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爱情观的影响、东西方文化的交融,让“爱情”这个词变得难以捉摸;而在讲究效率、开放的互联网时代,恋爱和婚姻不复当初的模样,爱情成为了快速消费品,寻寻觅觅,却无一人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本书写给那些在爱情与婚姻中不断纠结的年轻人,写给那些恐婚、拒感情的年轻人。不断增加的社会压力之下,我们很多人都患上了“情感病”——充斥着争吵的恋爱、不幸福的婚姻、剩男、剩女......各种各样的情感病像一个个隐形的手,破坏着我们本来可以拥有的幸福生活。情感背后总是隐藏着深层的心理问题,现在我们就将发现它,了解它,找到那些内心深处的渴望与诉求,让自己真正懂得如何爱人与被爱。
| 其实对恋爱的恐惧人人各有不同,根据恋爱进行的阶段范畴,大致分成三类,即恋爱前恐惧(拒型恋爱恐惧)、恋爱中恐惧(焦虑型恋爱恐惧)及恋爱后恐惧(又称受伤型恋爱恐惧)。可是有很多人并不愿意承认自己患上了情感病,不愿意面对自己的爱情恐惧症。 |
☆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实用情感心理学!
?如何判断一段情感是否有未来?
?你为什么总是对爱人多疑不信任?
?为什么在情感中你总觉得“我不配”?
?为什么有的人会患上“婚姻恐惧症”?
?公主病、直男癌、主义……你的爱情观是否正确?
☆写给饮食男女的情感调节手册!
?收录各种心理个案分析,探讨现代人在情感方面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轻快通俗的阅读,由浅入深的分析,配以彩色插图及疗愈文字,给你良好的阅读体验!
☆这本书适合什么人阅读?
?希望自己恋爱顺利的年轻男女。
?希望能脱离单身的男性女性。
?希望减少婚姻中矛盾与争吵的男女。
?有过多次不愉快的恋情,希望搞懂对方想法的男性女性。
?不希望看故事疗愈,想看实用情感心理分析及真实案例的饮食男女。
圻双瑜,自由作家,玲珑剔透小女子。喜爱文字,喜欢挖掘一个个魅力人物的心灵故事,透过他们的沉浮寻找前行的微光。已出版作品:《我还有梦,梦在远方》、《初恋这件小事》、《轻轻地告白,认真地相爱》、《再回,爱已成惘然》等。
那些年我们遭遇的情感病
1.爱情是一场无法自愈的心病 / 003
2.拒感动:情感冷漠症 / 007
3.你真的爱我吗:感情里的多疑不信任 / 012
4.拒他还是拒爱:爱情恐惧症 / 017
5.离开你我就活不下去了:爱情依赖症 / 022
6.他是不是发生危险了:爱情偏执症 / 027
为什么我们会患上情感病
1.爱情当中的心理学 / 033
2.恋爱坎坷?也许你患上了情感病 / 036
3.重视心理问题,才能大胆去爱 / 040
4.自卑让我们不会爱 / 043
5.爱自己才能爱别人 / 047
6.我们患上情感病的根源 / 051
不是不爱,只是太爱
1.如果爱情成为负担 / 057
2.自信的人才能在爱情中游刃有余 / 061
3.我不想成为谁的米虫 / 065
4.为了爱失去了自己 / 070
5.如果生病能换取多的爱 / 074
6.爱他就要接纳他 / 078
你的内心,恐惧爱吗
1.爱情真的是自由的坟墓吗 / 085
2.结婚是一种束缚:婚姻恐惧症 / 089
3.肯定自己,就会欣赏别人 / 094
4.爱情是需要练习的对唱 / 098
5.情绪压抑会带来心理的恐惧 / 102
6.缺爱不能成为不会爱的理由 / 106
缺爱也是一种病
1.他是不是喜欢我:被爱妄想症 / 113
2.我在等着别人来爱我 / 117
3.恋人总不是我想象的样子:分手病 / 121
4.爱他,也要爱自己 / 126
5.营造感,才能拒劣质的爱 / 130
要还是柏拉图
1.做出承诺需要勇气 / 137
2.我的身体忠于你:精神出轨 / 141
3.我想看看围墙外的风景 / 146
4.好的爱情是灵与肉的统一 / 152
5.责任与情感并不矛盾 / 156
你的爱情观需要拯救
1.我总觉得他不够爱我:感情主义者 / 163
2.等白马子娶我:公主病 / 167
