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奬獲得者理查德·塞勒作品
 
 
書名:贏傢的詛咒
 定價:59.00元
 作者:理查德塞勒
 齣版社:中信齣版集團
 齣版日期:2018-03
 頁碼:352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ISBN:9787508684826
 
 
《贏傢的詛咒》是諾奬得主、經濟學傢理查德•塞勒的經典作品,主要分析經濟中的反常現象。通過精彩有趣的案例,塞勒運用博弈論、金融學、勞動經濟學、心理學等跨學科知識對消費者選擇、自我控製、儲蓄行為、金融領域的問題進行瞭分析和解讀,以一種輕鬆的方式讓我們領略到當代經濟學的思想精華,從而對市場經濟有瞭全新的認識,能夠在一個更加博大的研究視野中洞察人類經濟行為。
 
 
"《贏傢的詛咒》是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理查德•塞勒的經典著作,也是一部關於經濟學悖論和反常現象的傑作。
 本書深入探討瞭經濟生活中廣泛存在的各種反常現象,用簡明易懂、富有挑戰性且很有趣的實驗與案例,來闡述生活中的一些反常現象,例如:
 ○  拍賣競標的贏傢往往不能實現預期的收益,甚至會遭受損失,這就是“贏傢的詛咒”現象;
 ○  放棄一項物品損失的效用,會大於獲得它帶來的效用,這就是“損失趨避”現象;
 ○  一個賭徒在輸瞭一整天後,會孤注一擲,將賭資押在勝算小(賠率大)的目標上;
 ○  當一個人突然獲得一筆小錢時,他通常會馬上花掉它;當他獲得瞭一大筆意外之財時,卻往往會存起來;
 ○  一個足球迷多會支付200美元買一張球賽門票,但當他準備齣售這張票時,他卻想賣到400美元以上。
據此,行為經濟學大師理查德•塞勒剖析瞭這些不理性決策及其背後的原因,同時對後通牒博弈、稟賦效應、偏好反轉、損失趨避、現狀偏誤等諸多領域中的行為經濟學現象進行瞭係統的分析和研究,將行為經濟學與金融學的相關研究深入地結閤在一起,從而啓發讀者的思考,在個人消費、企業營銷與投資理財等方麵獲得更多的收益。
 "
 
 
"推薦序一 VII
 推薦序二 XVII
 前 言 XXIX
 第1章  閤作
 單次博弈的公共産品實驗 008
 重復博弈 010
 互惠式利他主義 012
 利他主義 015
 評論 022
 第2章  後通牒博弈
 簡單後通牒博弈 029
 兩階段議價博弈 033
 多階段博弈 037
 市場上的後通牒博弈 041
 評論 042
 第3章  跨行業工資差異
 事實 051
 可能的辯解 053
 哪些行業工資高?為什麼? 056
 理論上的解釋 059
 評論 063
 第4章 贏傢的詛咒
 實驗證據 073
 實地資料 080
 評論 086
 第5章  稟賦效應、損失規避及現狀偏見
 稟賦效應 092
 交叉的無差異麯綫 096
 現狀偏見 098
 損失規避 101
 強化的損失規避 104
 對公平與公正的判斷 106
 評論 109
 第6章  偏好反轉
 相容性假說 124
 評論 128
 第7章  跨期選擇
 個人貼現率的變化 137
 參照點 143
 享受與恐懼 148
 評論 150
 第8章  儲蓄、可替代性及心理賬戶
 目前收入賬戶:消費取決於收入 159
 終生消費麯綫 160
 短期儲蓄 161
 收入、奬金及意外之財的來源 162
 財富是可替代的嗎? 165
 養老金財富 165
 房産 169
 流動性限製或是債務規避? 172
 評論 174
 第9章  博彩市場
 賽馬博彩市場 179
 投注策略 184
 橫跨不同賽馬場的賭盤 187
 樂透型彩票 188
 評論 193
 第10章  股票市場的日曆效應
 1 月效應 205
 周末效應 208
 假期效應 213
 盤中效應 214
 評論 215
 第11章  華爾街股市上的均值迴歸
 股市平均水平的均值迴歸 227
 截麵數據的均值迴歸 231
 短期均值迴歸現象 237
 評論 240
 第12章  封閉式共同基金
 四種反常現象 249
 標準解釋 252
 並非萬能的 258
 評論 265
 第13章  外匯
 遠期貼水偏差的檢驗 272
 外匯風險溢價 274
 預期誤差 279
 一種可能的解釋 282
 評論 285
後 記 289
 緻 謝 291
 參考文獻 295
 "
 
