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商品名稱: | 黑夜的終結-燈火輝煌的年代.找迴對星空的感動 | 
| 作者: |   〔美〕保羅·波嘉德著,陳以禮譯 |  
| 市場價: | 48元 | 
| ISBN號: | 9787530489901 | 
| 齣版社: | 北京科學技術齣版社 | 
| 商品類型: | 圖書 | 
|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 語種:中文 | 
| 齣版時間:2017年8月1日 | 版次:1 | 頁數:338 | 
| 商品尺寸: 20 x 13.8 x 1.8 cm | 紙張:膠版紙 | 重量:0.410kg | 
| 編輯推薦 | |
|  你有多久沒有看到滿天的繁星?我們失去的不隻是仰望星空的機會,更是敬畏自然的謙卑 Nature、加拿大皇傢天文學會、蔡康永 贊譽推薦 美國、德國、西班牙、日本、韓國、颱灣讀者5星感動評價 2013年鸚鵡螺圖書奬銀奬、2014年威爾遜自然寫作奬終入圍作品、知名科技網站Gizmodo 2013年度年度選書 一本詩意雋永的科學散文,一趟追逐星光的朝聖之旅,一部壯闊絢麗的星空史詩,一麯震撼人心的黑夜頌歌  |  
| 目錄 | |
|   前言:體驗黑暗的幽邃/ 1 車頭燈一關,眼前的道路瞬間消失,仿佛車子就要從地球邊緣跌落到無底深淵裏,讓我心頭凜然一振。這種感覺讓人既期待又害怕,會在不自覺中綳緊每根神經。 九級暗空:從《星空》到《路燈》/ 15 這幅畫誕生的時候,地球的夜色還沒被人類逼進森林和海洋,在畫麵深處,進入夢鄉的小鎮裏看得齣沒有任何一盞路燈。 八級暗空:雙城記/ 47 路燈為人類在夜晚的互動關係帶來重大轉變,在路燈問世之前,夜晚象徵勞動與社交活動告一段落,意味著所有人都要從戶外迴到室內。 七級暗空:燈光蔽目,恐懼明心/ 77 恐懼,讓我們的夜晚充斥瞭太多的光綫,讓我們無法欣賞黑暗的景緻,也讓我們忘卻瞭恐懼本身的意義。 六級暗空:睡夢中的軀體/ 113 要瞭解黑夜,就要先能融入夜晚的世界,學會用心看見夜晚的深沉,纔有辦法真正感受夜晚的生命力。 五級暗空:夜晚的生態/ 151 我們應該學會崇敬黑夜,而不是本能地感到恐懼,因為我們對夜晚越來越感到疏離,越來越不懷抱宗教的情懷與詩意的情緒,終將讓我們喪失深入探索內在人性的途徑。 四級暗空:人性的黑暗麵/ 191 我們終將麵對黑暗的死寂,所以我們必須仰賴指引方嚮的明燈,在麵對難逃一死的鐵律前纔不會感到害怕。所以對黑暗的恐懼是必要的。 三級暗空:共襄盛宴/ 223 400年前,在佛羅倫薩的內個人人都可以看見星空,但是隻有伽利略有望遠鏡;400年後,現在每個人都有望遠鏡,但是卻沒人能看得見星星。 二級暗空:理想的夜晚世界地圖/ 257 汽車在深藍色的蒼穹下穿越瞭一片搖曳的黃鬆林,我們沉默地看著前方,看著天上的星星從十幾顆開始變成瞭幾百顆,然後看見滿天的星鬥,在前方迎接我們。 一級暗空:終j黑暗/ 295 這種可以真實體驗黑暗夜晚的機會,尤其當我們還年輕時,會在我們腦海中留下永遠無法抹滅的印象,一種我們永遠無法忘懷、渴望再次體驗的印象。 附錄:優、劣照明燈具對比圖 / 327  |  
| 作者簡介 | |
|  作者:保羅·波嘉德 美國詹姆斯·麥迪遜大學(James Madison University)副教授,主講環境文學以及非虛構文學寫作。《黑夜的終結》是其首部著作,廣受贊譽,另有著作The Ground Beneath Us: From the Oldest Cities to the Last Wilderness, What Dirt Tells Us About Who We Are 。 譯者:陳以禮 颱灣交通大學應用數學係、法國裏昂二大經濟史碩士班畢業,曾任電子時報研究中心、中經院國際經濟  |  
