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界解读巴菲特的书。微软比尔·盖茨、高毅资产董事长邱国鹭、东方港湾董事长但斌 !
持续盈利的投资思维框架。近10万字珍贵的巴菲特文稿集结,20余篇揭秘巴菲特投资中里程碑文章,帮你对投资市场的认知。
快乐投资的教科书。巴菲特“黄金搭档”卡萝尔·卢米斯倾力操刀,透过巴菲特近50年的经历告诉你。投资可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也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无为而治的管理。聚焦伯克希尔哈塞韦公司的崛起史,详实分析巴菲特在企业管理和兼并方面的成就和方法,用无可辩驳证明,巴菲特不但是投资家,还是管理师。
一部让巴菲特在股东大会上大跳踢踏舞的书。一部比尔·盖茨号召逐字逐句精读的书。《穷查理宝典》的巴菲特箴言录。
当巴菲特表示将要授权一部个人传记时,投资界人士认为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的编辑卡萝尔·卢米斯是不二人选。这对“黄金搭档”的合作时间长达50年。然而,卢米斯要求该书应该仍然遵循过往的方式。由巴菲特自己执笔,卢米斯负责编辑。结果,巴菲特只能找了别人,而那本书就是《滚雪球》。这次合作机会,仍不断有人催促卢米斯写一本关于巴菲特的书,这正是《跳着踢踏舞去上班》一书的来由。
本书形式上以时间为线索,用巴菲特近10万的文字为轴,系统地剖析了通货膨胀、利率、企业利润、交易费用等要素对于股票投资的影响,厘清股票、股票指数期货、金融衍生品、债券、黄金等投资品种的优劣,提供了分析整个股市的完整框架。在这些体现思想精髓的文字之间,穿插多篇揭秘巴菲特重要投资的报道。深陷丑闻的美国运通、天赐良机的房地美、所罗门、猖狂一时的长期资本管理……它们充当了诠释巴菲特投资哲学的实际案例。
卡萝尔·卢米斯
《财富》杂志编辑,巴菲特报道。5次终生成就奖,其中包括商业新闻大奖杰拉尔德·洛布奖、亨利·卢斯奖等。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之一。几十年以来一直负责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的编辑工作。
巴菲特的密友。巴菲特说:“除了芒格,和我关系密切的朋友就要算卢米斯了。”
这是我的书
——巴菲特
股神,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长
巴菲特说,投资是理智,而非智商。他也用自身几十年的业绩证明,价值投资是一种具体的方法,它是让我们固守理智的方式。在《跳着踢踏舞去上班》一书,巴菲特向我们展示了,他是如何在商业各领域贯彻价值原则的,其中既包括股票、债券等投资,又包括企业管理、并购以及捐赠。由于对价值的坚持,巴菲特不用去面对思想冲突所引发的煎熬,所以他总是快乐的。投资本来就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每个人都应该跳着踢踏舞去上班,难道不该这样吗?
