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治百病

火针治百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向阳向云飞编著 著
图书标签:
  • 针灸
  • 中医
  • 传统医学
  • 养生
  • 疾病治疗
  • 火针疗法
  • 穴位
  • 经络
  • 健康
  • 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海门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92919
商品编码:20548536369
包装:平装-胶订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6-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本书在绍了火针疗法的针具和刺法,烧针、力度、补泻、留针及疗程,操作程序,禁忌及注意事项,详细讲解120余种常见病的病因病机、取穴、方解、方法和注意事项,适于临床专业人员、医学院校学生、养生保健人员及广大读者阅读参考。

关联推荐
火针疗法是火与针的完美结合和交汇,融合火的热能和针刺的功能为一体,是“针灸宝库”中的重要一员。火针疗法在国医大师贺普仁和周楣声教授等的弘扬下,服务于大众健康,并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兴趣和J大重视。 火针疗法具有J其丰富的内涵和简约的操作,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辩证论治为灵魂,在施术上更以“红、准、快”为操作要领。所谓“红”,J是将针烧至通红;所谓“准”,J是选穴进针要准;所谓“快”,J是进出针要快,大约要在十分之一秒内完成针刺动作。 火针疗法的疗效快,对某些病症的治疗效果往往有立竿见影之效。 
目录
针具和刺法/1 火针疗法的刺法/3 烧针、力度、补泻、留针及疗程/6 火针疗法的程序/9 火针疗法的禁忌及注意事项/11 ·内科杂病/12 1眩晕/12