3.我是男人我要做主:直男癌 / 171
4.如果爱,请认真爱 / 175
5.学会换位思考,才能真正爱人 / 179
我们都一样,曾经被伤害
1.我感觉嫁了一个假老公 / 185
2.放下别人其实是放过自己 / 190
3.走出伤害,要感谢的是自己 / 194
4.付出爱,满足爱 / 198
5.放下眼前的苟且,去远方看看 / 202
3.你真的爱我吗:感情里的多疑不信任
陈娅和她的男友恋爱了五六年,其实已经可以谈婚论嫁了,可是他们还年轻,总是担心婚姻对彼此的束缚太多,所以一直没有领证。但是一直以来他们的感情都很好,如漆似胶说不上,但也算是恩恩爱爱,可是近他们的情感却出现了问题。
事情是这样的:陈娅是一个的女孩子,家里家外一把好手。她的男友因为工作的原因会不定时地出差,有时候会和同组的业务同事一起去。有一次,她的男友和新来的小姑娘一起出差。那姑娘刚来不熟悉业务,在单位里总是向陈娅的男友讨教,作为回报也经常给他跑个腿什么的,所以就让陈娅男友带着小姑娘见识一下。这是公事,却被单位的其他人调侃成了一桩桃花风流韵事,男友倒也自觉减少了和那个姑娘非业务接触,以为就能平息这个风波,避免传出闲言。
可是陈娅还是知道了这件事。她大闹了一场,后来即使解释清楚了,她心里面还是留下了一根刺。从此她就对男友开始不信任,总觉得男友对她的关心少了,说他在外边拈花惹养情人,为此他们时不时吵架,而且每次吵架只是情绪的发泄,彼此从没有坦诚地聊一聊。陈娅情绪尤其激动,有几次甚至吵到自己呼吸困难、心律不正常。
陈娅开始对她的男友严防死守,掐着点给她的男友打电话,从来不让他在单位久留,一下班必须回家,拒可以拒的出差工作。男友偶尔出门和朋友聚会也必须要带上她,不能以任何的理由将她排除在聚会之外。男友勉强同意了每天准时回家,彼此相安无事了一段时间。
但是时间长了,矛盾又不断出现。有一次单位集体出游,陈娅不让她的男友参加,可是她单位组织游玩的时候,她潇潇洒洒地就走了。男友气不过又和她吵起来:“你可以什么活动都参与,为什么我只能待在家里,只能和你待在几十平米的空间里?”陈娅可不甘示弱:“不为什么!你一肚子的男盗女娼,就你这样的只能待在家里。”
男友气得砸了电视机,大骂道:“你总是监视我的一举一动,电话、微信、QQ什么你都要查看,我很不自在。我整天在你眼皮底下,不和任何人接触,实在受不了。我本来没有想法的,可是你的多疑让我对这段感情开始失望了!”
陈娅也开始歇斯底里:“我就说你外面有人吧。你休想!你要分手可以,得让我知道她是谁。”
……
这样的戏码想来在不少的人身上发生过,爱情大的障碍就是多疑。哪怕一段感情里没有什么其他的波折,你的多疑也可能凭空制造出波折。生活中,男人怕女人问“你爱我吗”,同样的一个问题问几千几万遍也还不够,同样的答案听几千几万遍也还不满足。其实,这就是缺乏感的表现。
这样的心理在爱情生活中时不时会出现。担心自己美貌不再后遭到嫌弃,担心自己不够配不上对方,担心他移情别恋,担心他一朝富贵弃自己而去。所以好的维系不是结婚证,而是将对方绑在自己的身边。这样爱情病的发生,原因就在于想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他人的身上。这样做,本身就犯了一个错误,自己的幸福怎么由别人掌控呢?你掌控不了任何人,除了你自己,幸福始终要抓在自己的手中。
多疑心理产生的原因往往和消的暗示有关,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猜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黑暗中起飞。”如果你心里没有阳光,那么多疑症会加令你陷入困境,让你心智迷乱,混淆敌友,进而破坏自己的感情。
我们都期待一份感情能够天长地久,可是哲学上说世间万物都在运动,不存在没有变化的事物。连世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之中,又怎么能做到人心不变呢?要求不变,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社会在变化,而且是瞬息万变,人的心怎么能不变?那我们怎么应对这变化的世界?
