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 汉英小词典 英语精典系列 英语工具书 英汉部分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英汉 汉英小词典 英语精典系列 英语工具书 英汉部分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英汉词典
  • 汉英词典
  • 英语词典
  • 工具书
  • 英语学习
  • 词汇
  • 教学大纲
  • 大学英语
  • 中学英语
  • 英语精典系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弗洛拉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ISBN:9787801035264
商品编码:25341872160
包装:平装
开本:128
出版时间:2008-01-01
页数:634
字数:300000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英汉 汉英小词典
            定价 10.00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08年01月
开本 128开
作者 高凌 主编
装帧 平装
页数 634
字数 300000
ISBN编码 9787801035264
重量 106


内容介绍
为了满足广大英语爱好者,尤其是学生便捷地查阅英语词汇和背诵英语单词的需要,我们编写了一套“英语‘精典’系列”工具书。这套工具书由多本英汉、英汉双解和汉英词典组成,它的*特点是,全部收入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所列词汇,并在此基础上选收了其他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包括一些新词。 这本《英汉一汉英小词典》的英汉部分收词4000余条,提供了音标、词性、释义、常用短语等内容;汉英部分收字约1000个,词近5000条,提供了汉语拼音、词性、英文解释、相关词汇等实用内容。

目录

.........



现当代文学精品选读:从鲁迅到王安忆的时代侧影 图书定位: 本书精选了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影响力深远的作家及其作品片段,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清晰的文学脉络,深入理解中国社会在剧烈变革时期的精神图景与人性挣扎。它不是基础的词汇或语法手册,而是侧重于文学鉴赏、文化思辨和文本细读的深度阅读指南。 核心内容聚焦: 本书的选篇严格围绕文学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信息密度展开,不涉及任何语言学习的工具性内容,如词汇表、句型解析、考试大纲的特定要求等。 第一部分:启蒙的呐喊与乡土的悲歌(约1918-1949) 本部分重点呈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内核,以及随后几十年中国知识分子面对现代化转型与传统崩塌时的复杂心路。 鲁迅:国民性的解剖刀 选取《呐喊》中的代表作如《阿Q正传》、《狂人日记》的节选。重点分析其白描手法对国民劣根性的辛辣讽刺,以及“立人”思想的深刻内涵。本书将探讨鲁迅作品中独特的“冷峻”叙事风格如何突破传统章回小说的叙事框架,聚焦于个体精神的病态与救赎的艰难。不再赘述具体词义,而是深入剖析“精神胜利法”这一文化符号的当代意义。 沈从文:湘西的田园牧歌与哀伤 精选《边城》中关于翠翠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段落,分析沈从文如何以极其细腻、纯净的笔触描绘湘西的风土人情,构建一个与都市文明形成鲜明对比的“理想世界”。阅读重点在于其意象的象征意义(如渡船、水流),而非对特定句法的梳理。 老舍:都市的喧嚣与小人物的挣扎 本书将侧重于《骆驼祥子》中对北京底层车夫祥子命运的无情记录。分析其语言的市井气和生活气息如何服务于主题表达,以及祥子从一个有着朴素理想的个体如何被旧社会吞噬的全过程。此处关注的是社会批判的深度,而非日常用语的对照。 第二部分:现实主义的深度开掘与革命叙事(约1949-1976) 此阶段的选篇旨在展示文学如何服务于宏大叙事,同时又不乏对人性在特定历史情境下的复杂描摹。 红色经典选段的文学性考察 精选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生活面貌的作品片段,例如反映建国初期建设热潮或特定历史事件的叙事核心。重点在于分析其如何运用“正面人物”的塑形技巧,以及在特定意识形态下,作家如何运用象征和寓言手法进行表达。书籍探讨的不是如何准确翻译这些叙事,而是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家族史诗的初步尝试 选读早期作家对家族历史和土地情感的初步探索,关注叙事视角的转变,以及对集体记忆和个人记忆冲突的早期书写。 第三部分:先锋的回响与思想的突围(约1977-1990) “文革”结束后,文学界迎来思想的解放,多样化的探索成为主流。 先锋文学的实验场 挑选莫言、余华等作家的早期作品片段,如对“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分析他们如何通过非线性叙事、荒诞的情节设置,挑战传统的现实主义边界,释放被压抑的想象力。阅读的重点在于风格的革新与象征手法的运用,而非其文本中的常用口语表达。 反思文学的深刻内省 选取具有强烈自传色彩和深刻反思精神的作品,探讨作家如何重新审视历史创伤,重建个体价值体系。关注其叙事中隐含的哲学思辨。 第四部分:都市化与文化转向(1990年代至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文学主题转向更细微的个体经验、城市生活和文化身份的重塑。 王安忆:都市的精微观察 重点分析王安忆在《长恨歌》等作品中,如何以极度精细的笔触描绘上海这座城市的变迁,以及个体女性在时代洪流中的命运沉浮。本书关注其语言的克制、对细节的捕捉和对空间叙事的独特处理,而非针对特定外语转换的词汇学习。 新写实主义与日常生活 选读关注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作家作品,探讨在消费主义和全球化背景下,个体如何在琐碎、平凡的日常中寻找意义。分析其如何捕捉时代气息,构建当代都市的心理地图。 总结与思辨: 全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读者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整体把握能力和文本批判性阅读能力。它不提供任何现成的语言工具,不涉及任何考试标准,而是引导读者在阅读这些经典文本时,思考其背后的时代精神、人性复杂性和艺术创新。本书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套深度解读中国现当代文学脉络的思维框架和审美视野,完全专注于文学研究与文化理解本身。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对于那些追求“大而全”的词典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的“小”可能会成为一个略显遗憾的点,但正因其“小”,才凸显了其作为“精典系列”工具书的战略定位——高效、精准、便携。我个人在使用过程中,更看重它在“英汉”和“汉英”互译之间的平衡性。很多词典,要么侧重于英文释义的详细描述,要么侧重于中文的精确对译,而这本书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支点。当我在翻译一篇中文技术文档时,需要找到最恰当的英文术语时,它的“汉英”部分表现得尤为出色。它提供的不是最冷僻的学术词汇,而是最贴合当前行业规范和主流语境的表达。这对于翻译工作者而言至关重要,因为一个“听起来专业”的翻译和一个“真正被行业接受”的翻译之间,往往只差了这么一本工具书的指引。这种对“适用性”的执着,使得这本书脱离了单纯的词汇手册范畴,更像是一本为专业人士量身定制的“快速决策参考指南”。

