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 经济学原理(第7版)(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套装全2册) | 开本: | |
| 作者: | (美)曼昆|译者:梁小民//梁砾 | 页数: | |
| 定价: | 128 | 出版时间: | 2015-05-01 |
| ISBN号: | 9787301256909 | 印刷时间: |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 | 版次: | 1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印次: | 1 |
**篇 导言
**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第2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第2篇 市场如何运行
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
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第3篇 市场和福利
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
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
第4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
**0章 外部性
**1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2章 税制的设计
第5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
**3章 生产成本
**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5章 垄断
**6章 垄断竞争
**7章 寡头
第6篇 劳动市场经济学
**8章 生产要素市场
**9章 收入与歧视
第20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
第7篇 深入研究的论题
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
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
第8篇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第23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
第24章 生活费用的衡量
第9篇 长期中的真实经济
第25章 生产与增长
第26章 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第27章 金融学的基本工具
第28章 失业
**0篇 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
第29章 货币制度
第30章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1篇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第31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第32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
**2篇 短期经济波动
第33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第34章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第35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3篇 *后的思考
第36章 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问题
术语表
索引
读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第七版(中文版),我的感受远不止于“学到了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重塑。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并非简单地堆砌理论,而是通过大量生动鲜活的例子,将抽象的经济学原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微观经济学部分,尤其让我体会到“经济学是你无处不在的”这句话的含义。从买菜时讨价还价的背后,到选择乘坐哪种交通工具,再到个人如何做出投资决策,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选择,都蕴含着经济学的逻辑。理解了机会成本,我才意识到每一次选择的背后都意味着放弃了其他可能性,这让我对待决策更加谨慎和理性。而宏观经济学,则让我学会了如何从更宏大的视角去解读社会现象。当新闻里报道GDP增长或通货膨胀率上升时,我不再是雾里看花,而是能大致理解其背后的驱动因素和可能的影响。尤其是关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章节,让我对政府如何试图稳定经济、促进就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虽然书中涉及的很多模型和图表在初读时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去消化,但曼昆的讲解方式非常系统,循序渐进,使得学习过程虽然有挑战,但并非难以逾越。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的经济学素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用经济学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分读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第七版,中文版),我最大的感受是,经济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学术概念,而是渗透在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决策科学”。微观经济学部分,让我对“选择”有了全新的理解。我明白了为什么有时候看似划算的交易,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机会成本。从个人购买决策到企业定价策略,从劳动市场的供需到金融市场的运作,每一个场景都被剖析得清晰透彻。书中关于“信息不对称”的讨论,更是让我对很多经济纠纷有了更深刻的洞察,意识到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市场失灵是多么容易发生。而宏观经济学部分,则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观察国家经济运行的“瞭望窗”。GDP的组成、通货膨胀的根源、失业率的含义,这些曾经模糊的概念,如今在我脑海中都有了清晰的轮廓。让我颇受启发的是关于经济增长的理论,它不仅解释了国家为何会贫富差距,也指明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而关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分析,则让我明白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这些政策如何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虽然书中不乏一些数学模型和图表,但曼昆的叙述方式始终以易于理解为目标,使得这些工具能够真正服务于我们对经济现象的认识,而不是成为学习的阻碍。
评分这部《经济学原理》第七版,对我而言,与其说是一本教科书,不如说是一份“经济学生活指南”。它成功地打破了我对经济学“枯燥、晦涩”的刻板印象。微观经济学分册,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把我从“个体”的世界开始引导。我学会了如何从“稀缺性”的角度审视生活中的选择,理解了“供求关系”如何决定商品的价值,甚至连“沉没成本”的概念,也帮助我更好地处理那些已经付出却无法挽回的投入。那些关于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的讨论,让我对市场交易中的“公平”与“效率”有了更深的思考。书中提到的“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等概念,更是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问题需要政府干预,而有些则可以依靠市场自行调节。而宏观经济学分册,则将我的视野带到了一个更大的舞台。GDP、通货膨胀、失业率这些经济指标,不再是冰冷的数据,而是反映国家经济健康状况的重要“体温计”。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分析,它简洁地勾勒出了影响整个经济运行的宏观力量。书中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阐述,也让我明白了政府如何试图熨平经济波动的“剧烈起伏”,引导经济朝着更稳定的方向发展。虽然某些篇章的数学推导需要反复钻研,但曼昆的文字功底和丰富的案例,总能适时地将我拉回现实,让我感受到经济学并非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实践。
评分这部《经济学原理》第七版,在我心中是一次关于“理性”的深度探索。微观经济学分册,让我开始用“成本-收益”的框架去审视生活中的大小事务。我明白了为什么人们会趋利避害,为什么市场价格会不断波动,以及为什么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导致不同的结果。那些关于边际分析的讲解,更是让我深刻理解了“一点点”的改变是如何带来巨大的影响的。从个人理性选择到企业利润最大化,再到政府的政策制定,都离不开这种精密的权衡。尤其是对“市场失灵”的探讨,让我认识到并非所有情况下市场都能达到最优解,也为理解政府干预的必要性提供了依据。而宏观经济学分册,则将我的视野提升到了国家层面。GDP的含义以及它如何被衡量,通货膨胀对经济的侵蚀作用,失业率的深层原因,这些都是理解一个国家经济健康状况的关键。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国际贸易的章节,它解释了为什么国家之间会进行贸易,以及贸易如何能带来共同的福利。虽然书中包含了一些复杂的模型和理论,但曼昆的讲解方式非常注重逻辑的连贯性和概念的清晰度,使得学习过程充满挑战却也充满乐趣。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普及了经济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训练了我用严谨的逻辑和数据去分析问题,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评分最近终于把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第七版,中文版)这两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全部读完了,感觉像是完成了一次智力马拉松,收获满满,也有些许思考。一开始选择这套书,纯粹是出于对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强烈好奇,想弄明白那些关于市场、价格、供需曲线,以及GDP、通货膨胀这些经济新闻里的高频词汇到底是怎么回事。曼昆的风格确实如传说中那样,深入浅出,即使是初学者也能相对轻松地进入经济学的殿堂。微观经济学部分,让我对个体决策和市场运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从消费者剩余到生产者剩余,再到各种市场结构下的竞争与垄断,感觉就像是拆解了经济活动的最小单位,理解了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并最终形成我们所见的宏观景象的。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弹性概念的讲解,一开始觉得抽象,但联系到日常生活中商品价格的涨跌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立刻就豁然开朗。而宏观经济学部分,则像是将视野拉远,从国家整体的角度审视经济。GDP的计算方式、通货膨胀的成因与影响、失业率的解读,以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些宏观调控工具,都让人对国家经济的运行机制有了更宏观的把握。尤其是在理解经济周期和政策应对时,感觉自己像是站在了一个高处,俯瞰着经济这艘大船是如何航行,又将如何应对风浪的。虽然有些章节的推导和模型需要反复琢磨,但整体来说,这套书为我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的新视角,很多之前模糊的概念都变得清晰具体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