——但斌
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这本书是写巴菲特的,同时也是巴菲特写的。巴菲特写的部分自然是妙语连珠、含哲理,而写巴菲特的部分,是每篇文章前作者加的编者按,能把巴菲特的投资和决策的背景交代清楚,让大家理解其投资理念的内涵。本书原汁原味地再现了巴菲特过去半个世纪的投资生涯,是本好书。
——邱国鹭
高毅资产董事长
显然,对于我们这些读者而言,卡萝尔·卢米斯为我们送上了一份丰厚的大礼。透过《跳着踢踏舞去上班》一书中闪烁的思维弧光,我们能够一览这位商界袖和大慈善家的意识深处,这是一件很有收获、值得花时间去做的事情。我希望,包括那些自认为已经很了解巴菲特的人,都应该逐字逐句地阅读一下子这本书。不论如何,我知道,我自己是会这么做的。
——比尔·盖茨
微软
序1 一个家伙的伟大故事 / III
序2 快乐投资的源泉
前言 我的朋友,巴菲特
01 没有人比得上琼斯
卡萝尔 卢米斯 1966 年4 月 / 001
02 对冲基金遭遇艰难岁月(节选)
卡萝尔 卢米斯 1970 年1 月 / 009
03 通货膨胀如何欺诈股票投资者
沃伦 巴菲特 1977 年5 月 / 011
04 小学院在投资游戏中取得大成功
李 史密斯 1978 年12 月 / 028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的捐赠
05 股东的慈善捐赠权利
李 史密斯 1981 年11 月30 日 / 036
06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搁置捐赠
尼古拉斯 瓦查维尔 2003 年8 月11 日 / 039
07 巴菲特的信
安德鲁 托拜厄斯 1983 年8 月22 日 / 042
08 你能跑赢股市吗(节选)
丹尼尔 塞利格曼 1983 年12 月26 日 / 050
巴菲特/ 美国广播公司
09 广播的资本政变(节选)
斯特拉特福德 谢尔曼 1985 年4 月15 日 / 055
10 改变决策的合并费用(节选)
彼得 皮特 1986 年1 月20 日 / 056
11 时代华纳不为人知的故事(节选)
比尔 萨波里托 1989 年11 月20 日 / 056
12 巴菲特与迪士尼:竖起大拇指(节选)
卡萝尔 卢米斯 1996 年4 月1 日 / 057
13 通过回购股票来打败市场(节选)
卡萝尔 卢米斯 1985 年4 月29 日 / 059
14 猜猜是谁购买了“倒霉”债券
肯尼思 拉比什 1985 年4 月29 日 / 062
15 巴菲特语录
1986 年4 月28 日 / 067
16 一切都该留给子孙吗(节选)
理查德 柯克兰 1986 年9 月29 日 / 068
17 打电话给巴菲特谈合并(节选)
《新闻趋势》 1986 年12 月22 日 / 072
18 对于指数期货的早期恐惧
沃伦 巴菲特 1987 年12 月7 日 / 073
19 巴菲特
卡萝尔 卢米斯 1988 年4 月11 日 / 077
巴菲特和所罗门兄弟公司
20 所罗门的智慧
卡萝尔 卢米斯 1988 年4 月11 日 / 095
21 巴菲特在所罗门力挽狂澜
卡萝尔 卢米斯 1997 年10 月27 日 / 097
22 巴菲特语录
1994 年1 月10 日 / 112
23 内布拉斯加的待遇
特伦斯 佩尔 1988 年9 月26 日 / 113
24 巴菲特温馨提示:是时候出手房地美了
布雷特 弗罗姆森 1988 年12 月19 日 / 114
桥牌桌边发生了什么
25 一整副牌
朱莉亚 利布里奇 1989 年6 月5 日 / 118
26 提问凯恩
艾伦 多伊奇曼 1990 年1 月15 日 / 119
27 如何与富翁共处(节选)
艾伦 法纳姆 1989 年9 月11 日 / 120
28 巴菲特语录
卡萝尔 卢米斯 1989 年10 月23 日 / 122
巴菲特与新“巴菲特”
29 谁将成为新的巴菲特(节选)
布雷特 弗罗姆森 1989 年10 月30 日 / 125
30 现在,看看老巴菲特
布雷特 弗罗姆森 1989 年10 月30 日 / 126
一个家伙的伟大故事
比尔·盖茨
微软人
在万众期待中,卡萝尔·卢米斯关于巴菲特的书终于要问世了,我对此的兴奋之情是不言而喻的。在漫长的40 多年中,《财富》杂志一直不遗余力地关注巴菲特,并发表了多篇关于他的报道。《跳着踢踏舞去上班》一书将这些很有价值的文章集结成册,而且这项工作由巴菲特的朋友卡萝尔·卢米斯操刀。在这些文章中,有的是卢米斯写的,有的是《财富》杂志其他作家写的,有的是巴菲特自己写的,还有一篇是我写的。在追述我和巴菲特友谊的这篇文章中,我披露了不太为人所知的一点:对于结识巴菲特,起初我并不太情愿。当时,我父母邀请巴菲特、凯瑟琳·格雷厄姆、梅格·格林菲尔德一起来我家的度假屋过周末。和“这位擅长挑选股票的家伙”会面实在提不起我的兴趣,况且当时我还有很多正经的事要忙,于是我一再推脱。不过,我的母亲却不依不饶,非要我也出席。然而,聊了几句话,我发现这是一位不同凡响的人,他的智慧和对商业的洞见可以用石破天惊来形容。1991 年7 月的那个午后,我意识到自己遇见了一位选股票人,而且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现在。从那以后,我开始不放过机会汲取其商业理念的精髓。在这个过程中,我才发现巴菲特对人生的认识同样能带给人启发。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将巴菲特对于企业和投资的思考展现了出来。书中的故事大致是以年代为线索而串联起来的。