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包邮 数学大辞典(精)第二版学数学手册工具书含偏微分方程泛函分析组合几何学拓扑学微分几

正版包邮 数学大辞典(精)第二版学数学手册工具书含偏微分方程泛函分析组合几何学拓扑学微分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数学
  • 数学工具书
  • 数学辞典
  • 高等数学
  • 偏微分方程
  • 泛函分析
  • 组合几何学
  • 拓扑学
  • 微分几何
  • 工具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风送琴瑟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33364
商品编码:25491324856
出版时间:2010-08-01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现货数学大辞典(精)第二版 学数学手册工具书 含偏微分方程泛函分析组合数学几何学拓扑学微分几何概率论数理统计等
            定价 228.00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7年11月
开本 大16开
作者 王元 著
装帧 精装
页数 1452
字数
ISBN编码 9787030533364





内容介绍

本书是一部综合性的数学大辞典,涵盖数理逻辑、数学基础、数论、代数学、代数几何、分析学、复分析、常微分方程、动力系统、偏微分方程、泛函分析、组合数学、图论、几何学、拓扑学、微分几何学、概率论、数理统计、计算数学、控制论、信息论、密码学、运筹学等学科,以常用、基础和重要的名词术语为基本内容,提供简短扼要的定义或概念解释,并有适度展开。正文后附有数学发展历史纪要、人名译名对照表等附录, 并设有便于检索的外文索引、汉语拼音索引。 



