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中国古诗词唐诗宋词元曲人间词话仓央嘉措中国诗词大会

宋词三百首中国古诗词唐诗宋词元曲人间词话仓央嘉措中国诗词大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宋词
  • 唐诗
  • 宋词
  • 元曲
  • 中国古诗词
  • 诗词鉴赏
  • 仓央嘉措
  • 诗词大会
  • 经典诗词
  • 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采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43620
商品编码:26188810132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宋词三百首作者(清)朱孝臧 ,赵娣
定价12.00元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43620出版日期2015-07-01
字数页码
版次1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商品重量0.4Kg

   内容简介
《宋词三百首》是由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朱孝臧编定,其选录标准,以混成为主旨,并求之体格、神致。朱孝臧曾先后三次增删。*后选定的版本选词家共81家,选词共285首,称为三编本,本书采用的便是朱祖谋先生*终定稿的三编本。

   作者简介
朱祖谋(1857—1931)原名朱孝臧,字藿生,一字古微,一作古薇,号沤尹,又号彊村,浙江吴兴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因病假归作上海寓公。工倚声,为晚清四大词家之一,著作丰富。书法合颜、柳于一炉;写人物、梅花多饶逸趣。卒年七十五。著有《彊村词》。

   目录
【宋词三百首 目录】

赵佶 / 011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011

钱惟演 / 011

木兰花 / 011

范仲淹 / 012

渔家傲 / 012

苏幕遮(怀旧)/ 013

御街行(秋日怀旧)/ 013

张先 / 013

千秋岁 / 014

菩萨蛮 / 014

醉垂鞭 / 014

一丛花 / 015

天仙子 / 015

青门引(春思)/ 016

晏殊 / 016

浣溪沙 / 017

浣溪沙 / 017

清平乐 / 017

清平乐 / 018

木兰花 / 018

木兰花 / 019

木兰花 / 019

踏莎行 / 020

踏莎行 / 020

蝶恋花 / 020

韩缜 / 021

凤箫吟 / 021

宋祁 / 021

木兰花(春景)/ 022

欧阳修 / 022

采桑子 / 022

诉衷情(眉意)/ 023

踏莎行 / 023

蝶恋花 / 024

蝶恋花 / 024

蝶恋花 / 025

木兰花 / 025

浪淘沙 / 025

青玉案 / 026

柳永 / 026

曲玉管 / 027

雨霖铃 / 027

蝶恋花 / 028

采莲令 / 028

浪淘沙慢 / 029

定风波 / 029

少年游 / 030

戚氏 / 031

夜半乐 / 031

玉蝴蝶 / 032

八声甘州 / 032

迷神引 / 033

竹马子 / 033

王安石 / 034

桂枝香 / 034

千秋岁引 / 034

王安国 / 035

清平乐(春晚)/ 035

晏几道 / 035

临江仙 / 036

蝶恋花 / 036

蝶恋花 / 036

鹧鸪天 / 037

生查子 / 037

木兰花 / 038

木兰花 / 038

清平乐 / 039

阮郎归 / 039

阮郎归 / 039

六幺令 / 040

御街行 / 040

虞美人 / 041

留春令 / 041

思远人 / 041

苏轼 / 041

水调歌头 / 042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042

念奴娇(赤壁怀古)/ 043

永遇乐 / 043

洞仙歌 / 044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044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 045

