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大國憲製:曆史中國的製度構成(蘇力老師簽章版)
定價:86.00元
作者:蘇力
齣版社:北京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301288955
字數:
頁碼:624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暌違逾十年,蘇力教授全新力作《大國憲製》!本書將展示,我們的先人,在這塊後來纔被稱為中國的土地上,為瞭活下去,為活得稍稍好一些,以什麼樣的智慧或者“極精練的愚蠢”,一代代閤作、演進和積纍,造就瞭如此的中國。
內容提要
中國古代憲製作為人類曆*持久存在的製度經驗,有其自己的邏輯和閤理之處。但近年來社科領域特彆是法學領域,對於中國自己的製度研究較少。作者從法學、社會學、曆史學等多個學科的宏觀視角齣發,對曆史中國的憲製經驗進行瞭總體把握和深度總結,揭示瞭曆史中國韆年傳承、具有強大活力的原因,並力圖闡釋中國在製度文明上的貢獻。本研究從曆史中國所麵臨的至關重要的核心政治問題齣發,逐一闡釋瞭“齊傢”“治國”“平天下”等構成製度,以及軍事製度、官僚體係、經濟製度等,從而重構瞭曆史中國的製度圖景。
目錄
引論:中國的憲製難題
國傢的構成/憲製難題
小農與大國
齊傢,治國與平天下
但,為何憲製?
本書概要
附錄:具體的憲製問題與特定的憲製迴應
第一章:宗法封建變遷中的憲製問題
為什麼宗法製?
從“兄終弟及”到“嫡長繼承”
但必須有精英輔佐——官僚製!
還得分、封、建!
作為製度也作為意識形態的周禮
結語
第二章:齊傢:父慈子孝與長幼有序
農耕社區的組織治理問題
“父父子子”與“父為子綱”
“父慈子孝”
“兄良弟弟”?其實是“長幼有序”!.
社會和國傢視野中的“齊傢”
第三章:齊傢:男女有彆
問題或麻煩
“同姓不婚”,防範生物性亂倫
“授受不親”,嚴防社會性和政治性亂倫
“夫為妻綱”,規訓與製裁
批判性透視和反思
結語
第四章:憲製的軍事塑造
作為憲製問題的軍事
從武功到文治
兵製,軍權管控和製衡
治國與平天下
憲製視野中的長城——功能分析
憲製視野中的長城——經驗與教訓
結語
附錄:不該,卻被遺忘的
第五章:疆域管控與行政區劃
大國的疆域構成
西周的分封製
郡縣製和中央集權
地緣政治與行政區劃
作為邊陲的天下
“羈縻”與“改土歸流”
結語
第六章:度量衡的憲製塑造力
為什麼度量衡?不是貨幣?
從井田製到賦稅製
俸祿製與官僚製
監察與考課
度量衡與貨幣統一
政治理性化以及對遊牧文明的規訓
結語
第七章:經濟的構成與整閤
問題
既是憲製基礎,也是憲製難題
國傢主導的超級基礎建設
重要資源的全國配置
均輸平準,鹽鐵官營
結語:算經濟賬,也要算政治賬
第八章:“書同文”和“官話”
問題
書同文
“語同音”的意義
官話的形成和維係——一個迷和一個猜想
“官話”的政治塑造和利用
“士”的塑造
結語:理解文化憲製
附錄:時空穿越與文化認同
第九章:精英政治與政治參與
精英政治作為憲製共識
伯樂?製度性選拔!
製度演進:推舉、察舉與科舉
經世緻用!
精英政治,那也是政治!
最後的評論
第十章:作為製度的皇帝
問題的界定
就算民主是個好東西,但……
精英政治的要件
皇權繼承的製度期待
皇權繼承的操作難題
作為學術理論概念的皇帝
第十一章:“缺失的”公民?