针具和刺法/1

火针疗法的刺法/3

烧针、力度、补泻、留针及疗程/6

火针疗法的程序/9

火针疗法的禁忌及注意事项/11

·内科杂病/12

1眩晕/12

2多梦善惊/13

3咳嗽/14

4喘/15

5呃逆/16

6癫痫/17

7胃痛/18

8慢性胃炎/19

9胃溃疡/21

10胃下垂/22

11腹痛/23

12慢性腹泻/24

13慢性结肠炎/25

14痢疾/26

15心动过缓/27

16胸痹/28

17失眠/29

18低血压/30

19自汗/31

20贫血/32

21白细胞减少症/33

22慢性肾炎/34

23肾绞痛/35

24输尿管结石/36

25尿浊/37

26小便频/38

27尿失禁/39

28黄疸/41

29胁痛/42

30便秘/43

31痔/44

32口臭/45

33甲状腺肿/46

34颈淋巴结核/47

35面肌痉挛/48

36三叉神经痛/48

37慢性疲劳综合征/49

·痹证痛证/51

1脑震荡后遗症/51

2颈椎病/52

3肩痛/53

4网球肘/54

5腱鞘炎/55

6腱鞘囊肿/55

7弹响指/56

8急性腰扭伤/57

9腰腿痛/58

10腰肌劳损/59

11落枕/60

12鹤膝风/61

13腓肠肌痉挛/62

14下肢静脉曲张/63

15血栓性静脉炎/64

16血栓闭塞性脉管炎/65

17多发性神经炎/66

18冻疮/66

19陈旧性踝关节扭伤/67

20足跟痛/69

21足趾痛/70

22手痛/71

23扭伤/72

·男性疾病/74

1阳痿/74

2遗精/75

3早泄/76

4前列腺增生/77

5前列腺炎/78

·女性疾病/80

1经行头痛/80

2痛经/81

3月经过多/82

4闭经/82

5月经先期/84

6月经后期/85

7月经先后无定期/87

8带下病/88

9慢性盆腔炎/90

10子宫脱垂/90

11外阴瘙痒/92

12子宫肌瘤/93

13卵巢囊肿/94

14外阴白色病变/95

15滞产和胎盘滞留/96

16乳腺炎/97

17乳腺增生/98

·儿科疾病/100

1小儿夜啼/100

2小儿遗尿/101

3腮腺炎/102

·皮肤疾病/103

1雀斑/103

2太田痣/104

3血管瘤/105

4痤疮/106

5扁平疣/107

6丝状疣/108

7寻常疣/108

8脂肪瘤/109

9传染性软疣/110

10粉瘤/111

11纤维瘤/112

12湿疹/113

13神经性皮炎/114

14皮肤瘙痒症/115

15白癜风/117

16荨麻疹/118

17硬结性红斑/119

18硬皮症/120

19黑痣/121

20狐臭/122

21下肢慢性溃疡/123

22丹毒/124

23坐板疮/126

24带状疱疹/127

·面部疾病/129

1面肿/129

2溢泪症/130

3上睑下垂/131

4眼睑目闰动/132

5麦粒肿/133

6结膜炎/134

7鼻出血/135

8过敏性鼻炎/136

9咽喉肿痛/138

10复发性口腔溃疡/139

11牙痛/140

12耳聋耳鸣/141

显示全部信息

《医道天枢:精微诊脉与脏腑调和》 一、 导论:探寻生命活动的奥秘与中医智慧的传承 自古以来,人类对健康的渴求与对疾病的抗争从未停止。在漫长的医学探索进程中,中华传统医学以其独特的哲学思想和实践经验,为人类健康福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医理论体系博大精深,其中“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尤以“切脉”为关键,它不仅仅是感知脉象的跳动,更是体察生命活动内在变化的窗口。本书《医道天枢:精微诊脉与脏腑调和》正是基于这一核心理念,旨在深入挖掘传统中医诊脉技术的精髓,并将其与脏腑调和的理论相结合,形成一套系统、实用且富有创新性的诊疗体系。 本书力求超越传统脉学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从生命活动的宏观与微观层面,深入剖析脉象与脏腑功能之间的精微联系。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的深刻理解,揭示不同脉象形态所蕴含的脏腑失衡信息,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个性化的脏腑调和方案。本书并非仅仅针对某种具体病症的治疗,而是强调从根本上调理人体内在环境,增强自身免疫力,从而达到“治未病”的境界。 二、 精微诊脉:触手可及的生命密码 在《医道天枢》中,精微诊脉被视为开启生命密码的关键钥匙。我们不仅仅教授如何感知“浮沉迟数”等基本脉象,更深入地探讨了脉象的质地、力度、节律、形态等更为细微的辨识要领。 脉象的质地辨识: 弦脉:不仅仅是肝胆郁滞的象征,其弦的紧张度、长度、弹性变化,能细微反映肝之疏泄功能强弱,以及筋骨关节的濡养情况。例如,弦的紧度过甚,可能提示气机阻滞,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若弦而无力,则提示肝血不足,筋失所养。 紧脉:不仅是寒邪侵袭的标志,其紧的程度、速度、收缩力,更能反映心肾阳气的温煦能力,以及寒邪侵袭的深浅。例如,紧脉的搏动力量,直接关联心脏的泵血效能;紧脉的节奏变化,可窥见肾精亏虚对心阳的影响。 滑脉:不仅仅是痰湿内蕴的表现,其滑的流畅度、圆润感、速度,能够精微地反映脾胃运化功能、水湿代谢能力。例如,滑而有力,提示消化功能旺盛,但需警惕湿热内生;滑而无力,则提示脾胃虚弱,运化失职,导致痰湿生成。 涩脉:不仅仅是血虚或血瘀的信号,其涩的滞涩感、颗粒感、停顿感,更深层地揭示了血液循环的微观状态,以及脏腑精气的损耗程度。例如,涩脉的细小、破碎,可能预示着血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甚至脏腑功能的衰退。 沉脉:不仅提示病位在里,其沉的深度、搏动感、力度,更能反映脏腑阳气的盛衰,以及病邪深入的程度。例如,沉而有力,提示邪气虽深入,但正气尚足;沉而无力,则可能提示阳气衰微,难以抵御邪气。 脉象的形态与动态分析: 脉搏的节律与频率:除了“数”与“迟”,我们还分析脉搏的均匀度、跳动时的起伏感,以及是否存在不规则的停顿或加速,这些都能反映心脏的搏动节律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心律不齐等细微问题。 脉搏的力度与形态:力度不足、弹性差的脉搏,可能提示气血亏虚;力度过强、搏动粗大的脉搏,则可能提示气血壅盛或邪气亢盛。脉搏的粗细、形状变化,亦能细致地反映血管壁的弹性、血流的顺畅程度。 指下感受的微观变化:本书强调训练医者对指尖感受的敏感度,捕捉脉搏在不同指位、不同部位(桡动脉的寸、关、尺,以及腕部的太渊、寸口等关键穴位)的细微差异,从而获得更丰富、更准确的临床信息。例如,同为弦脉,在寸部与尺部,其所反映的肝肾功能差异,以及可能伴随的其他病理信息,都有所不同。 脉象与脏腑功能的精微对应: 寸口脉与五脏六腑的相互关联:深入解析寸口脉的各个部位(寸、关、尺)与身体五脏六腑的对应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脉象在不同区域的细微变化如何反映特定脏腑的功能状态,以及脏腑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寸部脉象的异常,不仅可能指向心肺的问题,也可能与肝经的病变息息相关。 脉象的组合与病机推演:本书将训练读者如何将多种脉象特征进行组合分析,例如“沉而紧”可能提示寒邪内盛,也可能提示气血郁滞;“滑而数”则可能提示痰热互结。通过对脉象组合的辨析,准确推断复杂的病机,避免望文生义。 三、 脏腑调和:重塑健康内在的基石 在准确的脉象辨识基础上,《医道天枢》将脏腑调和作为核心治疗理念。