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中国记忆系列丛书(套装共7册)历史书籍 抗战书籍

1945中国记忆系列丛书(套装共7册)历史书籍 抗战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历史
  • 抗战
  • 1945
  • 中国记忆
  • 战争
  • 纪实
  • 文化
  • 书籍
  • 套装
  • 二战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企全媒图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南京出版社
ISBN:12278436
商品编码:2340566014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纯质纸
套装数量:7

具体描述



《风雨百年:中国近现代历史图景》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和精美的历史图片,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从鸦片战争至今一百多年的波澜壮阔的历程。它并非简单罗列历史事件,而是着力于刻画历史进程中的关键节点、重要人物以及由此折射出的时代精神与民族命运。 第一部分:屈辱与抗争的开端 (1840-1911) 我们从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拉开序幕,深入剖析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如何打破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以及由此引发的中国社会剧烈的动荡与转型。本书不回避那段沉重的历史,详细讲述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割地赔款的屈辱,以及中国人民在国家危难之际所爆发出的不屈斗争。从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到太平天国运动的起伏,再到义和团运动的悲壮,勾勒出中华民族在内忧外患中挣扎求存的图景。同时,我们也关注洋务运动的兴衰,探讨中国早期工业化尝试的意义与局限,以及戊戌变法的仓促与失败,预示着旧制度的瓦解与新思潮的萌动。 第二部分:革命与共和的探索 (1911-1949) 辛亥革命的曙光终于驱散了千年帝制的阴霾,本书详细描绘了这场推翻帝制的伟大革命,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的艰辛历程,以及中华民国建立的里程碑意义。然而,共和的道路并非坦途,袁世凯的复辟,军阀混战的混乱,都让这个年轻的共和国面临重重危机。在此背景下,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白话文的推广,对旧思想、旧道德的猛烈冲击,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五四运动的爱国热情,点燃了民族救亡的火炬,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本书浓墨重彩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从土地革命战争的战略转移,到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本书聚焦于中国人民如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小米加步枪对抗全副武装的侵略者。我们不仅描述了正面战场的浴血奋战,更深入挖掘敌后战场的星星之火如何燎原。读者将看到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各地方抗日武装在艰苦条件下,与日伪势力斗智斗勇,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这段历史,是中国人民抵御外侮、团结一致的伟大史诗,充满了悲壮与辉煌。 第三部分:新中国成立与探索之路 (1949至今) 在经历了漫长的战争与革命之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本书将引导读者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经济恢复、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所展现的中国人民的决心与力量。随后,我们将进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梳理“一五”计划的辉煌成就,以及在发展道路上的曲折与反思。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本书将着重描绘中国如何以巨大的勇气和智慧,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经济特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将见证中国从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经济实力、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本书还将触及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风雨百年:中国近现代历史图景》力求以一种立体、生动、客观的视角,呈现中国近现代史的宏大画卷。它不仅是一部历史教科书,更是一部唤醒民族记忆、激发爱国热情、启迪未来思考的读物。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之所以是今天的中国,以及中国人民在过去一百多年中所经历的苦难与奋斗,为我们当下和未来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历史镜鉴。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全面、客观地展现抗战时期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书籍,这套《1945中国记忆系列丛书》无疑满足了我的期待。它并非拘泥于单一的战役或人物,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加广阔的社会层面。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民间抵抗”的细致描绘。除了正规军队的作战,书中还记录了大量的民间自发组织的抵抗活动,例如一些地方性的武装力量,他们虽然装备简陋,但却以顽强的斗志,在自己的家园与侵略者周旋,给敌人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还有那些在沦陷区坚持地下工作的爱国人士,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组织情报网,破坏日伪机构,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书中对这些普通人的事迹的记录,让我看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是无数个普通人的付出,汇聚成了抗战胜利的洪流。我还对书中关于战时经济的描写印象深刻,它展现了在物资匮乏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如何通过各种方式,维持生产,保障供应,体现了中华民族在艰难困苦中展现出的韧性和创造力。