我相信,逐字逐句阅读完本书的人,都会有两种反应:,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巴菲特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洞察力和投资原则;二,他对商业和企业的分析和思考直到如今都是值得的。在1996 年的那篇文章中,我写到,在自己认识的人当中,能将商业看得如此通透的人,除了巴菲特,无二人。直到今天,我仍然坚持这种看法。显然,对于我们这些读者而言,卡萝尔·卢米斯为我们送上了一份丰厚的大礼。她不但在烟波浩淼的资料中将这些文章搜集起来,而且还对其中重要的文章添加了引人深思的说明文字。巴菲特商业生涯的言论,以卡萝尔·卢米斯本人为代表的天赋的观察家的言论,透过这些文字中闪烁的思维弧光,我们能够一览这位商界领和大慈善家的意识深处,这是一件很有收获、值得花时间去做的事情。我希望,包括那些自认为已经很了解巴菲特的人,都应该逐字逐句地阅读一下这本书。不论如何,我知道,我自己是会这么做的。
在《财富》杂志供职期间,我一直是“巴菲特”系列的主要撰稿人,这使得几十年来,其他出版商,我对巴菲特 有着 近距离的观察。很多人因此经常向我表达他们的意愿,希望我能写一部巴菲特的传记。我的答复总是“不”,因为我坚信对某一话题的熟稔并不能成就一部精彩的传记。我与巴菲特是40 年的老朋友,而且刚认识他没多久,我就买入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这35 年来,我每年还无偿地编订了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在为《财富》杂志撰写文章时,只要告诉读者这些事情,就能使我的文章受到欢迎。然而,以此为基础,去创作一部内容为广的、关乎个人和领域的传记,我觉得并不妥。一般而言,传记的作者好与当事人之间保持距离。如果我和巴菲特没有这么熟,那么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
想到这一点,我恍然大悟,过去在《财富》杂志发表的文章,本身就是货真价实的商业传记。只要稍加编辑,就能变成一本好书。您手中的这本《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真实地展现了巴菲特多年来倾注满腔热忱经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过程。本书大体上以时间为轴,辑录了一些关于巴菲特的重要文章。其中也包括一些短篇,比如《吉米·巴菲特和沃伦·巴菲特是 亲戚 吗》(Are Jimmy and Warren Buffett Related)。对于重要文章,我都做了介绍或是评注,总数大约40 篇。评注的主要目的是解释,比如,故事中的哪个问题重要,巴菲特所预见的是否成真,他本人如今对整件事有何看法等。总体来说,本书涵盖了相当长的一段历史,差不多有46 年之久。这段时间不仅对巴菲特个人,对支撑巴菲特成功的美国经济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呣……46 年,”巴菲特若有所思地说,“真是很久啊!差不多有美国历史的五分之一那么长。”
书中的文章和摘录大部分是由我和其他大约40 位《财富》杂志的撰稿人完成的,其中约翰·休伊(John Huey)、瑞克·柯克兰(Rik Kirkland)和安迪·瑟沃(Andy Serwer)都先后升至主编,休伊后来还担任了《时代周刊》的总编。巴菲特自己也是作者之一,他曾特意为我们撰写了两篇重要文章。另外,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年报的草稿中许多故事,我们在编辑时都删掉了,这次也会加入本书中单独成文。众所周知的商界写手比尔·盖茨也会在本书中出现。本书的内容,如同作者的人数一样,也是丰富的。我们一直秉持的原则是,免重复。整理成书的过程中,重复的内容基本都被剔除。做到这一点相当容易,因为巴菲特自己就一直走在道路上。读完此书,你将能够看到巴菲特在商业领域的人生轨迹。提及他的个故事发生于1966 年,其实文中只有一句话提到了巴菲特,当时我的笔墨主要着力在另一个人身上,他就是阿尔弗雷德·温斯洛·琼斯(Alfred Winslow Jones)。我还把巴菲特的名字拼错了,少写了一个“t”。尽管有些徒劳,还是宽恕自己的失误,自我安慰道:“1966 年那会儿,在奥马哈,有很多投资人知道巴菲特,因为他使他们富贵,但在除此之外的地方,无人知晓巴菲特是何方神圣。一晃到了20 世纪80 年代初。他也仍未站稳脚跟。”当《财富》杂志在1983 年聘请自由作家安德鲁·托拜厄斯(Andrew Tobias)写一篇关于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的文章时,托拜厄斯还没听说过这号人物。这也就意味着,托拜厄斯 过了一个大题材,巴菲特于1977 年写给我们的有关通货膨胀的文章。巴菲特至今还会不断收到有关这个话题的邮件。
本书的中间部分,起始于1988 年我写的一篇文章《巴菲特内幕》(The Inside Story of Warren Buffett),主要讲述巴菲特成为投资家之后,是如何迈向企业家的新领域的。接下来,当然就是他如何将伯克希尔哈撒韦变成美国企业的故事。其实,现在已经没人知道伯克希尔哈撒韦当初有多么微不足道。1965 年,巴菲特接管该公司之时,它只是新英格兰地区的一家纺织厂,其距离《财富》世界500 强榜单的门槛是遥不可及的。然而,到2011 年时,在500 强榜单上它已经跃居第7 位。这个排名是以公司总收入为根据的,这是世界500 强排行榜看重的一项数据。而按照巴菲特的一项数据,即价值,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则排在第9 位。
