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最好的教养

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最好的教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鱼爸著 著
图书标签:
  • 亲子关系
  • 育儿经验
  • 家庭教育
  • 儿童心理
  • 教养方法
  • 成长陪伴
  • 早期教育
  • 父母必读
  • 教育理念
  • 积极育儿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125848
商品编码:25999670755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页数:231
字数:220000

具体描述

作  者:鱼爸 著 定  价:39.8 出 版 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01日 页  数:231 装  帧:平装 ISBN:9787201125848 篇 爱与规矩,让孩子成为受欢迎的人
我要给妈妈留点儿 / 002
你不教育孩子,这个世界会狠狠教育他 / 008
别让孩子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 012
孩子太懂事,并非好事 / 018
妈妈,我们家有钱吗 / 023
没有规矩的爱,就是一把伤人的刀 / 029
你讲的那些道理,为什么对孩子不起作用 / 035
爱发脾气的孩子,到底缺什么 / 041
妈妈,你生气的样子真可怕 / 045
第二篇 其实你不懂孩子的心
尊重,成就内心强大的孩子 / 052
暗示的可怕力量 / 059
读懂孩子的心,是最有效的管教 / 064
的父母都善用同理心 / 070
你越止,孩子越想要做 / 075
失望过的孩子,更不愿等待 / 082
有安全感的孩子,一生都 / 089
这些破坏孩子安全感的话,你或许也说过 / 096
孩子磨蹭,因为你一直催催催 / 103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如何正确地去爱,却不是每个父母都能做好,溺爱、缺爱、错爱,以及父母角色的缺失,都会带给孩子一生难以修复的伤害。没有人天生会当父母,所以育儿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父母自我成长与提升的过程。关于如何养育孩子,我们知道太多的理论,但知道和实践总是两回事,所以我们每天都在见识失败的养育,甚至自己便身在其中。作为一名家庭教育研究者,一名全职奶爸,作者在书中分享了自己养育孩子的点滴心得,关于爱,关于如何读懂孩子,关于父母的修行,关于阅读……每一位父母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一幕幕熟悉的情景,或使人猛然惊醒,或使人掩卷反思,或使人顿感温暖,或使人暗生决心。作为一名全职奶爸,作者深切认识到了父亲在育儿中的重要性,而反观当下的中国,有多少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在其位的。对此,本书有精彩的论述与分析。阅读之于孩子的重要性,如何强调都不为过,很多父母也希望孩子多多阅读,但阅读绝不是孩子等 鱼爸 著 鱼爸,本名郑明生。童书编辑,阅读推广人,家庭教育研究者。“85后”爸爸,家有小子一枚,立志做一名合格奶爸,同时研究儿童心理,致力于亲子阅读的推广。“养育男孩”公众号创始人,家庭育儿分享原创作者,文章曾多次在《中国教育报》《读者》杂志发表。他坚信,所有的理论离开实际教养的土壤都开不了花。愿在陪伴孩子的成长中找到教育的方法,接近教育的真谛。
《静待花开:一份给父母的温情指南》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与孩子共同经历生命旅程的温柔絮语,一份献给每一位在养育道路上探索前行的父母的诚挚指南。它不直接灌输“最优”的教养方法,不强求立竿见影的“成效”,而是邀请您放慢脚步,用心感受,与孩子一起,在日常的点滴中,一同学习,一同蜕变。 本书的初衷,源于对当下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功利性育儿”现象的深深体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似乎被无数的“成功学”、“育儿秘籍”所包围,而这些信息常常指向一个目标:如何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如何塑造一个“优秀”、“出色”的下一代。然而,在追求外在光环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忽略了最本质的东西——孩子内心世界的健康与丰盈,以及亲子之间那份最真挚、最朴素的情感连接? 《静待花开》倡导的,是一种“顺应生命本然”的育儿哲学。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体,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节奏、天赋和成长轨迹。如同种子需要阳光、雨露和土壤,静待其自然舒展,一个孩子也需要在充满爱、理解和尊重的环境中,慢慢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这其中,父母的角色并非是“设计者”或“雕塑家”,而更像是“园丁”,提供必要的养分,营造适宜的环境,然后,给予耐心,相信生命的力量,静待花开。 本书的行文风格,力求平实、亲切,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邻家姐姐,或是一位知心好友,娓娓道来。我们不使用艰涩的专业术语,避免空洞的说教,而是聚焦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最常遇到的困惑与挑战,并尝试从一种更温和、更人性化的角度去解读和回应。 第一部分:看见孩子,看见自己——理解生命的微妙律动 这一部分,我们将带领您走进孩子细腻而丰富的心灵世界。我们会探讨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特点,并非为了给孩子贴标签,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需求和动机。比如,为什么 toddler 会出现“破坏性”的探索行为?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会变得“叛逆”?这些看似令人头疼的行为,往往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信号”。 我们同样会关注父母自身的成长。在成为父母之前,我们每个人都曾是儿女,承载着原生家庭的烙印。而成为父母,更是对我们个人生命的一次深刻洗礼。我们会引导您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审视那些可能影响我们育儿观念的固有模式,学会与过去的自己和解,从而以更成熟、更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现在的亲子关系。 “情绪的语言”:孩子的情绪,是他们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我们会分享如何倾听孩子的情绪,如何帮助他们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避免用自己的情绪去“淹没”孩子。这里没有“压抑情绪”的命令,只有“看见情绪”的邀请。 “好奇心的火种”:孩子天生是探索家,他们的好奇心是驱动他们学习和成长的最原始动力。