本书认为,人体的健康与疾病,归根结底在于脏腑功能的和谐与平衡。因此,调理脏腑,恢复其正常生理功能,是治愈疾病、强身健体的根本途径。 脏腑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的多维度解读: 五脏(心、肝、脾、肺、肾):深入解析其在生理状态下的生理功能,以及在病理状态下的常见失衡表现,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理论,更结合现代医学的理解,阐述其在物质代谢、能量转化、免疫调节等方面的作用。例如,肝脏不仅仅是解毒器官,更是情志活动、气机调畅的关键。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详细阐述其传化、排泄、吸收等功能,并分析其功能失调在消化吸收、排泄废物、体内水分调节等方面的影响。例如,胃的受纳与腐熟功能,直接影响全身的营养供应。 脏腑失衡的根源探究: 情志失调:分析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变化对相应脏腑功能的影响,以及长期情志失调可能导致的脏腑功能紊乱。例如,长期的焦虑可能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脾胃的运化。 饮食不节:探讨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如过食生冷、辛辣、肥甘厚味等,如何损伤脾胃,扰乱气机,导致痰湿、食积等病理产物的生成。 起居不规律:分析熬夜、过度劳累、作息颠倒等不良生活习惯,如何耗伤精气,扰乱阴阳平衡,进而影响脏腑的休息与修复。 外邪侵袭:详细阐述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如何侵犯人体,以及不同邪气对特定脏腑功能的影响。 个性化的脏腑调和方案: 辨证论治与个性化施治:强调“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根据脉象所反映的个体差异,以及脏腑失衡的具体情况,制定最适合患者的调和方案。例如,同样是肝郁,但不同患者的肝郁程度、兼夹症状不同,其治疗方案也应有所区别。 针灸、药物、食疗、导引等综合运用:本书将深入介绍如何根据脏腑失衡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治疗手段,而非局限于单一疗法。 针灸:详细介绍选取特定穴位,运用不同手法(如补法、泻法、平补平泻等),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例如,针对脾胃虚弱,可选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进行艾灸或针刺。 中药:介绍精选配伍的中药方剂,强调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以及根据脉象和症状调整药物的剂量与组成。例如,针对心脾两虚,可选用归脾汤的加减。 食疗:提供针对不同脏腑功能的食谱建议,强调食材的性味归经,以及如何通过饮食来滋养、温煦、疏泄脏腑。例如,肝郁者可多食疏肝理气的食物,如玫瑰花、薄荷等。 导引与养生功法:介绍一系列温和有效的导引术和养生功法,帮助患者通过自身运动来疏通经络,强健体魄,促进脏腑功能的恢复。例如,八段锦、五禽戏等。 “治未病”理念的实践:本书不仅关注疾病的治疗,更强调通过脏腑调和,提升人体的整体健康水平,预防疾病的发生。通过长期的脏腑调和,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延缓衰老,实现健康长寿。 四、 案例解析与临床应用 为了使本书的内容更加生动、实用,《医道天枢》精心选取了大量临床案例,涵盖了常见内科、妇科、儿科等多种疾病。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解析,详细展示如何运用精微诊脉技术,准确诊断病情,并结合脏腑调和的理论,制定出有效的治疗方案。 案例分析的深度与广度:每一个案例都将从脉象的详细描述、病症的发生发展、脏腑失衡的分析,到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调整,再到治疗效果的反馈,进行全方位的剖析。 治疗方案的灵活性与可操作性:案例中的治疗方案并非僵化的模式,而是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为读者提供更具启发性的思路。 经验总结与心得分享:在每个案例之后,都附有作者的临床经验总结与心得体会,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在临床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 五、 结语:传承与创新的融合,开启健康新篇章 《医道天枢:精微诊脉与脏腑调和》是一部融合了传统中医智慧与现代医学视角的著作。它不仅是对经典脉学理论的传承与发展,更是对脏腑调和理论的创新性实践。本书旨在为广大中医爱好者、临床医生以及关注自身健康的人们提供一份详实、系统、实用的指导。 我们相信,通过对精微诊脉的深入学习和对脏腑调和理念的实践,每个人都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体,掌握调理健康的方法,从而拥有一个健康、和谐、充满活力的生命。本书的出版,希望能为中医学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并帮助更多的人走向健康之路。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一 最近听朋友推荐了一本关于养生的书,名字好像叫《养生之道——从内到外的健康密码》。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朴实,没有花里胡哨的图案,一看就感觉内容会很扎实。我翻了几页,发现作者很注重基础的养生理念,比如强调均衡饮食的重要性,详细解释了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蛋白质等不同类别的食物如何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书中还专门辟出了章节讲解不同季节的饮食调理,比如春天如何通过饮食来疏肝理气,夏天如何清热解暑,秋天如何润肺滋燥,冬天又如何温补阳气。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食补”的章节,它并没有推荐那些昂贵的食材,而是教我们如何利用身边的常见食物,比如大枣、枸杞、生姜、大蒜等等,来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作者的语言风格很平易近人,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即使是没有医学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和一个经验丰富的长辈聊天,听他们分享自己的养生心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生活指南,教会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根本上提升身体的健康水平。我感觉这本书让我对“养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再是盲目地追求某种流行的养生方法,而是回归到最基本、最健康的生活方式。

