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
定价:77.00元
作者:黄尧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6-01
ISBN:9787040268355
字数:920000
页码:77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为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推动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教育部特设立职业教育重大课题《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理论研究》,课题由黄尧教授主持,国内职教界知名专家参与。经两年多的课题研究活动,形成课题研究成果《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全书分为上、下篇两部分,上篇主要探讨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从学科发展、本质探究、价值分析、体系与制度构建、课程开发、管理内容与模式以及发展观念与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探索;下篇对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实践,特别对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教训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为发展与完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事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事实依据。
本书博采众长,可作为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的教材,适合和事业单位的职业教育管理人员、研究机构和学校的教学科研人员以及对职业教育感兴趣的人阅读。
目录
作者介绍
黄尧,籍贯福建,厦门大学财政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教育管理和教育宏观政策研究,现任国务院参事,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副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职教合作项目亚太地区网络中心主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职业教育学科组组长,中华职教社常务理事。
“八五”至“十一五”期间先后主持十几项、部委级教育科学重点课题研究工作,先后发表了100多篇论文,撰写或主编了十几部学术论著,在国内外出版发行,如《中国教育分类标准》、《八十年代中国教育财政》、《中国教育宏观政策研究》、《21世纪初中国职业教育宏观政策研究》、《九十年代中国教育改革大潮丛书(成人教育卷)》、《西部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研究》、《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等。
文摘
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实偏重自律,它主要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等非强制性的他律形式,依靠个人内心的自律机制发挥作用;守信偏重于他律,它要求当事人讲信用,遵守诺言,履行约定,主要通过契约规定的强制性违约责任追究的他律机制而发挥作用。可见,诚信是诚实的道德自律与信用的契约他律的统一,二者相辅相成。自律是基础,没有诚实的道德自律,就不可能守信;他律是必要条件,缺少他律,没有对守信者的利益保障机制,没有对不守信者的必要惩处,诚实的道德自律是软弱无力的。
为此,职业院校开展诚信教育,不能只有伦理学演绎的教条,而应有实实在在的活动。一方面,要开展能让学生真正感悟诚信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密切相关的活动,明确诚信与个人生存发展的利害关系;另一方面,要建立在日常生活中维护诚信的他律制度,及时表彰学生诚实守信的好人好事以及相应的监管办法,形成有利于诚信教育的校园文化环境。把握好自律与他律的对立统一关系,通过他律促进自律、自律落实他律的良性互动,是提高诚信教育实效的关键。
从当前职业活动的现实看,对于职业道德规范的贯彻实施,他律大致可分为3类:类是非强制性的,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等非强制性形式约束从业者行为;第二类是强制性的,主要依靠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震慑约束从业者行为,通过强制性形式防止从业者越过做人、做事的底线;第三类是介于前两类之间的半强制性的,主要通过职业纪律的约束和奖罚之类的经济手段,引导从业者把个人切身利益与职业道德行为的实施联系起来。
职业道德与其他道德具有共性,但它以“职业”为限制词,具有显著的个性,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如果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话解读职业基本的内涵,那就是:职业即挣钱的劳动。职业道德与“稳定收入”的“挣钱”密切相关,是职业道德与其他道德的本质区别。在职业道德教育中,既要注重道德教育的普遍性,更应注重职业道德的特殊性,既要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的先进性要求,更应重视其广泛性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可接受性。强化职业道德他律的作用,用道德他律来规范从业者的道德行为和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是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
……
序言
上篇
章 职业教育学科论
节 职业教育学科的内涵
一、职业教育学科的界定
二、职业教育学科的标准
三、职业教育学科的类型
第二节 职业教育学科的发展
一、职业教育学科的历史
二、职业教育学科的现状
三、职业教育学科的走向
第三节 职业教育学科的要素
一、职业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
二、职业教育学科的理论体系
三、职业教育学科的研究范式
四、职业教育学科的研究学派
第四节 职业教育学科的建设
一、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内涵
二、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任务
