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药集论/中华佛医文化丛书

中国佛药集论/中华佛医文化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 编
图书标签:
  • 佛教医学
  • 佛药
  • 中医药
  • 传统医学
  • 文化史
  • 历史
  • 宗教
  • 养生
  • 中华文化
  • 药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火把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学苑
ISBN:9787507745153
商品编码:24656153283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4-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中国佛药集论/中华佛医文化丛书
  • 作者:张瑞贤//赵海亮//梁飞//庞益富|主编:李良松
  • 定价:100
  • 出版社:学苑
  • ISBN号:9787507745153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4-08-01
  • 印刷时间:2014-08-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465
  • 字数:495千字

编辑**语

儒释道是中华文化的三大巨臂,承载了中华文明光辉灿烂的历史,是民族思想、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形式。为此,张瑞贤和赵海亮和梁飞和庞益富编著的《中国佛药集论》从弘扬民族医药文化的视角出发,将佛学与中医药学的关系、佛学文献中的医学史料和医学思想进行全面的总结、归纳和探讨。

内容提要

佛药是佛医药学体系中*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与 佛医基础理论、佛家医方、佛家诊疗和佛家养生一起 并称为佛医药的五大支柱。张瑞贤和赵海亮和梁飞和 庞益富编著的《中国佛药集论》介绍了860余种佛门 常用药物,每种药物按照药名、别名、性味、归经、 功能、主治、附方的次序进行阐述,并对所选的药物 分别注明出处。本书的出版将对进一步发掘佛药文献 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简介

医学硕士,2007年毕业于山西中医学院中医系,2010年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研究生部。现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和科研工作,已发表医学论文6篇,参编医学著作2部。 医学博士,2013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专业。现从事中国医学史的教学工作及中医医史文献领域的研究工作。 2006年取得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现就读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昕,攻读中医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本草文献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所研究员,本草文献事主任。研究方向:中医药史献、中医药史学、中医文化,以及中医科普。担任中华医学会医史分会副主委,中华中医药学会文化分会、科普分会副主任委员,医史文献分会常委,编辑出版分会顾问等,《中国**杂志》《中华医史杂志》《中医文献杂志》《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等编委。近年来发表论文90余篇,科普文章50余篇,著作30余部。 李良松 博士、博士后、研究员,中医药文化专家,长期致力于宗教医药学的研究,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宗教经济研究会宗教医学委员会主任。多年来,先后编写出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医学》《甲骨文化与中医学》《中医文化探津》“香药本草》《唐诗情怀》等专著25部,发表《商周青铜器上的医学铭文探析》《从(四库全书)看中医典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殷商甲骨病案探释》《佛教与基督教医学史观的比较研究》《古兰经中的医学史观概论》《北京永定河流域药用植物及其生物量研究》等学术论文67篇。此外,还主持了“房山石经中的医药养生经籍研究”等多项省市级以上的科研项目。

目录

绪论
**章 根类药
第二章 根茎类药
第三章 茎木类药
第四章 皮类药
第五章 叶类药
第六章 花类药
第七章 果实和种子类药
第八章 全草类药
第九章 树脂类药
第十章 贝壳类药
第十一章 动物类药
第十二章 矿物类药
第十三章 菌类药
第十四章 其他类药
附:古今度量衡比较表