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作为一本“教你读财报”的书籍范畴。它更像是一本打开巴菲特内心世界的钥匙。我之前一直以为,“读财报”是一件极其枯燥且专业的事情,需要深厚的金融背景才能胜任。但作者通过对巴菲特阅读财报的独特视角和方法进行解读,让我发现,原来财报背后隐藏着如此丰富的故事和洞察。它不仅仅是数字的堆砌,更是企业经营状况的真实写照,是未来发展潜力的晴雨表。书中的分析方法,虽然是基于巴菲特的经验,但其核心逻辑——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现金流、管理团队以及护城河——却具有普适性。我开始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思路,去阅读一些上市公司的财报,虽然一开始有些吃力,但渐渐地,我发现自己能够从中读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明白,读财报不仅仅是为了投资,更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商业世界,理解企业是如何运作的,理解价值是如何创造的。它培养了我一种审慎思考、关注本质的习惯。这种能力,无论是在投资决策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帮助。它让我不再盲目跟风,而是能够基于事实和数据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评分初读“跳着踢踏舞去上班”,我以为这只是一本关于工作态度的励志书籍。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它更像是一次关于自我解放的旅程。书中描绘的“踢踏舞”,并非字面意义上的舞蹈,而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面对生活和工作的积极、乐观、充满创造力的态度。它鼓励我们打破常规,用更富想象力的方式去处理问题,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有趣,如何才能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给自己设限,是我们自己把工作变成了沉重的负担。如果能够像跳着踢踏舞一样,轻快地、充满激情地去面对,那么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都会变得容易起来。我开始尝试在工作中寻找一些“有趣的”细节,比如在完成一个复杂项目后,给自己放一首喜欢的音乐,或者组织一次小型的团队分享会,让大家都能感受到工作的乐趣。这种微小的改变,却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创造力。
评分“教你读财报解读巴菲特”,这句话听起来就充满了实用价值。我一直觉得,财报就像一本天书,晦涩难懂,除非是专业人士,否则根本无法窥探其精髓。然而,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它并没有把财报解读搞得过于专业化,而是巧妙地将巴菲特的投资智慧融入其中,让我在学习财报知识的同时,也能领悟到价值投资的精髓。书中对财报各项指标的解读,都紧密地联系着巴菲特的投资逻辑。例如,在分析盈利能力时,作者会引导我去思考,为什么巴菲特会关注净利润率的稳定性和增长性;在分析现金流时,会让我理解,为什么自由现金流是衡量企业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这种“带着问题去阅读”的方式,让我对财报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它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一个个关于企业生命力的故事。我开始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去阅读一些公司的财报,虽然一开始有些困难,但每一次的理解,都让我感到一种成就感。这本书,让我真正学会了如何“读懂”一家公司,也让我对投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邱国鹭先生的推荐,为这本书增添了许多信服力。作为一位在投资界享有盛誉的学者,他的品味和判断往往是值得信赖的。阅读这本书,我仿佛听到了他对投资和人生的深刻见解,而这些见解,又巧妙地融入到书中对巴菲特智慧的阐述之中。我一直对价值投资很感兴趣,但总觉得有些理论上的隔阂。邱国鹭先生的推荐,让我看到了一个更接地气的视角。他似乎在告诉我,巴菲特的成功,不仅仅是天才般的投资技巧,更是他对人生、对商业世界深刻的理解和洞察。书中对巴菲特“快乐投资”的解读,让我看到了投资的另一种可能:它不应该是焦虑和压力,而应该是基于理性分析和对企业价值的深刻理解而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快乐”,源于对事物本质的把握,源于对长期趋势的信心。这种理念,对于我这样还在投资道路上探索的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鼓舞。它让我明白,投资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财富的增长,更是为了实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邱国鹭先生的推荐,像为这本书加了一层光环,让我更加确信,这是一本真正能够启迪人心的佳作。
