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一個歡樂的宋朝新年》
作者:李開周 出版社:時報
出版地:台灣 出版日期:2016/01/12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1365213
規格:平裝 / 240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本書分類:人文史地> 中國史地> 朝代史> 宋/元/明
本書分類:社會科學> 文化研究> 民族學/風土民俗
內容簡介
會吃,會玩,
宋朝新年比聖誕節更熱鬧
宋朝是個魅力十足的朝代,商業發達、文化繁榮,市井小民的小日子過得舒舒服服、多采多姿。距離我們七、八百年,但現今的新年習俗幾乎都能從宋朝找到源頭,像是祭灶、擺春飯、壓歲錢、除夕守歲、元旦燒香、貼春聯、放鞭炮、初二回娘家、十五元宵等,都能和宋朝遙相呼應。
但宋朝過年還是有些與現代不太相同的地方,你知道皇帝過年仍然得上朝嗎?宋朝人的春節假期比現代人短?宋朝的冬至和臺灣的尾牙有何異同?送灶神的習俗有何特殊之處?宋朝人採買哪些年貨?春聯怎麼貼?壓歲錢怎麼發?怎樣祭祖、拜年?年夜飯餐桌上有哪些菜色?且聽作者娓娓道來,看看會吃、會玩的宋朝人怎樣把新年過得豐富又熱鬧,書末並附宋朝新年小辭典和新年習俗。閱讀本書,有如身歷其境般趣味盎然,彷彿與宋朝人一起度過既熱鬧又舒心的新年。
◎ 肥冬瘦年,餛飩餺飥
冬至不吃湯圓,年夜飯只吃麵條
◎ 隨年壓歲,大小有別
壓歲錢大放送,哥哥、姐姐領得多
◎ 義會、關撲樣樣來
辦年貨缺現金?沒關係,分期付款或賭運氣都行
◎ 宋朝人過年愛打馬
宋朝人過年打什麼馬?怎麼打?
◎ 李清照其實很愛賭
暗器功夫了得,骰子、牌戲都擅長
◎ 十五元宵,華麗收尾
雜技、魔術、馬戲、說書通通有,全部免費同樂
作者簡介
李開周
1980年生,河南開封人,青年學者,《南方都市報》專欄作家,曾在《新京報》、《中國經營報》、《世界新聞報》、《羊城晚報》、《中國烹飪》和《萬科周刊》等媒體開設專欄。
著有《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歷史課本聞不到的銅臭味》、《民國房地產戰爭》、《祖宗的生活》、《千年樓市:穿越時空去古代置業》、《食在宋朝:舌尖上的大宋風華》等。
目錄
【開場白】如果回到宋朝過新年……
【第一章】 放年假,學問大
【第二章】 冬至到,新年揭幕
【第三章】 祭灶神,送錢送甜
【第四章】 買年貨,五花八門
【第五章】 除夕守歲,樂陶陶
【第六章】 春聯、年畫、門神這樣貼
【第七章】 大年初一好拜年
【第八章】 正月天,無賭不歡
【第九章】 送窮、占卜博好運
【第十章】 鬧元宵,狂歡尾聲
【附錄一】 宋朝年俗簡表
【附錄二】 宋朝新年小辭典
【附錄三】 主要參考書目
从一个现代读者的角度来说,这本书带来的“情感连接”是它最大的亮点。我们现在过年,很多仪式感似乎正在慢慢淡化,很多传统似乎也变得越来越形式化。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宋朝人对待“过年”这件事的虔诚和重视程度。作者的文字里流淌着对传统文化深深的敬意和热爱,这种情感是会感染读者的。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团圆”主题的探讨,宋朝的交通虽然不如今日便利,但亲人间的思念和团聚的渴望,却是通过那些精心准备的礼品和繁复的拜访流程体现出来的,那份用心和执着,让人感动。它不仅仅是在介绍“宋朝人怎么过年”,更是在探讨“什么是好的新年意义”,这份对生活本质的追问,让这本书的立意拔高了不止一个层次。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年味”这个概念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也更愿意去珍惜和传承我们自己的节日习俗。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不拘一格”,这让阅读体验充满了惊喜。有时候,作者的语气像一个幽默的导游,带着你穿梭在汴京的街头巷尾,告诉你哪里可以买到最正宗的年糕;有时候,他又化身为一位细致入微的社会观察家,冷静地分析不同风俗背后隐藏的经济规律和社会阶层差异。这种灵活多变的叙事节奏,使得全书读起来毫无沉闷之感。而且,作者在引用历史记载的同时,往往会加入一些现代的解读和联想,这种“古今对话”的方式非常巧妙,既尊重了历史原貌,又拉近了与当代读者的距离。我特别欣赏它那种略带“玩味”的幽默感,它不是那种刻意的段子,而是源于对生活细节的精准捕捉,让你在会心一笑中,不知不觉就吸收了大量的历史知识。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集趣味性、知识性和人文关怀于一体的佳作,绝对是值得推荐给所有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朋友的。