禅意疗愈,古韵芳华:中国古代医药智慧的深邃探索 在浩渺的中华文明长河中,医药与哲学、宗教的交融,孕育出了独树一帜的疗愈体系。这套“中国佛药集论/中华佛医文化丛书”并非仅仅是一部汇集古代方剂的医书,它更是一部深入挖掘中国古代医药文化与佛教思想之间深刻联系的学术巨著。本书以宏大的视野,以严谨的考证,以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揭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精神疗愈领域,引领读者穿越时空的壁垒,去探寻那些被历史尘埃掩埋的智慧之光。 本书并非单纯地罗列药材与配方,而是将中国古代医药的发展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下,特别是其与佛教的紧密互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佛教传入中国,不仅带来了新的信仰体系,也带来了其独特的医学理念和实践。佛教认为,身心是相互依存的,疾病的产生不仅源于生理的失调,更与心念的烦恼、业力的纠缠息息相关。因此,佛教的疗愈方法,往往是身心并重的,既注重药物的调理,更强调通过修行、禅定、慈悲等精神力量来净化心灵,从而达到治愈身疾的目的。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系统性地梳理了佛教思想如何渗透和影响了中国古代医药学的发展。书中详尽地探讨了佛教的“药师琉璃光如来”信仰如何成为许多医者和病患的精神寄托,以及“八功德水”等佛教概念如何在医药实践中得到体现。作者深入研究了大量古代文献,包括但不限于佛教经典、道藏、医学著作、史书以及地方志,通过细致的比对和分析,展现了佛教的轮回观、业力观、缘起性空等核心思想如何被融入到古代医家的疾病诊断、用药原则以及养生保健之道中。 例如,书中会深入剖析古代医者如何看待“病由心生”。在佛教的影响下,许多医家认识到,贪嗔痴等烦恼是导致身体疾病的重要根源。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医者不仅开出汤药,更会通过开导、劝诫,鼓励患者进行精神层面的修行,以达到“心药”与“身药”并用的效果。书中可能还会引用大量古代名医的医案,通过分析这些医案,展现他们是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巧妙地将佛教的因果报应、慈悲为怀等观念融入到治疗方案之中,从而达到令人惊叹的疗效。 本书的另一大亮点是,它对中国古代佛教寺院中保存的医药文献进行了深入的发掘和梳理。在古代,许多寺院不仅是佛教的修行场所,也是重要的文化和学术中心。许多僧人本身就是学识渊博的医者,他们在寺院中不仅研习佛法,也潜心研究医药学,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书将力图还原这些隐藏在寺院深处的医药宝藏,揭示那些鲜为人知的古代药方、制药工艺以及独特的养生方法。这些内容往往包含着对草药药性的精准认识,以及对气候、地域等自然因素的深刻洞察,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此外,本书还会探讨佛教医学对后世中国传统医学的影响。例如,佛教的“五蕴”、“十二因缘”等理论,可能被古代医家借用于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的解释。佛教的“轮回”思想,也可能促使医者更加重视疾病的长期调理和预防,而非仅仅是短期治愈。本书将尝试勾勒出佛教医学在中国传统医学发展脉络中的具体位置和贡献,论述其如何与其他医学思想流派(如道家医学、儒家医学)相互吸收、融合,共同构建了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医药文化。 本书的语言风格严谨而不失可读性。作者并非仅仅堆砌学术术语,而是力求将深奥的哲学思想和复杂的医学知识,以清晰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让非专业读者也能领略其中的奥妙。在论述过程中,作者会引用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以增强说服力。同时,书中还会配以精美的插图,如古代绘画、药材图谱、寺院建筑等,以增强视觉上的吸引力和文化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古代中国佛医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学术研究,更在于它为当代人提供了深刻的人生启示。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人们常常面临着身心失调的困境。本书所展现的古代中国佛医智慧,强调身心一体,注重精神层面的净化和调适,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不同于现代医学的疗愈视角。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从中汲取关于如何平衡身心、如何看待疾病、如何追求健康与和谐的宝贵经验。它提醒我们,真正的疗愈,往往需要从内而外,从心而始。 总之,“中国佛药集论/中华佛医文化丛书”是一部融汇了历史、哲学、宗教与医学的集大成之作。它不仅是对中国古代医药文化的一次深度挖掘,更是对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气质的一次深刻解读。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一个充满禅意与古韵的世界,去发现那些被遗忘在时光深处的健康密码,去感悟那份源远流长的智慧之光。这是一场关于生命、健康与心灵的深刻对话,一次对中国古代智慧的庄严致敬。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翻开这套《中华佛医文化丛书》,便被其厚重典雅的气息所吸引。封面设计朴实却不失庄重,仿佛诉说着中华文化悠久的历史沉淀。我一直对中国传统医药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对于那些融入了哲学与宗教思想的医典,更是充满好奇。《中华佛医文化丛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索的绝佳契机。我期待在这套书中,能触碰到古老智慧的脉络,理解那些与时俱进的养生之道,感受中华民族在漫长岁月中,如何将对生命的关怀与对精神的追求巧妙地融合。从书名来看,它不仅仅是医学知识的汇集,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生活态度的展现。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医”与“佛”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仅是治疗疾病的方术,更是抵达身心和谐的路径。这套书的出现,仿佛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一个更加广阔而深邃的中华文明领域。