目录

目录 
第二版前言 
第*版前言 
凡例 
一、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 1 
1.1 模型论 1 
1.2 证明论 15 
1.3 集合论 20 
1.4 递归论 41 
1.5 数学基础 52 
二、数论 58 
2.1 初等数论 58 
2.2 丢番图分析与数的几何 63 
2.3 解析数论 68 
2.4 代数数论 78 
2.5 算法数论 91 
三、代数学 100 
3.1 域论 100 
3.2 多项式 104 
3.3 线性代数 108 
3.4 型 124 
3.5 模论 140 
3.6 交换代数 147 
3.7 环论 155 
3.8 范畴论 174 
3.9 同调代数 177 
3.10 代数 K 理论 182 
3.11 群论 188 
3.12 代数群 221 
3.13 拓扑群 242 
3.14 李群 246 
3.15 量子群 252 
四、代数几何 260 
4.1 一般理论 260 
4.2 代数曲线 277 
4.3 代数曲面 292 
4.4 高维代数簇的极小模型理论 297 
4.5 阿贝尔簇 300 
4.6 算术代数几何 304 
4.7 霍奇理论 306 
4.8 模空间理论 312 
4.9 概形理论 316 
五、分析学 328 
5.1 分析学基础.实分析 328 
5.2 测度论 360 
5.3 可测函数与积分 364 
5.4 积分变换 369 
5.5 位势论 376 
5.6 变分法 383 
5.7 凸分析 389 
5.8 分形 397 
六、复分析 413 
6.1 单复变函数论 413 
6.2 多复变函数论 427 
七、常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 445 
7.1 常微分方程 445 
7.2 动力系统 460 
八、偏微分方程 473 
8.1 偏微分方程基础 473 
8.2 椭圆型方程 484 
8.3 抛物型方程 502 
8.4 双曲型方程 507 
8.5 混合型方程 520 
8.6 数学物理方程·数学物理 521 
8.7 偏微分方程一般理论 531 
8.8 积分方程 542 
九、泛函分析 549 
9.1 空间和泛函 549 
9.2 算子和谱 562 
9.3 算子代数 573 
9.4 非线性泛函分析 587 
9.5 遍历理论 595 
十、组合数学、组合设计与图论 602 
10.1 组合数学 602 
10.2 组合设计 643 
10.3 图论 658 
十一、拓扑学与几何学 689 
11.1 一般拓扑学 689 
11.2 代数拓扑学 703 
11.3 微分流形 744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与园林设计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尽,力求展现专业深度与人文关怀: 《琼楼玉宇: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意境探微》 卷首语:诗意的栖居与天人合一的哲学 本书并非冰冷的技术手册,而是对中国数千年营建智慧与审美情趣的深情回溯。我们试图穿透高墙广宇,探寻那些木石之间蕴含的文化基因、哲学思考乃至人生理想。从恢弘的宫阙到精巧的园囿,从夯土的民居到飘逸的亭台,无不体现着中国人对“天人合一”境界的不懈追求。阅读此书,如同步入历史深处的回廊,聆听古匠的低语,领略那份独属于东方文明的秩序美与自然情。 第一编:规制与秩序——宏大叙事下的建筑本体 本篇聚焦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逻辑、形制规范与社会功能,旨在阐明宏观层面的“法度”与“象征”。 第一章:形制之源——“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投射 详细剖析中国古代建筑群布局的基本原则,如何将哲学图式融入城市规划与单体建筑设计之中。重点探讨都城中轴线的设定、宫殿的等级森严的院落组合,以及这种空间序列如何服务于皇权礼制。我们将通过对《周礼·考工记》等典籍的解读,梳理出中国建筑在规划之初所遵循的“九经”“十轨”等基本模型,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与变通。 第二章:木构的奇迹——斗拱体系的结构美学 集中论述中国古代建筑赖以屹立千年的核心技术——榫卯结构与斗拱体系。 力学之美: 深入解析斗拱的层叠、出挑、昂替结构如何巧妙地分散屋顶的巨大荷载,实现“墙倒屋不塌”的抗震能力。辅以大量结构剖面图,展示其复杂的力学平衡艺术。 装饰之韵: 斗拱的演变史,从唐代的雄浑简朴到宋代的精巧化,再到清代的繁复堆砌,揭示其装饰性元素如何与结构功能完美融合,成为建筑等级和地方风格的标识。 第三章:屋顶的表情——等级与风水的无声语言 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最具辨识度的特征。本章将系统梳理: 五脊六兽: 庑殿、歇山、悬山、硬山等主要屋顶形式的构造特点、适用等级及地域分布。重点阐释脊兽的数量、排列与神话象征意义,如何直观反映建筑的使用者地位。 彩绘与琉璃: 探讨屋顶色彩(如黄、绿、青的使用禁忌)与材料(如琉璃瓦)对建筑神圣性的烘托作用,并分析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实际功能。 第二编:意境与融合——园林艺术的精神高地 如果说宫殿是“礼”的具象化,那么园林则是“道”的物质载体。本篇深入探讨中国园林,特别是私家园林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第四章:造园的哲学——诗、画、理的交融 园林设计不再是简单的植物堆砌,而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艺术。 借景与框景: 详述园林中处理空间关系的核心手法。如何通过漏窗、月洞门、山石的巧妙布局,将远处的山峦、近处的花木“引入”园中,实现有限空间内的无限意境。 叠山理水: 分析太湖石、英德石等经典园林石材的选择标准、堆叠技法(如“分层起势”、“虚实相生”),以及水系(活水与静池)在营造气氛和导引游览路线中的作用。 第五章:空间叙事——游廊、轩榭与步移景异 本章侧重于人在园林中的体验过程,即空间叙事学在园林中的应用。 曲径通幽: 探讨园林路径设计如何刻意设置曲折和遮挡,以制造悬念和惊喜,达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心理效果。 轩、亭、榭的功能哲学: 区分不同类型建筑(如临水而建的榭、用于观景的亭、用于宴集的轩)在园林空间中的定位、朝向与命名中的典故,展示其如何引导观者在不同时间、不同角度进行审美体验。 第六章:江南园林的精致与文人情怀 聚焦于苏州、扬州等地以文人为主导的园林风格。 微缩的山水: 分析江南园林如何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内,通过精细的植物配置和建筑点缀,创造出“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趣”的典范。 匾额与楹联的意境: 探讨题咏园林的匾额、对联,如何以文字凝练园主的哲学思考与生活情趣,使建筑、自然与文学三者达到高度统一的境界。 第三编:地域与民生——多元文化下的居住智慧 本篇将视野扩展至全国各地,考察不同气候、物产和文化背景如何塑造出千姿百态的居住形态。 第七章:北方的厚重与南方的灵动 黄土高原的窑洞与夯土墙: 探讨在极端气候下,北方民居如何利用地质特性实现冬暖夏凉,以及其封闭、内向的群体结构所体现的宗族文化。 岭南的吊脚楼与骑楼: 分析适应湿热多雨气候的架空结构(吊脚楼)和沿街建筑(骑楼)在通风、防潮、商业活动方面的精妙设计。 第八章:徽派的内敛与川渝的错落 徽派的“四水归堂”: 深入解析马头墙的防火功能、天井在采光通风和家族聚拢上的核心地位,以及“藏、露”手法在处理外部世界与内部空间上的平衡。 川渝的依山就势: 考察西南地区特殊的地理条件如何催生出顺应山势的高差处理、多层次的穿插空间以及独特的“伞拱”等结构技巧。 结语:传统的延续与当代的对话 本书最后部分将简要回顾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在近现代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我们强调,研究古代的成就并非为了复古,而是为了理解其背后蕴含的可持续性原则、对环境的敬畏以及对宜居性的极致追求。这些智慧,在面对当代城市化进程和人居环境的重塑时,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本书配有大量高清测绘图、历史照片以及精美的手绘复原图,旨在为建筑学、历史学、艺术史以及所有热爱中华文化的朋友,提供一本既具学术深度又充满审美情趣的参阅之作。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整体感受是:它在“精”和“大”之间迷失了方向。它试图涵盖太多的数学领域,从基础分析到高深的拓扑,结果却是样样通样样松。例如,其中关于“微分几何”的章节,内容深度可能只够研究生入门,但放在一本声称是“数学手册”的书里,与其他基础概念并置,显得非常突兀。读者在学习一个基础的三角函数恒等式后,紧接着可能就要面对李群的定义,这种跨度大到令人头晕目眩。如果想做一本全面的参考书,应该在不同层级设置明确的标记和索引,引导读者根据自身水平选择阅读深度。这本书缺乏这种层级划分,使得初学者望而却步,而专业人士又觉得其深度不够,最终沦为一本定位模糊、价值不高的“占位符”读物。

