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 2018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法律法规全书(含全部规章) |
| | 定价 | 108.00 |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 版次 | 4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2月 |
| 开本 | 16 |
| 作者 | 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 著 |
| 装帧 | 平装 |
| 页数 | 843 |
| 字数 | 2076000 |
| ISBN编码 | 9787519719579 |
内容介绍
《2018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法律法规全书(含全部规章)》以银行业金融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和全部规章为主要内容,涵盖行政管理、货币、利率、现金、国库、金银、反洗钱、征信、银行间市场、资本与风险、公司治理结构、信息披露与内部控制、存款业务、银行卡与电子银行业务、信贷业务、支付结算业务、理财业务、外资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金融相关的非金融机构等全方位内容,体系清晰,查询方便。。
作者介绍
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是法律出版社旗下的专业法规编纂机构。法规中心以国家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为主要内容,分析研究立法主旨和读者需求,策划编纂适合办案实务、教学研究和一般大众实际需要各类法律图书。法规中心长期与机关单位、法学院校及研究机构保持密切合作,拥有相关领域较为权 、专业的作者资源和编辑团队。
关联推荐
十周年新改版,可平摊使用方式更升级!
◆(一)收录多方面,编排合理,查询方便
收录现行有效的银行业金融相关全部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重要的司法解释、新规范性文件,多方面覆盖银行业金融法规的方方面面。法规编排注重其相互间的关联性、逻辑性,体系清晰,查询方便。
◆(二)特设导读、条旨、规章目录,实用性强
各部分特设“导读”栏目,对本部分核心主体法进行解读;对法律文件附加条文主旨,可指引读者迅速找到所需条文;特别增设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全部规章目录。
◆(三)特色服务,动态增补
读者可通过扫描封底二维码关注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公众服务号,通过“免费增补服务”栏目获得免费增补材料。提供有价值的出版意见并被采纳的读者还可获得免费赠书。
“法律法规全书”十周年改版说明
法律出版社“法律法规全书”系列法规工具书自2008年推出以来,一直保持较高的市场认可度,经常荣登本类销量榜前列。值此十周年之际,我们首先要对长期以来一直关心、支持我们的读者致以诚挚的谢意。
为更加适应社会传播方式的改变及读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我们决定对本套系作出改版,并更好地与读者沟通,做好读者服务。本次改版涉及以下几方面:
一是对图书套系作出拆分。原套系统一采用特16开“方砖头”规格(成品尺寸18.5厘米×23厘米),这种便于摊开翻阅的形式逐渐得到了读者的认可和欢迎。但随着国家立法的不断完善,新的立法越来越多,法规数量越来越庞杂。囿于装订技术所限,只能通过缩小字号、行距或者删减内容等传统方式来控制图书厚度,但这是以牺牲读者阅读品质或牺牲图书完整度作为代价的。因此,经过对套系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发现本套图书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民事法、刑事法、诉讼法相关分册,主要涉及国家法律和司法解释层面相关文件,立法相对稳定;另一类是行政法、经济法相关分册,主要涉及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层面相关文件,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新增数量较多,近年来图书“增厚”明显。鉴于此,我们将行政法、经济法相关分册的开本增大为正16开(成品尺寸18.5厘米×26厘米),并在保持法律、行政法规收齐的前提下,进一步梳理各领域部门规章,尽力将该领域部门规章层面的法律文件全部收录齐,并做到“加量不加价”。改后的行政法、经济法相关分册归属于“法律法规全书(含全部规章)”系列,民事法、刑事法、诉讼法相关分册保留在“法律法规全书”系列中。两个系列装帧相同、收录标准相同,仅在开本上有所差异。
二是保留2016年前广泛采用的“彩虹色系”。本系列图书2017年采用新配色方案后,部分读者反映与旧版差别过大,难以与以往版本相关联,也难以与其他同质产品相区分。故2018年改版后,我们将恢复2009年至2016年间广泛采用的“彩虹色系”配色方案,除个别分册外,均恢复原封面色彩,延续经典。
三是改进读者服务方式。书信往来是出版社与读者沟通的传统渠道,我们从2013年开始尝试通过电子邮件为读者提供增补和沟通交流,但仍难以实现与读者的及时互动和沟通。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普及,我们决定自2018年开始,推出“法规中心读者服务部”公众服务号。读者可通过公众服务号免费获取增补材料,也可直接与编辑部门互动交流,今后还将根据情况逐渐实现立法信息速递、图书出版信息获取、绝版图书加印申请、编校错误反馈等功能。
法律出版社成立于1954年,是司法部直属的法律专业出版机构,享有“社会科学类全国一级出版社”、“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全国首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和“中央国家机 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是法律出版社旗下的专业法规编纂机构,“法律法规全书”系列及新“法律法规全书(含全部规章)”系列是法规中心重点打造的品牌产品,倾注中心领导、编辑十余年编辑经验与智慧,其严谨并有特色的逻辑编排体系、谨慎严苛的法规选取标准、细致严密的编辑技术、专业严格的专家评审规则,使图书内容做到实用而不冗余,“干货”多、“注水”无,是其多年来在市场上保有良好口碑和区别于近年来市场上新增同质化产品的关键所在。
感谢所有购买、支持、关注过“法律法规全书”系列图书的读者,读者的支持是本套图书十年来得以不断再版的根源。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保持出版品质,尽力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法规信息服务。
目录
一、行政监督(1)
1.综合(3)
2.市场准入和行政许可(14)
3.执法检查(21)
4.违法处罚(33)
5.行政复议(50)
6.其他(60)
二、银行业综合管理(79)
1.中央银行(81)
2.货币、利率管理(90)
3.现金、国库、金银管理(98)
4.反洗钱、反恐怖融资(115)
5.征信管理(138)
6.银行间市场管理(150)
三、商业银行(173)
1.综合(175)