评分

迫不及待地想深入研读这套《中华佛医文化丛书》了。我之所以如此期待,是因为我深信,真正的文化宝藏往往隐藏在那些历经岁月洗礼的经典之中。而“佛医文化”,这个概念本身就充满了神秘与吸引力。它预示着一种超越纯粹物质治疗的视角,一种关注心灵安宁与生命本源的智慧。想象一下,当佛陀的慈悲与智慧,与中医的精妙调理相结合,会碰撞出怎样令人惊喜的火花?我非常好奇,这套丛书会以怎样的方式呈现这种融合,是否会解读出那些古老的经文中蕴含的养生奥秘,亦或是揭示古代僧侣如何通过自身的修行与实践,发展出独特的医疗体系。对于我这个对东方哲学和传统医学都着迷的人来说,这套书无疑是一场精神与知识的双重盛宴,我已准备好沉浸其中,去发现那些被时间掩埋的珍贵遗产。

评分

当我在书店看到这套《中华佛医文化丛书》时,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熟悉感,又带着几分探索的激动。我一直认为,中华文化的魅力在于其博大精深,而“佛医”无疑是其中一个非常独特且富有深度的分支。它不像纯粹的医学典籍那样冰冷,也不像单纯的宗教著作那样飘渺,而是将二者巧妙地融为一体,孕育出了一种别具一格的生命哲学。我期待在这套书中,能够看到那些关于佛门养生、医僧故事的详细记载,能够领略到古人如何从佛教的教义中汲取智慧,应用于治病救人和自我修养。我尤其好奇,那些古老的方剂和疗法,是否还能在现代社会找到其价值和意义,又是否能为我们当下的健康困扰提供新的启示。

评分

我怀揣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无限热爱,终于找到了这套《中华佛医文化丛书》。我一直相信,真正的智慧往往蕴藏在那些古老而深邃的文化遗产之中。而“佛医”,这个将神圣的佛学理念与精妙的医学技艺巧妙结合的概念,更是充满了吸引力。我迫不及待地想在这套书中,探索那些关于古代高僧如何运用佛法智慧治愈身心疾病的传奇故事,了解他们如何将佛教的慈悲、禅定的力量融入到医疗实践之中。我期待能在这套书中,找到关于佛门养生之道、独特的药材运用,以及那些流传千古的养生秘方。这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获取,更是一次对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致敬与学习,一次对生命真谛的探寻。

评分

这套《中华佛医文化丛书》的出版,无疑填补了我在某个知识领域的空白。我一直觉得,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体现在其独特的医疗体系和哲学思想之中。而“佛医”,这个融合了宗教与医学的概念,更是我一直想要去探究的领域。它象征着一种更加 holistic(整体的)的健康观,一种不仅仅关注身体病痛,更注重心灵修行的生活方式。我渴望在这套书中,找到关于古代僧侣如何进行医疗实践的记载,了解他们独特的草药运用、针灸疗法,甚至是那些流传至今的养生秘诀。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够理解佛学思想是如何渗透到他们的医学实践中,又是如何影响了人们对疾病、生命以及死亡的认知。这不仅仅是一套医学书籍,更是一次深入中华文明精神内核的旅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