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后视镜(3)

羊城后视镜(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柳主编 著
图书标签:
  • 广州历史
  • 羊城文化
  • 近代广州
  • 历史研究
  • 地方志
  • 民国史
  • 社会生活
  • 文化遗产
  • 老照片
  • 城市记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ISBN:9787536082588
商品编码:24501530222
开本:24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页数:286
字数:400000

具体描述

作  者:杨柳 主编 定  价:38 出 版 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11月01日 页  数:286 装  帧:平装 ISBN:9787536082588 序 叩问历史风情 挖掘文化积淀
老城纪事
红棉缘何成市花
骑楼120年
断了脉的红楼
钞票上的羊城风景
越秀区的十三行
澳洲建筑师给羊城的杰作
广州开始有电灯
西式教育先锋岭南大学
贡院遗址上的建筑
羊城的城隍庙
新一军公墓原貌
文德路39号
中华中路故衣店
一桩血案与光华医学院
百年体育场
粤海遗珠
功过是非陈炯明
民国元首林森横祸飞来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作者以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角度,以追寻羊城历史文化沉淀及再现其人文精神为目标,通过深入的探秘追踪、抽丝剥削,向读者带来了一部记载岭南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民俗风情、风流人物、动人故事的精彩画卷《羊城后视镜》。该系列作品共8辑,本书为第3辑,由杨柳主编。全书资料翔实,语言生动,配以大量珍贵的新闻图片。许多事例皆为作者多方实地采访而得,极具历史价值、收藏价值,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岭南文化、认识岭南风情的途径。 杨柳 主编 杨柳,1963年生于广州。198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国汉语言文学系,现为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不错编辑,从事新闻行业二十余年,作品多次获得广东省新闻学会、广东省新闻记者协会、广东省报纸副刊研究会颁发的很好奖,曾编选出版“中国名报文化随笔丛书訠城晚报卷”《我的家在哪里》等。
羊城后视镜(3):时代变迁中的城市记忆 《羊城后视镜(3)》并非一本讲述具体情节、人物命运的虚构小说,也非一部罗列事实、数据枯燥的学术专著。它是一面折射广州这座城市过往与当下、变迁与不变的“后视镜”,透过这面镜子,我们可以窥见羊城数十年来的社会风貌、人文精神以及发展轨迹。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聚焦于那些宏大叙事之外的细节,那些构成城市肌理、触动个体情感的寻常片段。 翻开《羊城后视镜(3)》,你会听到老广州街头的吆喝声,闻到早茶点心店的氤氲香气,感受到粤剧咿呀婉转的韵味,触摸到骑楼老街斑驳的墙面。本书以一种极为生活化的视角,捕捉了广州在改革开放浪潮洗礼下,从一个传统沿海都市蜕变为国际化大都市过程中的点滴变化。它记录的不是某个具体年代的重大事件,而是人们在这些事件中的生活状态,是城市在时间长河中留下的种种印记。 例如,书中可能会描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涌动在广州街头的个体户身影,他们敢闯敢拼,用汗水和智慧开启了新的商业时代,也改变了许多家庭的命运。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缩影,更是那个时代特有的奋斗精神的体现。再比如,本书可能会细腻地描绘旧式自行车潮涌的街道,与如今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这样的对比并非为了怀旧,而是为了呈现城市发展的速度与尺度,以及人们出行方式的巨大变迁。 《羊城后视镜(3)》的笔触,会自然地流向那些充满人情味的角落。可能是社区里几十年如一日的士多店,老板娘熟稔地叫出每一位客人的名字;可能是某个街头巷尾的粤语老歌,勾起一代人的青春回忆;也可能是几代人共同居住的老式居民楼,承载着邻里之间的温情与羁绊。这些看似平凡的场景,却构成了城市最真实、最动人的情感底色。 本书还会深入挖掘广州独特的地域文化。广府文化的深厚底蕴,如粤语的魅力、岭南的饮食习惯、传统的节庆习俗,在本书中会以一种鲜活的方式展现。它不只是对文化的陈述,更是对文化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演变,并与外来文化融合的生动观察。你会了解到,曾经街头巷尾流传的童谣,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是否依然有人传唱;老字号的店铺,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坚守与创新。 《羊城后视镜(3)》的叙事方式,倾向于散文式的观察与体悟。它或许会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物品,如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一本旧时的杂志,或者一段尘封的记忆,以此为引子,延展出对一段历史时期、一个社会现象的思考。这种碎片化的叙事,反而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找到属于自己的情感连接。 本书的魅力还在于它所展现的“不确定性”与“可能性”。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但总有一些东西,无论是某个城市的独特气质,还是人们骨子里的某种精神,会以不同的形式延续下去。《羊城后视镜(3)》关注的正是这种韧性与生命力。它鼓励读者在审视过去的同时,也去思考当下,并对未来抱有想象。 总而言之,《羊城后视镜(3)》是一次对广州这座城市生活脉络的深度回溯与温情描摹。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记录,而是一次对城市灵魂的探寻。通过书中那些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充满感染力的文字,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广州的过去,更真切地感受广州的现在,并从中获得关于城市发展、文化传承与个体生命的启示。它将带领你重新审视这座熟悉或陌生的城市,发现那些隐藏在日常之下的,令人动容的时光印记。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五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具特色,带着一种浓郁的岭南韵味,读起来让人倍感亲切。作者在遣词造句上颇具匠心,常常会巧妙地嵌入一些地道的方言词汇或俗语,既增加了文字的生动性,也准确地传达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心态。我特别喜欢书中那种轻快而又不失深沉的叙述节奏,有时像是在悠闲地散步,有时又像是在急流中奋勇向前。它让我看到了羊城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经历的挑战与机遇,以及这座城市如何凭借其独特的智慧和韧性,不断超越自我。这本书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一种对未来的启示。它让我看到了这座城市身上那种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那种敢于创新、勇于变革的精神。读完《羊城后视镜(3)》,我对自己所生活的城市有了更深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更加期待她未来的发展。它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和历史温度的佳作,强烈推荐给所有热爱羊城、关注城市变迁的读者。