临江仙 / 045

定风波 / 045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046

贺新郎 / 046

秦观 / 047

望海潮 / 047

八六子 / 048

满庭芳 / 048

满庭芳 / 049

减字木兰花 / 049

浣溪沙 / 049

阮郎归 / 050

晁元礼 / 050

绿头鸭 / 050

赵令畤 / 051

蝶恋花 / 051

蝶恋花 / 051

清平乐 / 052

晁补之 / 052

水龙吟(次韵林圣予惜春)/ 052

忆少年(别历下)/ 053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053

晁冲之 / 054

临江仙 / 054

舒亶 / 054

虞美人 / 055

朱服 / 055

渔家傲 / 055

毛滂 / 056

惜分飞 / 056

陈克 / 056

菩萨蛮 / 056

菩萨蛮 / 057

李元膺 / 057

洞仙歌 / 057

时彦 / 058

青门饮 / 058

李之仪 / 059

谢池春 / 059

卜算子 / 059

周邦彦 / 060

瑞龙吟 / 060

子 / 061

兰陵王 / 061

琐窗寒 / 061

六丑(蔷薇谢后作)/ 062

夜飞鹊 / 062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063

过秦楼 / 063

花犯 / 063

大酺 / 064

解语花(上元)/ 065

蝶恋花 / 065

解连环 / 066

拜星月慢 / 066

关河令 / 067

绮寮怨 / 067

尉迟杯 / 067

西河(金陵怀古)/ 068

瑞鹤仙 / 068

浪淘沙慢 / 069

应天长 / 069

夜游宫 / 070

贺铸 / 070

青玉案 / 071

感皇恩 / 071

薄幸 / 071

浣溪沙 / 072

浣溪沙 / 072

石州慢 / 073

蝶恋花 / 073

天门谣 / 074

天香 / 074

望湘人 / 075

绿头鸭 / 075

张元幹 / 076

石州慢 / 076

兰陵王(春恨) / 076

叶梦得 / 077

贺新郎 / 077

虞美人 / 078

汪藻 / 078

点绛唇 / 079

刘一止 / 079

喜迁莺(晓行)/ 079

韩疁 / 079

高阳台(除夜)/ 080

李邴 / 080

汉宫春 / 080

陈与义 / 081

临江仙 / 081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081

蔡伸 / 082

苏武慢 / 082

柳梢青 / 082

周紫芝 / 083

鹧鸪天 / 083

踏莎行 / 083

李甲 / 084

帝台春 / 084

忆王孙 / 085

万俟咏 / 085

三台(清明应制)/ 085

徐伸 / 086

二郎神 / 086

田为 / 087

江神子慢 / 087


曹组 / 087

蓦山溪(梅)/ 087

李玉 / 088

贺新郎 / 088

廖世美 / 089

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 089

吕渭老 / 089

薄幸 / 089

鲁逸仲 / 090

南浦(旅怀)/ 090

岳飞 / 090

满江红 / 091

张抡 / 091

烛影摇红(上元有怀)/ 091

程垓 / 092

水龙吟 / 092

张孝祥 / 093

六州歌头 / 093

念奴娇(过洞庭)/ 093

韩元吉 / 094

六州歌头 / 094

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 095

袁去华 / 095

瑞鹤仙 / 095

剑器近 / 096

安公子 / 096

陆淞 / 096

瑞鹤仙 / 097

陆游 / 097

卜算子(咏梅)/ 097

陈亮 / 097

水龙吟 / 098

范成大 / 098

忆秦娥 / 098

眼儿媚 / 099

霜天晓角

(梅)/ 099

辛弃疾 / 099

贺新郎

(别茂嘉十二弟)/ 100

念奴娇

书东流村壁)/ 100

汉宫春(立春日)/ 100

贺新郎

(赋琵琶)/ 101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01

摸鱼儿 / 10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02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103

祝英台近 / 103

青玉案(元夕)/ 104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104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5