评分

从装帧和排版来看,这本书确实显得很“精”,纸张厚实,印刷清晰,这在纸质书时代算是值得称赞的细节。但问题在于内容组织,如果一个工具书的目录结构不能有效引导读者快速定位所需知识点,那么再精美的装帧也只是空壳。我在查找一个关于概率论中“矩”的概念如何与生成函数联系起来的表述时,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在不同章节之间跳转。这本书似乎是把不同数学分支的内容硬生生地拼接在一起,缺乏一条清晰的、贯穿始终的逻辑主线来串联起这些知识点。它更像是一份不同领域专家的笔记的集合,而不是一个统一编撰、逻辑严密的辞典。对于需要快速核对公式或查找某个特定术语的精确定义的人来说,这种结构上的混乱会严重拖慢效率,让人觉得心浮气躁。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新版”感觉更像是对旧版内容的堆砌,缺乏对当代数学研究热点或教学改革成果的有效吸收。我注意到很多基础定理的证明方法和阐述角度都非常陈旧,甚至不如我多年前购买的某本大学教材来得直观。例如,在讨论离散数学中的图论部分时,对于诸如网络流、匹配理论等在计算机科学中应用日益广泛的领域,其介绍显得非常简略和过时,仅仅停留在最基础的定义层面,没有深入探讨算法和应用实例。这对于一个自诩为“第二版”的工具书来说,是无法接受的。工具书的核心价值在于紧跟时代,提供最新的、最实用的知识框架,而不是仅仅做知识的存档。

评分

这本所谓的“数学大辞典(精)第二版”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说实话,我本来是冲着“工具书”的名头来的,想着能系统梳理一下高中到本科初期的基础数学概念,特别是那些容易混淆的定义和公式推导。结果呢?这本书的侧重点似乎完全偏向了更深奥的领域,那些抽象的符号和复杂的理论结构,对于一个只是想查阅一下微积分基本定理精确表述或者线性代数中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实际应用场景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天书。我记得我翻到关于“黎曼积分”的那一页,期望看到的是清晰的极限定义和分点解析,但呈现在眼前的却是各种测度论的影子,各种函数空间上的范数讨论,这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数学爱好者或非数学专业学生日常需要的范畴了。感觉它更像是一本写给专业研究人员的参考手册,而不是面向大众的“数学手册”。如果定位是“大辞典”,我期待的是广度而非过度深入的垂直性,这本的取舍明显失衡了,导致查阅体验非常碎片化和令人沮丧。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能找到一本权威的、能够提供清晰概念梳理和适度例题的参考书,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学习过程中总感觉知识点“悬空”的部分。比如,我一直对“向量空间”的几何直观理解不够深入,希望能通过这本书找到一些形象化的解释或者经典的几何例子来巩固理解。然而,这本书在介绍基础概念时,大量使用了高度抽象的语言和符号系统,缺乏必要的铺垫和过渡。它直接跳跃到了公理化的定义层面,仿佛读者已经具备了扎实的集合论基础和数理逻辑训练。读起来像是在啃一块没有经过预处理的硬骨头,每翻过几页,都需要停下来,去查阅其他更基础的教材来理解它在说什么,这完全违背了“工具书”应该提供即时帮助的初衷。这种编写风格对于非数学科班出身的人士而言,无疑是一种挑战,让人怀疑其“包邮”背后的真正价值所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