评分这本书的知识密度是惊人的,但它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能把这些看似严肃的文化知识,包装成一种极其引人入胜的“故事集”。我之前看过不少关于古代节庆习俗的书籍,很多要么是学术论文的简化版,读起来枯燥乏味,要么就是过于通俗,深度不足。这本书完美地找到了一个黄金分割点。它既有扎实的史料支撑,这一点从作者引用的各种文献和考据中就能看出来,但它又完全没有那种“学术腔”。相反,它采用了非常生动活泼的论述方法,经常会穿插一些有趣的掌故或者小故事,让你在不经意间就吸收了大量的文化信息。比如,它对当时一些特有的年俗活动的描述,比如“放爆竹”的起源和演变,或者不同阶层在过年时的区别对待,都写得入木三分。每次读到一个新的知识点,我都会停下来,琢磨一下,然后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真是一本可以“啃”的文化读物,值得反复翻阅,每次都会有新的发现。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带着点古朴又兼具现代审美的感觉,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就知道作者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下了不少功夫。封面上的字迹和插图,仿佛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了那个繁华又充满烟火气的年代。我记得我刚拿到手的时候,特地找了个阳光好的午后,泡了杯热茶,慢慢翻开它。第一页的引言就很有意思,没有那种枯燥的历史说教,而是用一种很亲切的口吻,像一个老朋友在跟你拉家常一样,把你引入到宋朝生活的场景里去。作者的文字功底很扎实,遣词造句既有文采,又不会让人觉得晦涩难懂。很多细节的描绘,比如当时过年的吃食、亲友间的往来、甚至街头巷尾的叫卖声,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让我感觉不是在读书,而是在亲身体验一场穿越。特别是对于那些传统礼仪和习俗的梳理,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结合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心理状态来分析,看得我频频点头,对我们今天的一些春节习俗的源头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字号大小适中,留白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累,这对于一本需要细细品味的文化书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体验。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叙事方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化繁为简”。原本我对宋朝的新年文化了解得比较零散,总觉得那段历史很遥远,跟现代生活格格不入。然而,作者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匠人,把一块块散落的文化碎片,用一种极其巧妙和连贯的方式重新组合了起来。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人情味”的捕捉。宋朝人过年,那种相互之间的关怀和礼尚往来,那种对美好生活的朴素追求,透过文字传递出来,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和亲切。书中没有过多纠缠于宏大的政治事件,而是将焦点放在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志趣上,这使得阅读过程非常轻松愉快,没有任何阅读压力。我甚至在读到一些关于宋朝年货市场的描写时,忍不住联想到了我们现在赶集时的热闹景象,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感,是很多历史读物难以达到的效果。作者的笔触是温柔而克制的,他不会过度渲染,而是让事实和场景自己说话,这种高级的表达技巧,让我读完之后回味悠长,感觉自己好像真的在那个充满诗意的时代里度过了一个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