评分“跳着踢踏舞去上班”,这个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奇妙的魔力,它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工作和生活的向往——一种充满活力、积极乐观的状态。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舞者,学习如何在人生的舞台上,用轻快的步伐,跳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它没有给我生硬的规章制度,也没有强制性的目标设定,而是通过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向我传递着一种积极的生活哲学。我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在日常的工作中,注入更多的“踢踏舞”元素?也许是工作中遇到的挑战,不再是阻碍,而是需要我用创意去解决的“舞步”;也许是与同事的互动,不再是简单的任务传递,而是可以互相激励、共同起舞的“合奏”。这本书让我明白,快乐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蕴藏在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里,藏在我们如何与工作相处的方式里。它让我重新审视了“上班”的意义,不再是仅仅为了谋生,而是可以成为一个自我实现、展现个性的平台。我开始在工作之余,尝试一些新的兴趣爱好,这些爱好就像我的“踢踏舞鞋”,为我注入了更多的能量和激情。这种从内而外的改变,让我感觉生活充满了可能性。
评分“巴菲特的快乐投资与人生智慧”,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我一直以为,“投资”和“快乐”似乎是两个有些距离的概念,投资往往伴随着风险和压力,而快乐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状态。然而,这本书却将两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我看到了投资的另一种可能性——一种能够带来快乐和智慧的投资。我不是一个专业的投资者,但我也对如何让自己的财富保值增值抱有期望。读这本书,我并没有被复杂的金融术语和晦涩的理论所淹没,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案例,理解了巴菲特的核心投资理念。他强调的“能力圈”、“安全边际”、“长期持有”,这些看似简单的原则,却蕴含着深刻的智慧。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投资层面,它还深入探讨了巴菲特的人生哲学。他如何看待金钱,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保持学习的热情,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开始明白,真正的“快乐投资”,不仅仅是找到好的投资标的,更是找到一种与财富和谐相处的方式,找到一种让财富服务于人生目标的生活态度。
评分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听起来总是那么高深莫测,仿佛只有金融界的精英才能窥探其中的奥秘。然而,《巴菲特的快乐投资与人生智慧》这本书,却用一种极其亲切和易懂的方式,将这位投资大师的智慧呈现在我眼前。我一直对投资领域抱有好奇,但又常常因为复杂的术语和理论而望而却步。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位耐心友好的向导,一步步带领我走进巴菲特的世界。它并没有枯燥地列举一堆数据和公式,而是通过讲述巴菲特的人生故事、他的投资理念形成过程,以及他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让我深刻地理解了“快乐投资”的真正含义。我尤其被书中关于“长期主义”和“价值投资”的阐释所打动。它让我明白,投资不仅仅是追求短期的高回报,更是一种对企业价值的深刻洞察和耐心等待。这种理念,不仅适用于投资,也同样适用于人生的许多方面。它教会我,要专注于事情的本质,要保持耐心,要相信时间和复利的力量。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金钱的看法也有了转变,不再仅仅是数字的增减,而是看到了它背后所代表的价值和对未来的影响。这种“快乐投资”的智慧,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这是一种从根本上改变我对财富认知的方式,让我明白,真正的财富,不仅仅是账户里的数字,更是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评分“教你读财报解读巴菲特”,这句话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财报,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专业词汇。