我们会讨论如何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如何让他们在玩耍中学习,如何在提问与探索中获得知识,而不是过早地被“标准答案”所束缚。 “界限与自由的艺术”:设置界限,并非是为了限制孩子的自由,而是为了让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规则,建立自我管理的能力。我们会探讨如何以温和而坚定的方式与孩子沟通界限,如何让他们理解并尊重规则,如何在规则之内给予他们足够的探索和尝试的空间。 第二部分:陪伴的温度,连接的深度——在日常中播撒爱的种子 这一部分,我们将把目光聚焦在亲子互动之中,强调“陪伴”的真正含义。我们认为,高质量的陪伴,不在于时间的长度,而在于陪伴时的“在场”与“用心”。 “暂停与倾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忙碌而忽略了孩子细微的呼唤。我们会鼓励您放下手机,停止手中的工作,真正地“看见”正在和您互动的孩子。学会在孩子倾诉时,给予专注的倾听,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眼神,一个肯定的点头,都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 “玩乐的智慧”:玩耍是孩子最重要的“工作”,也是他们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会分享一些简单易行的亲子游戏,以及如何从孩子的玩耍中,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和才能。我们不追求“教育性”的游戏,而是强调游戏的乐趣和过程中亲子关系的增进。 “冲突中的成长”:亲子之间难免会有冲突,但冲突并非总是负面的。我们认为,每一次冲突,都是一次重要的学习机会。我们会分享如何以建设性的方式处理亲子冲突,如何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如何从中学会沟通和解决问题。 “日常的仪式感”:一些简单而充满爱意的日常仪式,如睡前故事、共进晚餐、周末的特别活动,都能为孩子带来安全感和归属感,也能让亲子关系更加稳固。我们会探讨如何创造属于自己家庭的温馨仪式。 第三部分:放手与信任——给予孩子展翅高飞的勇气 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的角色也需要不断调整。从最初的全方位照顾,到逐渐放手,给予孩子独立探索的空间,这是一个充满挑战但意义非凡的过程。 “犯错的权利”:我们深知,父母总是希望保护孩子免受伤害,但过度的保护,反而会剥夺孩子学习成长的机会。我们会鼓励父母给予孩子犯错的权利,并在他们犯错后,给予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从错误中汲取教训,而不是一味地指责。 “相信孩子的内在力量”:每一个孩子都蕴藏着强大的生命力,他们有能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我们会引导父母信任孩子的内在潜能,鼓励他们尝试,支持他们独立,相信他们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解决之道。 “鼓励与肯定,而非比较”:真正的鼓励,是看到孩子的进步,肯定他们的努力,而非与他人进行比较。我们会分享如何给予孩子真诚的肯定,如何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自我评价体系,让他们学会欣赏自己的独特之处。 “独立的翅膀”: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适当地放手,给予他们独立的空间,是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责任感的重要一步。我们会探讨如何循序渐进地放手,如何在放手的同时,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静待花开》并非一本“标准答案”式的教养书籍,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您与孩子之间最真实的互动,也提供了一份温柔的启示,引导您去发现和体验育儿过程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它邀请您,放慢脚步,回归内心,用心去感受生命成长的韵律,去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拥有静待花开的独特魅力。 这本书,献给所有愿意与孩子一同成长,一同学习,一同感受生命中的美好与不易的父母。让我们怀揣着爱与耐心,静待生命最美的绽放。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类育儿书是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里面充斥着太多理想化的场景,不切实际。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把孩子看作一个需要被“修理”的程序,而是将亲子关系视为一个动态的、需要双方共同成长的生态系统。其中关于“父母情绪管理”的那一章,对我触动极大。我发现自己很多时候对孩子的爆发,其实是对自己工作压力和内心焦虑的一种投射。书里提出了“暂停三秒钟法则”,要求父母在感到情绪临界点时,先做深呼吸,而不是立刻做出反应。这个简单的动作,却有着强大的力量。我开始记录自己的情绪日志,惊讶地发现,当我不再被自己的情绪牵着鼻子走时,孩子的行为模式也随之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以前总觉得孩子不听话,现在明白,孩子只是在用他的方式反馈我们给出的环境和情绪信号。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给了我工具,更重要的是,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作为个体,在家庭中的状态。它不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我们自己的盲区和成长的空间。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新手爸妈量身定制的指南!我一直都在为如何应对孩子时不时冒出的那些“为什么”而焦头烂额,更别提青春期的苗头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终于有了一把可以顺藤摸瓜的钥匙。它没有那些空洞的说教,而是用非常接地气的案例,把复杂的心理学理论拆解得清清楚楚。比如,书中关于“正面管教”的部分,它没有一味地强调惩罚或奖励的二元对立,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内在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我特别喜欢它提出的“有效倾听”技巧,原来我们平时所谓的“听”,很多时候只是在准备反驳。作者用生动的对话模拟,展示了如何通过复述、确认感受的方式,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我尝试在最近一次和儿子因为玩具收纳问题发生争执时运用了这些方法,效果立竿见旿!他从最初的抵触,慢慢变得愿意沟通,最后甚至主动提出了一个我们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育儿的本质不是控制,而是赋能。这本书真正教会我如何成为一个引导者,而不是一个发号施令的权威。我已经把这本书推荐给了我所有的准父母朋友,因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这本书无疑就是那个最好的开始。

