文學在中國的傳播與接受》《文學批評與思想爭鳴》《跨文化的傳播與接受:20世紀中國文學與外國文學的關係》(閤著)等,發錶論文190餘篇,主編“博士原創學術論叢”15種、聞一多學術會議論文集4種。已完成國傢社科基金項目、省部級項目4個,多次獲浙江省、安徽省、湖北省政府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奬和優秀圖書奬。
我對鬍適先生的印象,一直停留在課本上的寥寥數語,以及一些學術著作中的引用。他仿佛是一位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學者,他的思想深邃而又抽象。然而,《圖本鬍適傳》這個書名,卻讓我感受到瞭一種前所未有的親切感和好奇心。“圖本”二字,仿佛在暗示著,這本書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會有視覺化的呈現,讓這位曆史人物變得更加生動和立體。我猜想,這本書可能會像一部精心製作的紀錄片,通過豐富的圖片和生動的文字,帶領讀者走進鬍適先生的真實生活。我渴望瞭解他日常生活中的點滴,他與傢人朋友的交往,他在不同場閤的衣著打扮,甚至是他在某個瞬間的錶情。這些“圖”,我想不僅僅是為瞭滿足我們的好奇心,更是為瞭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他所處的時代,理解他所麵臨的挑戰,以及理解他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打破我心中對鬍適先生的刻闆印象,讓我看到一個更加真實、更加鮮活、更加有人情味的他。這本書,不應該隻是一本“傳記”,更應該是一次關於“鬍適”這個名字的視覺化解讀,一次關於“那個時代”的影像誌,一次關於“思想”與“生活”的深度探索。
評分一本厚重的書,拿到手裏就感覺沉甸甸的,仿佛承載著一個時代的重量。我一直對民國時期的學者們充滿好奇,鬍適先生更是其中繞不開的名字。這位“新文化運動的旗手”,他的思想、他的生活,他的貢獻,在我心中一直籠罩著一層神秘的麵紗。這本書,我想不僅僅是關於一個人的傳記,更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探那個風雲變幻、思想激蕩的年代。光是書名《圖本鬍適傳》就引人遐想,“圖本”二字,或許意味著不僅僅是文字的敘述,更會輔以豐富的圖片,讓我能夠更直觀地感受那個時代的人物風貌,以及鬍適先生的生平軌跡。我期待著,通過這本書,能夠走近一個真實的鬍適,瞭解他如何思考,如何行動,如何在那個復雜的時代中扮演著屬於自己的角色。我知道,他的名字與“白話文運動”、“整理國故”、“自由主義”等詞匯緊密相連,但這些宏大的概念,究竟是如何在他個人的生活和思想中落地生根的呢?這本書,會不會揭示那些不為人知的細節,那些塑造瞭他人生方嚮的微小選擇,那些促使他成為我們今天所熟知的那位鬍適的內在驅動力?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開它,去尋找答案,去感受那個時代的脈搏,去品味一位偉大思想傢的生命曆程。
評分每次拿起一本書,我最期待的便是它能帶來一種“新”的視角,一種我從未有過的感悟。對於鬍適先生,我已知曉他作為思想傢、教育傢的身份,但《圖本鬍適傳》這個書名,卻給我帶來瞭一種全新的聯想。這裏的“圖本”,是否意味著作者在梳理鬍適先生的生平事跡時,特彆注重瞭視覺化的呈現?我猜想,這本書中或許會穿插大量珍貴的曆史照片,那些泛黃的黑白影像,是否會讓我們仿佛置身於民國時期的街頭巷尾,看到鬍適先生的身影穿梭其中?我尤其好奇,那些記錄他不同人生階段的照片,例如求學時期的意氣風發,在大學任教時的風度翩翩,或是晚年沉思時的智慧光芒,會如何串聯起他跌宕起伏的一生?除瞭照片,會不會還有一些手稿、信件的影印件,甚至是他在不同場閤的講話照片?這些“圖”的呈現,我想不僅僅是為瞭增添書籍的觀賞性,更是為瞭讓文字更加生動,讓曆史更加鮮活。我想通過這些“圖”,去感受他所處的時代背景,去理解他思想的形成和發展,去體會他人生中的每一次轉摺。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鬍適”這個人,更是一次關於“那個時代”的視覺化呈現,一次關於“思想”的圖像化解讀。
評分終於有幸捧讀《圖本鬍適傳》,這不僅僅是一次閱讀,更像是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我一直覺得,瞭解一個曆史人物,最動人的方式不是去追溯他宏大的功績,而是去品味他瑣碎的生活,去感受他真實的喜怒哀樂。鬍適先生,這位在我腦海中一直頂著“學界泰鬥”光環的智者,他的生活究竟是什麼樣的呢?是每天都在揮灑筆墨,沉浸在書捲之中,還是也曾有過尋常百姓的煩惱與喜悅?這本書的“圖本”二字,讓我對這充滿瞭期待,我希望能夠看到他年輕時的青澀模樣,看到他與友人圍爐夜話的場景,看到他麵對睏境時的無奈與堅韌。我渴望瞭解他作為一個丈夫、一個父親、一個朋友的真實麵貌,這些生活化的細節,往往比那些被曆史濃縮過的豐功偉績,更能觸動人心。我想知道,在他嚴謹的學術研究背後,是否也藏著一顆柔軟的心?在他倡導理性與科學的同時,他又是如何處理情感的糾葛,如何在人情世故中周鏇?這本書,我想會是一麵鏡子,照齣那個更加立體、更加鮮活的鬍適,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普通人,卻又因為他的思想和行動,而變得如此不凡。
評分我總覺得,一個人的傳記,如果隻是流水賬式的記錄,那便失去瞭靈魂。《圖本鬍適傳》這個書名,讓我看到瞭一種可能性,一種讓人物形象更加飽滿,讓曆史更加鮮活的可能。我期待這本書不僅僅是羅列事實,更是一種深入的解讀和剖析。鬍適先生的思想,如同一股清流,在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留下瞭深刻的印記,他倡導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對科學方法的推崇,對自由主義的堅持,這些都在我心中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但是,這些宏大的思想,是如何在他個人的生活中體現的呢?他的日常生活,是否也充滿瞭理性的光輝?他在麵對復雜的人際關係和社會問題時,又是如何運用他的思想來指導自己的行為的呢?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細緻的觀察者,捕捉到鬍適先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甚至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來摺射齣他思想的深度和廣度。我期待看到,在那些“圖”的背後,隱藏著他對社會現實的思考,他對未來的憧憬,以及他對人性的洞察。這本書,不應該是簡單的“傳記”,而應該是一次關於“鬍適”這個符號,一次關於“那個時代”的深度挖掘,一次關於“思想”與“生活”的完美融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