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知道,你本人(没错,就是你!)比任何玩具都更让孩子喜欢和着迷呢?孩子们并不需要智力玩具或者电视节目,他们需要的是你!他们真正看重的是和你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他们需要被重视,需要和父母单独相处而不被打扰的时间,需要和父母建立一生的亲密关系!在处理与孩子沟通的问题时,控制、放任、贿赂、威胁都是家长们常用的方法。这些不同类型的教育方法都有一个严重的缺陷,那就是可能导致孩子无法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和进行沟通,从而无法建立起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孩子也就无法得到家庭关系所带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与这些方法相比,情感引导的教育方法更加充满关爱,也更符合逻辑和人性。因为只有情感引导型父母才会把这些棘手的情况当成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好机会,并且对孩子的情绪给予同情和理解,在沟通中增进亲子关系,进而提高孩子的情商和沟通能力,为他们将来的成长打下有益的基础。
新版说明
编者的话
序言
第一章 管教孩子的常见难题:情感引导能帮你做什么?
情感引导是什么?
父母在情感引导中的角色
情感引导的基本要素
情感引导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控制型父母与放任型父母
误区二: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
误区三:采用外部激励和奖赏的手段
误区四: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
避免消极的教育方法
打屁股
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无视孩子的天生性格
第二章 情感引导的重要性:奠定父母与孩子一生的亲密关系
为什么要进行情感引导?
建立情感的纽带
陪孩子一起玩的重要性
提供选择
同情的力量
撇开自己的情绪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同情
了解孩子的性格
要认识不同的发育阶段
情感引导的关键步骤
播下种子
观察和判断
聆听
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
同情
情感引导的其他注意事项
让你的言行保持一致
让孩子知道大人会帮助他们
情感引导实践
何塞和他的倔强女儿的故事
该认错时就认错
第三章 婴儿期:开始种下亲密基因
第四章 两岁的乖宝宝,三岁的淘宝宝:建立亲密关系的关键时期
第五章 伴随成长而来的挑战:与四到七岁的孩子保持亲密
第六章 无条件的爱:育儿是世间永远无法辞掉的工作
这本书对于提升“有效沟通”的实操性非常强,几乎可以说是“拿来就能用”。我过去常常觉得自己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充满了障碍,我说东他往西,或者我说了很多,他根本没有听进去。书中提供了一套详细的“倾听三步法”,包括身体姿态、眼神接触以及关键的重复确认,这些细节的指导极其到位。我发现,当我真的放下手机,完全专注于孩子时,他原本含糊不清、带着情绪的表达,突然就变得清晰起来,他会告诉我他真正想做什么。更棒的是,书中还专门有一章讨论了如何和孩子一起解决冲突,而不是由父母单方面“裁决”。这种合作解决问题的模式,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不是一套僵化的理论,而是一套灵活的工具箱,帮助父母在日常的柴米油盐中,真正地与孩子建立起深刻、持续、且充满理解的连接。读完后,我不再害怕那些“难搞”的亲子时刻,因为我知道如何用更智慧的方式去引导和回应。
评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界限设定”的部分。这一点在很多育儿书中常常被模糊处理,要么过于严苛,要么干脆缺失。而这本书的处理方式非常成熟且富有弹性。作者详细阐述了如何设定清晰、一致且充满尊重的界限,而不是用吼叫或惩罚来维护权威。比如,书中提到设定“后果”而不是“惩罚”,后果应该是与行为直接相关的,且事先约定好的。这与我过去那种“你再哭我就不带你出去玩了”的随性威胁完全不同。我尝试用书中的方法,与孩子一起制定了关于看电视时长的规则,当他超时时,我们不是争吵,而是平静地执行事先商定的“下次少看十五分钟”的后果。这种“有章可循”的育儿模式,极大地减少了家庭中的权力斗争,让亲子互动变得更加和谐与可预测。它教会我,爱不是溺爱,界限才是爱的体现,因为它能给予孩子安全感和秩序感。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值得称赞。它不是那种密密麻麻、让人望而生畏的文字墙。相反,每一章节的重点都用粗体字或者小贴士的形式清晰地标示出来,即使是忙碌的职场父母,也能快速抓住核心要点。我尤其喜欢它在每章末尾设置的“父母自省小测验”,这些问题非常具有启发性,迫使我停下来审视自己在这段关系中的角色和反应模式。比如其中一道题问:“你上次无条件地赞美孩子,具体是什么事情?” 这个问题让我意识到,我常常将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错误”上,却忽略了对他日常努力的肯定。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不会强迫你立刻成为一个“完美父母”,而是鼓励你进行持续的、有意识的成长。它更像是一个陪伴你成长的伙伴,而不是一本冷冰冰的教科书。阅读过程中,我多次想立刻把书中的某个段落截屏发给正在为育儿焦头烂额的朋友们,因为它提供的解决方案既有效又富有温度,没有丝毫的说教感。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深度感到十分惊喜。它远不止于提供一些“技巧”层面的建议,更深入地探讨了亲子关系的本质。作者似乎对儿童心理发展有着非常细腻的洞察力,她能精准地捕捉到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隐藏起来的真实需求和情绪波动。书中有一部分内容专门分析了“孩子为什么会发脾气”,我以前总是简单地认为是孩子不懂事,需要被“管住”。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很多时候,愤怒只是孩子表达无助或需求未被满足的一种方式。作者提供了一系列“看见并命名情绪”的练习,我试着在孩子大哭时,先不急着批评,而是蹲下来对他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因为积木倒了,是吗?”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他的抵抗情绪明显降低了,反而愿意和我一起重建积木。这种从“控制”到“理解”的转变,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几年对“管教”的认知。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你如何成为一个更有同理心的倾听者,这对于建立长期、稳固的亲子联结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就让人眼前一亮,充满了一种亲切和温暖的感觉。我本来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说教式育儿指南,结果完全出乎意料。作者的文笔非常接地气,读起来就像和一位经验丰富、知心的大姐姐在聊天。她没有用那些晦涩难懂的心理学术语,而是将复杂的育儿理念,用一个个生动的家庭小故事串联起来,让人在捧腹大笑或感慨万千中,不自觉地就吸收了那些实用的方法。比如,书中关于如何应对孩子“为什么”的提问那一章,简直是我的救星!我家的“十万个为什么”阶段已经持续很久了,我常常被问到哑口无言。这本书提供的那套“引导式提问”技巧,让我找到了既能满足孩子好奇心,又不至于让自己精疲力竭的平衡点。而且,它强调的不是父母的权威,而是如何与孩子建立一种平等的、相互尊重的沟通桥梁。读完前几章,我感觉自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原来育儿可以这么有趣,这么充满智慧。这本书对新手父母的友好度极高,它让你感觉到自己并不孤单,育儿路上的那些小挫折,其实每个人都会遇到,关键是要用对方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