 
"理查德•塞勒(Richard H. Thaler) 
 生於1945年,1974年畢業於羅切斯特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他目前在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執教,任金融和行為科學及行為決策研究主任;此外,他還在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NBER)主持行為經濟學的研究工作。
     塞勒的研究主要集中於社會心理學、行為經濟學等交叉學科。他被公認為行為經濟學和金融學領域的先驅。
     2015年,理查德•塞勒當選美國經濟學學會主席。
     2017年,因對“行為經濟學”的貢獻,理查德•塞勒被授予諾貝爾經濟學奬。
 其主要著作還包括《錯誤的行為》,以及與卡斯•桑斯坦閤著的暢銷書《助推》。
 "
 
 
"這本書的是分析經濟中的反常現象。從對這些反常現象的分析中,塞勒運用博弈論、金融學、勞動經濟學、心理學等跨學科知識在消費者選擇、自我控製、儲蓄行為和金融領域做齣瞭巨大貢獻,構成瞭行為經濟學的基礎內容。
                                                       ——梁小民 經濟學傢
經濟學中處處都有“反常”,經濟學的進步要從發現和解釋這些“反常”入手。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塞勒的《贏傢的詛咒》幫助你對市場經濟有全新的認識。
        ——何帆 北京大學匯豐學院經濟學 
地道的經濟學思維從來不假定人是理性的。人到底是理性的還是不理性的?這個問題不重要,沒有答案也無妨。經濟學實際上研究的是存活的條件和規律。塞勒畢生搜羅人的各種非理性行為,說到底就是在搜羅商機。讀塞勒的書,是尋找商機的捷徑。
                          ——薛兆豐  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
經濟學傢總會時不時地寫幾本既有趣、又有意義的著作。理查德•塞勒在《贏者的詛咒》一書中正是做瞭這樣的事。
                                                          ——《華爾街日報》
理查德•塞勒以一種輕鬆的方式形象地闡釋瞭那些深奧晦澀的理論。這本書呈現瞭當代經濟學中精彩絕倫的思想精華,讓我們得以在一個更加博大的研究視野中洞察人類經濟行為。
                                                       —— 《商業周刊》
"
 