评分

这本书的章节编排极具逻辑性,它不是那种一页一个观点的碎片化集合,而是呈现了一个完整的“孩子发展蓝图”。从新生儿的依恋模式,到学步期的“迷你独裁者”阶段,再到社交能力的萌芽,它把每个年龄段的关键任务和家长可能遇到的陷阱都梳理得井井有条。我尤其欣赏它对“玩耍的教育学价值”的深度剖析。过去我总认为玩耍是休息,是次要的,但作者通过对神经科学和认知发展的阐述,让我明白,玩耍才是孩子学习世界运作规则的最主要途径。书里建议家长少给结构化的玩具,多提供开放性的材料,比如积木、沙子、水等。我按照这个建议,减少了对电子产品的控制,转而投入更多时间陪孩子进行无目的的“创造性破坏”,结果发现他的专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质的飞跃。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好,它能让你在阅读时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仿佛作者就在身边,轻声指点迷津,而不是居高临下地教导。

评分

我最近在尝试推行“放手式教育”,但总是在“过度保护”和“彻底放任”之间摇摆不定,非常焦虑。这本书恰如其分地解决了这种模糊地带的问题。它对“边界感的建立”有非常详尽的阐述,尤其是在处理学龄前儿童的独立性需求时。书中有一个观点我深以为然:真正的爱,是允许孩子体验不适和失败的权利。它详细分析了为什么我们总是忍不住替孩子完成那些他们本可以自己做的事情,比如穿鞋、系扣子,指出这是源于我们对“完美”的执念,而非孩子的真实需求。书里提供了一套“逐步退出”的策略,指导家长如何从直接干预,过渡到近距离观察,再到完全放手。我尝试用它建议的方法,让孩子自己规划周末的活动时间,虽然过程中出现了拖延和混乱,但当我坚持不插手,只是提供必要的资源后,他最终还是完成了。那种成就感,比我替他做完一千倍都要强烈。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又不失温暖,大量引用了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佐证,读起来让人觉得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操价值。

评分

我一直认为育儿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迭代的过程,但很少有书籍能像这本书一样,如此坦诚地探讨“父母的局限性”。它没有粉饰太平,而是直面了家庭结构中的权力动态和性别角色对教养方式的潜移默化影响。比如,书中对于如何处理兄弟姐妹间的竞争和公平性问题,提出了“关注需求而非需求是否对等”的观点,这一下子点亮了我对过去处理争吵场景的理解。过去我总想让大宝和小宝“一人一半”,结果只会让双方都觉得委屈。这本书引导我去看清每一个孩子深层次的情感需求——是需要关注?是需要安全感?还是需要被理解?这种从“事件处理”到“需求挖掘”的转变,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宝贵的财富。它的文字风格兼具学术的精准和散文的细腻,很多段落读起来就像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在娓娓道来,充满洞察力,让人受益匪浅,忍不住反复咀嚼其中的智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