姜夔 / 105

点绛唇 / 105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106

踏莎行 / 106

庆宫春 / 106

齐天乐 / 107

琵琶仙 / 108

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108

念奴娇 / 108

扬州慢 / 109

长亭怨慢 / 110

淡黄柳 / 110

暗香 / 111

疏影 / 111

翠楼吟 / 112

杏花天 / 112

一萼红 / 113

霓裳中序 / 113

章良能 / 114

小重山 / 114

刘过 / 115

唐多令 / 115

严仁 / 116

木兰花 / 116

俞国宝 / 116

风入松 / 116

张镃 / 117

满庭芳(促织儿)/ 117

宴山亭 / 117

史达祖 / 118

绮罗香(咏春雨)/ 118

双双燕(咏燕)/ 118

东风枝(春雪)/ 119

喜迁莺 / 119

三姝媚 / 120

秋霁 / 120

夜合花 / 121

玉蝴蝶 / 121

八归 / 122

刘克庄 / 122

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123

贺新郎(端午)/ 123

贺新郎(九日)/ 124

木兰花(戏林推)/ 124

卢祖皋 / 125

江城子 / 125

宴清都 / 125

潘 / 126

南乡子(题南剑州妓馆)/ 126

陆叡 / 126

瑞鹤仙 / 127

吴文英 / 127

渡江云(西湖清明)/ 127

夜合花 / 128

霜叶飞(重九)/ 128

宴清都(连理海棠)/ 129

齐天乐 / 129

花犯(郭希道送

水仙索赋)/ 130

浣溪沙 / 130

浣溪沙 / 131

点绛唇(试灯夜初晴)/ 131

祝英台近

(春日客龟溪游废园)/ 131

   编辑推荐
词是文学阆苑里倾吐着芬芳的仙葩,至今仍然以她不减的美丽,与诗并称“双绝”。欣赏古典诗词并不需要跨越多高的门槛,人人皆能从其中获得美的享受。生动的意象、流畅的韵律、凝练的结构,和作品中表达的普世情感,铸就了这人类艺术的奇葩,也奠定了它们千年来不可逾越的地位。
对当代人来说,闲来品读这些先贤的杰作,仍能时常引起共鸣。一册在手,既可为焦躁的心灵指路,为漂泊的情感提供码头,更能为失落的人生撑起一片精神的家园。