而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亲切和易懂的方式,将复杂的财报知识与巴菲特的投资智慧相结合。作者并没有枯燥地罗列各种财务指标,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巴菲特是如何通过阅读财报来发现价值的。我一直对价值投资很感兴趣,但总觉得缺乏实践的方法。这本书就像为我量身定制的一本指南,它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去阅读财报,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明白了,在解读财报时,应该关注哪些关键点,应该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去分析。例如,书中对“护城河”概念的阐释,让我明白,不仅仅要看一家公司当前的盈利能力,更要关注它是否拥有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这种从宏观到微观的分析方法,让我对投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掌握了读财报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像巴菲特一样,用一种更具洞察力的方式去分析一家公司,去发现真正的价值。
评分巴菲特的名字,几乎是“投资”的代名词。而《巴菲特的快乐投资与人生智慧》这本书,就像一位引路人,带领我走进这位投资大师的内心世界。我一直对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很感兴趣,但往往被各种专业的投资理论弄得晕头转向。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并没有过于强调技术层面的分析,而是更多地聚焦于巴菲特的思维方式和人生哲学。它让我明白,巴菲特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不仅仅是因为他对数字的敏感,更是因为他对人生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清醒的认知。书中所阐述的“快乐投资”理念,让我重新审视了投资的意义。它告诉我,投资不应该是焦虑和恐惧的源泉,而应该是对价值的认可,对未来的信心,以及对自身判断的坚持。这种“快乐”,源于内心的平静和对事物本质的把握。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金钱的看法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不再仅仅是追求数量上的增长,而是更加关注它所能带来的自由和可能性。
评分这本书让我对“上班”这件事的看法彻底颠覆了。我一直以来都觉得上班就像一场必须完成的任务,带着点儿不得不的沉重感。但这本书,特别是邱国鹭先生的推荐,像一股清流,让我看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可能性——把上班变成一场充满活力的踢踏舞。书中的叙述节奏明快,虽然没有具体指导“如何踢踏舞”,但它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感悟,巧妙地将“工作”与“热情”、“创造力”以及“享受过程”联系起来。读完后,我开始反思自己日常的工作状态,是不是太过于关注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中的乐趣?是不是把很多本来可以充满活力的时刻,变成了机械的重复?这本书仿佛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工作之外的广阔天地,那些在日常琐碎中被忽略的闪光点。它并没有直接教我怎么做报表,怎么分析数据,但它给我了一种内在的驱动力,让我愿意去探索,去发掘工作中的“音乐”,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踢踏舞步”。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启发,它让我明白,工作不应该是消耗,而应该是创造,不应该是负担,而应该是表达。我开始尝试在每天的工作中寻找一些小小的乐趣,哪怕只是整理桌面时给自己播放一首喜欢的音乐,或者在完成一项任务后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这些微小的改变,却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愉悦。这本书,让我对“上班”这件事,有了全新的期待和认知,仿佛我的人生舞台因此变得更加宽广,更加色彩斑斓。
评分好书!!!
评分对于不愿意看书的我看了会发困
评分好书,也是正版的,就是速度慢了点。
评分京东买书就是划算,已经囤了不少了,每次活动必买
评分简单来说,很牛的书!
评分很好,非常好,非常非常好
评分京东买书就是划算,已经囤了不少了,每次活动必买
评分质量好,是正品,凑单活动价,很值,老公爱读书,学习学习!
评分今天收到的,书不错,你值得拥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