评分

我不得不承认,我购买这本词典的初衷,主要是为了应对那些突如其来的“小卡壳”时刻,但用着用着,我发现它在构建我的“语感”方面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辅助作用。它的排版风格非常清爽,这一点值得称赞。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本工具书如果排版混乱,哪怕内容再好,也会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小词典”的设计师显然深谙此道。黑白分明的主体结构,关键信息(如词性、主要释义)的加粗或颜色区分,都非常有利于快速定位。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在收录一些常用习语和固定搭配时,并没有采用那种生硬的并列罗列方式,而是尝试给出一些简短的“使用情境提示”。虽然这些提示非常精炼,字数可能只有寥寥几笔,但它们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了这些表达的情感色彩和适用范围。比如,某个表达在商务场合与朋友聊天时使用会有何种微妙的区别,这类细微之处,往往是那些免费的在线词典所忽略的“人情味”。这本书仿佛一个沉默的、经验丰富的朋友,在你需要时,递给你最关键的一把钥匙,让你顺利开启下一段阅读或对话。

评分

我对比过好几本同级别的便携词典,它们大多会在内容的取舍上出现偏差,要么为了追求小巧而牺牲了核心词汇的覆盖面,要么为了增加词量而使得查询效率急剧下降。这本《英汉 汉英小词典》则在“适度”这一点上拿捏得炉火纯青。它似乎明确地知道,对于目标读者(那些关注“教学大纲”范围内的核心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而言,哪些是“必须拥有”的词汇,哪些是“可以舍弃”的旁枝末节。我特别欣赏它对一些文化特定词汇的处理。在涉及到一些只有英美文化中才频繁使用的概念时,它没有简单地给出音译或生硬的解释,而是附带了一个极其简短的、能让人立刻领悟其文化背景的说明。这种对跨文化交际障碍的预判和规避设计,体现了编纂者深厚的语言学功底和对学习者实际需求的深刻洞察力。它不仅仅是一个查字典的工具,更像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文化桥梁建造师,帮助我们在掌握语言的同时,也理解了语言背后的世界观。

评分

从装帧的耐用性上来说,这本书也展现了它作为一款“工具书”应有的素质。封面材质的选择,使得它能够经受住日常的摩擦和轻微的液体泼溅,这对于常常需要在不同环境,比如图书馆、户外研讨会,甚至通勤路上使用的用户来说,是一个非常实际的优点。我甚至注意到,它的内页纸张在长时间翻阅后,也没有出现明显的洇墨或破损现象,这说明在材料选择上没有为了控制成本而妥协。再者,尽管它是小词典的定位,但其索引和分类系统设计得极其人性化,即使是首次使用者,也能在几秒钟内找到想要查找的字母区域。这种无缝衔接的用户体验,是许多看似内容丰富但逻辑混乱的工具书所无法比拟的。总而言之,这本书在“工具书的本质要求”——即可靠性、易用性、和针对性——这三个维度上,都给出了一个近乎满分的答卷,完全配得上“英语精典系列”的称号。

评分

这本《英汉 汉英小词典 英语精典系列 英语工具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常年与中英翻译打交道的人量身定做的,不过,我得说,光凭书名里那些宏大的“教学大纲”标签,我本来还有点犹豫,怕它更偏向于枯燥的应试手册。然而,实际翻阅下来,它的实用性远超我的预期。首先,它的袖珍设计太贴心了,无论是塞进背包的夹层,还是揣在外套口袋里,都毫无压力,这对于经常需要即时查阅的场合——比如在咖啡馆里阅读原版文学作品,或者是在跨国会议中快速核对术语时——简直是救星。我特别欣赏它在词条选择上的精准度,它没有像那些厚重的综合词典那样堆砌生僻的古词,而是专注于现代日常交流和学术写作中最高频使用的词汇和表达。那些介词搭配和动词短语的解释,往往一语中的,精准地抓住了语境差异,避免了许多初学者容易陷入的“字面翻译陷阱”。比如,对于一个复杂的短语动词,它提供的例句不仅地道,而且场景感十足,让我一下子就能理解在不同语境下应该如何准确使用,而不是机械地记住一个固定的中文意思。对于那些致力于提升口语流利度和书面表达准确性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查词”,更在于“学用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