《千古风华:中国古典诗词的流光溢彩》 在中国浩瀚的文化星空中,诗词以其独特的魅力,点亮了无数个时代,留下了璀璨夺目的文学瑰宝。从唐诗的雄浑壮丽,到宋词的婉约细腻,再到元曲的通俗生动,每一脉诗歌都承载着民族的情感,凝结着时代的精神,诉说着人间的悲欢离合。 《千古风华:中国古典诗词的流光溢彩》是一本旨在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诗词鉴赏读本,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名篇,而是深入挖掘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底蕴、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脉络。本书将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带领读者领略诗词之美,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唐诗:盛世的慷慨悲歌与壮丽山河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群星璀璨,名家辈出。本书将重点剖析唐诗的三大高峰——初唐、盛唐、中晚唐,并选取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作品进行深入解读。 初唐:革新与奠基。 我们可以从魏征、王勃、陈子昂等人的作品中,看到初唐诗歌在继承六朝诗风的基础上,开始转向更为现实和慷慨的基调。王勃《滕王阁序》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美景象,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怀古幽思,都预示着盛唐诗歌的到来。本书将分析这些诗人如何打破旧的格律束缚,为唐诗的繁荣奠定基础。 盛唐:气象万千的辉煌。 盛唐的诗歌,如同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展现了盛世大唐的自信、开放与活力。李白,这位“诗仙”,以其奔放的想象、奇特的构思和豪迈的气概,将浪漫主义推向极致。《将进酒》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旷达,《静夜思》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深情,无不触动人心。杜甫,这位“诗圣”,则以其沉郁顿挫的风格,关注民生疾苦,记录时代变迁。《春望》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仁爱,深刻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本书将对比分析李白与杜甫的艺术风格,探讨他们各自的创作思想,并从边塞诗、田园诗等不同题材出发,展现盛唐诗歌的丰富内涵。 中晚唐:时代的转折与诗风的演变。 随着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势的衰落,诗歌也呈现出新的特点。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歌,如《卖炭翁》对底层人民的同情,《长恨歌》对帝王爱情的悲歌,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李商隐的“无题”诗,以其朦胧、伤感的意境,和对爱情的缠绵悱恻的描绘,独树一帜,成为晚唐诗歌的代表。本书将分析中晚唐诗歌如何反映社会变迁,以及诗歌意境的微妙变化,让读者体会到时代背景对诗歌创作的深刻影响。 二、宋词:婉约与豪放的交织,情感的细腻表达 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在唐诗的基础上,发展出更为自由的体式和更为细腻的情感表达,形成了婉约与豪放两大主要风格。 婉约词:闺阁情深与离愁别绪。 婉约词以其柔美、细腻、含蓄的风格,描绘了女性的内心世界、离愁别绪、相思之苦。柳永,作为宋词婉约派的代表,其词作多描写都市生活和男女情爱,如《雨霖铃》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将离别的愁绪渲染得淋漓尽致。李清照,这位“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词更是将婉约风格推向了极致。《如梦令》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寥寥数语,勾勒出女子一夜愁思后的慵懒与怅惘。《声声慢》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更是将愁绪化为一组精妙的叠词,成为千古绝唱。本书将深入分析婉约词的意象选择、情感表达方式,以及其背后所反映的女性生存状态。 豪放词:家国情怀与人生志向。 与婉约词的柔情似水不同,豪放词则以其开阔的胸襟、激昂的情感和雄健的笔力,展现了士大夫的人生志向和家国情怀。苏轼,作为豪放派的集大成者,其词作风格多变,既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壮怀激烈,也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与超然。辛弃疾,这位抗金名将,其词更是将豪放风格推向了另一个高峰,他以饱蘸血泪的笔墨,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壮志难酬的悲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将战场的热血与理想刻画得淋漓尽致。本书将对比分析苏轼与辛弃疾的艺术风格,探讨他们词作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态度。 三、元曲:通俗的韵味与市井的烟火 元曲,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体裁,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鲜活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市井气息,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杂剧与散曲:多元的艺术形式。 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种形式。杂剧以其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人物形象的生动鲜活而著称,如关汉卿的《窦娥冤》对社会不公的控诉,马致远的《汉宫秋》对宫廷生活的描绘。散曲则更为自由,注重抒发个人情感,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苍凉感,乔吉的《天净沙·秋思》的孤寂感。本书将解析元曲的艺术特色,如其语言的口语化、音乐性,以及其对市民阶层生活和情感的关注,让读者感受元曲独特的魅力。 四、人间词话:诗词评论的智慧之光 《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文学评论的巅峰之作,它以其精辟的论断、深刻的见解,为我们解读诗词的意境和精神提供了宝贵的钥匙。 “境界说”的深远影响。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境界说”,强调诗词创作要“写情者,情在词外;写景者,景在意外”。本书将选取《人间词话》中的经典篇章,深入解读王国维对词的艺术、词的境界的独到见解,以及他如何通过对词人的品评,揭示中国古典诗词的精神内核。我们将探讨“一切景语皆情语”是如何在诗词中得以体现,以及如何通过品味“境界”,达到与作者心灵的共鸣。 五、仓央嘉措:情诗的纯粹与宗教的韵味 仓央嘉措,这位六世达赖喇嘛,他的情诗以其纯粹、真挚的情感,以及独特的宗教背景,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 信仰与情感的交织。 仓央嘉措的诗歌,将凡俗的情感与宗教的修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他的诗句,或如“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犹恐鹿 সিংহ相伴”,表达了对尘世情感的挣扎;或如“情不情,不情不情,情到浓时情自省”,流露出对情感的深刻体悟。本书将深入分析仓央嘉措诗歌的语言特色、情感表达方式,以及其诗歌背后所蕴含的宗教哲学,让读者感受一种不同于传统诗词的独特韵味。 六、中国诗词大会: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 “中国诗词大会”作为一档成功的文化节目,它以现代化的形式,将古典诗词带入大众视野,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诗词的生命力在于传播。 本书将探讨“中国诗词大会”成功的原因,分析节目如何通过竞答、赏析等环节,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诗词,理解诗词背后的故事和文化。我们将讨论,在现代社会,如何让这些古老的诗篇重新焕发生机,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并启发读者思考,如何将诗词的学习与生活相结合,让诗意的生活成为一种可能。 《千古风华:中国古典诗词的流光溢彩》,将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精神的旅行。它将带领您在唐诗的盛世风云中感受磅礴,在宋词的婉约与豪放中体验情深,在元曲的通俗韵味中感受鲜活,在《人间词话》的智慧光芒中获得启迪,在仓央嘉措的纯粹情诗中感受灵魂的触动,并在“中国诗词大会”的现代传承中,重拾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热爱。通过这本书,您将不仅仅是读到诗词,更是走进诗词,感受诗词,并将这份千古风华,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令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文化气息。封面选用了典雅的宋代风格插画,色彩搭配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现代审美的精致。纸张的质感也相当考究,那种微微泛黄的米白色,让人在阅读时仿佛穿越回了那个诗词鼎盛的年代。我尤其欣赏它在排版上的用心,字体的选择既清晰易读,又透着一股古朴的书卷气,而且行距和页边距处理得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要知道,一本好的古诗词选集,除了内容本身的价值,载体的美感同样重要,它让每一次捧读都成为一种享受,不仅仅是知识的汲取,更像是在进行一场与古代文人雅士的心灵对话。这本书的整体制作水平,绝对称得上是收藏级别的精品,无论是放在书架上展示,还是日常翻阅品味,都让人心生欢喜。