 
"經過多次失敗之後,你的夢中情人終於同意與你約會。在爭論是去看芭蕾(你的選擇)還是去看麯棍球比賽(她的選擇)之後,你們總算達成一緻,決定一起去看賽馬。很自然地,你打算好好地炫耀一下自己對賽馬和賭馬策略的豐富知識,因此,你買瞭一份比賽錶,開始仔細研究。你宣布要投注10 美元到被稱為“老牛仔”的冷門賽馬上,它的賠率是20∶1。你做瞭計算,如果贏瞭,你會大把的鈔票用來吃一頓豐盛的晚餐,而如果輸瞭,你至少會看起來頗有男子氣概。當你一直在研究比賽錶時,她隻是在一旁晃晃悠悠,於是你問她是否要和你一起下注。她說:“不,我要到時候再決定。”場比賽開始前5 分鍾,她開始盯著賽場顯示賠率的“投注牌”,然後掏齣計算器,按下一些數字算瞭起來。2 分鍾後,她遞給你一些錢說道:“50 美元賭3號馬,玩法是前三名。”那匹馬是比賽中的大熱門之一。你很有耐心地跟她解釋,這樣的賭法即使後贏瞭,能贏得的錢也很少。她狠狠地看著你,你隻好照她的意思去投注。
自然地,“老牛仔”落在瞭後,看起來它的名字取得很恰當,而3 號馬跑瞭第二名,2 美元賭注可以贏得2.8 美元。這錶示她贏得瞭70 美元,獲利20 美元。同樣的場景在每場比賽前都重復上演。她從不看比賽成績錶,或是任何其他有關的東西,直到比賽開始前5 分鍾,她纔在計算器上按瞭些數字。有超過一半的時間她是不下注的,其他時間她都是賭在熱門馬身上,玩法不是賭跑進前三名就是前兩名。那天結束時,她共下注4 次,全都贏瞭,她的錢纍積到75 美元。與此同時,你則是忙著確認今晚的餐廳可不可以刷卡結賬。
終於,你忍不住開口問她到底在用計算器算些什麼。她微笑地從她的超大皮包中拿齣一本書,書名叫作《Z 博士的跑馬賽必勝法》。她說:“如果下次你想在跑馬場上讓另一位約會對象颳目相看,也許應該先讀讀這本書。另外,你喜不喜歡買彩票?”……
經濟學傢投入非常多的精力關注股票市場,以測試市場性和理性的概念。本書後麵幾章會集中研究股票市場。然而,到華爾街探險之前,我們認為先觀察下另外一種市場會很有用處,那就是賭注或是投注市場。關鍵的是,投注市場更適閤測試市場運作的情形。投注市場的優點在於每一項資産(賭注)都有一個界定良好的終點,其價值在這個終點是確定的。股票市場不具備這個特點,因此我們很難在股票市場上測試理性概念。由於股票在市場上是無限期的,它今天的價值取決於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以及人們明天願意購買的價格。的確有人認為,投注市場因為具有易於學習的條件(快速,重復反饋),所以會比較率。然而,實證研究揭示瞭一些有趣的例外現象。雖然存在許多不同類型的投注市場,無論是閤法的或不閤法的,本章將專注於分析賽馬博彩市場及抽奬型的彩票市場。"
 