评分

评价四 《羊城后视镜(3)》提供了一个非常另类的城市观察视角。它不关注那些宏大的事件或伟人传记,而是将目光聚焦在普通人的生活片段上,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却构成了城市最真实的底色。我被书中描绘的各种人物深深吸引,他们有各自的喜怒哀乐,有各自的奋斗与坚守。作者用一种非常写实的笔触,将他们的生活场景勾勒得栩栩如生,仿佛我就站在他们身边,看着他们生活、工作、成长。这种“细节主义”的叙事,反而比那些大而空的描述更能打动我。它让我看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也体会到了普通人身上蕴含的巨大力量。这本书让我明白,城市的魅力不仅仅在于高楼大厦和繁华街区,更在于那些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以及他们所创造的每一个鲜活的瞬间。它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书,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发现新的感动和新的思考。

评分

评价二 《羊城后视镜(3)》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阅读的享受,更是一种深刻的思考。它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羊城数十年间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无一不与时代的大潮紧密相连。书中那些看似平凡的个体故事,却折射出时代变迁的宏大叙事。我看到了人们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的挣扎与机遇,看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与融合,更看到了这座城市在发展中如何努力保留其独特的身份认同。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能够捕捉到那些转瞬即逝的瞬间,并将它们定格在纸上,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读到某些篇章时,我会不禁感叹,原来我们今天所享有的,是如此多前人奋斗和牺牲的成果。这本书让我对“进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是简单的物质堆砌,而是一种包含着文化传承、社会关怀以及人文精神的综合体。它让我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因为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珍视过往,传承优秀,羊城必将继续书写属于她的辉煌篇章。

评分

评价三 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它不是线性地讲述一个故事,而是像一幅幅散落在城市各处的旧照片,每一张都承载着一段记忆,需要读者自己去串联和解读。作者在文字中巧妙地运用了许多象征性的意象,让阅读的过程充满了发现的乐趣。比如,某个被拆除的老建筑,可能代表着一种逝去的精神;一条蜿蜒的小巷,则可能暗示着城市发展中曲折的道路。这种写法,既保持了历史的真实性,又赋予了文字诗意的美感。我尤其欣赏书中那种克制而深情的笔调,没有过多的煽情,却能直击人心,引发共鸣。它让我意识到,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独特的生命力,而我们作为时代的见证者,有责任去记录和传承。读《羊城后视镜(3)》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次考古挖掘,在层层叠叠的时光碎片中,寻找那些被遗忘的珍珠。它不仅让我了解了羊城的过去,更让我反思了我们与这座城市的关系,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去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后视镜”故事。

评分

评价一 初次翻开《羊城后视镜(3)》,扑面而来的不是预想中的厚重历史感,而是一种奇妙的、仿佛置身于一场城市记忆的漫游。这本书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时光隧道,每一页都散发着老广的味道,那些曾经的市井生活、熟悉的街角风景,以及在历史洪流中被悄然改变的城市肌理,都以一种温情脉脉的方式展现在眼前。它不像教科书那样枯燥地陈述事实,而是像一位慈祥的长辈,拉着你的手,娓娓道来那些被时光遗忘却又深深烙印在城市灵魂里的故事。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细节的刻画,那些细微之处,比如老式杂货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人们在茶楼里悠闲地谈天说地,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嬉戏的场景,都仿佛触手可及,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那个时代的模糊记忆,即使我并未亲身经历,也能感受到那份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这座我熟悉的城市,发现原来在她光鲜亮丽的现代外表下,隐藏着如此丰富而动人的过往。每读一页,都像是在与过去的自己对话,与这座城市的灵魂进行一次深刻的交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