评分

这本书的便携性设计也十分贴心,虽然内容厚重,但整体重量控制得相当好,这在需要携带外出或在咖啡馆静读时非常实用。我通常习惯在户外阅读,以往的精装古籍要么太沉,要么容易磨损封面,但这一本的皮质封面摸上去既有韧性又不易留指纹,即便是放在包里摩擦,也能保持较好的外观。而且,书中内嵌的拉链式书签绳设计非常人性化,不用担心书签滑落,这在查找特定篇目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细节决定成败,这种对读者使用场景的充分考量,体现了出版方对阅读体验的重视,让人感到非常舒服,也更愿意经常把它带在身边,随时沉浸其中。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广度与深度令人惊叹,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了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更像是一部精心构建的中国古典文学脉络图。我翻阅时发现,它巧妙地将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作品穿插对比,使得读者能清晰地看到诗歌体裁的演变和审美趣味的流转。比如,它对某一特定主题(比如咏柳或写月)在唐诗和宋词中不同处理手法的对比分析,处理得极为细腻和有启发性。这对我理解词的“别是一家”的独特韵味,帮助极大。它提供的背景介绍和简要赏析,并非那些老生常谈的套话,而是充满了洞察力的新鲜解读,有些观点甚至让我对过去熟记于心的诗句有了全新的认识。这套选本的编纂者显然是下足了功夫去梳理和提炼的,绝非市面上那种粗制滥造的“合集”可比。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在注释和校勘方面做得非常严谨细致,这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研究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很多古籍中常见的疑难字词和典故,它都提供了清晰且贴切的解释,标注的位置恰到好处,不打断阅读的流畅性,却又能在需要时提供及时的信息支持。更难能可贵的是,它似乎在某些经典篇目的版本选择上做了大量的比对工作,某些我记忆中略有出入的句子,在这本书里得到了权威的确认或合理的解释。这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本可以信赖的“工具书”。正是这种对准确性的执着追求,让我在阅读时能够放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到词曲的意境之中,不再需要频繁地去查阅其他辅助资料。

评分

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在“文论”部分的收录和编排。通常的诗词选本会过于侧重作品本身,而忽略了对诗词理论和评论的介绍,但这本却非常全面地囊括了不同时代的评论精粹。那些关于格律、意境、气象的论述,被有机地穿插在具体的作品解析之中,使得理论不再是枯燥的教条,而是鲜活地服务于对作品的理解。我特别喜欢其中几篇关于词体兴衰的论述,它们没有采用居高临下的姿态,而是用一种平实的笔触,娓娓道来文学思潮的变迁,让读者能够以一种更宏观的视角去审视和欣赏古典诗词的生命力。这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编排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整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可读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