三、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策略
第二章 职业教育本质论
节 职业教育的概念与特征
一、职业与职业教育
二、职业教育的特性
第二节 职业教育的目的与功能
一、职业教育的目的
二、职业教育的功能
第三节 职业教育的学理基础
一、职业教育的哲学基础
二、职业教育的经济学基础
三、职业教育的社会学基础
四、职业教育的心理学基础
五、职业教育的教育学基础
第三章 职业教育价值论
节 职业教育价值概述
一、职业教育价值的概念
二、职业教育价值的基本特征
三、职业教育价值的分类
第二节 职业教育价值的历史演进
一、古代职业教育的价值
二、近代职业教育的价值
三、现代职业教育的价值
第三节 当代社会发展与职业教育价值
一、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的经济价值
二、当代社会文化发展与职业教育的文化价值
三、当代社会科技发展与职业教育的科技价值
四、当代社会教育发展与职业教育的教育公平价值
五、当代社会和谐发展与职业教育的社会分层价值
第四节 当代职业教育价值观的取向
一、发展观:注重人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目的观:塑造全面发展的职业人
三、知识观:关注和强调人与世界之间的互动
四、能力观:由行为主义到建构主义转型
五、理论观: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
第四章 职业教育体系论
节 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含义
一、体系与职业教育体系
二、职业教育体系与国民教育体系
三、职业教育体系与终身教育体系
第二节 职业教育体系的结构和功能
一、职业教育体系的结构
二、职业教育体系的功能
第三节 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
一、职业导向性
……
下篇
编后记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沉稳又不失现代感的排版,色彩搭配得恰到好处,一看就知道是经过精心打磨的。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不是那种廉价的、一翻就起皱的纸张,阅读体验瞬间提升了好几个档次。我尤其喜欢它内页的字体和行间距设置,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不容易感到疲劳,这对于我们这种需要深入钻研专业书籍的人来说太重要了。而且,它在章节之间的过渡设计上也花了心思,图标和图表的引用非常清晰直观,让人在理解复杂概念时能快速抓住重点。翻阅过程中,我注意到书脊的处理也很到位,可以平摊在桌面上,不用担心书本合拢遮挡视线,这种注重细节的设计,真的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的尊重。这本书的整体工艺水平,完全达到了我对于一本优秀教材的期望值,光是放在书架上,都觉得赏心悦目。
评分这本书的逻辑结构安排得极其清晰,简直就像是为初学者量身定做的导览图。它没有上来就堆砌晦涩难懂的理论术语,而是从最基础的职业教育理念和历史脉络入手,循序渐进地搭建起知识体系。每一个章节的逻辑递进都非常自然,前一个知识点为后一个知识点做了充分的铺垫,阅读起来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完全没有那种章节之间各自为政的突兀感。特别是它对一些核心概念的界定和辨析,做得非常到位,总能用贴近实际的案例来佐证理论的有效性,让抽象的原理立刻变得鲜活起来。这种构建知识体系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门槛,对于想要系统了解职业教育全貌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极佳的入门读物,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罗列,更是一套完整的思维框架的构建教程。
评分这本书的“应用”部分可以说是亮点中的亮点,它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避免了教材的“空心化”倾向。书中对于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实践案例的分析,细致入微,简直像是一本实操手册的理论支撑版。我特别留意了关于校企合作模式的章节,作者没有停留在口号式的倡导,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合作主体在利益分配、风险共担和质量控制上的具体操作细节和常见陷阱。这些案例的选取非常贴合当前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痛点和难点,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像是完成了一次高级别的行业调研,对于如何将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或管理策略,有了非常具体的思路和操作指南,这对于一线工作者来说,价值不可估量。
评分这本书在理论的深度挖掘上,展现出了非凡的功力,它绝非市面上那种浅尝辄止的普及读物。我发现它对当前国际上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前沿动态和争论焦点都有所涉猎,并且给出了作者独到的、有理有据的分析。读到某些关于技能型社会构建的部分时,我甚至需要停下来,反复琢磨其中引用的数据和模型,它迫使你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式,去审视职业教育在未来社会定位中的复杂性。作者在论证过程中,展现出极强的学术素养,引用的文献和理论支柱都非常扎实可靠,这让整本书的论述充满了无可辩驳的力量感。对于有一定基础,希望进行深层次学术研究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理论深度和广度,绝对是值得反复研读的宝藏。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又融入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叙事节奏。不同于许多教材那种平铺直叙、略显枯燥的陈述方式,作者似乎更倾向于用一种引导性的、带有启发性的口吻与读者对话。有些段落的措辞非常精炼,寥寥数语便能点破一个复杂现象的本质,这种言简意赅的表达方式,大大提高了阅读效率。同时,作者在关键转折点或提出重大观点时,会适当地使用一些富有画面感的比喻或总结,使得原本可能显得生硬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容易被大脑接纳和记忆。这种兼具学术分量和阅读愉悦感的文字风格,让我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保持了高度的专注和兴趣,很难得在一本专业书籍中体会到这种“享受阅读”的感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