| 媒體評論 | |
|  一本詩意盎然、意義深遠的書。字句優美,而又震撼人心,《黑夜的終結》是一部不容錯過的自然文學佳作。 ——《波士頓環球報》 全書呈現流暢、詩意、多角度,讓讀者身臨其境、發人深思。——《齣版商周刊》 一趟自然寫作之旅,書寫對消失的黑夜的禮贊。這是一本很有價值的書,讀完後你會想要拯救暗夜星空,甚而再次從天宇間獲得啓濛。——《Nature》期刊  |  
| 在綫試讀部分章節 | |
| 九級暗空:從《星空》到《路燈》上次看到美麗的夜空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瞭,那時我還隻是個18 歲的高中畢業生,正在歐洲各國自助旅行。我從西班牙往南進入摩洛哥,之後沿著阿特拉斯山脈和撒哈拉沙漠的邊緣前進,抵達一個沙漠遊牧民族的交易市集——一個我現在已經無法在地圖上指齣來的地方。有晚上,住在新改建的、看起來有如馬廄般的青年旅館的我在半夜醒來,走齣門外想看看飄雪的情況。沙漠中的雪看起來和明尼蘇達州的不一樣,在世界其他地方都沒見過。我在寒冷的夜晚隻穿上短褲和拖鞋,打著赤膊任憑冷風在身上颳來颳去。我還記得那是一個沒有光汙染的地方,真的連一點人造的光綫都沒有,但我的身邊卻熠熠生輝,顯然是天上星星所撒下的光芒。我還真的以為自己在地上看到星星瞭呢。那天晚上我看到的夜空很有立體感,看得齣夜幕往上延伸,因此可以分辨有些星星離地球比較近,有些比較遠。清晰可見的銀河也完整呈現齣天文學傢所謂的“結構”,可以感受到銀河往夜空的深處綿延。我在旅途中看過各國不同的星空,此刻看到的繁星點點卻比早上市集木製推車上數不清的羊頭,或是下午衣衫襤褸的窮人傢小孩更讓我感受到異國風情,直到現在我都還以為那個晚上看見的滿天星光,就像是一場奢華的夢境。那天晚上的情景筆墨難以形容。那段期間我每天都會經曆新的事物(不同的食物、不同的人、不同的地方),對所有事情保持開放的態度,而那晚的星空就以它那讓人屏息以對的華麗(而且又真切到讓人難以置信)在我血肉之軀的腦海裏刻下無法磨滅的印記——半裸身站在摩洛哥的夜空下,用身體感受寒風,感受夜晚的黑,感受星星的光輝。這是一個讓人印象深刻到無以復加的夜晚,讓我這輩子永生難忘。 | 
對於一個對宇宙充滿好奇的學齡兒童來說,這本書的結構安排簡直是量身定製。它沒有遵循傳統教材的死闆順序,而是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宇宙漫遊。從我們熟悉的太陽係開始,逐步深入到遙遠的星係團,再到宇宙的起源與演化,每一步的過渡都自然而流暢。我特彆欣賞它在介紹不同天體時所采用的“對比法”,比如並列展示地球和金星的大氣層差異,或是在同一頁上對比木星的衛星群和土星的冰環,這種對比不僅加深瞭記憶,也讓孩子們能夠建立起一個有邏輯性的宇宙知識框架。此外,書中還設置瞭一些“你知道嗎?”或者“動手做做看”的小闆塊,比如教孩子如何用簡單的工具辨認北極星,或者如何利用手機App觀察流星雨,這些互動性的內容極大地增強瞭參與感,真正做到瞭學以緻用,讓天文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知識點,而是觸手可及的探索活動。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活潑,簡直就像一位知識淵博的宇航員在給你做私人導覽。它大量運用瞭擬人化的手法來描述天體的“性格”——比如把氣態巨行星描繪成“沉穩的巨人”,把脈衝星比作“宇宙中的燈塔”,這種富有想象力的錶達,完全擊中瞭孩子們的興趣點。我發現我的孩子在閱讀時經常會發齣“哇”的驚嘆聲,這不是因為內容有多麼震撼,而是因為文字本身就充滿瞭魔力。它並沒有為瞭追求“簡單”而犧牲準確性,而是找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即便是講述相對論對時間流逝的影響這種高深議題,作者也能用非常接地氣的、帶著幽默感的語調來闡述,讀起來絲毫沒有閱讀壓力,反而讓人心甘情願地沉浸其中,想要一探究竟。這種輕鬆愉快的閱讀體驗,無疑是培養孩子終身學習興趣的最佳途徑之一。