评分

评价三 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中医的入门读物,书名记不太清了,好像是《中医的奥秘与实践》。这本书非常适合像我这样对中医一窍不通的初学者。作者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阴阳五行、经络穴位,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这些抽象的理论,让我感觉中医不再是那么高深莫测。书中还介绍了辨证论治的思路,教我们如何通过观察面色、舌苔、听声音、闻气味等方式来初步了解身体的状况。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食疗”的部分,详细介绍了不同食材的性味归经,以及它们如何针对不同的体质和病症进行调理。比如,感冒初期喝姜汤能发汗散寒,腹泻时吃点山药能健脾止泻,这些简单易行的食疗方,让我感觉中医离我们的生活很近。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并没有鼓吹中医的神奇疗效,而是强调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科学性。作者的语言风格严谨又不失趣味,让我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更愿意去了解和实践中医的养生智慧。

评分

评价五 最近无意中读到一本关于中医养生的书,名字好像叫《古法养生——四季调养的智慧》。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古朴典雅,透着一股历史的厚重感。作者在这本书中主要阐述了中国传统医学对于四季养生的独特见解,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即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来调养身体。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春季养生”的篇章,详细讲解了春天万物复苏,人体阳气也随之生发,此时应该多吃一些甘温的食物,比如韭菜、豆芽等,同时要避免过度劳累,注意舒缓心情,以防止肝气郁结。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古老的养生方法,比如导引术、药浴、穴位按摩等,这些方法听起来很有趣,也很有实践价值。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优美,充满了古典韵味,读起来让人心生宁静。这本书更像是一本穿越时空的养生宝典,让我领略到了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对如何更好地利用自然的力量来呵护自己的身体有了新的认识。

评分

评价二 刚拿到一本名为《身心灵的和谐之旅》的书,被它的标题吸引住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很有艺术感,大量的留白,搭配着一些意境优美的插画,读起来非常赏心悦目。作者在这本书中探讨了身体、心理和精神这三个层面是如何相互关联,共同影响着我们的整体健康。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情绪管理”的那部分。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告诉我们要“保持积极”,而是深入剖析了各种负面情绪产生的根源,比如恐惧、愤怒、悲伤等,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方法来化解和转化这些情绪。书中提到了冥想、正念呼吸、感恩练习等方法,还鼓励我们通过艺术创作、亲近自然等方式来释放内心的压力。此外,书中还谈到了“身体的智慧”,强调我们身体本身就蕴藏着强大的自愈能力,而我们的负面情绪和不良生活习惯会阻碍这种能力的发挥。作者提出的“身心灵平衡”理念,让我意识到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更是一种内在的平和与宁静。这本书的文字充满哲思,读起来需要静下心来慢慢体会,它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引导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找到内心的力量。

评分

评价四 我在书店偶然看到一本关于运动康复的书,书名大概是《活力人生——科学运动与健康》。这本书的装帧很现代,色彩搭配也很鲜明,一看就很有活力。作者在这本书中系统地介绍了各种运动对身体的好处,从改善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到提升柔韧性、预防骨质疏松,都做了详细的阐述。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讲解了运动的益处,还非常注重“科学”二字。它详细讲解了运动前的热身、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及运动后的拉伸和放松,强调了循序渐进和避免运动损伤的重要性。书中还针对不同人群,比如办公室白领、中老年人、产后妈妈等,提供了量身定制的运动计划和指导。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核心力量训练”的章节,它解释了为什么强大的核心肌群对维持身体稳定、预防腰背疼痛至关重要,并提供了一些简单易学的核心训练动作。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专业,但又不会让人感到枯燥,作者的讲解清晰易懂,配有大量的插图和图表,非常方便读者理解和操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