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宮尋找蘇東坡》
作者:祝勇
ISBN:9780199424634
出版社:牛津大学
出版年:2017-10-02
内容简介
每一個中國人,心頭都縈繞着蘇東坡的詩詞,比如「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比如「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比如「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比如「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比如「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比如「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比如「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更不用說「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這裏面,有孤獨,有相思;有柔情,有豪放;有挫敗,有掙扎;有苦澀,有灑脫。蘇東坡的文學,幾乎包含了我們精神世界裏的所有主題。於是,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會在不同的境遇裏,與他相遇。
蘇東坡好玩。他機智、幽默、坦蕩,樂於和自己的苦境相周旋,從不絕望,也從不泯滅自己的創造力。他文化和人格中所有的亮點,都是由他所處的苦境激發出來的。蘇東坡不僅讓我們見證了世界的荒謬與黑暗,也讓我們看到了人的潛能,看到了中國文化精神的茁壯。
作者简介
祝勇
作家、學者、藝術學博士、北京作家協會理事。北京故宮博物院影視研究所所長。
曾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駐校藝術家。已出版主要作品有:《故宮的風花雪月》、《故宮的隱秘角落》等。主創歷史紀錄片多部,代表作:《辛亥》。先後榮獲中國電視星光獎、金鷹獎、十佳紀錄片獎、學院獎等諸多影視獎項。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被它的装帧设计吸引住了。那种带着年代感的封面设计,仿佛一下子把我拉回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宋朝,书页的纸张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感到一种对知识的敬畏。我本来就对宋词情有独钟,尤其钟爱苏东坡那种豁达中带着洒脱的文风,总觉得他的词句里藏着人生的智慧。这本书的标题,『在故宫寻找苏东坡』,光是想象苏东坡的影子和故宫的恢弘交织在一起,就让人心驰神往。我期待的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希望作者能通过某种巧妙的视角,将苏轼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的人生轨迹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文化殿堂——故宫——联系起来。这不仅仅是阅读,更像是一场寻访,去探寻那些被历史尘封的细节,去触摸那些曾被苏轼目光触及过的物件,感受他那份“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坦荡胸襟。整体来看,从外在的包装到内心的期许,这本书都给予了我极高的期待值,希望它能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评分读完第一部分的心情非常复杂,它没有直接给我那种波澜壮阔的历史叙事,反而更像是一次非常细腻入微的文物考察,但又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论文。作者的笔触非常克制,像一位经验老道的策展人,他带领我们穿梭在故宫的某个特定的角落,不急于抛出结论,而是通过描述光影、材质、甚至空气中弥漫的气息,来烘托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某件青铜器纹饰的解读,那份对细节的执着,让我意识到,伟大的人物之所以伟大,往往体现在他们对生活和艺术的极致追求上。那种“见微知著”的叙事方式,极大地满足了我这种对深度解读有要求的读者。它迫使我放慢阅读的速度,去品味每一个用词,去想象那个场景。这种慢阅读的体验,在快节奏的当下显得尤为珍贵,它不是在喂养信息,而是在培养一种与历史进行深度对话的能力。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艳的地方,在于其叙事的结构和逻辑的跳跃性,它完全没有遵循传统的传记体写作套路。它仿佛是由无数个碎片化的灵感和观察点拼接而成的一幅马赛克画卷。有时候,讲到一首词的意境,作者会突然转向对某幅宋代山水画的分析,然后又跳跃到对当时士大夫阶层饮食习惯的考据。这种看似松散的结构,却在潜意识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苏东坡精神世界”。这要求读者必须主动参与到阅读过程中去,自己去建立那些隐藏的关联。这种探索的过程本身,就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乐趣。它不像是一堂预设好的课程,更像是一场由作者邀请你参与的智力游戏,需要你带着既有的知识储备去填补那些留白之处,去体会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共鸣感。
评分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我原以为会是一本详述苏轼生平事迹的通俗读物,但它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更高维度的文化对话。它不是简单地复述历史,而是通过一个独特的载体——故宫,重新诠释了苏东坡留给后世的文化遗产的重量和广度。它更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我们理解宋代文人精神世界的一扇侧门。阅读它是一个需要沉淀和回味的过程,读完后合上书本,脑海中留下的不是一堆需要记忆的事实,而是一种对美学、对坚韧、对生命哲学的全新体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我们如何在既有的文化符号中,重新发掘出那些鲜活的、与我们当下生活依然息息相关的精神力量。这绝对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
评分从文风上来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呈现出一种极高的文学修养,但又非常接地气,这一点很难得。它没有一味地追求晦涩的辞藻来彰显其“学术性”,而是保持了一种知识分子的清醒和幽默感。尤其是当作者描述到苏轼某些人生低谷时的心境,那种旁观者清的洞察力,常常让人会心一笑,继而感到一阵心酸。这种情感上的多层次处理,让人物形象一下子立体了起来,不再是教科书上扁平的“大文豪”。我仿佛能透过文字,看到那个在黄州与友饮酒赋诗,在赤壁下感受江水的伟大灵魂。作者成功地避开了过度煽情,而是通过对历史场景的精准还原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体察,让读者自然而然地进入到那种复杂的情感漩涡之中,体会到一位伟人在逆境中如何保持对世界的热爱与好奇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