評分這本厚厚的精裝書剛到手,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開瞭它。插圖簡直是太驚艷瞭,色彩飽滿,細節豐富,每一頁都像是一幅精心繪製的藝術品。我尤其喜歡那些對不同行星錶麵環境的描繪,那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讓我仿佛真的踏上瞭火星的紅色土地,或者在木星的巨大風暴上空漂浮。文字部分雖然是給小學生的,但絕不敷衍,它用非常生動有趣的語言解釋瞭許多復雜的概念,比如恒星的誕生和死亡,黑洞的神秘引力,即便是大人讀起來也津津有味。我記得有一次,我正在看關於星座演變的那一頁,我那原本對天文知識一竅不通的鄰居小朋友湊過來,聽瞭兩句就被吸引住瞭,他竟然能很快理解瞭“天琴座”和“天鵝座”在不同季節的相對位置變化。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十分用心,大開本的設計讓那些宏大的宇宙景象得以充分展現,閱讀體驗極佳,感覺不像是在讀一本教科書,更像是在翻閱一本探險日記。它成功地激發瞭我對浩瀚星空的無限好奇心,讓我開始主動去瞭解更多的天文知識,那種被宇宙的尺度所震撼的感覺,是任何其他類型的書籍都難以比擬的。
評分我關注這本書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它在“前沿科技與未來展望”部分的探討。很多少兒天文書寫到這裏就戛然而止,但這本書勇敢地將目光投嚮瞭人類探索的下一個邊界。它詳細介紹瞭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捕捉到的最新圖像,並解釋瞭這些圖像對現有宇宙模型的修正意義。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還花瞭大篇幅討論瞭人類未來在月球和火星上建立基地的可能性,以及深空探測器麵臨的挑戰。這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麵嚮未來的精神激勵,它告訴小讀者們,宇宙的奧秘遠未解開,未來還需要他們去探索和書寫。這種宏大的敘事格局,讓孩子們在學習既有知識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肩上的責任和科學的魅力,無疑為他們樹立瞭遠大的誌嚮,讓他們在心中埋下瞭成為未來科學傢或探險傢的種子。
評分我必須說,這本書的作者在處理那些艱深的天文理論時展現瞭驚人的智慧。它沒有采用那種枯燥的公式堆砌,而是巧妙地運用瞭大量的比喻和生活化的例子。舉個例子,講解引力與逃逸速度時,作者拿我們熟悉的彈弓原理做類比,一下子就把那個抽象的數學概念拉到瞭孩子們可以觸摸的範圍。我記得我侄女在學校裏學到行星運動定律時總是感到迷茫,但讀完這本書裏關於開普勒定律的那一章節後,她居然能自己動手畫齣行星圍繞太陽運行的橢圓軌道草圖,並且準確地說齣瞭近日點和遠日點的區彆。更難能可貴的是,它還穿插瞭一些有趣的天文史小故事,比如伽利略如何改進望遠鏡,以及海王星是如何被“計算”齣來的,這些故事不僅增加瞭知識的趣味性,也讓孩子們理解瞭科學發現是一個不斷探索和修正的過程,培養瞭他們的科學精神。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拿捏得恰到好處,絕不是那種流於錶麵的科普讀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