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编委会编著的《全国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培训教材:注册电气工程师执考公共基础考试复习教程(第2版)》涵盖了11门基础科目,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电工电子技术,信号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工程经济、法律法规。对每门课程书中均设有考试大纲要求、复习指导、复习内容、仿真习题和习题答案。
这套教材的纸张质量和装帧设计,对于长时间阅读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加分项。作为一本需要反复翻阅的复习资料,如果纸张太薄或者印刷模糊,眼睛很快就会疲劳。这套书的纸张厚度适中,墨迹清晰,尤其是那些复杂的电路图和系统接线图,线条干净利落,不会出现重影或墨水洇开的情况。这对于我们这种需要盯着图纸看上几个小时的考生来说,是极其友好的生理体验。不过,在结构布局上,我个人认为还有提升空间。比如,在专业基础教材中,有些章节的图表和文字叙述是分散的,当你需要对照查看一个复杂的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图时,图例可能在左侧的页面,而相应的说明文字却在好几页之外,不得不频繁地在不同页面间来回切换,这在时间紧张的复习阶段,确实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干扰和时间损耗。如果能采用左右分栏或在关键公式旁直接嵌入小图例的方式进行整合,学习体验会更加流畅和连贯。总的来说,这是一套在内容广度和解析深度上做到了良好平衡的复习资料,但细节上的优化,如内容布局的紧凑性,仍有待改进。
评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套教材在“历年真题解析”部分的排版和细节处理上,可以说是下了不少功夫。它不是简单地把题目罗列出来,然后附上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煞费苦心地将每道真题都分解成了几个小模块进行解析。例如,一道涉及配电网络故障选线的题目,它会先回顾相关的国家标准(如DL/T XXXX)中的核心要求,然后才开始套用计算过程,最后再分析为什么其他选项是错误的,这种“溯源式”的解析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我发现,通过研读这些解析,我不仅记住了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理解了出题人的“出题思路”,这对于应对那些每年都会有微小变化的考点至关重要。唯一的不足可能在于,对于一些近三年的新真题的收录和解析的深度,似乎略显滞后。可能是出版周期所限,部分2017年下半年或2018年初出现的新考点,在书中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和深入的剖析。尽管如此,光是靠它对前几年真题的精细化解构,就已经物超所值了,它成功地将“刷题”过程转化为了“精研考点”的过程。
评分翻阅公共基础中的物理部分时,我发现它对电路理论的讲解逻辑性是无可挑剔的,从基尔霍夫定律到各种网络定理的推导,层层递进,非常清晰。尤其是在分析RLC串并联电路的暂态响应时,它使用了一种非常直观的阶跃函数和微分方程结合的方式,让原本抽象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变得触手可及。这部分内容我用了两天时间就基本掌握了,感觉比大学时期老师讲的还要容易理解。然而,当我翻到后面的《工程经济学》和《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时,风格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经济学部分的习题设置过于依赖死记硬背特定的系数和公式,缺乏对实际项目经济性评估流程的模拟,比如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IRR)的计算,题目大多是直接套用,很少出现需要多方案对比决策的综合题型,这在实际工作中是极少见的。而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中,对半导体器件的介绍也停留在比较基础的PN结、BJT和MOS管的特性曲线阶段,对于现代电源管理中常用的SiC和GaN器件的工作原理及其优势分析,完全没有涉及。这让我感到一丝遗憾,毕竟注册工程师的考试,理应体现出对前沿技术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评分这本《备考2018注册电气工程师基础考试复习教程 教材公共基础+专业基础 2本供配电、发输电通用》的定价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尤其考虑到它包含了两本厚厚的教材,对于预算有限的考生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最初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的,毕竟市面上很多声称“全面覆盖”的资料,拿到手后才发现内容东拼西凑,很多核心知识点都讲得含糊不清。然而,拿到这套书后,我对它的第一印象是:扎实,但对基础薄弱者可能略显“友好度不足”。公共基础部分,像高等数学和电磁场理论,讲解得非常精炼,更像是给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同行们“提个醒”而非“从零教起”。例如,傅里叶变换的推导过程,它只是给出了最终的公式和应用场景,并没有像一些入门教材那样,一步步拆解积分的求解过程。这对于那些高中数学基础不佳,或者距离上一次接触高等数学已经很久的考生来说,阅读起来会有些吃力,需要频繁地查阅其他资料进行辅助理解。专业基础的供配电部分,对保护定值的选择和计算倒是比较到位,但对于一些新兴的、在实际工程中越来越重要的内容,比如现代继电保护的微机化原理和通信接入方式,介绍得相对保守和传统,更新速度似乎没有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总而言之,它更像是一本面向“熟练工”的复习宝典,而非面向“新手村”的启蒙读物。
评分我花了一整个周末时间,对照着考试大纲,对这套教程进行了初步的摸底。说实话,它在“通用”两个字上做得确实不错,供配电和发输电的核心知识点基本都囊括了进来,这对于我们这种需要跨领域准备考试的人来说,省去了不少分别购买两套教材的麻烦和开支。不过,这种“大而全”的策略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深度上的权衡。比如在发输电的章节,涉及到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分析时,对于暂态稳定性计算中的等面积定则的推导,书中的阐述显得有些草率,直接跳到了那个经典的“能量函数”的结论,对于那些想深究其背后的物理意义和数学逻辑的读者来说,可能会感到意犹未尽。我记得清晰的,对比我过去买的某本专注于输电的专业书籍,后者会用多图示和不同工况的案例来剖析切入角和切出角的选择对系统恢复时间的影响,而这本教程更侧重于让你记住“什么情况下应该用什么公式”。此外,对于高压设备绝缘配合的设计原则,它给出的规范引用非常全面,但对于不同电压等级(比如500kV和1000kV)在裕度取值上的细微差异和背后的环境因素考量,似乎一带而过。如果你只是想通过考试,它足够了;但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洞悉原理的工程师,可能还需要更深入的专业书籍来弥补这种广度带来的深度缺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