评分

我是一位对二战史,特别是中国战场的细节极其感兴趣的读者。这套《1945中国记忆系列丛书》以其丰富的史料和深入的分析,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我特别关注书中对“国际援助”在抗战中的作用的探讨。书中不仅提及了主要大国的援助,更深入地挖掘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援助渠道和方式,例如一些国际友人,冒着生命危险,为中国运送物资,甚至直接参与到中国的抗战事业中。我还对书中关于“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中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进行了详细的梳理,这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国的抗战并非孤军奋战,而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书中对战后国际格局的初步分析,以及中国在其中地位的变化,也让我对历史的进程有了更宏观的认识。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打破了一些狭隘的民族主义视角,以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展现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贡献。

评分

这套《1945中国记忆系列丛书》以其宏大的视野和精细的笔触,为我全面展现了抗战时期中国社会的全景图。我一直认为,历史的学习不应止于表面的事件,更应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科技与生产”在抗战中的作用的分析。在日寇的封锁和破坏下,中国人民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发展民族工业,研制武器装备,保障后勤供应的。书中详细描述了当时一些简陋但却极其有效的工业生产模式,以及科研人员在艰苦条件下,如何进行技术创新,为前线提供急需的物资。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关于“兵工厂”的故事,那些默默无闻的工人,在敌机的轰炸下,依然坚守岗位,用自己的双手为抗战贡献力量。此外,书中还涉及了战时农业的发展,以及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最大化地提高产量,保障人民的温饱。这套书让我深刻认识到,抗战的胜利,是全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它不仅是军事上的较量,更是科技、工业、农业等各个领域全面发展的体现。

评分

这套《1945中国记忆系列丛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史料,为我勾勒出了一个更加立体、生动的抗战中国。我一直对那个年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非常好奇,而这套书恰恰满足了我的好奇心。书中通过大量真实的个体故事,展现了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所表现出的坚韧、勇敢和牺牲精神。我特别被其中关于“家庭”在战争中的角色描绘所打动。许多家庭为了支持抗战,承受了巨大的牺牲,他们分散离析,却心系家国,用微小的力量汇聚成巨大的能量。书中记录的父子参军、母女支援前线、甚至是儿童的懂事与担当,都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和民族情怀。还有关于“故乡”的描写,那些保家卫国的热血青年,为了守护自己的家园,与侵略者殊死搏斗,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故土难离”的深情。这套书让我明白,抗战胜利的取得,离不开每一个普通中国人的付出和牺牲,它是一场全民的战争,也是一场精神的洗礼。

评分

这套《1945中国记忆系列丛书》(共7册)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我原本对那段历史有些模糊的认识,多是课本上简略的叙述,但读完这套书,才真正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鲜活。从我个人的阅读体验来说,最打动我的,是那些微观的叙事,是普通人在战争洪流中的挣扎、坚持与希望。例如,其中一本详细描绘了一个普通家庭在沦陷区的生活,他们如何躲避日军搜捕,如何艰难地维持生计,如何用点滴的爱国行动支持抗战,这些细节真实得让人心疼,也让我对“民族抵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是宏大的战略推演,而是浸润在柴米油盐、生离死别的日常中,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还有一些章节,通过采访幸存者,记录了他们对战争伤痛的记忆,那些描述虽然朴实无华,却字字泣血,让我深刻体会到和平的可贵,以及那些为了我们今天的安宁而付出的沉重代价。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历史不仅仅是帝王将相的功过是非,更是无数个普通人的悲欢离合,是他们用血泪谱写的壮丽史诗。读完后,我常常会陷入沉思,反思战争对人性的摧残,以及在极端环境下人性的光辉。这套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它让我更加珍惜当下,也更加敬畏历史。

评分

我对近代史,尤其是抗战史,一直抱有强烈的求知欲。这套《1945中国记忆系列丛书》以其详尽的内容和多角度的叙述,极大地满足了我的阅读需求。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文化救亡”的篇章印象深刻。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战火连绵的岁月里,文化界所扮演的角色,其重要性往往被低估。书中细致地描绘了当时进步文人在民族危难之际,如何创作抗战歌曲、戏剧、电影,如何通过宣传画、报刊杂志,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唤醒民族意识。他们用文字和艺术,筑起了另一道精神的长城。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关于某位地下文化工作者,如何冒着生命危险,在敌占区传播进步思想,其事迹充满了惊险与智慧,让我看到了在那个特殊时期,文化人的勇气与担当。书中还提及了许多学校在战乱中的坚持办学,以及知识分子如何克服万难,为国家培养人才,这些细节展现了中华民族在绝境中的生命力与创造力。这套书不仅仅是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对民族精神的深刻解读,让我更加理解了抗战胜利背后,精神层面的巨大力量。