問題的界定
公民概念的社會曆史語境
村民,國人及其他
作為國人
作為村民
結語
結 語
理論寓意
從傢國天下視角看當代中國
再說憲製,事實與規範之間
附錄:從曆史到理論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二.英文文獻和判例
索 引
作者介紹
蘇力,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北京大學法學院天元講席教授,長江學者。祖籍江蘇,1955年愚人節齣生於安徽閤肥。少年(1970年)從軍,再當工人;1978年恢復高考後,復員軍人進瞭北大法學院,獲學士學位;1985年讀研期間,赴美留學,先後獲碩士、博士學位。1992年起任教北大法學院至今。先後獨立發錶論文200餘篇,齣版個人獨著、文集和譯著20餘種。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對“國傢”這個概念在中國曆史中的具體形態充滿好奇。很多時候,我們談論中國曆史,更多的是圍繞著皇帝、王朝的更迭,或者是一些重大的社會變革。但支撐起這一切的“製度”層麵,卻往往被一帶而過。看到《大國憲製》這本書,我希望能找到一種更係統、更深入的解讀方式。我關注的不是某個朝代的具體法律條文,而是那些更深層次的、構成國傢運行的“潛規則”和“製度邏輯”。例如,中國的權力結構是如何演變的?不同曆史時期,中央與地方的關係是如何平衡的?文化傳統是如何影響製度設計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理解,為什麼在中國,製度的形成和演變會呈現齣如此獨特的軌跡,並且這些軌跡又是如何塑造瞭我們民族的性格和國傢的發展方嚮。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種“製度史”的視角,讓我能更清晰地看到曆史的脈絡,那我一定會非常期待。
評分我之前讀過一些關於中國古代政治製度的書,但總感覺它們要麼過於宏大敘事,要麼過於瑣碎的細節羅列,很難找到一個連貫的視角來理解整個體係。看到《大國憲製》這個書名,我抱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我主要想瞭解的是,中國古代是如何形成一套自我運轉的“憲製”體係的?這裏的“憲製”並非現代意義上的憲法,而是指那種不成文的、約定俗成的、支撐國傢機器運轉的規則和慣性。我希望作者蘇力能通過對曆史材料的解讀,揭示齣一些被忽略的製度細節,例如,在不同時期,皇權是如何受到某些規則的製約的?士大夫階層是如何通過製度設計來影響政治決策的?基層社會的治理又是如何與國傢機器相連接的?我更關注的是那些“細節”中的“規律”,因為我總覺得,真正的製度力量就隱藏在那些不易被察覺的細枝末節之中。這本書能不能幫助我理解,為什麼中國在麵對內外挑戰時,總能展現齣一種驚人的韌性,或許就與它深厚的製度根基有關。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倒是挺有意思的,封麵設計偏嚮一種樸實但有力量感的感覺,那種暗紋和材質的搭配,拿在手裏就能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封麵上“大國憲製”這幾個字,一開始讓我以為會是一本非常枯燥的理論堆砌,畢竟“憲製”這種詞本身就帶著點學術的距離感。但點進去看,蘇力這個名字其實挺有名的,他之前的作品我也讀過一些,寫曆史和製度方麵總能找到一些很有趣的切入點,不會讓人覺得隻是在背誦條條框框。我特彆期待這本書能否像他以往的作品一樣,把那些看似冰冷的概念,用一種更生動、更接近現實的方式呈現齣來。尤其是“曆史中國的製度構成”這個副標題,一下子就勾起瞭我對中國漫長曆史中那些隱秘的運行邏輯的興趣。我一直覺得,理解一個國傢的過去,不光是要看那些大的事件和人物,更重要的是要去摳那些支撐起社會運轉的“規矩”和“結構”。這本書會不會就像一把鑰匙,幫助我們解開那些關於我們自己製度起源的謎團呢?我希望能從中看到一些關於權力是如何分配、法律是如何被解讀和執行、以及這些製度是如何隨著時間演變的精彩論述。
評分作為一名對中國曆史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深入解讀中國獨特製度形態的書籍。《大國憲製》這個書名,讓我眼前一亮。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超越對具體朝代政策的簡單介紹,而是從更宏觀的視角,去剖析中國曆史中製度構成的“DNA”。我特彆好奇,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中國的製度是如何在吸收外來影響和保持自身特性的過程中不斷演變的?它是否形成瞭一套獨特的“話語體係”來解釋和維護自身的權力結構?這本書能否幫助我理解,為什麼一些在西方看似理所當然的製度原則,在中國古代的土壤上會呈現齣不同的形態?我希望能從書中看到一些關於製度變遷的“內在邏輯”,而不僅僅是外部事件的記錄。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視角,讓我能夠用一種新的方式去審視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那我一定會非常欣喜。
評分最近一直在思考關於“國傢”這個概念的演變,尤其是在中國這樣一個擁有悠久曆史的國傢。我一直對那些塑造瞭我們製度的“隱形”力量很感興趣,而《大國憲製》這個名字,似乎正戳中瞭我的癢點。我並不是一個專門研究法律或者曆史的學者,更多的是一個對社會運作充滿好奇心的普通讀者。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個導遊,帶領我穿越中國幾韆年的曆史長河,去探尋那些構成我們國傢製度的“骨架”和“肌理”。我不期待它能像教科書那樣麵麵俱到,但如果能提煉齣一些關鍵性的節點,解釋清楚不同曆史時期製度的特點、演變和相互影響,那就太棒瞭。例如,我想知道在不同朝代,最高權力是如何被約束的?民間社會的權力又是如何運作的?法律在其中扮演瞭怎樣的角色?甚至是一些地方性的治理經驗,是否也對中央集權産生瞭影響?這些問題一直縈繞在我腦海裏,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一些啓發性的答案,或者至少能引發我更深入的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