1.以不变应万变。我们对于爱人的爱能够不变,那么也应当相信他对自己的爱也不会变。在恒定的一段时间内,静止也是运动的状态。
2.同时以变制变。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让自己有魅力有能力,这样得到的爱就会越来越多。
3.增强自信心。那些缺乏感的人往往就是缺乏自信的人,有充分感的人,不在乎自己拥有的,也不会害怕失去,他们相信即使自己失去一些,也还会拥有很多其他的东西,甚至再找到好的。
4.心态放松。不要整天追着自己的爱人跑。他出差你去会朋友,他聚餐你也可以约朋友看电影,不要将心思放在一个人的身上,这样会很累,活得要潇洒,要自由。
5.一份感情的经营本身不易,我们不应该随便猜忌。在情感交流中,我们要果断地克服多疑,用理智认真地思考审辨,用宽阔的胸怀,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同时要自己相信自己,对事不要过于认真,得失心也不要太重。在情感上的斤斤计较,很容易让自己陷入困境。
4.拒他还是拒爱:爱情恐惧症
彤彤今年25岁了,在大学期间谈了一次恋爱,因为对爱情的渴望和憧憬很强烈,所以投入全部的心力去经营,后却因为男方嫌弃她的样貌而分手。
从此以后,她一方面对爱情仍然充满了热切的渴望,一方面对爱情也产生了恐惧。
她害怕相同的故事再次在自己的身上重演,毕竟曾经的痛苦是一段锥心刺骨的煎熬。
与之相反,23岁的小霓遇到了一个潇洒英俊的帅哥。帅哥很喜欢小霓的古典美,他使出了浑身解数来追求小霓,可是小霓一直不敢答应。她也很苦恼:这个帅哥有才有貌身边不乏美貌的女子,他一直热情不减地追求自己,会不会只是想贪图新鲜玩一把就走。小霓摸不透他的心思,就借故百般推脱帅哥的情谊;帅哥觉得她在考验他的情感,于是加卖力地表现。
除了彤彤和小霓的情况,还有一些人因为生活在繁忙的都市中,在各方压力的逼迫下,无暇或是无力去维持一段感情。可是正当年少,谁都会对爱情充满了渴望,充满了强烈的内心需求,这个时候恐慌的症状也就越来越严重。
其实有些人已经沉浸在恋爱喜悦中了,还会有恋爱恐慌症,只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因为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在热恋当中,没有真正地投入情感,或者投入了情感的同时会时刻计算着付出和得失。
有这种心态的人,如果发现自己的付出和得到不成正比,就焦虑不安。
其实爱情会给人勇气和希望去面对失败,再从失败中赢取另一个成功。但是很多人害怕去接近成功,只是因为他们曾经经受了失败。他们想要逃避某种东西的恐惧是如此之大,一旦产生这种恐惧心理,他们想逃避痛苦的愿望就会远比追求幸福的欲望要强烈得多。
爱情恐惧症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案例,还有以下的一些症状:怕爱上别人后会深陷;怕被拒;害怕在爱的当下失去;害怕受伤,害怕伤害别人;怕被约束了自己一颗爱自由的心;怕恋爱后,就再也回不到以前;怕自己爱对方比对方爱自己还多;害怕因为恋爱而浪费大量时间。
拿到《亲爱的其实你不懂爱》这本书的时候,我有点犹豫,因为“情感病”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沉重。但翻开之后,就完全被吸引住了。作者的笔触很有一种魔力,能够把复杂的情感问题变得清晰易懂。我最近恰好在思考一些关于“出轨”的议题,不光是道德层面的,更是心理层面的原因。这本书里对此有非常深入的剖析,它不是简单地谴责,而是尝试去理解,去揭示隐藏在行为背后的脆弱和需求。读到一些关于“讨好型人格”、“回避型依恋”的描述时,我感觉像是在照镜子,看到了自己熟悉的影子。书中对这些“情感病”的解释,让我恍然大悟,原来那些自己难以理解的行为,背后是有深刻的心理根源的。而且,作者在提供解决方案时,非常务实,并非空泛的大道理,而是给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去识别、去面对、去改善。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并非“不懂爱”,而是被一些长久以来形成的情感模式所束缚。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情感世界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如何建立更健康、更 stable 的亲密关系有了更明确的思路。
评分我通常对那种讲大道理的书不太感冒,但《亲爱的其实你不懂爱》这本书,真的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给我一种很强烈的“被理解”的感觉。作者在探讨“出轨”问题时,并没有停留在道德谴责的层面,而是深入剖析了导致这种行为的心理动因,让我能够以一种更客观、更宽容的心态去理解这些复杂的人性。书中关于“情感病”的描述,非常生动形象,并且给出了很多现实的案例,让我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也看到了身边一些人的行为模式。比如,我一直不太理解为什么有些人在感情中会表现出极度的“不安全感”,或者总是“作”,现在读了这本书,才明白这可能与他们童年的经历或者早期的依恋关系有关。作者的分析非常细致,能够触及到问题的根源。最重要的是,这本书提供了很多关于如何“治愈”这些“情感病”的建议,这些建议不是空泛的理论,而是切实可行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去识别、去调整自己的情感模式。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如何经营一段健康的情感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再是那个在情感的汪洋大海中挣扎的无助者。