评分

我一直对二战期间的中国战场情有独钟,特别是那些被大众忽略的侧面。这套《1945中国记忆系列丛书》恰恰满足了我对深度挖掘的需求。其中关于正面战场的描写,不再是简单的战役罗列,而是深入到了军事战略的制定、战场上的真实情况以及决策背后的博弈。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一些关键战役的微观分析,比如某次会战的战术布置、兵力调配,以及士兵们在前线的真实感受,这让原本枯燥的战史变得生动有趣,也让我对当时中国军队的艰难处境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国民政府在高压态势下的外交努力,以及如何争取国际援助,这些内容往往在通俗读物中很少提及,却对战局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情报战”的描述感到惊艳,那些在敌后潜伏的特工,冒着生命危险传递重要情报,为我军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的故事充满了惊险与传奇,让我对那些无名英雄肃然起敬。此外,关于经济上的封锁与反封锁,以及物资运输的困难,也都有详尽的描述,这让我明白,抗战的胜利绝不仅仅是战场上的拼杀,而是全民族、全方位的艰苦斗争。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不同维度的视角,让我能够更全面、更立体地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评分

作为一名对二战历史怀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常常觉得市面上的一些历史书籍过于学术化,或者过于偏重某一方面。这套《1945中国记忆系列丛书》则以一种更加平易近人,但又不失深度的方式,呈现了抗战历史。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民生”的关注,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宏观的数据,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展现了战争对普通百姓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比如,书中描绘了沦陷区人民如何巧妙地规避日军的搜刮,如何依靠互助合作维持生存,以及在艰苦条件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如何支撑他们走过黑暗的。还有对青年一代在战争中的成长与觉醒的描写,他们如何在民族危难面前,挺身而出,将青春献给了祖国,这些故事充满了力量和鼓舞。此外,书中也涉及了文化界的抗争,那些在战火中依然坚持创作的文人,用笔作为武器,唤醒民众的民族意识,他们的精神力量同样不负光辉。这套书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在于,它将宏大的历史事件还原到个体生命之中,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温度,体悟到“国家”这个概念背后,无数个鲜活生命的付出与牺牲。

评分

这套《1945中国记忆系列丛书》以其独特的时间切入点——1945年,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历史认知窗口。我一直认为,战争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一切的回归平静,1945年这个节点,既是战争的尾声,也是新格局的开端,书中对此的描绘尤为精彩。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抗战胜利前后,中国社会面临的巨大转型的描写。书中详细剖析了战后的经济凋敝、社会动荡以及政治力量的重新洗牌,这些内容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复杂性与多面性,远非简单的“胜利”二字所能概括。对于解放区的描写,书中也展现了与以往不同的视角,不再是单一的宣传口径,而是更深入地探讨了根据地在战争末期的发展状况、民众的支持以及其社会经济政策的初步成型,这让我对解放区如何在一片废墟中孕育新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书中也客观地记录了国民政府在接收与重建过程中的挑战,以及面临的各种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读到这些内容时,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混乱而又充满希望的年代,感受到了历史洪流中个体命运的沉浮。这套书让我认识到,1945年并非历史的终结,而是一个充满变数的起点,它为后来的中国历史走向奠定了基础。

评分

这套《1945中国记忆系列丛书》在我看来,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讲述“发生了什么”,更是在探究“为何会发生”以及“发生后带来了什么”。我尤其关注书中对战争对中国社会结构及思潮的影响的分析。书中深入探讨了在抗战的熔炉中,中国社会所经历的深刻变革,包括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挑战,以及先进思想的传播与融合。例如,书中对延安时期社会经济政策的讨论,揭示了其如何在一片土地上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以及这些探索对后来的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同时,书中也对西方思潮在中国的影响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在国家危亡之际,各种思潮如何碰撞、融合,最终为中国找到了自己的发展道路。这些内容让我对中国近代史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是简单的线性发展,而是充满了曲折与探索。我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在面对巨大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强大适应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深入思考,并从中汲取智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