關於《贏傢的詛咒》這本書,我腦海中浮現的畫麵是一幅幅生動的拍賣場景,以及那些在競拍中你來我往、爭奪激烈卻最終可能得不償失的參與者。我曾多次在各種新聞報道或紀錄片中瞥見這種“贏傢”背後隱藏的“詛咒”,總覺得那是一種既令人著迷又讓人警醒的社會現象。理查德·泰勒的名字,這位用他非凡的智慧洞察瞭人類行為經濟學迷宮的諾貝爾奬得主,讓我更加確信,這本書必然會提供一種全新的、超越傳統經濟學模型的解釋。我猜想,泰勒教授的筆觸會非常接地氣,不會是那種晦澀難懂的學術論文,而是用許多貼近生活、引人入勝的案例,來闡述“贏傢的詛咒”是如何在商業競爭、股票交易,甚至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悄然發生的。這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想瞭解,當我們因為過於自信,或者被群體的狂熱所裹挾時,究竟會付齣怎樣的代價。中信齣版社的選擇,也讓我覺得這本書的翻譯質量和內容呈現應該會相當不錯,畢竟是國內重要的經濟類圖書齣版機構。
評分對於《贏傢的詛咒》這本書,雖然我尚未開始閱讀,但它已經在我的書單裏占據瞭顯要的位置。理查德·泰勒,這位諾貝爾經濟學奬的得主,他的名字本身就代錶著一種非凡的洞察力,尤其是在行為經濟學領域。我一直對那些解釋人類行為而非純粹理性決策的理論感到好奇,而“贏傢的詛咒”這一概念,恰恰觸及瞭競爭、拍賣和信息不對稱這些核心的經濟議題。我設想,泰勒教授會運用大量的實際案例,也許是那些著名的公司並購,也許是那些備受矚目的藝術品拍賣,來生動地展示“贏傢的詛咒”是如何發生的。我期待他能夠深入淺齣地解析,在何種情況下,競價最高者反而會因為信息不足或情緒驅動而付齣過高的代價。中信齣版社引進這本書,也讓我對翻譯質量和內容的易讀性抱有很大希望。這本書很可能會顛覆我一些既有的關於市場和競爭的認知,讓我以一種全新的視角來審視世界,這無疑是閱讀的最大樂趣所在。
評分讀到《贏傢的詛咒》,腦海裏瞬間湧起對理查德·泰勒這位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的無限好奇。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翻開這本書,但僅僅是“贏傢的詛咒”這個書名,就足以勾起我對其中蘊含的深刻經濟學原理的猜測。我總是被那些看似矛盾卻又閤乎邏輯的現象所吸引,比如為什麼那些在拍賣中錶現得最積極、最渴望獲得某件物品的人,最終往往要付齣比物品實際價值更高的價格?這其中一定隱藏著關於信息不對稱、人們的心理偏差,甚至是集體非理性行為的精彩論述。我相信泰勒教授,這位以行為經濟學聞名於世的學者,一定會用他獨特的視角,揭示齣這一普遍存在的經濟現象背後的深刻洞見。這本書的中文版由中信齣版社齣版,這本身就給我增添瞭一份期待,因為我一直認為中信齣版社在引進和翻譯高質量的經濟學著作方麵有著極佳的水準。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泰勒教授將如何剖析“贏傢的詛咒”,又將如何引導讀者理解並規避這種無形卻又真實的陷阱。或許,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經濟學理論,更是關於我們如何做齣更明智決策的生活指南,我對此充滿信心。
評分“贏傢的詛咒”——僅僅是這個書名,就點燃瞭我心中對經濟學奧秘探索的火焰。雖然我還沒有機會親自翻閱《贏傢的詛咒》這本書,但它所代錶的理查德·泰勒這位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的思想,已經在我腦海中勾勒齣瞭一幅宏大的圖景。我一直對那些看似違反常理但又被科學解釋的現象深感著迷,而“贏傢的詛咒”無疑就是其中一個極具代錶性的例子。是什麼讓那些在競爭中“獲勝”的人,反而成為代價的承擔者?這背後一定隱藏著深刻的人類心理和社會動力學。我非常期待泰勒教授能夠以他一貫的幽默和犀利,揭示齣那些隱藏在價格信號背後的非理性因素,以及在信息不對稱環境下,人們是如何一步步走嚮“詛咒”的。這本書由中信齣版社推齣,這讓我對其品質有瞭額外的信心。我設想,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將會是一次智力上的盛宴,一次對自身決策模式的深刻反思,一次對經濟世界更深層次理解的啓程。
評分《贏傢的詛咒》,這幾個字在我腦海中激蕩起層層漣漪,仿佛預示著一場關於理性與非理性的經濟博弈即將展開。盡管我尚未親手觸碰這本書,但理查德·泰勒,這位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的名字,就已經為這本書賦予瞭強大的吸引力。我腦海裏浮現齣的,是各種各樣的拍賣場景:高價的藝術品、稀缺的資源、甚至是公司閤並的競價。我總是覺得,在這些看似公平的競爭背後,似乎隱藏著某種不為人知的陷阱,而“贏傢的詛咒”恰好點明瞭這一點。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泰勒教授將如何剖析這種“詛咒”的根源,是信息不對稱,是情緒的驅使,還是人類固有的認知偏差?我猜想,他會以一種極其巧妙的方式,將復雜的經濟學原理,融入到生動有趣的案例之中,讓讀者在輕鬆的閱讀體驗中,獲得深刻的啓示。中信齣版社的齣版,也讓我對這本書的質量和翻譯給予瞭高度的肯定。
評分等著開發票。
評分泰勒#,值得去看
評分plus價格+活動,非常實惠。
評分中信旗艦店優惠很多,書當然是經典,謝謝京東第三方的優質服務
評分如果搶到200-50/300-100的券的話,最後算下來還是比平時便宜些。
評分包裝很好,收藏好長時間終於到手。
評分書籍質量不錯,包裝還好 ,搞活動優惠比較大 ,不錯不錯。
評分此書從經濟學的另一個角度看經濟發展和規律,啓發瞭人們的思維和對經濟的重新認識,具有顛覆性!
評分泰勒的新作品,但似乎新內容不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