2.资本与风险管理(199)
3.公司治理结构(285)
4.信息披露与内部控制(311)
5.经营业务(321)
(1)人民币结算账户管理(321)
(2)存款业务(343)
(3)银行卡与电子银行业务(356)
(4)信贷业务(384)
(5)支付结算业务(432)
(6)理财业务(473)
(7)其他业务(485)
6.会计与统计(503)
7.外资银行相关规定(509)
8.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相关规定(541)
四、国家政策性银行(561)
五、非银行金融机构(577)
1.信托公司(579)
2.金融资产管理公司(616)
3.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644)
六、与金融相关的非金融机构(695)
七、外汇管理(723)
1.综合(725)
2.账户、现钞管理(743)
3.经常项目外汇管理(751)
4.资本项目外汇管理(767)
5.金融机构业务监管(783)
6.外债与对外担保(803)
八、金融犯罪惩治(817)
附录1: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规章目录及其在本书中的位置(838)
附录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规章目录及其在本书中的位置(841)
2018年中国金融法律法规精要速览 —— 聚焦金融监管改革与市场创新前沿 本书导读:洞察2018年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深刻变革与市场前沿的法律适配 2018年,中国金融业站在了新一轮深化改革的关键节点上。这一年,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金融监管体系经历了历史性的重塑,金融科技(FinTech)的快速发展对现有法律框架提出了新的挑战。理解这一时期的法律动态,对于金融机构、投资者、法律从业者乃至宏观经济研究者而言,都至关重要。 本书并非对浩如烟海的法规条文进行全景式的罗列,而是旨在提炼和精选2018年度中国金融法律法规体系中,最具标志性、影响最深远的核心文件和关键制度变动。它聚焦于政策导向的变化、监管重心的转移以及新兴业务领域的合规要求。 本书内容结构严谨,逻辑清晰,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核心领域展开深入分析与解读: --- 第一部分:金融监管体制的重大调整与风险防控基石 2018年,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中央金融委员会、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的设立,以及中国银行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保监会)的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一委一行两会”的新格局确立。 1. 监管体制改革的制度遵循: 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机制文件解读: 深入分析了党中央如何通过机构改革,强化了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对后续所有金融立法的方向性具有决定性影响。 “一行两会”职能划分的法律依据梳理: 详细解析了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原银监会、原证监会、原保监会(现合并为银保监会)在改革后各自的监管边界和核心职责,尤其关注跨部门监管协调机制的初步构建。 2.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顶层设计: 资管新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的全面影响分析: 本部分将重点剖析资管新规出台后,对同业、理财、信托、基金等业务的净值化管理、去通道、消除多层嵌套的强制性要求。这不仅是监管套利终结的标志,更是金融产品标准化的法律基石。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与房地产金融的穿透式监管: 梳理了针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LGFV)及房地产企业融资的审慎监管政策,强调了“去杠杆”在信贷投放和债券发行层面的具体落实细则。 --- 第二部分:银行与保险业的审慎监管强化 2018年,针对银行和保险业的监管重点在于提升资本充足性、规范股权结构和深化不良资产处置。 3. 银行资本与流动性管理的新标准: 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D-SIBs)的确定与附加监管要求: 分析了中国首批被认定为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机构名单,以及它们在资本缓冲、信息披露和恢复与处置计划(RRP)方面的具体合规义务。 表外业务与表内化进程的监管文件: 重点关注对信用风险暴露、担保业务、以及贷款承诺等表外业务的计量和资本计提要求,反映了监管“穿透式”审查的落地效果。 4. 保险业回归本源与偿付能力体系的完善: 偿付能力监管体系(C-ROSS II)阶段性实施的最新规定: 聚焦于寿险、财险公司在风险因子调整、资产负债管理方面的最新指引,特别是对投资型保险产品准备金计提的调整。 保险机构股权管理与高管任职资格的趋严: 梳理了针对保险集团和保险公司的股东穿透审查的深化,以及对关键岗位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诚信要求。 --- 第三部分:资本市场与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监管 2018年,资本市场在规范交易行为的同时,金融科技领域的监管框架开始加速构建,以应对“野蛮生长”带来的风险。 5. 证券期货业的合规与业务创新边界: 债券违约处置机制的完善与市场化出清: 审视了在多起债券实质性违约事件后,监管机构在信息披露、持有人会议决议效力以及违约债券的处置路径上的新规。 私募基金的备案与募集行为的规范升级: 重点关注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尽职调查责任、投资顾问的资质要求,以及对利用信托、资管计划变相公开募集的监管态势。 6. 金融科技(FinTech)的初步监管定调: 线上助贷与信息中介的合规红线: 分析了对网络借贷(P2P)行业的集中整治行动,以及对涉及敏感数据处理和跨地域展业的金融科技平台的监管要求。 金融数据安全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初期规范: 探讨了在支付清算、征信服务等领域,对数据跨境传输、数据脱敏、以及用户授权使用的初步合规框架要求。 --- 结语:2018年金融法律法规的时代特征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精准的、聚焦于2018年度中国金融监管核心脉络的法律框架视图。2018年的法律法规变动核心在于“治乱”与“重塑”。通过对上述关键制度的梳理,读者将能清晰地把握到,在金融风险集中暴露的背景下,监管机构如何通过立法和规章调整,强力推动金融业向更高质量、更低风险的方向发展。它是一部关于“守正出奇”的监管实践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