评分一直觉得,我们现代社会,尤其是都市里的年轻人,面临着很多情感上的压力和挑战。而《亲爱的其实你不懂爱》这本书,就像是一束光,照进了我一直以来感到迷茫的情感世界。作者对于“情感冷漠”的解读,让我印象深刻。原来,那种对感情提不起兴趣,或者对伴侣表现出疏离感,可能不仅仅是“不爱了”,而是更深层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或者说是情感上的“麻木”。书中对于“剩男剩女”现象的分析,也让我觉得很有见地。它没有简单地归咎于时代的变迁或者社会环境,而是深入挖掘了这背后可能存在的个体心理原因,比如对亲密关系的恐惧、不健康的自我认知等等。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很多“情感病”,并尝试去解释它们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会对我们的人际关系造成怎样的影响。让我欣慰的是,这本书并没有把我们这些正在经历情感困扰的人定义为“病人”,而是将这些视为一种需要理解和疗愈的“状态”。它鼓励我们去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去学习如何与这些“病症”相处,并最终找到通往健康情感的道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很独特,既有专业性的深度,又不失生活化的亲切感。
评分我一直对心理学领域的东西挺感兴趣的,尤其是那些与两性关系、情感困扰相关的。市面上关于情感的书籍很多,但很多都流于表面,讲一些套话,或者提供一些不切实际的建议。《亲爱的其实你不懂爱》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它不像一本纯粹的心理学教科书,而是更像一本充满了智慧的“人生指南”。作者在谈论各种“情感病”时,并没有用过于专业的术语,而是用非常贴近生活的语言,结合了大量的真实案例,让我读起来一点都不觉得枯燥。特别是关于“剩男剩女”这个群体的一些分析,让我很有共鸣。为什么有些人明明条件不错,却迟迟找不到合适的伴侣?是要求太高,还是自己内心存在某些障碍?书中给出了很多值得深思的解答。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以及“怎么办”。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药方”,而是引导读者去自我探索,去理解那些行为模式背后的心理动因。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人际关系,特别是亲密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开始意识到自己可能存在的一些需要调整的情感模式。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不懂爱”,其实是我们自己内心深处的某种“病症”在作祟。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意思,那种淡淡的忧伤又带着一丝倔强的色彩,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最近正经历一些情感上的困惑,总感觉自己像是一团乱麻,理不清也解不开。读了这《亲爱的其实你不懂爱》之后,我像是找到了一本通往自己内心世界的地图。作者的文字非常有力量,也很细腻,能精准地描绘出那些难以言说的感受。比如,书中对于“情感冷漠”的探讨,我发现我身上有很多相似的迹象。曾经以为只是自己性格内向,或者对感情不再那么热情,但读了之后才意识到,这或许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病症”。书中并没有简单地给“病症”下定义,而是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分析,让我能够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自己,也审视我身边的人。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分析问题时,那种既有理论深度又不失人文关怀的态度。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学术报告,而是像一个温柔的朋友,在细细地跟你聊天,帮你一点点拨开迷雾。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我不再害怕去面对那些不那么美好的自己,反而有勇气去探索和疗愈。看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被情感困扰的迷路者,而是开始有了清晰的方向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